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刘以鬯中长篇小说光芒万丈,尤其在王家卫导演“特别鸣谢刘以鬯先生”的效应之下,读者更是对《酒徒》《过去的日子》中的“自叙传”成分以及《对倒》的艺术手法多加青眼。这固然为刘以鬯的中长篇作品研究锦上添花,却也更加掩盖了其短篇小说的经纶锦绣。其实,剖析刘以鬯的短篇小说代表作,不仅能发现其艺术传承所自与创新功力,更能勘查其始终抠紧的“人性”密码和创作题旨。
关键词:刘以鬯 短篇小说 《迷楼》 人性密码
如果说长篇小说代表一个民族叙事艺术水平的高度和深度,那么短篇小说则能展现其叙事技艺的精巧度与细密度;如果说长篇小说的格局如同大漠孤烟、长河落日,那么短篇小说就多如小桥流水、“小径分岔的花园”;如果说长篇小说的作用如同擎天玉柱、架海金梁,那么短篇小说就是精金美玉、珠玑琅玕。专业读者都会明白,长篇小说与短篇小说各司其命,二者“境界有大小,不以是而分优劣”,何况一生专注于短篇小说创作的博尔赫斯说过:“长篇小说不可能像短篇小说那样有可能臻于完美,而后者却能容纳前者的全部内容。”但在刘以鬯研究中,其《酒徒》《陶瓷》《对倒》等长篇小说光芒万丈,尤其在王家卫导演“特别鸣谢刘以鬯先生”的效应之下,读者更是对《酒徒》《过去的日子》中的“自叙传”成分以及《对倒》的艺术手法多加青眼。这固然为刘以鬯的中长篇作品研究锦上添花,却也更加掩盖了其短篇小说的经纶锦绣。其实,剖析刘以鬯的短篇小说代表作,不仅能发现其艺术传承所自与创新功力,更能勘查其始终紧扣的“人性”密码和创作题旨。
1947年发表的《迷楼》,篇幅虽然不足3000字,但无论起承转合之章法、微言大义之题旨,还是悬念设置的技巧、修辞表达的手法,都堪称短篇小说杰作。此作旨在通过隋炀帝荒淫生活一斑来揭示历史兴亡规律。小说第一层次交代,天欲破晓,“皇上还没有醒”,懒政不早朝。第二层次解释皇上为何不早起:皇上昨晚欢宴之后晕眩症发作,太监高昌立即给他服下春药,皇上遂与二十一名宫女创作了一幅“仕女会合画”,直看得黄门与宫婢脸红心跳。第三层次继续前提追问:皇上既有晕眩症,为何还如此荒淫无度?因为太监高昌称晕眩症“必须用女色来治疗”,炀帝深以为然,也为其荒淫、懒政、不早朝赋予了合理性与合法性。第四层次,宫娥来报侯夫人自缢,炀帝赶到,见一纸红笔遗书:“宰我夫,奸我身,虽做鬼,犹不甘。”可知侯夫人系被炀帝强占,不甘受辱而自杀明志。但高昌谄媚,立即将那遗书炮制为宫怨诗,诬称“侯夫人因不能进御而自缢”。噫,人皆有食色之性,然而帝王豪杰恃强凌弱、好色贪淫、文过饰非,必致《左传·庄公十一年》所说“桀纣罪人,其亡也忽焉”或如杜牧《阿房宫赋》所言“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专业读者在阅读《迷楼》时会自然而然地生发四个审美关注点:首先会意识到这是一篇20世纪40年代的新历史小说。如此论断,并非事后之明或强自比附后现代主义理论,而是因为鲁迅《故事新编》就是“演义”“戏仿”的新历史小说 ,而“新感觉派”中坚施蛰存也曾写过《石秀》《鸠摩罗什》《将军底头》等类似作品。