析陈其泰点评《红楼梦》中的人物性格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zhonghai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红楼梦》中人物的性格冲突和相互间的复杂关系,是全书情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旨在研究人物性格对小说情节的影响。
  关键词:《红楼梦》人物性格点评
  中图分类号:I206.2文献标识码:A
  
  人物是小说的中心,情节的要素之一。宝、黛、钗是《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他们的性格冲突和相互间的复杂关系,是全书情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这些情节表现着他们的性格,另一方面,他们的性格又支配着这些情节的发展,二者之间是和谐统一的。
  小说第29回“痴情女情重愈斟情”中,宝黛有一场大闹。宝玉赌气摔玉、砸玉,黛玉剪了玉上的穗子,急得贾母直抱怨。其实,宝黛平日口角不断,原有因由。宝玉天生有痴病,从小与黛玉耳鬓厮磨,如今对黛玉“早存一段心事,只不好说出来,故每每或喜或怒,变尽法子暗中试探”。黛玉偏生也有些痴病,也每用假情试探。
  此番大闹,作者从宝玉一边先起,陈其泰的分析则是从黛玉一边落实的。他说:
  “黛玉日前听凤姐之言,方谓他日必归宝玉,越要嫌疑引避,礼防自持,故一闻宝玉随口说出曲文二句,不得不着急。黛玉深知人人心向宝钗,所可恃者,宝玉之心不动耳。故每于言语中时带讥刺,又冷眼看宝玉待宝钗神情,深恐宝玉亦为金玉之说所惑。积虑生疑,因疑成恨,而宝玉之真心,未能剖以相示。此时两人心中煞是难过,宜有下回大闹之事矣。”
  黛玉性格中最可贵的就是她的痴情。观其一生:
  “似乎不知道除恋爱以外,人生还有其它更重要的生活内容,也看不到恋爱以外还存在着一个客观的世界。她把全部自我沉浸在感情的深海中,呼吸着咀嚼着这里边的一切, 从这里面酿造出她自己的思想,性格,情绪,嗜好,以及她精巧的语言与幽美的诗歌;以后,就在这里面消灭了她自己。”
  因此,每次和宝玉发生口角,黛玉所求于宝玉的,无非是要他表示出对自己的那种特殊的、与对他人全然不同的关系。只要宝玉表明和她的关系绝对胜过他与宝钗的关系,黛玉就心满意足。宝黛原本同心,因有金玉之说,黛玉忧疑时起,亦因黛玉常提金玉,宝玉烦恼顿生,以致两人口角不断。
  寄人篱下的生存境遇使黛玉的性格中有太多的敏感和自尊,也因此并不见好于王夫人,与众姐妹的关系也不是很融洽。大观园里,宝玉是她唯一知己。不过,对宝玉的“但论姐妹,则黛玉固好,宝钗亦未尝不好。若论婚姻,则既有黛玉,我自然不再想宝钗,然正为心中只有黛玉却不肯昧其爱姐妹之本心”的真实想法,黛玉总是看不透、识不真,不能了解宝玉之心必无游移而与宝玉、众姐妹坦然相处。
  陈其泰认为,薛家蓄意造出金玉之说,为的是扰乱宝玉之心、迷惑贾母之听、耸动合家之耳目,逐步达到宝钗与宝玉成婚的最终目的。黛玉的痴情与敏感使她深恶金玉之说,又深恐宝玉亦为金玉之说所惑,纵有宝玉之心不动可恃,亦难免“积虑生疑,因疑成恨”。因此,这段亲极反疏的争闹,从人物性格的发展逻辑来看,原是黛玉“愈想愈左”、“积虑生疑”而“渐致激成”的。
  所谓“一片哭声,总因情重”,如果这段心事本不存在,如果不是寄人篱下的处境,哪来恁多哭声。可见,第29回的这场大闹,在很大程度上是由黛玉的性格促成的,或者说,是黛玉与宝玉之间的性格冲突,黛玉性格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冲突,推动了甚或决定了大闹情节的发生。陈其泰评语中“宜有下回大闹之事”之“宜”,既恰切地表达了性格对情节的这种作用,也突出了二者之间应有的和谐关系。这在《红楼梦》评点中是绝无仅有的,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
