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养肝汤联合甘利欣治疗慢性乙型黄疸型肝炎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8例慢性乙型黄疸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4)与治疗组(34),对照组采用甘利欣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养肝汤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4.12%,对照组为73.53%,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慢性乙型黄疸型肝炎患者采用甘利欣联合养肝汤治疗,效果明显,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甘利欣 养肝汤 慢性乙型黄疸型肝炎
临床中,慢性乙型黄疸型肝炎属于慢性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所引起的,易导致肝细胞破坏,胆小管阻塞,对胆汁分泌与排泄产生影响,总胆红素(TBIL)上升,导致发热、疼痛等症状[1-2]。养肝汤具有消退黄疸、清热解毒的作用,甘利欣是临床较为常用的保肝药物。本文主要探讨养肝汤联合甘利欣治疗慢性乙型黄疸型肝炎临床疗效,效果明显,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选取从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68例慢性乙型黄疸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4)与治疗组(34)。病例入选标准:将哺乳期妇女、妊娠期妇女、贫血、肿瘤、精神障碍以及躯体疾病患者排除;符合《病毒性肝炎中医辨证标准》、《全国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相关诊断标准;2周之内未使用退黄、降酶、保肝等药物;均知情,并自愿参加研究。对照组中,14例女,20例男,年龄为21岁-64岁,平均为(42.33±10.23)岁;病程为1年-17年,平均为(4.22±1.45)年。治疗组中,15例女,19例男,年龄为22岁-67岁,平均为(43.77±10.43)岁;病程1年-15年,平均为(4.22±1.14)年。对比两组病程、年龄等资料,P>0.05,无统计学意义,但具有一定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采取对症支持治疗与保肝治疗。对照组采用甘利欣,5%葡萄糖溶液250ml加30ml甘利欣(国药准字H10940190,江苏正大天晴药业股份有限公司)静滴,每天1次,一个疗程为1个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养肝汤治疗,组方为10g淮山药、3g甘草、10g板蓝根、8g炒栀子、8g黄柏、10g泽泻、10g猪苓、10g白术、10g茯苓、12g白毛藤、12g绵茵陈,水煎药汁150ml,分早晚2次服用,一个疗程为1个月。
1.3 疗效评价
疗效评价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症状消失,肝脾明显回缩或者是恢复正常,即为显效;症状好转,肝脾回缩,即为有效;症状无任何改善,甚至较重,即为无效。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统计分析采用 SPSS 14.0 软件,计数资料χ2检验,百分数表示,计量资料t检验,X±s表示,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94.12%,对照组为73.53%,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χ2=5.314,P<0.05,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3 讨论
我国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发病率较高,病程长,乙肝病毒感染易导致肝炎症状反复发作,损害肝细胞,使得肝脏组织出现炎性浸润肝细胞变性、渗出、水肿以及充血等,各个年龄段均可发病。甘利欣是临床普遍应用的一种保肝药物,主要是从中药甘草中所提取的针剂,能同肝脏类固醇代谢酶发生结合,产生类固醇样作用,使超敏反应与肝脏炎性损伤得以减轻;同时能对多种炎性细胞因子产生抑制作用,有效保护患者肝细胞超微结构,有利于肝细胞再生,使得细胞的抵抗能力以及解毒能力得以增强,患者肝脏损伤得到有效缓解,甘利欣在早期肝硬化与肝中毒的治疗中较为常用。养肝汤能缓解慢性乙型黄疸型肝炎临床症状,其中泽泻能起到清热通淋、利水渗湿功效;茯苓有健脾、利水渗湿作用;白术具有止汗、燥湿利水与健脾益气的效果;猪苓能起到利水渗湿的效果;白毛藤有解毒、利湿以及清热的效果;甘草能对诸药起到调和作用;联合应能起到消退黄疸、健脾利湿以及清热解毒功效。刘阳[3]报道显示,养肝汤联合甘利欣治疗慢性乙型黄疸型肝炎有效率为95%,临床疗效理想。本文研究发现,治疗组有效率为94.12%,对照组为73.53%,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这表明采用甘利欣联合养肝汤治疗,效果明显,能使患者肝功能得到有效改善,符合报道内容,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刘静.养肝汤联合甘利欣治疗慢性乙型黄疸型肝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12(05):56-58.
[2]张连涛,梁贤栋,周文亮,任志强.养肝汤联合甘利欣治疗慢性乙型黄疸型肝炎的临床研究[J].重庆医学,2013,13(32):78-80.
