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寄生虫》凭借其题材的深度,获得了广泛的社会关注,也一举斩获包括“金棕榈”和“金像奖”等多项大奖,在国际影坛上一时风光无两。在电影海报的设计中,创作团队将阶梯和山水石的意象加以提炼,缝合为电影海报设计的重要元素。一方面传递了影片的主题,另一方面,也扩大了本文的外延,给受众留下更为广阔的解读空间。
关键词:寄生虫;符号学;电影海报
在2020年第92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上,韩国电影《寄生虫》以破纪录的方式,将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原创剧本和最佳国际影片这四项大奖悉数收入囊中。同时,在此之前,《寄生虫》也已在第72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上斩获头角。以奉俊昊为代表的韩国影人和其背后的电影工业一时在世界影坛上风光无两。关注现实,描摹社会,《寄生虫》将韩国社会中日益扩大的贫富差距作为影片主旨。在电影三维的空间中获得了艺术和商业的双重口碑。另外,在电影海报的二维空间中,创作团队也将电影中的符号嫁接其中,给受众留下了丰富的解读空间,扩大了影片的所指。
1916年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通过《普通语义学教程》一书,为符号学的建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法国学者列维·施特劳斯于1955年发表《忧郁的热带》一书,给语言学带来了结构主义的春风。罗兰·巴特则对索绪尔的学说进行了重释,将结构主义语言学变为了符号学的基本原则。在上个世纪70年代克里斯蒂安·麦茨将电影研究纳入到结构主义符号学的视野之中。电影研究也自此开始了从电影本体研究到泛文化研究的转向。“视觉文化的主要任务之一是要去理解这些复杂的图像是如何汇聚在一起的。”[1]在符号学视域下,审视《寄生虫》海报构建符号的方式、分析其设计语言中横组合和纵聚合的关系,有利于加深对《寄生虫》电影本体的理解和思考。
一、阶梯的运用和隐喻
在符号学的视野下,语言的句子依赖纵聚合关系获得无限的联想空间和隐喻性。纵聚合关系背后是整个的语言系统。奉俊昊由于其社会学系的出身,擅长对社会进行精准的描摹和刻画。在《汉江怪物》《雪国列车》等电影中,导演也特别擅长在电影中加入各种意象,以增强叙事的效力。《寄生虫》在空间场景的塑造中,多次使用到了阶梯这一意象。穷人家庭在城市中的地下室中居住,基宇和基婷先后在富人家庭找到工作后。电影呈现二人穿过城市和层层的阶梯,才能到富人的家庭。在富人的豪宅中,同样有阶梯这一意象的出现。在地上空间中,穷人家庭需要通过阶梯,进入到富人家庭的核心区域,开始寄生生涯。而地下室与别墅也是依靠阶梯建立联系。在富人突然回家的那场戏份中,穷人家庭狼狈地冒着大雨穿过阶梯,再次回到自己地下室逼仄的环境中。无疑,在这部电影中阶梯就具有了身份上升或下降的隐喻。《寄生虫》将电影中这一重要的意象提炼为海报设计中的重要符号(见图1)。富人家庭处于海报中的焦点位置,穷人家庭成员相伴左右。画面的左后方的阶梯是通往富人家庭核心生活区域的唯一通道。而在海报的右后方则出现了通往地下室的阶梯。一左一右、一上一下的构图方式,将电影的主题得以淋漓尽致地呈现出来。
二、山水石的能指和所指
能指和所指是符号学中的重要概念,能指主要指直观的语言和形象。所指则是能指所代表的概念。在电影符号学的领域中能指和所指构成的语言结构状态,又可以作为一个整体嵌入到另一符号系统中作为它的能指。这个新的能指和所指便构成了一个二级符号系统,在这个系统中电影的细节或镜头可作用于电影本文的深层结构中。在《寄生虫》这部电影中,山水石是推动情节发展,并被多次重复出现的重要意象。这块山水石是基宇的朋友送给他的,希望能够给他带来好运。导演采用了基宇与石头对视的主观视角,强调着石头的作用。另外,电影中还出现了基宇和父亲关于山水石的对白,在儿子的自述里,山水石如幽灵一般地跟着他。所以在电影的一级符号系统中,具有着转运的所指,而在电影的二级符号系统中,山水石更是固化的身份象征,是穷人摆脱不掉的命运。“海报设计注重制造悬念感,映射出电影故事的戏剧性”。[2]在《寄生虫》的海报设计中,山水石都在画面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见图2)。这幅海报采用了对称式的构图设计,水面上方富人家庭处于山水石的低部,而穷人家庭则伫立于山水石的顶端。这种设计一方面暗示了在电影中富人家庭貌似是被愚弄的一方,穷人家庭享受着他们的供养。然而在水下的倒影中,穷人家庭和富人家庭却更换了位置,山水石的顶部的位置作为权力的象征,还是留给了富人家庭。
结语
电影海报需要在二维的空间中,完成电影三维空间中故事的有效传递。《寄生虫》的海报设计团队提炼出了海报中所需的视觉要点,将电影中具有重要作用的阶梯和山水石,作为海报设计中的重要语言。一方面,有效地传递了影片中所呈现的主题。另一方面,海报中的符号,又称为一种新的能指,为受众留下了更广阔的解读空间。
参考文献
[1](美)尼古拉斯·米尔佐夫.视觉文化导论[M],倪伟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8.
[2]陈坤.论美国动画电影海报设计的视觉要素与特征[J].當代电影.2015(7):174.
