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能否得到又好又快的发展,关键在政府。政府作为职业教育发展规划的主要制定者和实施者,作为职业教育及其相关法规的制定者和执行者,在发展职业教育中所起的作用毋庸置疑。
辽宁省教育厅副厅长何晓淳对此深有感触。在接受本刊采访时,他表示,辽宁省委、省政府始终把加快发展职业教育作为振兴老工业基地、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就业再就业的重大举措,认真履行政府在发展职业教育中的职责,为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并采取了强有力的措施,落实经费投入,改善办学条件。近10年来,辽宁省的职业教育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为推进辽宁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明确政府职责 提供政策保障
近年来,辽宁省不断完善职业教育发展的制度环境。通过制定财政预算、金融支持、税收优惠、土地利用优惠等政策支持职业教育发展;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建立起了各级政府职责明确、各部门密切配合、社会各方共同参与的职业教育新体制。
《教育与职业》:发展职业教育的首要责任在政府,在于政府能否发挥应有的主导作用,在于政府的作为力度。近年来,辽宁省政府制定了哪些政策以支持职业教育发展?
何晓淳:省政府相继制定了多项政策,通过制定财政预算政策、金融支持政策、税收优惠政策、土地利用优惠政策等5个方面24项政策,支持职业教育的发展。制定了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财政政策,建立了以奖代补专项资金,重点支持资源整合后的示范性职业院校建设、对接老工业基地产业升级需求的重点专业和学科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和“双师型”骨干师资队伍建设;制定了金融支持政策,重点为办学规模大、学科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产业升级对接较好的职业院校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保障;出台了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税收和土地优惠政策,对职业院校资源整合和新建、扩建工作过程中的土地利用、土地资产置换、土地出让金收缴和使用等费用方面,给予适当的优惠政策。
《教育与职业》:据了解,自2004年以来,辽宁省政府分别制定了《辽宁省职业教育振兴计划》和《辽宁省职业教育高水平发展规划》。我们采取了哪些措施保证“规划”的落实实施?
何晓淳:省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工作。为确保职业教育发展规划所确定的各项目标和任务如期实现,省市两级政府都制定了年度计划、时间表和责任制。省政府还建立了职业教育定期检查和评估制度,建立了旨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季度调度、半年评估、全年总结制度,对各市的职业教育工作进行年中点评、年末总评、全年通报等,对各市的职业教育工作实行绩效管理,推动全省职业教育发展规划的稳步实施。
《教育与职业》:除制定政策、保证落实之外,如何调动发挥各级地方政府的作用?
何晓淳:我们创新了工作机制,建立各级政府职责明确、各部门密切配合、社会各方共同参与的职业教育新体制。省、市、县三级政府成立了职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健全了联席会议制度。明确了省、市、县三级政府在统筹职业教育发展中的职责。省政府负责抓好省级高等职业院校,以及职业教育重点专业和重点实训基地的建设;市级政府负责抓好中等职业学校布局结构调整,做好职业教育资源的配置和整合;县级政府负责抓好职业教育中心和初中后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
建立稳定的财政投入机制 提供经费保障
在解决职业教育发展急需大量资金的过程中,辽宁省政府始终强调多渠道筹集资金,强化政府财政资金在发展职业教育中的引导作用,积极吸引社会资金,加快实现办学经费来源的多元化。
《教育与职业》:职业教育要有一个更好的发展空间,经费投入是关键。但问题是,目前经费投入成为制约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最大因素。在这方面,辽宁的情况怎样?
何晓淳:的确是这样的。职业教育发展急需大量资金,这些年来,我们也是通过多种渠道来筹集资金的。为保证职业教育发展,省政府也作了明确规定,各地教育费附加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不得低于30%;省本级基本建设专项增量的20%和教育经费增量的20%,作为发展职业教育的专项经费;农业经费增量的10%和存量的5%,用于农村职业培训和实用技术培训;科技经费存量的20%和增量的10%,用于职业教育的科技攻关等项目支出。应该说,各级政府的资金投入也为全省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保证。
《教育与职业》:这些年来,全省职业教育财政预算内经费有变化吗?