  例如,第89回“蛇影杯弓颦卿绝粒”中,雪雁告诉紫鹃宝玉定亲之事,黛玉听了便一心求死,立意自戕。正当黛玉恹恹一息的时候,侍书说与雪雁宝玉亲事其实未定,老太太心里早有了人了,那人就住在园子里。此时,病势沉重的黛玉“竟好了许多”。这件事情的转机,是在侍书之言句句是说宝钗,在黛玉听来却句句关乎自己。从这个“病且几死”的情节中,可以见出黛玉乃生而可以死、死而可以复生的“情之至者”,不可谓不深刻。
  孤洁沉静之性,出以这种方式未免拘于行迹,如此浅露的举动实在有损黛玉身分。因为:黛玉求死,必存诸心。要死得泯然无迹。岂肯显然露出因雪雁之言而然。致人人皆知其故。但作书者以为不如此做,则下文无解救之法。殊不知一闻此言,而呕血垂气。在紫鹃雪雁,自可揣知其因有所闻,以致发病。而外人只不过谓其旧病复发而已。岂不圆到入情耶。即这个情节不是黛玉的性格使然,于情理不合。
  理论上说,有什么样的性格,就会有什么样的情节,人物性格决定情节的构成与发展。此处作者为了“解救下文”而不惜“殊失黛玉身分”地牵事就人,如此“硬嵌”会“圆到入情”吗?能准确表现人物性格吗?当然不会也不能,因为这样的情节已经背离了人物的性格逻辑,失去了真实性。所以,他主张对这些地方要加以改削,别成妙文。
  那么,改削的依据是什么呢?就“病且几死”而言,陈其泰从黛玉性格出发否定了书中所写,表示不如由黛玉一听宝玉定亲,登时勾起旧病,以致沈绵待尽入情入理。这样不但纠正了黛玉“不应如此浅露”的性格表现,而且使人物性格与故事情节之间变得和谐统一起来。
  情节的形成与发展一定要符合人物的性格逻辑,丝毫的背离都会影响到情节艺术功能的正常发挥。陈其泰的这番见解,比其他人更能反映出《红楼梦》评点就这一命题所达到的理论深度。在《红楼梦》评点之前,金圣叹曾从武松、李逵的性格出发,评析武松打虎和李逵打虎是“各自兴奇作怪”,较早地论到了人物性格对故事情节的决定作用。但陈其泰的论述显示出来的无疑是一种更加深入的分析和富有理论性的阐发。
  
  参考文献:
  [1] 《红楼梦》(三家评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
  [2] 黄小田:《评红楼梦》,黄山书社,1994年。
  
  作者简介:胡倩茹,女,1979—,河北灵寿人,本科,助教,研究方向:文学,工作单位:河北大学。
其他文献
摘要笔者对勃朗特三姐妹的代表作《简·爱》、《呼啸山庄》、《怀尔德菲尔山庄的房客》进行解读,意在阐述这三位女性作家共同关注的话题:爱情与婚姻。她们对这个问题都有着鲜明的叛逆精神,在思想观念上都有着独特的超前意识,并通过女主人公的言行挑战父权制,解构父权制。她们的努力为女性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关键词:父权制爱情婚姻观平等自主女权主义  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    父权制是人类社会在
期刊
摘要美国小说《回家》(Going Home)堪称经典之作!本文将在剖析作品通过情景矛盾所构建的张力结构的同时,对作品中的具体情节和冲突所体现的人物特性及其深层含义进行分析,从而展现作品魅力经久不衰的原因所在。  关键词:回家新批评理论隐喻家庭关爱  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    一小说简介和情境矛盾中的张力构成    皮特·哈米尔(PeteHamill)的短篇小说《回家》,讲述了长途车
期刊
摘要马洛遵循出发、领悟、回归的追寻模式,深入黑暗的原始非洲腹地探险,获得了对黑暗的认识——黑暗不仅存在于原始野蛮的非洲,也存在与人的内心,存在于欧洲文明的核心。当外界的约束不复存在时,人很容易屈服于内心的黑暗;面对原始荒野的巨大诱惑,欧洲文明不堪一击。  关键词:英雄非洲黑暗追寻内心世界欧洲文明  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    引言    约瑟夫·康拉德(Joseph Conrad),
期刊
摘要狄更斯运用独特的技巧,使其作品中人物命名具备了深刻的批判内涵、丰富的象征意义、强烈的讽刺色彩和幽默的艺术效果。  关键词:狄更斯命名批判讽刺幽默  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    引言    狄更斯是我国读者非常熟悉的外国作家之一。他的长篇小说《大卫·科波菲尔》、《双城记》、《远大前程》等都深受读者的喜爱。据笔者不完全统计,狄更斯在他的十五部长篇小说中共塑造了近620个性格、外貌和行