基金项目:安徽省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项目编号:201912926003)亳州市社科联项目(项目编号2019053)
作者简介:王序(1991-),男,安徽亳州人,亳州学院助教,主要从事影视文化研究。
关键词:寄生虫;符号学;电影海报
在2020年第92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上,韩国电影《寄生虫》以破纪录的方式,将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原创剧本和最佳国际影片这四项大奖悉数收入囊中。同时,在此之前,《寄生虫》也已在第72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上斩获头角。以奉俊昊为代表的韩国影人和其背后的电影工业一时在世界影坛上风光无两。关注现实,描摹社会,《寄生虫》将韩国社会中日益扩大的贫富差距作为影片主旨。在电影三维的空间中获得了艺术和商业的双重口碑。另外,在电影海报的二维空间中,创作团队也将电影中的符号嫁接其中,给受众留下了丰富的解读空间,扩大了影片的所指。
1916年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通过《普通语义学教程》一书,为符号学的建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法国学者列维·施特劳斯于1955年发表《忧郁的热带》一书,给语言学带来了结构主义的春风。罗兰·巴特则对索绪尔的学说进行了重释,将结构主义语言学变为了符号学的基本原则。在上个世纪70年代克里斯蒂安·麦茨将电影研究纳入到结构主义符号学的视野之中。电影研究也自此开始了从电影本体研究到泛文化研究的转向。“视觉文化的主要任务之一是要去理解这些复杂的图像是如何汇聚在一起的。”[1]在符号学视域下,审视《寄生虫》海报构建符号的方式、分析其设计语言中横组合和纵聚合的关系,有利于加深对《寄生虫》电影本体的理解和思考。
一、阶梯的运用和隐喻
在符号学的视野下,语言的句子依赖纵聚合关系获得无限的联想空间和隐喻性。纵聚合关系背后是整个的语言系统。奉俊昊由于其社会学系的出身,擅长对社会进行精准的描摹和刻画。在《汉江怪物》《雪国列车》等电影中,导演也特别擅长在电影中加入各种意象,以增强叙事的效力。《寄生虫》在空间场景的塑造中,多次使用到了阶梯这一意象。穷人家庭在城市中的地下室中居住,基宇和基婷先后在富人家庭找到工作后。电影呈现二人穿过城市和层层的阶梯,才能到富人的家庭。在富人的豪宅中,同样有阶梯这一意象的出现。在地上空间中,穷人家庭需要通过阶梯,进入到富人家庭的核心区域,开始寄生生涯。而地下室与别墅也是依靠阶梯建立联系。在富人突然回家的那场戏份中,穷人家庭狼狈地冒着大雨穿过阶梯,再次回到自己地下室逼仄的环境中。无疑,在这部电影中阶梯就具有了身份上升或下降的隐喻。《寄生虫》将电影中这一重要的意象提炼为海报设计中的重要符号(见图1)。富人家庭处于海报中的焦点位置,穷人家庭成员相伴左右。画面的左后方的阶梯是通往富人家庭核心生活区域的唯一通道。而在海报的右后方则出现了通往地下室的阶梯。一左一右、一上一下的构图方式,将电影的主题得以淋漓尽致地呈现出来。
二、山水石的能指和所指
能指和所指是符号学中的重要概念,能指主要指直观的语言和形象。所指则是能指所代表的概念。在电影符号学的领域中能指和所指构成的语言结构状态,又可以作为一个整体嵌入到另一符号系统中作为它的能指。这个新的能指和所指便构成了一个二级符号系统,在这个系统中电影的细节或镜头可作用于电影本文的深层结构中。在《寄生虫》这部电影中,山水石是推动情节发展,并被多次重复出现的重要意象。这块山水石是基宇的朋友送给他的,希望能够给他带来好运。导演采用了基宇与石头对视的主观视角,强调着石头的作用。另外,电影中还出现了基宇和父亲关于山水石的对白,在儿子的自述里,山水石如幽灵一般地跟着他。所以在电影的一级符号系统中,具有着转运的所指,而在电影的二级符号系统中,山水石更是固化的身份象征,是穷人摆脱不掉的命运。“海报设计注重制造悬念感,映射出电影故事的戏剧性”。[2]在《寄生虫》的海报设计中,山水石都在画面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见图2)。这幅海报采用了对称式的构图设计,水面上方富人家庭处于山水石的低部,而穷人家庭则伫立于山水石的顶端。这种设计一方面暗示了在电影中富人家庭貌似是被愚弄的一方,穷人家庭享受着他们的供养。然而在水下的倒影中,穷人家庭和富人家庭却更换了位置,山水石的顶部的位置作为权力的象征,还是留给了富人家庭。
结语
电影海报需要在二维的空间中,完成电影三维空间中故事的有效传递。《寄生虫》的海报设计团队提炼出了海报中所需的视觉要点,将电影中具有重要作用的阶梯和山水石,作为海报设计中的重要语言。一方面,有效地传递了影片中所呈现的主题。另一方面,海报中的符号,又称为一种新的能指,为受众留下了更广阔的解读空间。
参考文献
[1](美)尼古拉斯·米尔佐夫.视觉文化导论[M],倪伟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8.
[2]陈坤.论美国动画电影海报设计的视觉要素与特征[J].當代电影.2015(7):174.
基金项目:安徽省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项目编号:201912926003)亳州市社科联项目(项目编号2019053)
作者简介:王序(1991-),男,安徽亳州人,亳州学院助教,主要从事影视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