何晓淳:当然。全省职业教育财政预算内经费早已经由2002年的8.7亿元,提高到200g年的20多亿元。2008年,省政府用于农村职教中心建设的专项资金5000万元,职业院校师资培训专项资金1000万元,职业院校实训基地建设专项资金6000万元,以奖代补专项资金3000万元。各市、县对省拨专项资金实行1:1配套。
合理规划布局 统筹配置地方职教资源
为了适应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对各级各类人才的需要,着眼于人才资源能力建设,根据辽宁建设装备制造业基地、实施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建设沈阳经济区和突破辽西北三大战略的发展目标,辽宁省从“十五”以来就对全省职业院校布局进行了战略性的调整。
《教育与职业》:职业教育要主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那么,您认为各级政府在制定职业教育发展规划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何晓淳:我认为,应切实将职业教育纳入本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整体规划,打造规模适度、结构合理、与地方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职业教育体系。要合理配置职业教育资源,优化职业院校布局结构,把适应经济社会的变化和需求放在职业教育发展的首要位置。
《教育与职业》:在合理规划职业院校布局,统筹配置地方职教资源方面,辽宁的情况如何?我们又是怎样做的?
何晓淳:为了适应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对各级各类人才的需要,着眼于人才资源能力建设,根据辽宁建设装备制造业基地、实施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建设沈阳经济区和突破辽西北三大战略的发展目标,我省从“十五”以来对全省职业院校布局进行战略性的调整。省政府批转了关于全省中等职业学校布局结构的调整意见,下发了《辽宁省中等职业学校布局结构调整指导方案》,强调要发挥政府统筹和市场调节机制的作用,打破学校类别界限,进一步合理规划学校布局,适应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强化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对接。建成了一批办学条件优越、规模较大、教育教学质量高、社会效益好的职业院校,充分发挥优质职业教育资源的示范、辐射和导向作用,推进全省职业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
《教育与职业》:由此发生了哪些变化?成效如何呢?
何晓淳:2002年以来调减中等职业学校416所,校均办学规模由458人提高到1072人。有效解决了职业学校布局分散、规模过小、投入不足、效益低下等矛盾和问题,提升了职业教育的整体竞争力。
加快发展农村职教 提高为“三农”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辽宁省委、省政府把发展农村职业教育作为发展农村县域经济、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措施,并从经费投入等多方面促进农村职业教育发展。
《教育与职业》: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是统筹城多协调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途径,是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是农村劳动力转移、改善农民生活的重要手段。在辽宁,农村职业教育处于什么位置?
何晓淳:辽宁省委、省政府把发展农村职业教育作为发展农村县域经济、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措施。我省将农村职业教育中心建设工作列为省政府的重点工作,全面推进了农村标准化职教中心建设。
《教育与职业》:经费投入呢?
何晓淳:从“十五”初期到现在,省级财政累计投入用于引导和支持农村职教中心建设的专项经费超过3.35亿元,极大地改善了农村职教中心的办学条件。
《教育与职业》:发展情况如何?
何晓淳:到2008年年底,全省已建成了一批办学条件较好、教育教学水平较高的县级职教中心,全面推进了辽宁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从2004年起,启动了农村初中后“9+1”职业培训,已培训未升入上级学校的初中毕业生15.7万人,占未升入上级学校初中毕业生总数的87%。累计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40万人。“十五”以来,全省农村职教中心共培养各类中等专门人才20余万人,80%以上的职教中心毕业生回到农村生产第一线,多数已成为农村生产骨干和致富带头人,为当地县域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以就业为导向 深化职教教学改革
辽宁积极调整专业结构,对接产业需求,加强实践教学,推进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加快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积极推行产教结合、校企合作,改革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机制。通过学校与企业的一体化融合,实现政府办学资源与企业生产经营资源的优势互补,打造了职业教育办学的新模式。
《教育与职业》:职业教育要牢固树立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办学理念,切实增强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在调整专业结构,对接产业需求方面是怎么做的?