这类小说往往“只取一点因由,随意点染,铺成一篇”,既能在虚拟时空中叩问人性,也让人追问“历史上究竟发生过什么”,从而质疑历史叙事的真实性与书写权力的合法性。其次是小说借来弗洛伊德的“心灵之眼”,既发挥梦境、潜意识和想象力的力量以使“文学作品就像是作家的白日梦”,复以精神分析学说演绎人物的病态心理,比如太监高昌以晕眩症“必须用女色来治疗”来博取炀帝欢心,充分显示其阴暗、病态、媚上的奴才心理。再次是刘以鬯十分注重短篇小说的结构章法,尤其结尾收束能做到既在情理之中又出人意料之外,余味隽永绵长,引发无穷遐想,正如蔡澜所说:“刘先生的短篇,很像欧·亨利,时有预想不到的结局。”复次,《迷楼》赓续了“新感觉派”小说人性书写之余绪和“新浪漫主义”小说的文章之美,仿佛现代版“花间集”,语言华赡丰丽,意象妖冶艳媚。比如小说开篇关于禁宫迷楼氛围的描写,不仅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而且语言格调与那黝黯天地、神秘宫禁的静谧氛围极为吻合:
那耿耿的银河也被拂晓吞了去。是三枝爇禁香的慵懒的烟霭,袅袅地,游舞在轻轻款款的微风里。秋已深,秋天和秋天的感觉久久地冷落着这禁宫的御园,左掖的宫墙上,时时有二三片枣红色的枫叶摇落下来。……浅紫的辇道上伫着一辆銮舆,肥胖的御车夫在细心地整顿玉珂。
两名持着掸帚的侍臣互相打了疲惫的呵欠。
骝色的天穹里,北斗星如像一柄勺子般的掛在金阙的龙角下。衬在宫殿后面的是一列浓沉的山砬曲,黝黯的天地啊!残星点点处,忽然横过一群塞外的雁阵。
不能不令人感叹:刘以鬯的语言叙事而兼抒情、典雅而能创新,“标志着中国现代小说语言走过了欧化(鲁迅一代)、半文言(废名为代表)和过度市民化(老舍为代表)阶段,真正进入了成熟阶段,具有了与世界文学语系进行对话的能力”。
由以上四点可知,《迷楼》不仅深符接受美学之旨,而且隐藏着刘以鬯短篇小说的艺术密码,其中的技艺手法和人性母题在此后的短篇小说创作中不断变形再现。比如在探究人性欲望方面,刘以鬯1978年创作的《蜘蛛精》就延续扩增了《迷楼》的基因片段,也更加撩人心神。《蜘蛛精》是对《西游记》第七十二回“盘丝洞七情迷本 濯垢泉八戒忘形”的戏仿:蜘蛛精捉住唐僧之后,其他妖精只想吃唐僧肉以求长生不老,但有一个蜘蛛精心机殊深,想与唐僧发生肉体关系以得其十世修行的精华;唐僧起初闭目念经,求佛保佑,愿徒儿前来搭救,但最后佛性抵不住原欲,小说结尾写道:“是唐僧背弃了佛抑或佛背弃了唐僧?唐僧心一横,睁开眼来仔细端详这个美丽的妖精。既是最后的一刻何不趁机多看几眼,唐僧在慌乱中睁开眼睛,见到了从来未见过的部分。该死!我怎么会……”专业读者当然明白,这类“大话西游”的戏仿之作,目的不是渎神侮圣或炫耀作者的虚构想象能力,而是为了借题发挥去探究人性欲望,使文学真正承载起“人学”主题,正如《蜘蛛精》假借一个美丽女身来拷问持戒、忍辱、精进、禅定的圣僧:“你连我都不敢看,还谈什么四大皆空?!”——只要对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那些人性与魔性、佛性较量题材的作品进行简单梳理就会发现,在刘以鬯之前已有叶灵凤的小说《摩伽的试探》、施蛰存的《鸠摩罗什》和冯至的长诗《寺门之前》等,在刘以鬯之后则有李碧华的《青蛇》《诱僧》以及20世纪90年代以来诸多的“大话西游”作品,而刘以鬯可谓此类创作的承前启后者和集大成者! 