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对当前儿内科泌尿系统的疾病进行临床分析。方法:本次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式进行,对本院在2020年2月到2021年2月期间收治的儿内科儿童泌尿系统感染患儿220例展开分析和研究,对儿童进行分组,分组依据为不同患儿所感染的菌种,在研究过程中对220例患儿利用不同的药物进行治疗,观察不同菌种采用不同药物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对比和分析后發现,革兰氏阴性杆菌在儿童泌尿生殖道中的感染菌类中感染率最高,主要以大肠杆菌和肺炎克雷伯氏菌最为常见。结论:在当前的儿内科泌尿系统疾病临床治疗过程中,采用细菌培养和药敏分析的方式进行,可以有效的提升治疗效果,对改善患儿泌尿生殖系统感染有着较为显著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关键词:儿内科泌尿系统;细菌;药敏实验
【中图分类号】R7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05-133-01
引言:泌尿道感染是当前儿科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主要原因是患儿的尿路中侵入了病原体,并在患儿的尿液中进行繁殖,从而对尿路黏膜和组织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损伤,而最常见的疾病类型就是尿道炎、肾盂肾炎以及膀胱炎等[1]。儿童时期的泌尿系统感染一般表现为多部位感染,很少的感染部位仅限在某一部位中,在临床治疗中很难将感染的部位进行精确定位,因此被称为泌尿道感染。而革兰氏阴性杆菌是导致感染的主要原因,不同年龄段的也会表现出不同的抵抗力。而泌尿系统感染在当前的女孩群体中更为常见,<1岁的女孩发病率比同年龄段的男孩要高出3.1%,且1~2岁年龄段的女生发病率比同年龄段的要高出7.2%[2]。因此可以看出,影响儿童泌尿系统感染的因素还有儿童的性别原因。本文就我院2020年2月到2021年2月期间收治的220例患儿展开研究,具体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为2020年2月到2021年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220例泌尿系统感染患儿,其中有138例女孩和82例男孩,年龄最小值和最大值分别为1岁和10岁,平均年龄为(5.62±0.14)岁,平均病程为22d。而感染的种类主要有尿路感染、急性肾炎和其他,分别有110例、51例、59例,而尿路感染患者在夏季和冬季比较常见,非链球菌感染是主要的发病原因。
1.2临床表现 新生儿在当前的临床表现中根据体质和具体情况的不同会表现出不同的轻重程度,症状以全身症状最为常见。如果患儿病情较为严重还会导致其生长和发育缓慢,同时体重出现难以增长的现象,并伴随着抽风等症状,但是排尿的症状是相较于以上症状而言不太明显的。在不同年龄段的儿童也会表现出不同的症状,例如尿频、面色苍白、恶心和呕吐都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症状,属于全身感染中毒的现象所导致[3]。而尿频、尿急和尿痛都是儿童期下尿路感染所导致的,而上尿路感染通常在患儿的体内表现为水肿、寒战以及腰痛等症状,遍布全身,还伴随着患儿排尿刺激,病情较为严重的患儿还会出现血尿,蛋白尿不明显等情况。
1.3方法 在本次研究中,根据对患儿的检测结果来对患儿进行分类,分别是大肠杆菌治疗组、肺炎克雷伯氏菌治疗组和L-型细菌治疗组。并根据K-B法药敏实验进行测试,用药过程中选择杀菌效果比较优异且副作用较低的药物,通过实验后分别对以上三组患儿采用阿莫西林、红霉素和拉氧头孢钠展开治疗。并在治疗过程中根据患儿的实际病情和菌类的耐药性以及患儿对药物的不良反应和过敏反应来进行用药量的调整。m
1.4观察指标
对比不同治疗方式患儿的治疗效果。
1.5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需要对患儿的数据分别进行处理,采用的是统计学软件SPSS 22.0,在分析的过程中,将±标准差用来进行表达计量资料,t对其进行检验;同时n(%)用来进行表达计数资料,X2对其进行检验。两组数据之间差异比较明显则说明该数据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2.1经过分析后发现,患儿的治愈率为214例(97.27%),其中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氏菌和其他菌类分别有33.18%、34.09%、32.72%的感染几率,患儿在治愈后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见表1。
3 讨论
儿童是医院治疗中比较特殊的群体之一,由于其体质较为特殊,各项身体机能尚未发育完全,并且抵抗力和免疫力也比较差,因此一旦受到病原菌侵袭就非常容易导致感染的发生,尤其是婴幼儿期更是病原菌感染的高发群体。在儿科临床治疗中,泌尿系统感染是非常常见的一种疾病类型,而该疾病类型在女性群体中的发病几率高于男性。而尿路感染是泌尿系统感染患儿中发生几率最多的,且下尿路感染明显高于上尿路感染。同时由于患儿的身体尚处于生长发育的时间,因此比较容易出现上尿道和下尿道交叉感染情况。现阶段需要重视对儿童泌尿系统的重视,在日常生活中对其会阴部进行定期的清洁,并提升饮食的科学性和营养全面性,通过饮食来提升患儿的抵抗力。
在本次研究中,经过对比和分析后发现,革兰氏阴性杆菌在儿童泌尿生殖道中的感染菌类中感染率最高,为大肠杆菌和肺炎克雷伯氏菌,感染率分别为33.18%、34.09%,且患儿在治疗后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在当前的儿内科泌尿系统疾病临床治疗过程中,采用细菌培养和药敏分析的方式进行,可以有效的提升治疗效果,对改善患儿泌尿生殖系统感染有着较为显著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1]林玉聪.儿科住院患儿营养风险调查及两种营养风险筛查工具的应用效果评价[D].福建医科大学,2016.