何晓淳:我们根据产业结构调整和劳动力市场变化,不断调整和优化专业结构,积极培育和创办适应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急需的新专业,大力扶持发展那些发展前景看好、吸引力强的优势专业,不断调整改造那些不适应社会需求的老专业,进一步增加了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的结合度。强调以专业建设为龙头,突出职业院校鲜明的办学特色,在相关行业部门的参与下,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建设一批与地方经济建设、产业结构相对应,与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相衔接的骨干示范专业。
《教育与职业》:除了调整专业结构,对接产业需求,在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等方面,还进行了哪些尝试与探索?
何晓淳:我们十分注重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受教育者的职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实施了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工程,建成国家级中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38个,省级中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123个。积极推进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密切跟踪新产业、新工种、新岗位,开发编写符合职业证书要求的新课程和新教材,引进发达国家成熟的课程体系。不仅如此,我们还注意加快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省政府拨付资金2000万元用于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建设了9个专业类别的22个项目,项目内容丰富、覆盖面广、服务口径宽。信息化项目成果覆盖全省职业学校80%以上的专业和学生。
《教育与职业》:产教结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有效途径。在这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成效如何?
何晓淳:我们积极推行产教结合、校企合作,改革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机制。加大力度,推进职业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学校与企业一体化运作,企业与学校合作培养人才。通过学校与企业的一体化融合,实现政府办学资源与企业生产经营资源的优势互补,打造职业教育办学的新模式。全省400多所职业学校与1000多家企业进行对接。共签订了400多个校企合作协议。通过各种形式的校企合作,为职业学校和企业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使职业学校和企业不断加强交流和合作,职业学校成为企业成长的人才摇篮,企业成为职业学校发展的后盾。目前,全省95%以上的职业学校与企业建立了“订单式”培养模式,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形势良好。
辽宁省教育厅副厅长何晓淳对此深有感触。在接受本刊采访时,他表示,辽宁省委、省政府始终把加快发展职业教育作为振兴老工业基地、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就业再就业的重大举措,认真履行政府在发展职业教育中的职责,为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并采取了强有力的措施,落实经费投入,改善办学条件。近10年来,辽宁省的职业教育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为推进辽宁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明确政府职责 提供政策保障
近年来,辽宁省不断完善职业教育发展的制度环境。通过制定财政预算、金融支持、税收优惠、土地利用优惠等政策支持职业教育发展;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建立起了各级政府职责明确、各部门密切配合、社会各方共同参与的职业教育新体制。
《教育与职业》:发展职业教育的首要责任在政府,在于政府能否发挥应有的主导作用,在于政府的作为力度。近年来,辽宁省政府制定了哪些政策以支持职业教育发展?
何晓淳:省政府相继制定了多项政策,通过制定财政预算政策、金融支持政策、税收优惠政策、土地利用优惠政策等5个方面24项政策,支持职业教育的发展。制定了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财政政策,建立了以奖代补专项资金,重点支持资源整合后的示范性职业院校建设、对接老工业基地产业升级需求的重点专业和学科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和“双师型”骨干师资队伍建设;制定了金融支持政策,重点为办学规模大、学科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产业升级对接较好的职业院校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保障;出台了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税收和土地优惠政策,对职业院校资源整合和新建、扩建工作过程中的土地利用、土地资产置换、土地出让金收缴和使用等费用方面,给予适当的优惠政策。
《教育与职业》:据了解,自2004年以来,辽宁省政府分别制定了《辽宁省职业教育振兴计划》和《辽宁省职业教育高水平发展规划》。我们采取了哪些措施保证“规划”的落实实施?