在描写人的精神妄想以及小说“结局反转”试验方面,短篇小说《蛇》可谓佳作。此作是对中国古代传说《白蛇传》的改写:许仙“不相信世间有全美的女人”,因而怀疑妻子白素贞是白蛇所化,便弄来雄黄酒试验;妻子没有现出蛇形,许仙就再请法海捉妖;但实际上,“白素贞盗仙草”只是许仙的一个梦;至于法海其人,金山寺的知客僧告诉许仙:“法海方丈已于上月圆寂,你遇到的,一定是另外一个和尚。”不能不说,读者若想深究许仙的恐女症和妄想狂,进而步入刘以鬯现代主义小说的堂奥,必须精读病态心理学等跨学科著作方可得其津梁。
细读刘以鬯短篇小说还可以探知其艺术试验的源头所自。比如其“对倒”手法试验并非1993年的长篇小说《对倒》才开始,他在1964年创作微型小说《崔莺莺与张君瑞》时已经小试牛刀:小说第一层次,春宵,庭院里正闹猫,崔莺莺打着哈欠想:“该上床休息了。”张君瑞也做如是想。第二层次,崔莺莺脱鞋宽衣,张君瑞也做此科。第三层次,崔莺莺钻进被窝,“脑子里充满不可告人的念头”,张君瑞亦是如此。小说最后一句大反转:“这时候的张君瑞睡在西厢;崔莺莺睡在别院。两人之间,隔着一道粉墙。”今天的读者在阅读《崔莺莺与张君瑞》时,不仅能领略“对倒”技巧的法门,还会联想到沈浩波等人“心藏大恶”的“下半身写作”,其中有着后现代哲学和反讽艺术,让人谛视人性隐秘,反省思维定式,并为文学创作打开了“潜意识”这一精神向度。
刘以鬯是短篇小说创作的全能选手,不仅擅长意识流小说和“故事新编”式的新历史小说创作,其新浪漫主义小说如《情侣》《秋》等亦可谓绝妙。《情侣》中的一对痴情鸳鸯经常到一家俄式餐厅约会,恩爱令人羡慕;但女子查出绝症之后男子就此失踪,女子伤心不已,却依然每天来此等待,直到病灶发作去世。难道这又是一个“多情女子薄情郎”的老套故事?不!刘以鬯接下来果断反转:原来男子知道恋人罹患绝症后,觉悟人生实无常,美好不恒久,他为恋人预付了五年餐费之后蹈海自尽。那么人们为什么不把秘密告诉那女子?——“难道你愿意使一个已经绝望了的女人消失她的生之意志吗?”也许这种神秘而唯美的“爱与死”之恋情故事,最适合承载作家缥缈而浪漫的白日梦想。《秋》之文字与意境颇为典雅:一对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小儿女渐渐长大,但女子父亲为偿还赌债而将她嫁给一个半身不遂的古稀富翁;男子想反抗命运带她私奔,但她不能……与《秋》的新浪漫主义格调相谐调的是文中大量的赋比修辞:“月亮像章回小说里的千金小姐,闪躲在屏风背后,偷看厅上的来客,一会儿露面,一会儿不见。”“回忆有如漏光的相片,给人以含糊的轮廓。”“枯槁的容颜却有点像夹在大辞典中间的牡丹花,压扁了,失去鲜艳,失去醇香,仍旧保有另一种美丽。”由此可知,刘以鬯在进行小说文体试验的同时也一直进行着意象诗般的语体试验,所走的是钱锺书等为中国现代小说开拓的“知识分子写作”道路。
