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的作业是教师课堂教学的延续,是教师教学工作的镜子,是学生巩固书本知识、提高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的重要途径,是教师检查、督促学生学习效果的手段,也是培养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和技能去解决实际问题的途径。学生通过完成数学作业,尤其是实践性作业,可以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可以更好的掌握科学的数学学习方法及解决实际数学问题的技巧,可以培养学生分析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强调教师对学生作业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到学习经历和过程,调动学生的热情,鼓励学生,给学生自信,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等全面发展。作业的布置与批改作为教学过程中的后续环节,是教师和学生教与学反馈信息传递的纽带。学生通过探索实践,可以让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技能运用的水平高低,而且对于进一步强化教师的教学效果,对于促进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及提高教学质量起着重要作用。
一、作业应遵循相应的原则
针对性原则。教师,应根据学生个别的差异和阶段的差异进行不同的评价。如,对于后进生,需要多多鼓励,在和谐的环境中给予温和的纠错,多给予后进生展示自己优点的机会,给他们自信,激励他们进步;对于中等生,教师应慎重对待中等生,作业批改评语中应多点督促性的语言,消除他们的畏惧心理,改正缺点,树立信心,发扬优点;对于优等生,教师可在评语中提出更高的要求或者新的问题,在表扬中指正错误,让他们稳步前进。此外,教师还应该根据学生层次,布置好一定的实践性作业,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促进他们积极思考,让学生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及时性原则。教学效果、教学质量的好坏,均可在学生完成的作业中体现出来。数学教材中知识的概括性较强,抽象性和系统性也是如此,并且每一章节都有着紧密的衔接关系,只有上好了,上一节课才能更好地开展下一堂课;只有掌握理解了上一节课的知识和技能,下一节课才能顺利的通过。所以不但学生应该及时完成当天教师布置的作业,而且教师更应该及时批改,将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学习情况及时的反馈出来,并给予指导纠正,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下一堂新课的学习。
科学性原则。教师必须严肃、认真对待学生的作业,必须要进行科学性“把关”。精心挑选或设计练习题目,此外,要注意督促学生独立完成,不得抄袭,不得为了应付教师而做,要为目的而做。教师自己也应该注意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要及时批改作业,要公平评价,要灵活使用相应批改符号,要多用激勵性评价语。
二、布置和批改作业的几点创新
传统的作业基本上是教材的翻版和再现。大多作业仅仅涉及概念、定义、定理、名称等死知识,学生完成作业的途径和方法:抄书、抄笔记。学生对作业的态度:多数学生厌倦又无奈为了应付差事相互相抄袭。作业的导向与影响:只关注教材、对知识死记硬背,对解题技能、方法生搬硬套,课堂以教师为主体,学生处于被动的状态。但是,如果在传统教育模式上加一恰当的修饰,多体现学生的实践性,也许教学效果会得到新的飞跃。如学习测量,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后,布置回家测量门、窗、床等物体的长度,并做好记录;到学校之后看看谁测量的数据最准确。随后,教师强调关键步骤和容易出错的地方以及导致错误的原因,让学生引起高度的重视并改正,避免学生在以后的作业中出现类似的错误。
此外,还可以布置一些合作性的实践作业,让学生通过合作的形式参与实践探究,让他们在合作中体会团队的力量,让他们通过合作探究,体验数学的乐趣,让他们懂得如何在合作教学中成长。
布置数学作业是数学教育教学工作者的常规工作,在此工作过程中教师可以发现每一位学生所存在的问题,并做出原因分析和研究解决方法。现代教育新课标背景下,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们不能够拘泥于传统的作业布置方式,而应该顺应时代新课程改革的潮流,采用多种多样的作业布置方式,关注个体差异和阶段性差异,采用多元化、合理、温和的评语,激励学生自主完成作业,促进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渴望,以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研究兴趣,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数学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第三小学)
强调教师对学生作业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到学习经历和过程,调动学生的热情,鼓励学生,给学生自信,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等全面发展。作业的布置与批改作为教学过程中的后续环节,是教师和学生教与学反馈信息传递的纽带。学生通过探索实践,可以让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技能运用的水平高低,而且对于进一步强化教师的教学效果,对于促进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及提高教学质量起着重要作用。
一、作业应遵循相应的原则
针对性原则。教师,应根据学生个别的差异和阶段的差异进行不同的评价。如,对于后进生,需要多多鼓励,在和谐的环境中给予温和的纠错,多给予后进生展示自己优点的机会,给他们自信,激励他们进步;对于中等生,教师应慎重对待中等生,作业批改评语中应多点督促性的语言,消除他们的畏惧心理,改正缺点,树立信心,发扬优点;对于优等生,教师可在评语中提出更高的要求或者新的问题,在表扬中指正错误,让他们稳步前进。此外,教师还应该根据学生层次,布置好一定的实践性作业,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促进他们积极思考,让学生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及时性原则。教学效果、教学质量的好坏,均可在学生完成的作业中体现出来。数学教材中知识的概括性较强,抽象性和系统性也是如此,并且每一章节都有着紧密的衔接关系,只有上好了,上一节课才能更好地开展下一堂课;只有掌握理解了上一节课的知识和技能,下一节课才能顺利的通过。所以不但学生应该及时完成当天教师布置的作业,而且教师更应该及时批改,将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学习情况及时的反馈出来,并给予指导纠正,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下一堂新课的学习。
科学性原则。教师必须严肃、认真对待学生的作业,必须要进行科学性“把关”。精心挑选或设计练习题目,此外,要注意督促学生独立完成,不得抄袭,不得为了应付教师而做,要为目的而做。教师自己也应该注意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要及时批改作业,要公平评价,要灵活使用相应批改符号,要多用激勵性评价语。
二、布置和批改作业的几点创新
传统的作业基本上是教材的翻版和再现。大多作业仅仅涉及概念、定义、定理、名称等死知识,学生完成作业的途径和方法:抄书、抄笔记。学生对作业的态度:多数学生厌倦又无奈为了应付差事相互相抄袭。作业的导向与影响:只关注教材、对知识死记硬背,对解题技能、方法生搬硬套,课堂以教师为主体,学生处于被动的状态。但是,如果在传统教育模式上加一恰当的修饰,多体现学生的实践性,也许教学效果会得到新的飞跃。如学习测量,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后,布置回家测量门、窗、床等物体的长度,并做好记录;到学校之后看看谁测量的数据最准确。随后,教师强调关键步骤和容易出错的地方以及导致错误的原因,让学生引起高度的重视并改正,避免学生在以后的作业中出现类似的错误。
此外,还可以布置一些合作性的实践作业,让学生通过合作的形式参与实践探究,让他们在合作中体会团队的力量,让他们通过合作探究,体验数学的乐趣,让他们懂得如何在合作教学中成长。
布置数学作业是数学教育教学工作者的常规工作,在此工作过程中教师可以发现每一位学生所存在的问题,并做出原因分析和研究解决方法。现代教育新课标背景下,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们不能够拘泥于传统的作业布置方式,而应该顺应时代新课程改革的潮流,采用多种多样的作业布置方式,关注个体差异和阶段性差异,采用多元化、合理、温和的评语,激励学生自主完成作业,促进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渴望,以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研究兴趣,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数学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第三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