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下,小学教育开始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育。对美术教育越来越重视。小学生由于身心处于发展阶段,对待事物处在懵懂时期,可塑造性比较强,是培育各方面能力的最佳时期。动手能力的培养能够促进学生思维发散,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而美术教育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最佳途径。在现代教学中,美术教育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主要对所存在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并提出培育学生动手能力的主要途径,为相关教育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美术;美术课堂;学生动手能力;培养
1、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原有的美术教学,只是在理论上的讲解和艺术品的欣赏上,学生真正动手的机会很少,这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不符合素质教学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育。在实际的美术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它符合学生的性格特征和需求,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1]在实践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身感触能够更加对事物进行了解,充分发挥想象力,也是在潜移默化中提高美术素养。
2、小学美术教学现状分析
2.1 教学思想和方法落后
在传统的教育思想影响下,美术学科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加上教学资源上投入倾向于需要考试的学科,这样不但使家长对美术的重视程度不够,美术老师也意识不到自身的教育价值。在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上存在比较大的问题, 认为美术教学就是绘画和一些简单的手工。[2]在这种思想引导下,美术老师不及时创新和研究教学方法,只是讲述一些美术课本上的事物,让学生自主创作非常少,不能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2.2 对学生动手能力重视不足
在之前的小学美术教学中,基本上是对美术课本解读和对艺术作品的欣赏,美术的实践活动很少,学生能够真正动手的机会很有限,而且过多理论知识不仅无法调动学生对美术的兴趣,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学生的动手能力。动手能力能够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在实际教学中往往被忽略。据调查表明,大部分学生还是比较喜欢动手活动的,也希望老师能够多开设一些手工制作课,能够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进行动手实践。在对学生参与动手的实践情况中有一部分学生不愿意主动,这说明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过分讲述理论知识,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上不够重视。
3、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途径
3.1 以情景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意识
在小学阶段,学生对美术的认知只是简单了解,但在学习过程中很难将自身对美的认知体现在自己的美术作品中。所以,教师对学生的审美方式进行积极的引导,帮助学生培养感受美的能力,进而对教学内容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接受。教师根据当堂课程的需要,可以选择性的在课堂上插入音乐播放,对背景进行描述等,让学生在人为营造的气氛中,接受难以理解的新知识。学生在教师创造的情境中,比较容易形成在情感方面的认同,学生对审美方面有所启发。比如,在制作挂件的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拿一件自己特别喜欢的物件到课堂上,向老师以及学生讲解为什么喜欢这个物品。等交流结束之后,教师可以让每一位学生为自己心爱的物品做一件装饰挂件,调动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制作中,由于小学学生年龄较小,教师要提醒学生在使用工具时应注意安全,在制作的过程中,教师需要进行技术上的指导,能够使学生最大程度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同时也较好的发挥学生的动手能力。
3.2 以作品观赏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审美是在学生大脑中不断感受而形成的,它与动手技巧不同,是在学生内心意识中扎根,一旦形成学生就会牢记在心中,可以应用到各个方面。所以,教师对学生审美意识的培育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在引导学生对汉字进行欣赏时,由于学生的欣赏能力还未达到一定水平。教师为了能够更好的让学生从各方面进行文字欣赏,可以多搜集一些作品,让学生从不同的字体中感受到汉字不同的形态。[3]学生通过观察和欣赏汉字形态,进而得到一些启发,在融入美术技巧中,会极大的提高对美术的鉴赏能力。
3.3 以实践课程提升学生动手能力
学生自己参与实践课程能够提高其动手能力,在动手的过程中才会发现手工创作的乐趣。所以教师要多为学生的实践创造机会,只有提高动手能力才能更好的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教师要根据具体学习内容,给学生布置制作任务,学生制作好自己的作品之后,可以在课堂上展示给其他同学看,并评价那个同学制作的如何,好在哪里?哪里可以进行改进。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在评价的过程中提高对事物的鉴赏能力。另外,教师不要局限于之后在课堂上进行教学,可以拓展到教室外,学生来到新的环境,对其充满新鲜感,进而学生能够提高积极性,并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进行适合的教学,比如年龄较小的学生以模仿为主,提高对事物的认知和体验;对于年齡偏大和接受能力比较强的学生,教师应给学生留出更多的创造空间,使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和自主创作。
3.4 结合实际引导学生自主练习
由于每个学生意识不同,经验不同,所以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也不同,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科学引导,鼓励学生运用自我意识进行学习。学生需要运用自己对美术的认知来进行研究,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思考能力和对事物的分析能力,将自己的认识和想法融入到美术学习中,为以后的美术课程学习奠定基础。比如在用贴纸进行拼贴画练习时,教师可以先讲述贴画的特点和制作技巧,让学生对拼贴画有初步的了解。然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以及自己的创作特点进行创作,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学生自主练习不仅能够加强动手动脑能力,还能增强学生的参与度,把学生自主意识融于到自己的作品中,进而提高对美术的兴趣,多元化看待美术,感受艺术之美,摆脱传统的教学方式带来的负面影响。
4、结束语
在小学教育的诸多课程中,美术课程是提高动手能力的主要途径,所以教师在美术课堂上要加强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认识到动手能力的重要性。同时,教师在教学方法上要积极创新,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才有进一步提高的可能。
参考文献
[1]薛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充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措施[J].戏剧之家,2020(07):162.