需要指出的是,刘以鬯多被称为现代主义小说家,有人或许借此主观推想他会否弃经典,与传统决裂。事实上,刘以鬯虽然追求“与众不同”“有所发现”,但也明确表示“我在求新求异时,并不‘拒绝一切小说的传统’”,“我不反对现实主义的基本原则,主要因为‘所有小说都会以某种方式与现实主义的一般原则相联系’”,“为了体现个人的风格,我尝试将现代主义和现实主义结合在一起”。仅就创作实绩而言,其现实主义题材的短篇小说如《一个月薪水》《一九九七》等亦精彩绝伦。《一九九七》通过“香港偷渡客”吕世强的发迹与死亡,象征性地揭示了重大政治事件对大众民生的影响。这则小说就像一则“反向启蒙”的寓言一样意味深长:世间万物是一个相互联系、福祸相依的共同体,充满不确定性和不可控的偶然因素,就像吕世强偷渡到香港,没被鲨鱼吃掉,没被逮捕遣返,幸运地取得长居身份证,然后开办工厂,投身股市,有了家室和情人,可谓好事连连,出人预料;但他在面对“回归”局势时做出了一连串的错误判断,其自我暗示、酗酒麻醉等行为不仅引发蝴蝶效应,严重伤害了家人,而且人生也如多米诺骨牌一般垮塌崩溃,最终在车祸中殒命。吕世强是大时代里的一个小人物,却让芸芸众生深醒——面对社会大事件、时代大转折,即使没有乐观利好消息也不必杞人忧天、自寻烦恼,因为心理焦慮不仅使自己失去生之乐趣,而且这种精神伤寒还会传染并伤害亲人朋友;当面对人生歧路或看似无路可走之时,即使郁闷至死也无法让世界为你停留片刻,那么我辈就不必大哭而归,不妨在洞悉“绝望之为虚妄”的真相之后,“跳进去,在刺丛里姑且走走”。
美国学者哈罗德·布鲁姆认为现代短篇小说分为契诃夫式和博尔赫斯式两种,而“短篇小说的一个使命,是用契诃夫去追寻真实,用博尔赫斯去翻转真实”。那么在我看来,刘以鬯的短篇小说兼有契诃夫和博尔赫斯短篇小说的艺境,既擅长刻写真实又能够营造幻境,是融会“哲理、象征、虚幻与东方神秘气氛”于一体的现代短篇小说经典。
关键词:刘以鬯 短篇小说 《迷楼》 人性密码
如果说长篇小说代表一个民族叙事艺术水平的高度和深度,那么短篇小说则能展现其叙事技艺的精巧度与细密度;如果说长篇小说的格局如同大漠孤烟、长河落日,那么短篇小说就多如小桥流水、“小径分岔的花园”;如果说长篇小说的作用如同擎天玉柱、架海金梁,那么短篇小说就是精金美玉、珠玑琅玕。专业读者都会明白,长篇小说与短篇小说各司其命,二者“境界有大小,不以是而分优劣”,何况一生专注于短篇小说创作的博尔赫斯说过:“长篇小说不可能像短篇小说那样有可能臻于完美,而后者却能容纳前者的全部内容。”但在刘以鬯研究中,其《酒徒》《陶瓷》《对倒》等长篇小说光芒万丈,尤其在王家卫导演“特别鸣谢刘以鬯先生”的效应之下,读者更是对《酒徒》《过去的日子》中的“自叙传”成分以及《对倒》的艺术手法多加青眼。这固然为刘以鬯的中长篇作品研究锦上添花,却也更加掩盖了其短篇小说的经纶锦绣。其实,剖析刘以鬯的短篇小说代表作,不仅能发现其艺术传承所自与创新功力,更能勘查其始终紧扣的“人性”密码和创作题旨。
