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通过对经济类专业部分亚洲来华留学生的调查分析,归纳出了四种学习动机。而后比较了低年级和高年级学生在学习动机方面的差异,并指出了在教学方面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学习动机 亚洲来华留学生 经济类专业
1.研究背景
关于学习动机的研究国外学者在其研究实践中归纳出了两个理论框架:“经典动机模式”和“扩展模式”,并在各自的研究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近些年,我国的一些学者多借用经典及扩展模式来探讨中国大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这里既包括本科生,又包括研究生),也取得了很多的成果(高一虹等)。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最有潜力的一个重要市场,中国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华学习汉语。这些来华学习汉语的留学生,特别是来华学习经济类专业的留学生的学习动机是什么,包括哪些类型。已成为摆在从事对外汉语教学教师面前需要认真研究的一个全新的课题,而这一课题的研究成果从目前来看还是很少的。
2.研究问题
这一研究是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学改革项目的一部分。我们希望通过对本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外国留学生的调查搞清楚经济类专业的亚洲来华留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有那些类型;低年级和高年级学生在学习动机上有无不同,有的话,有什么样的变化。
本研究调查的对象均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一到四年级的外国留学生。他们主要来自中亚的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还有蒙古国和越南。发放问卷88份,收回70份,回收率79.5%,其中有效问卷55份,有效回收率78.6%。
本研究借用了许宏晨等人对中国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调查问卷。问卷采用的是从“完全不同意”到“完全同意”的李克特五级量表形式。
许宏晨等人设计的问卷中的问题,力求穷尽中国学生可能的各种学习动机,在调查后经过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他们归纳出了七种动机类型:内在兴趣动机、成绩动机、学习情境动机、出国动机、社会责任动机、个人发展动机和信息媒介动机。我们在借用时,根据来华留学生的实际情况去除了反映“出国”和“社会责任”动机的有关问题。
我们使用SPSS统计软件对得到的数据进行因子分析,目的是归纳出来华留学生的学习动机类型。而后,对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目的是找出一二年级学生和三四年级学生在学习动机类型上的差异。
3.研究结果与讨论
3.1动机类型的因子分析。
我们首先输入数据进行了KMO和Bartlett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KMO and Bartlett’s Test
KOM值为0.621,大于0.5,表示适合进行因素分析。Bartlett检验达到显著水平,表明母群体的相关矩阵有共同因素存在,也适合进行因素分析。
表2 Total Variance Explained
解释的总方差结果(表2)显示,共有四个因子的特征值超过了“1”,这表明可以抽取四个因子。第一个因子可解释的方差达到30.603%,第二个因子可解释的方差达到15.121%,第三个因子可解释的方差达到12.300%,第四个因子可解释的方差达到10.923%。四个因子累积解释的方差为68.947%。
表3 旋转后的成分矩阵表
Rotated Component Matrix(a)
旋转后的成分矩阵表(表3)显示出了在这些变量中哪些变量归入哪个因子。
因子(1)的三个题项是:“教汉语的老师好,我就喜欢学。”“我学汉语的劲头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喜欢我所在的班级。”“我学汉语的劲头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所学的汉语课程。”这三个题项中的教师、班级、课程都是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外在因素,属于“学习情境动机”。
因子(2)的三个题项是:“我目前学汉语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通过汉语等级考试。”“我学汉语的直接目的是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我学汉语的一个重要目的是大学毕业、获得学位证书。”这三个题项都与成绩有关。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是指课程考试的成绩;汉语等级考试是指国家的水平考试。大学毕业获得学位证书,也是以成绩为前提的,因此这一因子可称为“成绩动机”。
因子(3)的三个题项是“我学习汉语是因为对中国人及他们的文化感兴趣。”“对汉语文学作品的爱好使我对汉语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对汉语歌曲、电影的爱好使我对汉语产生了很大的兴趣。”这几个题项表现出来的是学生由对中国文化的兴趣引起的学习汉语的想法,是“内在兴趣动机”。
因子(4)的两个题项是:“我学习汉语是为了寻找更好的工作机会。”“学好汉语,将来我才可能找到一份好工作。”都和个人将来的发展有关系,因此,可称为“个人发展动机”。
3.2动机类型的组间差异。