何晓淳:省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工作。为确保职业教育发展规划所确定的各项目标和任务如期实现,省市两级政府都制定了年度计划、时间表和责任制。省政府还建立了职业教育定期检查和评估制度,建立了旨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季度调度、半年评估、全年总结制度,对各市的职业教育工作进行年中点评、年末总评、全年通报等,对各市的职业教育工作实行绩效管理,推动全省职业教育发展规划的稳步实施。
《教育与职业》:除制定政策、保证落实之外,如何调动发挥各级地方政府的作用?
何晓淳:我们创新了工作机制,建立各级政府职责明确、各部门密切配合、社会各方共同参与的职业教育新体制。省、市、县三级政府成立了职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健全了联席会议制度。明确了省、市、县三级政府在统筹职业教育发展中的职责。省政府负责抓好省级高等职业院校,以及职业教育重点专业和重点实训基地的建设;市级政府负责抓好中等职业学校布局结构调整,做好职业教育资源的配置和整合;县级政府负责抓好职业教育中心和初中后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
建立稳定的财政投入机制 提供经费保障
在解决职业教育发展急需大量资金的过程中,辽宁省政府始终强调多渠道筹集资金,强化政府财政资金在发展职业教育中的引导作用,积极吸引社会资金,加快实现办学经费来源的多元化。
《教育与职业》:职业教育要有一个更好的发展空间,经费投入是关键。但问题是,目前经费投入成为制约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最大因素。在这方面,辽宁的情况怎样?
何晓淳:的确是这样的。职业教育发展急需大量资金,这些年来,我们也是通过多种渠道来筹集资金的。为保证职业教育发展,省政府也作了明确规定,各地教育费附加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不得低于30%;省本级基本建设专项增量的20%和教育经费增量的20%,作为发展职业教育的专项经费;农业经费增量的10%和存量的5%,用于农村职业培训和实用技术培训;科技经费存量的20%和增量的10%,用于职业教育的科技攻关等项目支出。应该说,各级政府的资金投入也为全省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保证。
《教育与职业》:这些年来,全省职业教育财政预算内经费有变化吗?
何晓淳:当然。全省职业教育财政预算内经费早已经由2002年的8.7亿元,提高到200g年的20多亿元。2008年,省政府用于农村职教中心建设的专项资金5000万元,职业院校师资培训专项资金1000万元,职业院校实训基地建设专项资金6000万元,以奖代补专项资金3000万元。各市、县对省拨专项资金实行1:1配套。
合理规划布局 统筹配置地方职教资源
为了适应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对各级各类人才的需要,着眼于人才资源能力建设,根据辽宁建设装备制造业基地、实施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建设沈阳经济区和突破辽西北三大战略的发展目标,辽宁省从“十五”以来就对全省职业院校布局进行了战略性的调整。
《教育与职业》:职业教育要主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那么,您认为各级政府在制定职业教育发展规划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何晓淳:我认为,应切实将职业教育纳入本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整体规划,打造规模适度、结构合理、与地方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职业教育体系。要合理配置职业教育资源,优化职业院校布局结构,把适应经济社会的变化和需求放在职业教育发展的首要位置。
《教育与职业》:在合理规划职业院校布局,统筹配置地方职教资源方面,辽宁的情况如何?我们又是怎样做的?
何晓淳:为了适应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对各级各类人才的需要,着眼于人才资源能力建设,根据辽宁建设装备制造业基地、实施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建设沈阳经济区和突破辽西北三大战略的发展目标,我省从“十五”以来对全省职业院校布局进行战略性的调整。省政府批转了关于全省中等职业学校布局结构的调整意见,下发了《辽宁省中等职业学校布局结构调整指导方案》,强调要发挥政府统筹和市场调节机制的作用,打破学校类别界限,进一步合理规划学校布局,适应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强化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对接。建成了一批办学条件优越、规模较大、教育教学质量高、社会效益好的职业院校,充分发挥优质职业教育资源的示范、辐射和导向作用,推进全省职业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
《教育与职业》:由此发生了哪些变化?成效如何呢?