1947年发表的《迷楼》,篇幅虽然不足3000字,但无论起承转合之章法、微言大义之题旨,还是悬念设置的技巧、修辞表达的手法,都堪称短篇小说杰作。此作旨在通过隋炀帝荒淫生活一斑来揭示历史兴亡规律。小说第一层次交代,天欲破晓,“皇上还没有醒”,懒政不早朝。第二层次解释皇上为何不早起:皇上昨晚欢宴之后晕眩症发作,太监高昌立即给他服下春药,皇上遂与二十一名宫女创作了一幅“仕女会合画”,直看得黄门与宫婢脸红心跳。第三层次继续前提追问:皇上既有晕眩症,为何还如此荒淫无度?因为太监高昌称晕眩症“必须用女色来治疗”,炀帝深以为然,也为其荒淫、懒政、不早朝赋予了合理性与合法性。第四层次,宫娥来报侯夫人自缢,炀帝赶到,见一纸红笔遗书:“宰我夫,奸我身,虽做鬼,犹不甘。”可知侯夫人系被炀帝强占,不甘受辱而自杀明志。但高昌谄媚,立即将那遗书炮制为宫怨诗,诬称“侯夫人因不能进御而自缢”。噫,人皆有食色之性,然而帝王豪杰恃强凌弱、好色贪淫、文过饰非,必致《左传·庄公十一年》所说“桀纣罪人,其亡也忽焉”或如杜牧《阿房宫赋》所言“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专业读者在阅读《迷楼》时会自然而然地生发四个审美关注点:首先会意识到这是一篇20世纪40年代的新历史小说。如此论断,并非事后之明或强自比附后现代主义理论,而是因为鲁迅《故事新编》就是“演义”“戏仿”的新历史小说 ,而“新感觉派”中坚施蛰存也曾写过《石秀》《鸠摩罗什》《将军底头》等类似作品。这类小说往往“只取一点因由,随意点染,铺成一篇”,既能在虚拟时空中叩问人性,也让人追问“历史上究竟发生过什么”,从而质疑历史叙事的真实性与书写权力的合法性。其次是小说借来弗洛伊德的“心灵之眼”,既发挥梦境、潜意识和想象力的力量以使“文学作品就像是作家的白日梦”,复以精神分析学说演绎人物的病态心理,比如太监高昌以晕眩症“必须用女色来治疗”来博取炀帝欢心,充分显示其阴暗、病态、媚上的奴才心理。再次是刘以鬯十分注重短篇小说的结构章法,尤其结尾收束能做到既在情理之中又出人意料之外,余味隽永绵长,引发无穷遐想,正如蔡澜所说:“刘先生的短篇,很像欧·亨利,时有预想不到的结局。”复次,《迷楼》赓续了“新感觉派”小说人性书写之余绪和“新浪漫主义”小说的文章之美,仿佛现代版“花间集”,语言华赡丰丽,意象妖冶艳媚。比如小说开篇关于禁宫迷楼氛围的描写,不仅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而且语言格调与那黝黯天地、神秘宫禁的静谧氛围极为吻合:
那耿耿的银河也被拂晓吞了去。是三枝爇禁香的慵懒的烟霭,袅袅地,游舞在轻轻款款的微风里。秋已深,秋天和秋天的感觉久久地冷落着这禁宫的御园,左掖的宫墙上,时时有二三片枣红色的枫叶摇落下来。……浅紫的辇道上伫着一辆銮舆,肥胖的御车夫在细心地整顿玉珂。
两名持着掸帚的侍臣互相打了疲惫的呵欠。
骝色的天穹里,北斗星如像一柄勺子般的掛在金阙的龙角下。衬在宫殿后面的是一列浓沉的山砬曲,黝黯的天地啊!残星点点处,忽然横过一群塞外的雁阵。
不能不令人感叹:刘以鬯的语言叙事而兼抒情、典雅而能创新,“标志着中国现代小说语言走过了欧化(鲁迅一代)、半文言(废名为代表)和过度市民化(老舍为代表)阶段,真正进入了成熟阶段,具有了与世界文学语系进行对话的能力”。
