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先生向我们走来

来源 :名作欣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rate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以前买过不少书。最近几年,没怎么买。眼花了,看书多了感到费劲。但前几天,我特意跑到书店,去买老同学张梦阳的新书《鲁迅全传·苦魂三部曲》。
  那天,是个特殊的日子。去买老同学又是好朋友的书,是人生第一次,并且不是一本普通的书,是写鲁迅先生的,小说体的文学传记,三部。我怀着点儿兴奋,怀着点儿自豪,去买老同学的巨作——或者说,去迎接鲁迅先生。但是又怀着点儿忐忑,担心在我这里买不到。
  张梦阳在上海举行了新书发布会;鲁迅先生逝世八十周年的祭日,在北京举行了学术研讨会并签名售书,无疑是对鲁迅先生最好的纪念。在跟前的老同学都去参加了。
  梦阳《鲁迅全传·苦魂三部曲》的第一部《会稽耻》2012年1月试水出版。我是2014年3月得到的。多年没回过母校了,多年没有与老同学聚会了,在2014年全实现了。
  校庆活动在3月30日。3月27日这天中午,老同学白纲发起了一个小聚会,在土城的九头鸟。白纲虽然腿脚不便,却是第一个到了车站,早早等在那里。几十年没见了,一见面差点没都哭起来。那天见到的老同学有刘仲泸、石鑫康、韩振清、张梦阳。张梦阳因为要写鲁迅传的后两部,基本闭门谢客,不上微信,不参加无谓的活动。但听说多年不见的老同学来了,还是跑了出来。石鑫康用车把他接过来。大家高兴得不得了。席间,张梦阳喝了好几瓶啤酒。我们还不知他有这样的好酒量,但他一般不喝白酒。梦阳还带来一大包书,送给我们,都是他近来的新作。我得到三本,一本是《张梦阳散文精品集》,一本是中国鲁迅研究名家精选集《鲁海梦游》,还有一本是单印本叙事抒情长诗《谒无名思想家墓》。诗中奇男子与奇女子的故事,振聋发聩,蕴意深远。是梦阳四十多年前的亲历,也是在心中“焖焐”了几十年,厚积而薄发。另外,白纲也送我两本他的新诗集《北京纪事竹枝词》和《北京生活竹枝词》(后者与洪学仁合著)。
  聚会后,几个人约定九月份全班大聚会——学校见。石鑫康开车把白纲送回家去。一一握别后,张梦阳提出和我一道。他知道我还住朝内小街。上了电车,一前一后坐在座位上。遥想年少时的情景,他对学习的热情、勤奋与不苟,对人对事,坦诚厚道,在二中六年一直担任“不下台”的班长,对我影响很大。虽经风云变幻,但他仍正道直行,刚正不阿。至今,同学们仍然叫他“老班长”。想起他在东厂胡同安居小院里,专注拉二胡《二泉映月》,家搬到和平里后,他送我一本新版的《风云初记》,他知道我喜欢孙犁的作品。我们讲起开心事,他开心爽朗地大笑。眼角能笑出泪花。现在,他明显老了。浓黑厚密的头发稀疏了,露出了头皮。长时间殚精竭虑地拼命写作,这些书夺走了他的青春。但是,他从一个当年优秀的好学生变成了当今颇有建树的学者、著述颇丰的专家,志气和理想丰满了他的人生。其实,梦阳虽然外表老了,内心却很年轻:思维敏捷,眼界开阔,记忆力超强,谈锋犀利,不断闪出新思想、新构思。如他自己所说:治学不可“急求”,只可“慢焐”,经过日积月累的“炼化”,就如清清溪水慢慢流入学养与灵感的深潭,不仅不会衰老、枯竭,还会越来越富有才情和诗意,结出葱盈、鲜绿、丰硕的果实。《鲁迅全传·苦魂三部曲》一完成,他就投入新的写作——构思在《鲁迅全传·苦魂三部曲》之前的反映中国五代学人百年心灵史的多卷长篇小说《清江梦忆》,但不准备生前出版。同时,回归古典,重读古代经典,又不像古典文学专家那样写论文和考据,而是仍然以学术研究与诗性创作融合出之——开始《李香君情传——〈桃花扇〉演绎》和《曹子建情传——〈洛神赋〉演绎》的写作。