何晓淳:2002年以来调减中等职业学校416所,校均办学规模由458人提高到1072人。有效解决了职业学校布局分散、规模过小、投入不足、效益低下等矛盾和问题,提升了职业教育的整体竞争力。
加快发展农村职教 提高为“三农”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辽宁省委、省政府把发展农村职业教育作为发展农村县域经济、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措施,并从经费投入等多方面促进农村职业教育发展。
《教育与职业》: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是统筹城多协调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途径,是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是农村劳动力转移、改善农民生活的重要手段。在辽宁,农村职业教育处于什么位置?
何晓淳:辽宁省委、省政府把发展农村职业教育作为发展农村县域经济、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措施。我省将农村职业教育中心建设工作列为省政府的重点工作,全面推进了农村标准化职教中心建设。
《教育与职业》:经费投入呢?
何晓淳:从“十五”初期到现在,省级财政累计投入用于引导和支持农村职教中心建设的专项经费超过3.35亿元,极大地改善了农村职教中心的办学条件。
《教育与职业》:发展情况如何?
何晓淳:到2008年年底,全省已建成了一批办学条件较好、教育教学水平较高的县级职教中心,全面推进了辽宁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从2004年起,启动了农村初中后“9+1”职业培训,已培训未升入上级学校的初中毕业生15.7万人,占未升入上级学校初中毕业生总数的87%。累计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40万人。“十五”以来,全省农村职教中心共培养各类中等专门人才20余万人,80%以上的职教中心毕业生回到农村生产第一线,多数已成为农村生产骨干和致富带头人,为当地县域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以就业为导向 深化职教教学改革
辽宁积极调整专业结构,对接产业需求,加强实践教学,推进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加快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积极推行产教结合、校企合作,改革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机制。通过学校与企业的一体化融合,实现政府办学资源与企业生产经营资源的优势互补,打造了职业教育办学的新模式。
《教育与职业》:职业教育要牢固树立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办学理念,切实增强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在调整专业结构,对接产业需求方面是怎么做的?
何晓淳:我们根据产业结构调整和劳动力市场变化,不断调整和优化专业结构,积极培育和创办适应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急需的新专业,大力扶持发展那些发展前景看好、吸引力强的优势专业,不断调整改造那些不适应社会需求的老专业,进一步增加了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的结合度。强调以专业建设为龙头,突出职业院校鲜明的办学特色,在相关行业部门的参与下,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建设一批与地方经济建设、产业结构相对应,与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相衔接的骨干示范专业。
《教育与职业》:除了调整专业结构,对接产业需求,在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等方面,还进行了哪些尝试与探索?
何晓淳:我们十分注重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受教育者的职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实施了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工程,建成国家级中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38个,省级中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123个。积极推进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密切跟踪新产业、新工种、新岗位,开发编写符合职业证书要求的新课程和新教材,引进发达国家成熟的课程体系。不仅如此,我们还注意加快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省政府拨付资金2000万元用于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建设了9个专业类别的22个项目,项目内容丰富、覆盖面广、服务口径宽。信息化项目成果覆盖全省职业学校80%以上的专业和学生。
《教育与职业》:产教结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有效途径。在这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成效如何?
何晓淳:我们积极推行产教结合、校企合作,改革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机制。加大力度,推进职业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学校与企业一体化运作,企业与学校合作培养人才。通过学校与企业的一体化融合,实现政府办学资源与企业生产经营资源的优势互补,打造职业教育办学的新模式。全省400多所职业学校与1000多家企业进行对接。共签订了400多个校企合作协议。通过各种形式的校企合作,为职业学校和企业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使职业学校和企业不断加强交流和合作,职业学校成为企业成长的人才摇篮,企业成为职业学校发展的后盾。目前,全省95%以上的职业学校与企业建立了“订单式”培养模式,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形势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