由以上四点可知,《迷楼》不仅深符接受美学之旨,而且隐藏着刘以鬯短篇小说的艺术密码,其中的技艺手法和人性母题在此后的短篇小说创作中不断变形再现。比如在探究人性欲望方面,刘以鬯1978年创作的《蜘蛛精》就延续扩增了《迷楼》的基因片段,也更加撩人心神。《蜘蛛精》是对《西游记》第七十二回“盘丝洞七情迷本 濯垢泉八戒忘形”的戏仿:蜘蛛精捉住唐僧之后,其他妖精只想吃唐僧肉以求长生不老,但有一个蜘蛛精心机殊深,想与唐僧发生肉体关系以得其十世修行的精华;唐僧起初闭目念经,求佛保佑,愿徒儿前来搭救,但最后佛性抵不住原欲,小说结尾写道:“是唐僧背弃了佛抑或佛背弃了唐僧?唐僧心一横,睁开眼来仔细端详这个美丽的妖精。既是最后的一刻何不趁机多看几眼,唐僧在慌乱中睁开眼睛,见到了从来未见过的部分。该死!我怎么会……”专业读者当然明白,这类“大话西游”的戏仿之作,目的不是渎神侮圣或炫耀作者的虚构想象能力,而是为了借题发挥去探究人性欲望,使文学真正承载起“人学”主题,正如《蜘蛛精》假借一个美丽女身来拷问持戒、忍辱、精进、禅定的圣僧:“你连我都不敢看,还谈什么四大皆空?!”——只要对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那些人性与魔性、佛性较量题材的作品进行简单梳理就会发现,在刘以鬯之前已有叶灵凤的小说《摩伽的试探》、施蛰存的《鸠摩罗什》和冯至的长诗《寺门之前》等,在刘以鬯之后则有李碧华的《青蛇》《诱僧》以及20世纪90年代以来诸多的“大话西游”作品,而刘以鬯可谓此类创作的承前启后者和集大成者! 在描写人的精神妄想以及小说“结局反转”试验方面,短篇小说《蛇》可谓佳作。此作是对中国古代传说《白蛇传》的改写:许仙“不相信世间有全美的女人”,因而怀疑妻子白素贞是白蛇所化,便弄来雄黄酒试验;妻子没有现出蛇形,许仙就再请法海捉妖;但实际上,“白素贞盗仙草”只是许仙的一个梦;至于法海其人,金山寺的知客僧告诉许仙:“法海方丈已于上月圆寂,你遇到的,一定是另外一个和尚。”不能不说,读者若想深究许仙的恐女症和妄想狂,进而步入刘以鬯现代主义小说的堂奥,必须精读病态心理学等跨学科著作方可得其津梁。
细读刘以鬯短篇小说还可以探知其艺术试验的源头所自。比如其“对倒”手法试验并非1993年的长篇小说《对倒》才开始,他在1964年创作微型小说《崔莺莺与张君瑞》时已经小试牛刀:小说第一层次,春宵,庭院里正闹猫,崔莺莺打着哈欠想:“该上床休息了。”张君瑞也做如是想。第二层次,崔莺莺脱鞋宽衣,张君瑞也做此科。第三层次,崔莺莺钻进被窝,“脑子里充满不可告人的念头”,张君瑞亦是如此。小说最后一句大反转:“这时候的张君瑞睡在西厢;崔莺莺睡在别院。两人之间,隔着一道粉墙。”今天的读者在阅读《崔莺莺与张君瑞》时,不仅能领略“对倒”技巧的法门,还会联想到沈浩波等人“心藏大恶”的“下半身写作”,其中有着后现代哲学和反讽艺术,让人谛视人性隐秘,反省思维定式,并为文学创作打开了“潜意识”这一精神向度。
