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链式活动”操作程序的“头手倒立”教学及反思

来源 :中国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nns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头手倒立”是水平四技巧教学内容,是通过额头及两手三角稳定支撑而控制身体平衡的一种倒立形式。该动作有一定技术难度,对学生体能、技能要求较高,现阶段的中学生缺乏倒立体验,力量薄弱,对“头手倒立”学习充满畏难心理,加之存在安全隐患,导致该教学在体育课堂上的缺席。笔者在杨浩老师“共生体育课堂”主张的指导下,运用“链式活动”操作程序设计教学环节,站在学生的立场剖析教材,研究教法,设计学练方法;课堂上渗透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关注个体的共性与差异,赋能每一位学生的课堂增值,较好地完成了该内容的教学。在备课和上课的过程中,笔者体会到了课堂带给师生的同生共长。
  一、“头手倒立”课堂实录
  本课遵循杨浩老师提出的“链式活动”操作程序,即“A—B—C—教学内容”,在学生已有的知识技能、经验基础上,将头手倒立教学分为三个紧密联系又逐步递进的学习链节,前一个链节是对已有知识的更新,后一个链节是对未来学习的铺垫,在层级递进的教学中达成学习目标,完成教学任务。
  链节一:三角支撑,强化重点,为主教材奠基—“A”
  【学练内容】
  (1)在充分热身后,教师利用垫子演示直立放置和三角放置的稳定性,而后引导学生按照垫子上画好的三点找到额头和两手的位置。(2)引导学生练习低重心三角支撑平衡动作,即额头和两手支撑,稍提臀,两腿分别架于支撑的肘关节上,体会额头和两手用力支撑的平衡感觉。(3)在学生找准三角位置的基础上,通过口诀即动作要点,引导学生提臀、移重心至三角支撑面内,突破教材重点。(见图1~图3)
  
  【设计意图】
  三角位置和重心移动是本节课学习的重点,是建立动作平衡的前提。在“链节一”中,教师依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技能,通过直观演示、目标定位、语言提示、合作学习等方法,让学生模仿核心动作,助推教学重点的突破。
  该学段学生对于三角支撑稳定的原理是很熟悉的,教师将该原理迁移到头手倒立学习中,让学生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在初学阶段,教师在“链节一”中设置低重心三角支撑动作,让学生在技术动作相近且难度较小的练习中做到三角位置准确、三角支撑定型、身体平衡感初建。在学习的分化阶段,学生错误动作较多,教师利用“三角”“夹肘”“蹬起”“前移”“抬头”这样的口令,一步一动规范动作,引导学生完成重心前移。这样简单明确的口令也便于学生相互指导时的提示帮扶。
  链节二:屈腿倒立,承上启下,向完整动作推进—“B”
  【学练内容】
  (1)讲解示范背靠垫子屈腿头手倒立平衡动作及保护帮助方法,强调三折垫摆放要求。(2)三折垫成直角放置,两人一组,一人练习,一人支撑垫面进行保护帮助。练习者三角支撑后,重心前移,直至背部靠上直立的垫面,蹬地支撑成屈腿头手倒立平衡(见图4~图6)。(3)教师巡视,关注保护与帮助的执行度,提示动作要领,给予困难学生帮扶指导。(4)引导屈腿倒立平衡动作较好的学生尝试将腿伸直,提示并腿、夹臀、紧腰、绷脚尖。
  【设计意图】
  屈腿倒立平衡动作是在“链节一”三角支撑正确,重心移动到位的基础上,向完整动作推进的中间过渡环节,实际上是一个提升难度的三角稳定支撑教学环节。“链节二”学习内容既能让学生真实感受头手的支撑,又不会跨度太大,易于接受。本环节是在两人自主与合作学习中完成,运用三折垫的一个面作为背部依靠,提升了学生的安全感。同时也是一种目标引导,当学生背部靠上垫子时,臀部基本位于头上位置,此时身体重心处于等边三角形支撑面内,学生只要双足稍蹬地,头手用力支撑即可完成屈体倒立平衡。该动作是模仿练习和头手倒立完整动作的桥梁,是链式学习重要的链接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对于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引导其尝试伸直双腿,向完整技术动作学习延伸。
  链节三:分层推进,合作共生,完成头手倒立动作—“C”
  【学练内容】
  (1)讲解示范不同难度练习内容及保护与帮助的方法,提示不同练习内容时三折垫摆放的要求。(2)对于力量较弱、体格较胖的学生,降低练习难度,在三折垫2 2或3 3的设置上练习,帮助其体会倒立感觉,提高身体的控制能力(见图7)。(3)对于能力一般的学生,继续巩固三折垫L形设置下的练习,引导学生背部尽量不靠垫子,完成屈腿倒立平衡动作(见图8)。(4)对于能力较强的学生提高要求,两人一组在三折垫成2 1设置下,尝试练习头手倒立(见图9)。(5)在三折垫2 1设置中练习较好,稳定性较高的学生,引导其两人一组在平放的三折垫上进行正式的头手倒立练习(见图10)。(6)学习成果检查并引导优秀学生展示。
  【设计意图】
  本环节的教学直指“头手倒立”完整动作,教师设置了4个不同层次的练习内容,每个内容在总目标的引导下,既相互关联又层层推进。让优秀的学生“快走一步”,让中等的学生“持续发展”,让弱的学生“跟上节奏”,这是共生课堂的追求。
  教師在教学中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适宜的练习。让能力强的学生摆脱辅助垫子,尽早体验和理解完整动作,从而提高运动熟练度和规范性;引导能力中等的学生通过自己的支撑、调控,尝试背部不靠垫子的屈腿倒立平衡;对于能力弱或体型较胖、无法完成头手倒立的学生,通过2 2或3 3垫子设置让其体会倒立的感觉,并且在练习中不断推进,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锻炼和提高。本段学练给学生创造了合作学习、自主学练的情境,引导学生在相互指导中内化动作要点,在相互帮助中形成责任担当,在交流合作中体会共同进步。