[3]刘阳.观察养肝汤合甘利欣治疗慢性乙型黄疸型肝炎的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13,02(01):65-69.
关键词:甘利欣 养肝汤 慢性乙型黄疸型肝炎
临床中,慢性乙型黄疸型肝炎属于慢性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所引起的,易导致肝细胞破坏,胆小管阻塞,对胆汁分泌与排泄产生影响,总胆红素(TBIL)上升,导致发热、疼痛等症状[1-2]。养肝汤具有消退黄疸、清热解毒的作用,甘利欣是临床较为常用的保肝药物。本文主要探讨养肝汤联合甘利欣治疗慢性乙型黄疸型肝炎临床疗效,效果明显,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选取从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68例慢性乙型黄疸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4)与治疗组(34)。病例入选标准:将哺乳期妇女、妊娠期妇女、贫血、肿瘤、精神障碍以及躯体疾病患者排除;符合《病毒性肝炎中医辨证标准》、《全国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相关诊断标准;2周之内未使用退黄、降酶、保肝等药物;均知情,并自愿参加研究。对照组中,14例女,20例男,年龄为21岁-64岁,平均为(42.33±10.23)岁;病程为1年-17年,平均为(4.22±1.45)年。治疗组中,15例女,19例男,年龄为22岁-67岁,平均为(43.77±10.43)岁;病程1年-15年,平均为(4.22±1.14)年。对比两组病程、年龄等资料,P>0.05,无统计学意义,但具有一定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采取对症支持治疗与保肝治疗。对照组采用甘利欣,5%葡萄糖溶液250ml加30ml甘利欣(国药准字H10940190,江苏正大天晴药业股份有限公司)静滴,每天1次,一个疗程为1个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养肝汤治疗,组方为10g淮山药、3g甘草、10g板蓝根、8g炒栀子、8g黄柏、10g泽泻、10g猪苓、10g白术、10g茯苓、12g白毛藤、12g绵茵陈,水煎药汁150ml,分早晚2次服用,一个疗程为1个月。
1.3 疗效评价
疗效评价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症状消失,肝脾明显回缩或者是恢复正常,即为显效;症状好转,肝脾回缩,即为有效;症状无任何改善,甚至较重,即为无效。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统计分析采用 SPSS 14.0 软件,计数资料χ2检验,百分数表示,计量资料t检验,X±s表示,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94.12%,对照组为73.53%,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χ2=5.314,P<0.05,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3 讨论
我国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发病率较高,病程长,乙肝病毒感染易导致肝炎症状反复发作,损害肝细胞,使得肝脏组织出现炎性浸润肝细胞变性、渗出、水肿以及充血等,各个年龄段均可发病。甘利欣是临床普遍应用的一种保肝药物,主要是从中药甘草中所提取的针剂,能同肝脏类固醇代谢酶发生结合,产生类固醇样作用,使超敏反应与肝脏炎性损伤得以减轻;同时能对多种炎性细胞因子产生抑制作用,有效保护患者肝细胞超微结构,有利于肝细胞再生,使得细胞的抵抗能力以及解毒能力得以增强,患者肝脏损伤得到有效缓解,甘利欣在早期肝硬化与肝中毒的治疗中较为常用。养肝汤能缓解慢性乙型黄疸型肝炎临床症状,其中泽泻能起到清热通淋、利水渗湿功效;茯苓有健脾、利水渗湿作用;白术具有止汗、燥湿利水与健脾益气的效果;猪苓能起到利水渗湿的效果;白毛藤有解毒、利湿以及清热的效果;甘草能对诸药起到调和作用;联合应能起到消退黄疸、健脾利湿以及清热解毒功效。刘阳[3]报道显示,养肝汤联合甘利欣治疗慢性乙型黄疸型肝炎有效率为95%,临床疗效理想。本文研究发现,治疗组有效率为94.12%,对照组为73.53%,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这表明采用甘利欣联合养肝汤治疗,效果明显,能使患者肝功能得到有效改善,符合报道内容,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刘静.养肝汤联合甘利欣治疗慢性乙型黄疸型肝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12(05):56-58.
[2]张连涛,梁贤栋,周文亮,任志强.养肝汤联合甘利欣治疗慢性乙型黄疸型肝炎的临床研究[J].重庆医学,2013,13(32):78-80.
[3]刘阳.观察养肝汤合甘利欣治疗慢性乙型黄疸型肝炎的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13,02(01):6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