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和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小学数学的教学方式也在不断转变。如何在固定的课堂时间内确保教学效率最大化,是当前小学教师们共同思考的问题。对此,本文从转变教学观念、创设相关情景、小组合作探究三方面来对小学数学的教学方法展开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 学生主体 教学方法
数学作为一门综合型课程,对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小学数学是学生接触数学的开始,要求教师有效学习新课改对小学数学教学的要求,在实际教学中关注对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让学生在学习内驱动力的推动下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所以,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不断探究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提升教学效率。接下来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一、明确教学目标,课前有效备课
在传统的数学课堂中,教师为课堂主体,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导致学生的积极性不高,课堂效率也没有明显提升。所以,作为新时期的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在课前充分备课,并设计出教学任务,进而从整体上提升课堂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学习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倍数与因数》一节时,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倍数和因数的含义,能判断两个自然数之间因数与倍数的关系。课前我为学生准备了正方形的教学用具,然后通过学生的自主操作展开教学:“同学们,你能用18个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吗?下面同桌两个人为一组拼一拼,看看有几种拼法,并用算式把你的拼法表示出来。”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可以得出三道乘法算式,分别是1*18、2*9、3*6。由此我让学生认识因数与倍数的意义(如2*9=18,我们可以得出:2和9都是18的因数,反过来18是2和9的倍数)。接着我再列出乘法算式,让学生自主说一说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因数,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倍数。最后我带领学生一起总结出相关的判断方法。如此,通过课前的合理备课,让学生在教学目标的指导下有效掌握了相关概念。
二、创设相关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情景教学是新课改后出现的一种新教学方式,对课堂效率的提高有积极作用,它是指教师根据教材中的内容和学生的学习能力、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创作出符合教学内容的教学场景,然后让学生有一种置身其中的体验,帮助学生理解记忆。所以,在小学数学的课堂里,老师要合理的设置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调起学生的积极性,进而形成一种良好的课堂气氛。
例如:在学习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小数除法》一节时,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小数除法的竖式计算。首先,我通过创设相关情景导入教学:“生活中,张阿姨是一个精打细算的人,今天他打算去商店买牛奶,我们也一起去看一看。” 学生观看的过程中我进行提问:“在商店里你们了解到什么信息?(甲商店牛奶5袋11.5元,乙商店6袋牛奶12.6元)猜一猜李阿姨会遇到什么问题?(想到哪家的牛奶便宜)甲商店每袋牛奶多少钱,乙商店每袋牛奶多少钱?(甲商店:11.5/5,乙商店:12.6/6)”然后我再带领学生研究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如此,通过相关情景的创设,吸引了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有效学习了相关内容。
三、小组合作探究,提升学习效果
课改中明确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其中,小组合作探究作为一种学生自学的方式,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所以,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探究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从而让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讨论中,实现课堂效率的最大化。
例如:在学习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分数的意义》一节时,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首先,我通过回顾旧知导入教学:“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是‘分数的再认识’,为什么要加个再字呢?我们以前对分数已经有了哪些认识呢?你能说一说吗?”学生积極回答。接下来我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以下内容:“一是我们以前学过的一半可以用1/2表示,那么3/5表示什么呢?举例说一说;二是一个图形的1/4是等边三角形,你能画出这个图形吗?”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我进行巡视指导,然后找几名学生回答。最后我带领学生进行总结:“分数相同,整体不同,那么分数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这样,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有效掌握了分数的相关内容。
综上所述,经过以上探究可以得出,我通过课前有效备课,为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基础,通过创设相关情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学生自主探究,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果。所以,教师应不断探究多元化的数学方法,来提升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关键词:小学数学 学生主体 教学方法
数学作为一门综合型课程,对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小学数学是学生接触数学的开始,要求教师有效学习新课改对小学数学教学的要求,在实际教学中关注对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让学生在学习内驱动力的推动下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所以,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不断探究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提升教学效率。接下来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一、明确教学目标,课前有效备课
在传统的数学课堂中,教师为课堂主体,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导致学生的积极性不高,课堂效率也没有明显提升。所以,作为新时期的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在课前充分备课,并设计出教学任务,进而从整体上提升课堂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学习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倍数与因数》一节时,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倍数和因数的含义,能判断两个自然数之间因数与倍数的关系。课前我为学生准备了正方形的教学用具,然后通过学生的自主操作展开教学:“同学们,你能用18个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吗?下面同桌两个人为一组拼一拼,看看有几种拼法,并用算式把你的拼法表示出来。”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可以得出三道乘法算式,分别是1*18、2*9、3*6。由此我让学生认识因数与倍数的意义(如2*9=18,我们可以得出:2和9都是18的因数,反过来18是2和9的倍数)。接着我再列出乘法算式,让学生自主说一说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因数,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倍数。最后我带领学生一起总结出相关的判断方法。如此,通过课前的合理备课,让学生在教学目标的指导下有效掌握了相关概念。
二、创设相关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情景教学是新课改后出现的一种新教学方式,对课堂效率的提高有积极作用,它是指教师根据教材中的内容和学生的学习能力、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创作出符合教学内容的教学场景,然后让学生有一种置身其中的体验,帮助学生理解记忆。所以,在小学数学的课堂里,老师要合理的设置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调起学生的积极性,进而形成一种良好的课堂气氛。
例如:在学习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小数除法》一节时,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小数除法的竖式计算。首先,我通过创设相关情景导入教学:“生活中,张阿姨是一个精打细算的人,今天他打算去商店买牛奶,我们也一起去看一看。” 学生观看的过程中我进行提问:“在商店里你们了解到什么信息?(甲商店牛奶5袋11.5元,乙商店6袋牛奶12.6元)猜一猜李阿姨会遇到什么问题?(想到哪家的牛奶便宜)甲商店每袋牛奶多少钱,乙商店每袋牛奶多少钱?(甲商店:11.5/5,乙商店:12.6/6)”然后我再带领学生研究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如此,通过相关情景的创设,吸引了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有效学习了相关内容。
三、小组合作探究,提升学习效果
课改中明确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其中,小组合作探究作为一种学生自学的方式,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所以,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探究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从而让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讨论中,实现课堂效率的最大化。
例如:在学习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分数的意义》一节时,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首先,我通过回顾旧知导入教学:“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是‘分数的再认识’,为什么要加个再字呢?我们以前对分数已经有了哪些认识呢?你能说一说吗?”学生积極回答。接下来我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以下内容:“一是我们以前学过的一半可以用1/2表示,那么3/5表示什么呢?举例说一说;二是一个图形的1/4是等边三角形,你能画出这个图形吗?”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我进行巡视指导,然后找几名学生回答。最后我带领学生进行总结:“分数相同,整体不同,那么分数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这样,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有效掌握了分数的相关内容。
综上所述,经过以上探究可以得出,我通过课前有效备课,为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基础,通过创设相关情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学生自主探究,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果。所以,教师应不断探究多元化的数学方法,来提升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易立瑛.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优化策略分析[J].亚太教育,2015(24):9.
[2]王相阳.关于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探讨[J].学周刊,2016(19):1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