  摄于2015年10月11日
  我们在美术馆站下了车。梦阳带我到了隆福寺西口北面的作家们最爱来的三联书店。夕阳把大玻璃窗镀成一片金黄,屋里暖洋洋,看书的人很多。我以为他有事要联系。在我翻看浏览书籍的时候,梦阳跟工作人员说了什么,那个小伙子从坐着人的木楼梯,下到下面一层,取来一本用薄膜封着的新书,就是那本《会稽耻》——《鲁迅全传·苦魂三部曲》的第一部。梦阳把书给了我,随后又给我买了一本2013年第6期的《随笔》,上面有梦阳的《秋白囚室怀想》。从书店出来,天暗下来,起了凉风。我送梦阳上了公共汽车。这一天,梦阳送了我五本书。
  3月30日的二中的校庆,梦阳没有到场。因为校庆特刊上有我三篇回忆文章,其中《在二中,曹禺夫人教过我们英语》一文,据讲填补了校史的空白,所以忝列在被邀之列。我替夢阳签了到。母校建校290周年了,纪念特刊编印得还可以,在校门口卖五十元一本。在校刊的封页印有一百零八位校友的彩色肖像照,按毕业年代先后排列。有个细节,很有意思:因为梦阳的名望,破例往前排,与1950年入校的老学长、老表演艺术家、人称“老戏骨”的雷恪生并列,位居前五。——这是应该的。我把校刊给梦阳寄了去,又把多要的一本送给了白纲。
  回到家里,一边读着梦阳的书,一边盼望着9月21日,我们1964届高三四班毕业五十年的聚会。在梦阳的《散文精品集》里,我知道了他研究鲁迅,写鲁迅的渊源。他的阅读史,就是反复阅读《鲁迅全集》的历史。在他上北师大中文系的时候,父亲花二十多块钱给他买了一套精装的、1958年版的《鲁迅全集》,这相当于当时北京一般职员月工资的一半,或三分之一。从那时起(或者说更早,六岁时母亲给买了小人书《鲁迅的童年》,到十二岁梦阳自己到隆福寺旧书店花一元钱买了《鲁迅小说集》),梦阳就开始陪伴鲁迅先生。即便是在河北农村学校,在风雪严寒的午夜,蜷缩在被褥单薄的木板床上,也借着浆糊瓶改装的小油灯的光亮,读着精装的《鲁迅全集》。接连通读了很多遍,将鲁迅及其作品烂熟于胸,有些甚至达到精熟能背诵的程度,甚至于能够把杨宪益、戴乃迭翻译的英文《孔乙己》一个字母不差地默写出来。一提到鲁迅重要的话,梦阳立刻能说出在《鲁迅全集》的第几卷第几页,甚至第几行,并以长篇论文《鲁迅后期杂文辩证法研究——〈“题未定”草(六至九)〉的哲学分析》表明他对鲁迅有着独到而深刻的理解,使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的鲁迅研究权威林非先生等惊讶了,向当时主持文学研究所工作的陈荒煤力荐。陈荒煤听说后当即拍板:“千方百计把这个人调来,下面放人的事情由你们做;上面发调令的工作,由我疏通!”这样,林非先生不顾伤病立即前往梦阳当时所在的单位——廊坊地区教育学院商调,终于实现了梦阳在鲁迅研究室工作的愿望。至今已经三十七年了。梦阳不负陈荒煤和林非先生等前辈的重望,到岗后即刻马不停蹄,日夜奋战,数十年如一日地“慢焐”,才做出了这般可观的成就。之所以能够这样,在于他于人生的低谷里,于艰苦的逆境中,没有消沉、气馁,而是更加紧人生的思考,逼着自己更贴近了鲁迅。   我很喜欢散文精选集里的《记我的老师——散文家韩少华》,文章写法很新鲜,不落俗套。先写与老同学徐庆东(东东)一起去看韩老师。这中间的起伏,活画出庆东的心无点尘,从善如流,又衬托出恩师宽广壮美的情怀。徐庆东也是文科小组的好友。当年,他既考上了北京电影学院的表演系,又考上了导演系,他选择了导演系。记得他当时高兴地搂着我的肩膀,笑着说:“等以后我当了导演,我聘你当演员,演我的电影。”他的倜傥才情,他的青春洋溢的笑脸还在眼前。5月份,我与他通过电话。讲到他的电影、他的电视剧,他说,他现在很忙,在拍“急诊室的故事”,但老同学聚会是一定要参加的。到时,好好聊聊。然而,同学聚会的前三天,即9月18日下午,庆东就溘然长逝了,令人痛感人生的短促和莫测……