我们设想随着学习时间的推延,学生的学习动机会发生变化:三四年级学生的学习动机可能和一二年级的有所不同。这样,我们把一二年级的学生分为第一组,三四年级的学生分为第二组,进行了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如图:
受访者编号
图1 学习情境动机
图1告诉我们,三四年级学生更易受学习情境的影响,而一二年级学生所受影响就小得多。
受访者编号
图2 成绩动机
图2告诉我们,三四年级学生学习汉语的目的更多的是取得成绩。
受访者编号
图3 内在兴趣动机
从图3我们可以看到一二年级学生学习汉语更多的是出于对中国文化的兴趣,而三四年级学生对中国文化的兴趣就没有那么大了。
受访者编号
图4 个人发展动机
图4非常清楚地显示出一二年级学生中为了将来能有好工作而学习汉语的远远多于三四年级同学。
4.结论
4.1主要发现。
从调查分析的结果来看,以中亚、越南学生为主的经贸专业的来华留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有四种:学习情境动机、成绩动机、内在兴趣动机和个人发展动机。
从一二年级学生和三四年级学生的比较结果来看,四种学习动机中无论哪一种一二年级学生和三四年级学生都有比较明显的差异。总的看来,一二年级学生在内在兴趣和个人发展动机方面明显强于三四年级学生,三四年级学生在学习情境和成绩动机方面又明显强于一二年级学生。
这一发现对以中亚和越南为主的亚洲来华留学生不同年级学生的教学方面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一二年级的学生相对三四年级的学生学习汉语的目的更多地集中于对中国文化的兴趣上,还有对自己今后事业的发展上,因此,他们的学习应该是一个比较稳定的过程,或者说在遇到困难时他们的情绪起伏会比较小。因为他们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并且有比较长远的打算。三四年级的学生相对一二年级的学生学汉语的热情更容易受到外在环境的影响:老师怎么样、教材怎么样都可能影响他们的学习热情。此外,他们更看重学习的成绩,关心的是能不能毕业。以上种种都应该引起老师的重视,在教学活动中要有的放矢、因势利导地做好学生的工作,争取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4.2不足之处。
由于条件所限,本调查的范围不够广、调查的对象人数也不够多,因此,得出的结论只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我们打算在条件成熟后,进行更全面、广泛的调查。
参考文献:
[1]高一虹,赵媛,程英,周燕.中国大学本科生英语学习动机类型[J].现代外语,2003.1,VOL26(1).
[2]许宏晨,高一虹.英语学习动机与自我认同变化[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1(3).
[3]张敏强.教育与心理统计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11.
本研究是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学改革项目的阶段性成果。
关键词: 学习动机 亚洲来华留学生 经济类专业
1.研究背景
关于学习动机的研究国外学者在其研究实践中归纳出了两个理论框架:“经典动机模式”和“扩展模式”,并在各自的研究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近些年,我国的一些学者多借用经典及扩展模式来探讨中国大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这里既包括本科生,又包括研究生),也取得了很多的成果(高一虹等)。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最有潜力的一个重要市场,中国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华学习汉语。这些来华学习汉语的留学生,特别是来华学习经济类专业的留学生的学习动机是什么,包括哪些类型。已成为摆在从事对外汉语教学教师面前需要认真研究的一个全新的课题,而这一课题的研究成果从目前来看还是很少的。
2.研究问题
这一研究是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学改革项目的一部分。我们希望通过对本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外国留学生的调查搞清楚经济类专业的亚洲来华留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有那些类型;低年级和高年级学生在学习动机上有无不同,有的话,有什么样的变化。
本研究调查的对象均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一到四年级的外国留学生。他们主要来自中亚的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还有蒙古国和越南。发放问卷88份,收回70份,回收率79.5%,其中有效问卷55份,有效回收率78.6%。
本研究借用了许宏晨等人对中国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调查问卷。问卷采用的是从“完全不同意”到“完全同意”的李克特五级量表形式。
许宏晨等人设计的问卷中的问题,力求穷尽中国学生可能的各种学习动机,在调查后经过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他们归纳出了七种动机类型:内在兴趣动机、成绩动机、学习情境动机、出国动机、社会责任动机、个人发展动机和信息媒介动机。我们在借用时,根据来华留学生的实际情况去除了反映“出国”和“社会责任”动机的有关问题。
我们使用SPSS统计软件对得到的数据进行因子分析,目的是归纳出来华留学生的学习动机类型。而后,对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目的是找出一二年级学生和三四年级学生在学习动机类型上的差异。