  二、共生体育课堂赋能师生成长
  在课堂教学生态系统中,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之间存在着共生关系。在教学中,坚持“以生为本”是高效课堂的保证,也是培养核心素养、构建共生课堂的重要前提。
  1. 基于“最近发展区理论”设定科学合理的学习目标   维果茨基认为,学生现有的水平和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头手倒立教学的特殊性要求教师必须抛弃经验主义和固有思维,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在了解教材和学情的基础上传承创新,设置让学生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目标。
  学习目标是通过一节课的学练,学生需要达成的具体、明确的任务。该项任务既要体现学科特性,又要满足学生的发展,因此目标设定需要有针对性、可行性和层次性。一个好的目标必须基于学生的现状和潜力。如果目标设定过高,超越了最近发展区,学生就无法达成;如果目标设定过低,处于学生现有水平段,学生就得不到发展。因此,共生课堂的学习目标是要让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跳一跳就能够到,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增值的空间。本节课在设计学习目标时充分考虑到学生体能、技能、情感体验的基础,制订适宜的、经过师生共同努力能够达成和实现的三维目标。
  2. 尊重个体差异,让每个学生都进步
  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中提出“关注地区差异和个体差异,保证每一位学生受益”,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以及自身素质,选择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特点的学习方法来做有针对性的教学。笔者根据“链式活动”的要求设置了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层层推进的“学习链”。在共性内容掌握的基础上推进个性发展,即在学生均能掌握三角位置,在有垫子辅助及同伴的保护帮助下做出屈腿头手支撑平衡的基础上,依据学生力量、对核心技术的领会、身体控制能力来设计分层推进的内容。在分层时采用动态隐形推进,让学生在适合的时机及时发展,避免一刀切的“伪分层”带来的形式主义和低效。课堂上我们尤其不能忽略那些运动能力较弱的学生,即使他们不能做出头手倒立,也应设置与其能力匹配的练习,让他们有机会参与到学练中。教师除了可以设置三折垫2 2及3 3辅助手段,还可以根据学校器材配备选用倒立蹬,以降低该动作对学生力量的要求,帮助他们感受倒立动作,体会倒立后并腿、夹臀、紧腰、蹦脚尖的技术,跟其他同学一样感受到学习的进步与完成动作的快乐。
  美国心理学家华莱士指出,学生显著的个体差异、教师指导质量的个体差异,在教学中必将导致学生创造能力、创造性人格的显著差异。因此,教师需要在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不断提高,在教学中探索、实施有效的策略,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满足学生个体需求的同时促进学生自我成长。
  3. 结合学科特点,进行多元评价
  体育课堂中,教师须关注学生体能和技能的发展,更应通过多元评价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发挥体育的育人功能。评价要指向技术动作的形成。在教学中,部分教师往往用“好”“真棒”“不对”来进行简单的评价,缺乏对技术动作的正确引导,学生不清楚好在哪里、错在哪里。在头手倒立课堂上,教师在每一个环节的评价中既突出学生做得好的部分,又对学生的不足提出改进的意见。如“在刚才的练习中,同学们都能准确找到三角位置,但是在重心前移的时候,部分同学的支撑点滚动到头顶,注意在下面的练习中要控制好额头位置”。针对个别指导时,教师的评价要注意肯定和纠错引导相结合,这样既保护了学生练习的激情,又能给学生明确的学练目标。如“你手臂支撑做得很好,如果你能把两腿并拢、脚尖绷直,动作会更完美”。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提倡用发展性的眼光来看待学生,从重视结果评价走向过程评价。课程标准也提出了多元评价的要求。本节课中,教师将学生的参与度、学生的进步看在眼里,关注学练时的相互指导、保护帮助时的責任担当,评价他们的进步、合作以及不断挑战、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同时在小组学习中,教师引导同伴之间相互评价,培养他们正确积极的评价视角,教会他们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同伴的努力和进步。多元评价是一种对学生发展性的评价,能更好地挖掘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潜力。