  9月21日,那天梦阳还有允坚、贾永生早早到了——在老同学中间,梦阳还是“老班长”。老同学们在二中校门前合影,在校园里参观。五十年前的痕迹几乎没有了,来自四面八方的老同学是校园里最美的风景,最好最珍贵的见证。二中过去的人和事在老同学的心里,在他们的交谈中。大家都返老还童了,有说不完的话。中午,一股不小的人流,沿古老的内务部街往东走,出了胡同口,折向北,过了朝阳门大街,进了朝内北小街。走在同学中间,看着路边的景物和人群。这时,我忽然有了一种穿越时空的幻觉。仿佛回到了少年——我和这些同学,放学了,常到我家里去。——我们进了民芳饭店!这是老字号。再往前几十米,就是我小时候的家——初中时的同学几乎都去过。老同学们济济一堂,好不愉快,好不热闹!对酒当歌,难免伤感。想到这个那个,便有“遍插茱萸少一人”的感觉。一天的时间,太短了,其实也就是大半天。好多同学,几十年没见了,真想好好聊聊。今年8月份,大学的两届同学,在通县滹沱河畔的度假村,朝夕相处,聚会五天。全是年过七十的老头老太太了,还没有聊够!
  在二中的聚会中,还有一个小插曲:梦阳手上一直拎一个大皮包,和谁合影,都不离身。有一会儿,他不知有什么事儿,交给了我。掂一掂,重重的,挺重要。在校门口,大家合影留念。我把皮包交给了身边的周传三,跑到队形前面,趁老同学嘻嘻哈哈的时候,用手机拍了两张,觉得那样更自然更有趣一些。等全班合影拍好,人已散开。梦阳找到我,问:“我的包呢?”我一下想起。“在周传三手里!”找到周传三,他举起皮包,笑着说:“你交给我,我是不会松手的。”哎呀,好周传三,我立即放下心来。把包又交给梦阳。梦阳长出一口气,笑了,说:“这里面可是我的命根子呀!”想起高三毕业时,有一张合影是在天安门广场的红旗下拍摄的,我和周传三也是站在一起的,这是不是心有灵犀一点通?看来皮包里真可能是《鲁迅全传·苦魂三部曲》的稿件,几十年的心血呀,闹着玩儿的!
  去年10月11日。定居英国的大企业家陈树栋回到北京,在梦阳家有个小聚。三弟建三自小就跟梦阳熟悉,去香山的路也熟悉,陪我一起前往。那天天特好,阳光灿烂,空气清新。早早到了梦阳家,梦阳才起。客厅宽敞明亮舒适,到处干净整齐,纤尘不染。宽阔的书房,整整齐齐码满了书。写作室(我这样称呼)里,宽大的藤椅、高高的落地吊灯陷在书城中,一本线装的鲁迅书法大字本翻开了,软软地放在藤椅上。进门左手一条窄桌,里面是电脑和座椅。靠墙是简单的单人板铺。素花床单,雅致而清爽。看来,那一套一套的大部头,就是在这儿创作出来的。——休憩与战斗的形象浓缩在一起。树栋、仲泸先后到了,刘延风最后到的。我坐在那里看梦阳把新书签名盖图章送给他们。有的书,我已经有了。我们都得到的一本新作是《鲁迅的科学思维》,厚厚的,竖排,繁体字,台北出版的。可能是关于鲁迅的最新研究成果。旁边客厅里,有好几个玻璃柜,柜门下沿儿都插满彩色家庭照片,有老伴儿的,女儿一家的,外孙女童童的最多,看来是最受宠爱的。西墙大书柜两边放着两张合影:一张是梦阳与季羡林先生的,季先生和梦阳父亲是山东临清县同乡,都是官费供出的贫寒子弟,季先生知道梦阳父亲逝世的消息后,很难过,请他到家里抚慰、合影。另一张是梦阳与林非先生的合影,滴水之恩,必涌泉相报。忠厚的梦阳永远不忘林先生的发现、调动、栽培之恩。梦阳介绍时,眼里充满了温情。老伴儿到女儿美国家里去了,梦阳没有人照料伺候,是孤军奋战。与我原先想象的不一样。我问他,你一个人把家里收拾得这么好,这么干净?他却说,差远了,老伴儿在家是不会满意的。我们坐在客厅里聊天,梦阳给大家斟了茶。客厅东面,都是高大的白色书柜,里面有一册册精装大书。它们是跨度七十年的《1913—1983鲁迅研究学术论著资料汇编》,有一千万字,五卷一分册,是世界各大学图书馆必备的“宝贝”,是梦阳主持编纂出來的;再就是梦阳独著的《中国鲁迅学通史》,三部,一百八十万字。前者,获得中国社科院优秀科研成果奖;后者获得第六届国家图书奖,并收入《中国文库》。记得还有一座铜塑的鲁迅坐像,色彩柔和,看上去很舒服。不知不觉,到中午了,下楼,去吃饭,梦阳把茶几上两个大石榴送给建三,建三高兴地接下来。到饭店,大家边吃边聊,一直到下午三点。树栋来时给梦阳和延风每人送了一瓶洋酒。同样,不几天的一个晚上,树栋在我家对面的海运仓请我和仲泸吃饭也送每人一瓶洋酒。