刘以鬯是短篇小说创作的全能选手,不仅擅长意识流小说和“故事新编”式的新历史小说创作,其新浪漫主义小说如《情侣》《秋》等亦可谓绝妙。《情侣》中的一对痴情鸳鸯经常到一家俄式餐厅约会,恩爱令人羡慕;但女子查出绝症之后男子就此失踪,女子伤心不已,却依然每天来此等待,直到病灶发作去世。难道这又是一个“多情女子薄情郎”的老套故事?不!刘以鬯接下来果断反转:原来男子知道恋人罹患绝症后,觉悟人生实无常,美好不恒久,他为恋人预付了五年餐费之后蹈海自尽。那么人们为什么不把秘密告诉那女子?——“难道你愿意使一个已经绝望了的女人消失她的生之意志吗?”也许这种神秘而唯美的“爱与死”之恋情故事,最适合承载作家缥缈而浪漫的白日梦想。《秋》之文字与意境颇为典雅:一对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小儿女渐渐长大,但女子父亲为偿还赌债而将她嫁给一个半身不遂的古稀富翁;男子想反抗命运带她私奔,但她不能……与《秋》的新浪漫主义格调相谐调的是文中大量的赋比修辞:“月亮像章回小说里的千金小姐,闪躲在屏风背后,偷看厅上的来客,一会儿露面,一会儿不见。”“回忆有如漏光的相片,给人以含糊的轮廓。”“枯槁的容颜却有点像夹在大辞典中间的牡丹花,压扁了,失去鲜艳,失去醇香,仍旧保有另一种美丽。”由此可知,刘以鬯在进行小说文体试验的同时也一直进行着意象诗般的语体试验,所走的是钱锺书等为中国现代小说开拓的“知识分子写作”道路。
需要指出的是,刘以鬯多被称为现代主义小说家,有人或许借此主观推想他会否弃经典,与传统决裂。事实上,刘以鬯虽然追求“与众不同”“有所发现”,但也明确表示“我在求新求异时,并不‘拒绝一切小说的传统’”,“我不反对现实主义的基本原则,主要因为‘所有小说都会以某种方式与现实主义的一般原则相联系’”,“为了体现个人的风格,我尝试将现代主义和现实主义结合在一起”。仅就创作实绩而言,其现实主义题材的短篇小说如《一个月薪水》《一九九七》等亦精彩绝伦。《一九九七》通过“香港偷渡客”吕世强的发迹与死亡,象征性地揭示了重大政治事件对大众民生的影响。这则小说就像一则“反向启蒙”的寓言一样意味深长:世间万物是一个相互联系、福祸相依的共同体,充满不确定性和不可控的偶然因素,就像吕世强偷渡到香港,没被鲨鱼吃掉,没被逮捕遣返,幸运地取得长居身份证,然后开办工厂,投身股市,有了家室和情人,可谓好事连连,出人预料;但他在面对“回归”局势时做出了一连串的错误判断,其自我暗示、酗酒麻醉等行为不仅引发蝴蝶效应,严重伤害了家人,而且人生也如多米诺骨牌一般垮塌崩溃,最终在车祸中殒命。吕世强是大时代里的一个小人物,却让芸芸众生深醒——面对社会大事件、时代大转折,即使没有乐观利好消息也不必杞人忧天、自寻烦恼,因为心理焦慮不仅使自己失去生之乐趣,而且这种精神伤寒还会传染并伤害亲人朋友;当面对人生歧路或看似无路可走之时,即使郁闷至死也无法让世界为你停留片刻,那么我辈就不必大哭而归,不妨在洞悉“绝望之为虚妄”的真相之后,“跳进去,在刺丛里姑且走走”。
美国学者哈罗德·布鲁姆认为现代短篇小说分为契诃夫式和博尔赫斯式两种,而“短篇小说的一个使命,是用契诃夫去追寻真实,用博尔赫斯去翻转真实”。那么在我看来,刘以鬯的短篇小说兼有契诃夫和博尔赫斯短篇小说的艺境,既擅长刻写真实又能够营造幻境,是融会“哲理、象征、虚幻与东方神秘气氛”于一体的现代短篇小说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