3.研究结果与讨论
3.1动机类型的因子分析。
我们首先输入数据进行了KMO和Bartlett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KMO and Bartlett’s Test
KOM值为0.621,大于0.5,表示适合进行因素分析。Bartlett检验达到显著水平,表明母群体的相关矩阵有共同因素存在,也适合进行因素分析。
表2 Total Variance Explained
解释的总方差结果(表2)显示,共有四个因子的特征值超过了“1”,这表明可以抽取四个因子。第一个因子可解释的方差达到30.603%,第二个因子可解释的方差达到15.121%,第三个因子可解释的方差达到12.300%,第四个因子可解释的方差达到10.923%。四个因子累积解释的方差为68.947%。
表3 旋转后的成分矩阵表
Rotated Component Matrix(a)
旋转后的成分矩阵表(表3)显示出了在这些变量中哪些变量归入哪个因子。
因子(1)的三个题项是:“教汉语的老师好,我就喜欢学。”“我学汉语的劲头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喜欢我所在的班级。”“我学汉语的劲头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所学的汉语课程。”这三个题项中的教师、班级、课程都是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外在因素,属于“学习情境动机”。
因子(2)的三个题项是:“我目前学汉语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通过汉语等级考试。”“我学汉语的直接目的是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我学汉语的一个重要目的是大学毕业、获得学位证书。”这三个题项都与成绩有关。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是指课程考试的成绩;汉语等级考试是指国家的水平考试。大学毕业获得学位证书,也是以成绩为前提的,因此这一因子可称为“成绩动机”。
因子(3)的三个题项是“我学习汉语是因为对中国人及他们的文化感兴趣。”“对汉语文学作品的爱好使我对汉语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对汉语歌曲、电影的爱好使我对汉语产生了很大的兴趣。”这几个题项表现出来的是学生由对中国文化的兴趣引起的学习汉语的想法,是“内在兴趣动机”。
因子(4)的两个题项是:“我学习汉语是为了寻找更好的工作机会。”“学好汉语,将来我才可能找到一份好工作。”都和个人将来的发展有关系,因此,可称为“个人发展动机”。
3.2动机类型的组间差异。
我们设想随着学习时间的推延,学生的学习动机会发生变化:三四年级学生的学习动机可能和一二年级的有所不同。这样,我们把一二年级的学生分为第一组,三四年级的学生分为第二组,进行了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如图:
受访者编号
图1 学习情境动机
图1告诉我们,三四年级学生更易受学习情境的影响,而一二年级学生所受影响就小得多。
受访者编号
图2 成绩动机
图2告诉我们,三四年级学生学习汉语的目的更多的是取得成绩。
受访者编号
图3 内在兴趣动机
从图3我们可以看到一二年级学生学习汉语更多的是出于对中国文化的兴趣,而三四年级学生对中国文化的兴趣就没有那么大了。
受访者编号
图4 个人发展动机
图4非常清楚地显示出一二年级学生中为了将来能有好工作而学习汉语的远远多于三四年级同学。
4.结论
4.1主要发现。
从调查分析的结果来看,以中亚、越南学生为主的经贸专业的来华留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有四种:学习情境动机、成绩动机、内在兴趣动机和个人发展动机。
从一二年级学生和三四年级学生的比较结果来看,四种学习动机中无论哪一种一二年级学生和三四年级学生都有比较明显的差异。总的看来,一二年级学生在内在兴趣和个人发展动机方面明显强于三四年级学生,三四年级学生在学习情境和成绩动机方面又明显强于一二年级学生。
这一发现对以中亚和越南为主的亚洲来华留学生不同年级学生的教学方面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一二年级的学生相对三四年级的学生学习汉语的目的更多地集中于对中国文化的兴趣上,还有对自己今后事业的发展上,因此,他们的学习应该是一个比较稳定的过程,或者说在遇到困难时他们的情绪起伏会比较小。因为他们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并且有比较长远的打算。三四年级的学生相对一二年级的学生学汉语的热情更容易受到外在环境的影响:老师怎么样、教材怎么样都可能影响他们的学习热情。此外,他们更看重学习的成绩,关心的是能不能毕业。以上种种都应该引起老师的重视,在教学活动中要有的放矢、因势利导地做好学生的工作,争取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4.2不足之处。
由于条件所限,本调查的范围不够广、调查的对象人数也不够多,因此,得出的结论只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我们打算在条件成熟后,进行更全面、广泛的调查。
参考文献:
[1]高一虹,赵媛,程英,周燕.中国大学本科生英语学习动机类型[J].现代外语,2003.1,VOL26(1).
[2]许宏晨,高一虹.英语学习动机与自我认同变化[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1(3).
[3]张敏强.教育与心理统计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11.
本研究是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学改革项目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