  怪不得在梦阳家闻不到一点烟火气,他把时间都挤给了鲁迅先生。梦阳拿出宝贵的时间,陪我们老同学,让人心生感激。
  古人有诗云:“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险觅天应闷,狂搜海亦枯。”“生应无辍日,死是不吟时。”道尽创作精美文字的苦与难。更有当代作家把苦苦的写作比喻为在熬自己的血,熬了泼掉,再熬。而梦阳认为,幸福全在“大部头”,在拼命写作大部头的激战里,找到了“四大幸福”。这需要怎样的大智大勇!——“这是怎样的幸福者与哀痛者!”
  梦阳对自己目前的成果并不满意,说了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我给他回微信说:“梦阳,我觉得,你的鲁迅传写得非常好。活生生、有血有肉的真实的鲁迅,从此生活在人们的视野里,这是非常大的贡献,是空前的。我热爱鲁迅,从你的作品中我收获极大,读着生动的描绘是一种享受。以前对大先生的认识是概念化的,苍白片面的。现在一位活生生的人间的大先生向我们走来了。你对自己不要求全责备。没有人比你更了解鲁迅,更能写好鲁迅。你写出啥样,读者看到的就是啥样。可能你脑子想得更好,这丝毫不妨碍你的作品。我写些小文,也有这方面的体会。你的鲁迅传将成为不朽的传世之作。”
  终于,在这个三线城市,我买到了梦阳的《鲁迅全传·苦魂三部曲》。我的忐忑担心是多余的,毕竟这是个交通发达之所在,是个底蕴深厚的文化古城。
  抚摸着银灰色封面的三本厚重的书,我感到自豪和欣慰。这不仅是梦阳的胜利,也是鲁迅精神的胜利。当今的中国和周围的世界正需要振聋发聩的呐喊。梦阳战胜了一切,也战胜了自我。鲁迅的“野草梦”,就是民族复兴之梦。要实现美好的中国梦——“路正长,夜也正长,苟活者会在微茫中看到依稀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
  2015年10月
其他文献
摘要:唐继尧与蔡锷一同参加过倒袁护国运动,但大众多知蔡锷而不知唐继尧。诗歌方面,相较蔡锷,唐继尧的佳作不少,在民国武人中独树一帜。唐继尧大半生戎马倥偬,其很多诗歌也跳出了拘泥声病、矜伐学问的文人诗藩篱。  关键词:唐继尧 诗歌创作 护国运动  蔡锷与唐继尧,同为倒袁护国的民国伟人。但普罗大众多知蔡锷而不知唐继尧,历史学家则对蔡、唐的功业及二人之间的关系颇多分歧,褒蔡贬唐者甚多,同褒二人者亦不少,认
期刊
摘要:作为明季清初文坛的重要人物,吴伟业的诗文不仅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从其诗文中更能反映出清初明代遗民普遍的心态和思想状态。通过将吴伟业的诗文和其人生经历进行“对读”,不难发现其诗文表达和情感抒发与其现实生活中的选择、行为存在抵牾。从这些矛盾和抵牾之处反观其诗歌文章,可以发现吴伟业通过强烈的自我批判、在感怀历史与叙事记述中消解其人生选择的自主性等表达手段,对自己的生平遭际和“贰臣”身份进行自我辩解
期刊
摘要:夏志清的论述中呈现出“真实”与“理智”两个鲜明的特点。前者根植于道德视野(moral vision),蕴含了其位于道德外围的清晰思考。后者通过其抒情传统得以最大程度的外化,在对文学史的重新书写中发掘本土固有的现代性。二者在夏氏的论述中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对于我们了解和借鉴夏氏的治学方法提供了重要指导。  关键词:夏志清 《玉梨魂》新论 道德批评 感伤言情  从改革开放开始,夏志清《中国现代小