[2]骆晓.泌尿系统疾病诊断中尿液隐血检验的效果研究[J].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2019,8(02):57-58.
[3]张驌,王诚,付生军,杨立.激素辅助治疗对隐睾儿童睾丸生精功能影响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J].中国循证儿科杂志,2015,10(06):438-442.
盐津县中医医院 云南盐津 657500
关键词:儿内科泌尿系统;细菌;药敏实验
【中图分类号】R7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05-133-01
引言:泌尿道感染是当前儿科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主要原因是患儿的尿路中侵入了病原体,并在患儿的尿液中进行繁殖,从而对尿路黏膜和组织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损伤,而最常见的疾病类型就是尿道炎、肾盂肾炎以及膀胱炎等[1]。儿童时期的泌尿系统感染一般表现为多部位感染,很少的感染部位仅限在某一部位中,在临床治疗中很难将感染的部位进行精确定位,因此被称为泌尿道感染。而革兰氏阴性杆菌是导致感染的主要原因,不同年龄段的也会表现出不同的抵抗力。而泌尿系统感染在当前的女孩群体中更为常见,<1岁的女孩发病率比同年龄段的男孩要高出3.1%,且1~2岁年龄段的女生发病率比同年龄段的要高出7.2%[2]。因此可以看出,影响儿童泌尿系统感染的因素还有儿童的性别原因。本文就我院2020年2月到2021年2月期间收治的220例患儿展开研究,具体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为2020年2月到2021年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220例泌尿系统感染患儿,其中有138例女孩和82例男孩,年龄最小值和最大值分别为1岁和10岁,平均年龄为(5.62±0.14)岁,平均病程为22d。而感染的种类主要有尿路感染、急性肾炎和其他,分别有110例、51例、59例,而尿路感染患者在夏季和冬季比较常见,非链球菌感染是主要的发病原因。
1.2临床表现 新生儿在当前的临床表现中根据体质和具体情况的不同会表现出不同的轻重程度,症状以全身症状最为常见。如果患儿病情较为严重还会导致其生长和发育缓慢,同时体重出现难以增长的现象,并伴随着抽风等症状,但是排尿的症状是相较于以上症状而言不太明显的。在不同年龄段的儿童也会表现出不同的症状,例如尿频、面色苍白、恶心和呕吐都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症状,属于全身感染中毒的现象所导致[3]。而尿频、尿急和尿痛都是儿童期下尿路感染所导致的,而上尿路感染通常在患儿的体内表现为水肿、寒战以及腰痛等症状,遍布全身,还伴随着患儿排尿刺激,病情较为严重的患儿还会出现血尿,蛋白尿不明显等情况。
1.3方法 在本次研究中,根据对患儿的检测结果来对患儿进行分类,分别是大肠杆菌治疗组、肺炎克雷伯氏菌治疗组和L-型细菌治疗组。并根据K-B法药敏实验进行测试,用药过程中选择杀菌效果比较优异且副作用较低的药物,通过实验后分别对以上三组患儿采用阿莫西林、红霉素和拉氧头孢钠展开治疗。并在治疗过程中根据患儿的实际病情和菌类的耐药性以及患儿对药物的不良反应和过敏反应来进行用药量的调整。m
1.4观察指标
对比不同治疗方式患儿的治疗效果。
1.5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需要对患儿的数据分别进行处理,采用的是统计学软件SPSS 22.0,在分析的过程中,将±标准差用来进行表达计量资料,t对其进行检验;同时n(%)用来进行表达计数资料,X2对其进行检验。两组数据之间差异比较明显则说明该数据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2.1经过分析后发现,患儿的治愈率为214例(97.27%),其中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氏菌和其他菌类分别有33.18%、34.09%、32.72%的感染几率,患儿在治愈后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见表1。
3 讨论
儿童是医院治疗中比较特殊的群体之一,由于其体质较为特殊,各项身体机能尚未发育完全,并且抵抗力和免疫力也比较差,因此一旦受到病原菌侵袭就非常容易导致感染的发生,尤其是婴幼儿期更是病原菌感染的高发群体。在儿科临床治疗中,泌尿系统感染是非常常见的一种疾病类型,而该疾病类型在女性群体中的发病几率高于男性。而尿路感染是泌尿系统感染患儿中发生几率最多的,且下尿路感染明显高于上尿路感染。同时由于患儿的身体尚处于生长发育的时间,因此比较容易出现上尿道和下尿道交叉感染情况。现阶段需要重视对儿童泌尿系统的重视,在日常生活中对其会阴部进行定期的清洁,并提升饮食的科学性和营养全面性,通过饮食来提升患儿的抵抗力。
在本次研究中,经过对比和分析后发现,革兰氏阴性杆菌在儿童泌尿生殖道中的感染菌类中感染率最高,为大肠杆菌和肺炎克雷伯氏菌,感染率分别为33.18%、34.09%,且患儿在治疗后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在当前的儿内科泌尿系统疾病临床治疗过程中,采用细菌培养和药敏分析的方式进行,可以有效的提升治疗效果,对改善患儿泌尿生殖系统感染有着较为显著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1]林玉聪.儿科住院患儿营养风险调查及两种营养风险筛查工具的应用效果评价[D].福建医科大学,2016.
[2]骆晓.泌尿系统疾病诊断中尿液隐血检验的效果研究[J].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2019,8(02):57-58.
[3]张驌,王诚,付生军,杨立.激素辅助治疗对隐睾儿童睾丸生精功能影响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J].中国循证儿科杂志,2015,10(06):438-442.
盐津县中医医院 云南盐津 657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