[2]程文俐.浅谈小学美术课堂上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20,17(02):207.
[3]陈梅纽.试析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J].艺术评鉴,2019(19):155-156.
关键词:小学美术;美术课堂;学生动手能力;培养
1、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原有的美术教学,只是在理论上的讲解和艺术品的欣赏上,学生真正动手的机会很少,这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不符合素质教学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育。在实际的美术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它符合学生的性格特征和需求,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1]在实践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身感触能够更加对事物进行了解,充分发挥想象力,也是在潜移默化中提高美术素养。
2、小学美术教学现状分析
2.1 教学思想和方法落后
在传统的教育思想影响下,美术学科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加上教学资源上投入倾向于需要考试的学科,这样不但使家长对美术的重视程度不够,美术老师也意识不到自身的教育价值。在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上存在比较大的问题, 认为美术教学就是绘画和一些简单的手工。[2]在这种思想引导下,美术老师不及时创新和研究教学方法,只是讲述一些美术课本上的事物,让学生自主创作非常少,不能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2.2 对学生动手能力重视不足
在之前的小学美术教学中,基本上是对美术课本解读和对艺术作品的欣赏,美术的实践活动很少,学生能够真正动手的机会很有限,而且过多理论知识不仅无法调动学生对美术的兴趣,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学生的动手能力。动手能力能够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在实际教学中往往被忽略。据调查表明,大部分学生还是比较喜欢动手活动的,也希望老师能够多开设一些手工制作课,能够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进行动手实践。在对学生参与动手的实践情况中有一部分学生不愿意主动,这说明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过分讲述理论知识,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上不够重视。
3、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途径
3.1 以情景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意识
在小学阶段,学生对美术的认知只是简单了解,但在学习过程中很难将自身对美的认知体现在自己的美术作品中。所以,教师对学生的审美方式进行积极的引导,帮助学生培养感受美的能力,进而对教学内容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接受。教师根据当堂课程的需要,可以选择性的在课堂上插入音乐播放,对背景进行描述等,让学生在人为营造的气氛中,接受难以理解的新知识。学生在教师创造的情境中,比较容易形成在情感方面的认同,学生对审美方面有所启发。比如,在制作挂件的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拿一件自己特别喜欢的物件到课堂上,向老师以及学生讲解为什么喜欢这个物品。等交流结束之后,教师可以让每一位学生为自己心爱的物品做一件装饰挂件,调动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制作中,由于小学学生年龄较小,教师要提醒学生在使用工具时应注意安全,在制作的过程中,教师需要进行技术上的指导,能够使学生最大程度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同时也较好的发挥学生的动手能力。
3.2 以作品观赏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审美是在学生大脑中不断感受而形成的,它与动手技巧不同,是在学生内心意识中扎根,一旦形成学生就会牢记在心中,可以应用到各个方面。所以,教师对学生审美意识的培育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在引导学生对汉字进行欣赏时,由于学生的欣赏能力还未达到一定水平。教师为了能够更好的让学生从各方面进行文字欣赏,可以多搜集一些作品,让学生从不同的字体中感受到汉字不同的形态。[3]学生通过观察和欣赏汉字形态,进而得到一些启发,在融入美术技巧中,会极大的提高对美术的鉴赏能力。
3.3 以实践课程提升学生动手能力
学生自己参与实践课程能够提高其动手能力,在动手的过程中才会发现手工创作的乐趣。所以教师要多为学生的实践创造机会,只有提高动手能力才能更好的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教师要根据具体学习内容,给学生布置制作任务,学生制作好自己的作品之后,可以在课堂上展示给其他同学看,并评价那个同学制作的如何,好在哪里?哪里可以进行改进。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在评价的过程中提高对事物的鉴赏能力。另外,教师不要局限于之后在课堂上进行教学,可以拓展到教室外,学生来到新的环境,对其充满新鲜感,进而学生能够提高积极性,并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进行适合的教学,比如年龄较小的学生以模仿为主,提高对事物的认知和体验;对于年齡偏大和接受能力比较强的学生,教师应给学生留出更多的创造空间,使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和自主创作。
3.4 结合实际引导学生自主练习
由于每个学生意识不同,经验不同,所以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也不同,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科学引导,鼓励学生运用自我意识进行学习。学生需要运用自己对美术的认知来进行研究,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思考能力和对事物的分析能力,将自己的认识和想法融入到美术学习中,为以后的美术课程学习奠定基础。比如在用贴纸进行拼贴画练习时,教师可以先讲述贴画的特点和制作技巧,让学生对拼贴画有初步的了解。然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以及自己的创作特点进行创作,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学生自主练习不仅能够加强动手动脑能力,还能增强学生的参与度,把学生自主意识融于到自己的作品中,进而提高对美术的兴趣,多元化看待美术,感受艺术之美,摆脱传统的教学方式带来的负面影响。
4、结束语
在小学教育的诸多课程中,美术课程是提高动手能力的主要途径,所以教师在美术课堂上要加强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认识到动手能力的重要性。同时,教师在教学方法上要积极创新,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才有进一步提高的可能。
参考文献
[1]薛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充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措施[J].戏剧之家,2020(07):162.
[2]程文俐.浅谈小学美术课堂上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20,17(02):207.
[3]陈梅纽.试析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J].艺术评鉴,2019(19):155-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