期刊
毛尖:在今天中国崛起的大背景下谈语文《学本》特别重要。老倪身上特有的“延宕”气质使《学本》成为漫长时间中精心打磨的结晶。《学本》是文本的舍利子,选文及其辅读真是非常丰厚,值得品阅。“原点”是老倪的另外一个关键词。《学本》不仅符合老倪的个人特色,而且确实有些个“原点性”特征。那么,先请老倪自己来介绍一下关于《学本》的构思和构架。  倪文尖:《学本》的由来可以追溯到20 世纪90 年代末。那时我和罗岗
期刊
摘要:在诗歌结构编排上,李贺独特的跳跃性结构往往能达到现代戏剧中出现的“间离”效果。此外,其叙事诗的叙事手法上与现代电影的手法有异曲同工之妙。本文选择《金铜仙人辞汉歌并序》一诗,旨在分析其中独特的叙事方法,与此同时挖掘李贺难能可贵的创作视角,探索诗人内在的创作心理。  关键词:李贺 电影化叙事 童话色彩 共情效果  电影化叙事  (一)二元视角结合  《金铜仙人辞汉歌并序》的前四句是整首诗的开端,
期刊
摘要: 20世纪70年代,美国当代著名文学批评家哈罗德·布鲁姆出版了《影响的焦虑》,其独树一帜的误读理论引起国内外文学理论家的关注。本文将理清《影响的焦虑》中误读理论的几个核心概念,并围绕“克诺西斯”误读策略展开研究,力图剖析这种表面的“自我消解”行为背后所体现出的强者诗人的蓄势待发,通过总结学界几种较有代表性的评价,以此为基础对布鲁姆理论进行再批判。  关键词:布鲁姆 《影响的焦虑》 克诺西斯
期刊
摘要:唐代边塞诗中的云意象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和内涵,或营造恶劣的自然环境,或传递思乡怀归的情感,或成为战争爆发的预兆,或作为边塞地域的象征等。云意象受边塞地域环境和自身文化内涵的共同影响,产生出独特的审美意蕴,在边塞诗中被赋予悲苦与雄奇的双重审美特征,成为中国古代诗歌中兼具优美与雄壮风格的重要意象。  关键词:唐诗 边塞诗 云 意象  在古代诗歌的众多意象中,“云”是被无数诗人吟咏、描摹,并寄寓丰
期刊
第一次看到先生,是在现代文学馆的图书大库,那时我正参与筹备文学馆C座的文学史展览,为搜集图片、内文、图书封面等资料经常进出大库,库管员时为大门口王师傅的女儿贤英。犹记得大库的窗子很大,透进来和煦明媚的阳光,阳光里一位英气十足的老者正在桌上翻书,王贤英虽比我年纪小,却是“前辈”,比我早工作很多年,老者称她“小王”,小王称老者为“吴馆长”,二人如祖孙般,亲切地说些话。偶尔,“吴馆长”也会来食堂吃午饭,
期刊
摘要:“儿童”是历史建构的概念,是晚近才被发现的“风景”之一。“儿童的发现”产生于制度的确立,看不见的制度如儿童心理学、教育学产生出抽象的“儿童”概念,并在其发展中暴露出制造神经症的缺陷,而显在的制度如学制、征兵制则是现代国家造就“人”的教育装置。从中国的“儿童的发现”也可知,制度的完备下,“儿童的发现”才有其可能性。本文通过分析柄谷行人的《儿童的发现》,来讨论“儿童”这一在制度中的发现。  关键
期刊
刘心武发表于《人民文学》1977年第11期头条的《班主任》,是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迄今,中国当代文学史叙述永远绕不开的经典篇章。它是在对过去一段历史的“再讲述”,而今天回看,它又是对当时那个特定的历史“过渡”阶段的“历史的再讲述”——对当时那段非常特殊的具有过渡和承前启后性质的历史阶段和时代语境的再讲述。这“历史的再讲述”是以文学的形式、一个短篇小说的载体来承载和再呈现。  一  《班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