期刊
摘要斯蒂芬·克莱恩是美国早期富有天赋的自然主义作家,他的第一部小说《街头女郎梅季》显示了其自然主义创作思想,是美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自然主义作品。他通过小说的主人公梅季的成长历程来探索主体的社会化过程,最终寻找促使梅季走向毁灭的“现实”。本文旨在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探讨该部作品,进而挖掘其小说的社会心理表征。  关键词:克莱恩自然主义社会表征社会现实  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    《街头女
期刊
摘要查尔斯·兰姆是英国18世纪著名的随笔散文作家,虽历经磨难,他的作品中随处可见他对伦敦生活乐观轻松的描述。通过深入研究,我们发现兰姆拥有抵御人生荆棘的三块盾牌:一是不谈论敏感的政治,只是委婉讽喻;二是怀着博大的同情心在人群中过活;三是趋旧避新。凭着精神上的三块盾牌,兰姆在人生的荆棘丛中跳跃奔驰、快乐淡定。  关键词:人生荆棘乐观盾牌  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提
期刊
摘要弗吉妮亚·伍尔夫以一个女性主义者的胸襟和视野,积极探索女性文学创作的理论和实践。其女性主义理论的代表作品《自己的一间屋子》,阐述了女性的生存状态问题,并创造性地提出“双性共体”理论,认为这既是女性创作的最佳状态,也是消除男女差别的最好途径。伍尔夫开启了女性主义文学理论的先河,也为其后各女权主义流派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女性意识女权主义话语权双性共体  中图分类号:I109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本文从小说《德伯家的苔丝》的时代背景入手,结合书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社会矛盾,以具体实例为基础,深入探讨了小说主人公发生悲剧的深层原因。  关键词:性格特点环境社会矛盾冲突社会悲剧  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    《德伯家的苔丝》是一部历久弥新的伟大作品,小说主要有三个人物,他们是苔丝、克莱尔、亚历克。在他们中间产生了错综复杂的故事,故事的结局是悲剧性的,而悲剧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
期刊
摘要《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是福克纳的短篇小说代表作。爱米丽的悲剧集中体现了人们在社会变迁中,对南方历史文化等传统观念与价值存有的复杂心态,在生存困境下的生活方式和自我观念的冲突和撞击,体现了人们试图冲破这种生存困境的张力而又无力冲破这种张力的社会悲剧的审美机制。  关键词:爱米丽生存困境冲突  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    福克纳是美国南方文学的代表者,他的作品无论是在题材构思,艺
期刊
摘要《西游补》中的孙悟空是传达作者思想的中心媒介。但这个媒介需呈现出与原作《西游记》截然不同的特色,以突出作者董若雨的情根之“悲”,因此,如何在悟空身上体现“悲”的意蕴,成了《西游补》塑造悟空形象的关键。作者使悟空具有“悲”情的手段之一就是美化猴精悟空的容貌。  关键词:《西游补》孙悟空悲情美化容貌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是一个集人、妖、神三者于一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