  4. 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提高教师育人能力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是课堂的主人,将“学生”放在教学的中央,是新课程理念的要求。在头手倒立教学设计时,教师从学生的心理出发,设计安全、有趣的练习情境;从促进学生技术掌握的角度,深挖教材、找准重难点,有针对性地设计教法和学法指导;从体育学科特点出发,优化教材,让学生实现体能、技能共生长;从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角度,设计小组合作、自主学练,培养学生交流合作能力及安全责任意识;从核心素养发展的角度进行多元评价,激励学生在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上不断发展;同时,教授学生保护帮助的方法和安全注意事项,帮助学生建立体育锻炼的安全意识,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头手倒立”教学内容具有很高的锻炼价值,不仅能发展学生的技能和体能,而且在培养学生安全、合作、责任、意志、品德等方面也具有其他项目难以比拟的优势。让教师在此类教材中敢教、会教、善教,让学生在此类教材中想学、敢练、会合作、能展示,需要教师精心预设,更需要教师具有培育“未来人”的格局,敢于在课堂中历练,在实践中探索,用教育智慧构建共生体育课堂。
  (作者系江苏省南京河西外国语学校体育教师,南京市体育学科带头人)
  责任编辑:孙昕
  [email protected]
其他文献
教学中有很多二元对立的表述,如教师与学生、知识与经验、结果与过程、目的与手段、历史与未来、继承与创造,等等,或顾此失彼,或舍此就彼.教育史上的主知派或行动派,传统教育
期刊
【摘 要】跨学科融合教学建构了多学科知识间的有机关联,提高了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了基于学生发展需要的、综合的、完整的、开放的问题解决能力。跨学科融合教学的低水平、浅层次问题需要我们积极探索跨学科融合教学的实践路径,包括要聚焦真实问题解决,营造开放包容的学习场域;要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加强综合育人功能的跨学科课程建设;要探索多样化学习实践,赋予学生全面而有个性
在我国学位制度深化改革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法》制定的背景下,柴某某案件引发了对高校二级学院学位授予权力行使的质疑和探讨.从权力规范、理论积淀和法理缘由三个层面省
习近平总书记的“七一”重要讲话,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我们要把学习贯彻“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与推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各项事业发展特别是理论研究紧密结合起来。高等教育研究要坚持政治方向与学术探索相统一,运用新思维,抓准真问题;坚持理论研究与服务实践相统一,探索新模式,做好真研究;坚持问题导向与目标达成相统一,开拓新境界,推动真创新;坚持扎根本土与学习借鉴相统一,作出新贡献,确保真管用。
【摘 要】学科育人视域下的音乐体验式教学,打破了传统体验式教学的樊篱。我们在培育审美感知、深化情感体验、丰富创意表达、培育创新思维和促进群体交流方面探索实践了“四步递进式”的育人策略,以满足音乐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需求。  【关键词】学科育人 体验式教学 行动实践  传统的中小学音乐体验式教学,注重激发音乐学习兴趣,丰富音乐课堂活动,活跃课堂气氛,这种初级层次的体验式课堂教学往往弱化了音乐学科本身在
时代波澜.人生澎湃.弹指一挥20载.rn回顾个人20年的发展历程,充满着欣慰与感动.当人生用“10年”来丈量,忽然发现自己在“课改”的20年中其实就做了两件事情:一是资源建设,二
期刊
【摘 要】生命教育将生命与教育二者有机结合,这种以人为本、重在塑造生命的教育观念离不开教师的唤醒与培育。生命教育要求教师从关怀生命的角度出发,具有创设生命课堂、关注学生生命成长、散发教育魅力的能力。生命教育视域下教师要回归生命,做学生生命自觉的唤醒者、学生生命个性的守护者以及生命之真善美的演绎者。  【关键词】生命教育 教师角色 角色定位  2018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新时
【摘 要】教育科研只有牢牢扎根于教育的土壤,从教育实际、学生实际、教师实际出发,通过确定富有价值的研究内容、丰厚教学活动的科研含量、强化教育成果的落地,才能体现教育科研服务教学、促进教学的作用,才能具有强劲的生命力。  【关键词】教学现场 教育科研 生命力  教师离开了教育现场、离开了课堂,教育科研就是无源之水;离开了学生,教育科研就是无本之木。笔者在学校日常教育科研工作中提出了“问题即课题,教学
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新时代人才培养、理想大学形态、大学精神与理想主义,这些议题是新时代大学建设的核心要义.眭依凡教授的专著《大学理想主义及其实践研究》(北京师范大学
期刊
【摘 要】对课堂教学以表现性评价落实立德树人要加深认识和理解,其中培育核心素养是关键点,运用表现性评价是突破点,实施表现性学习是着力点。课堂教学以表现性评价落实立德树人的实施策略,一是目标先行,根据课堂教学需要确立表现性目标,体现核心素养;二是把握学情,针对表现性目标设计表现性任务,引导深度学习;三是逆向设计,匹配表现性任务制订表现性量规,指向全面发展;四是精准发力,运用表现性评价实施表现性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