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通过对近几年高考地理试题及高二地理学业水平测试试题的研究,不难发现几乎每道都是以地图作为载体来考查地理知识。地理板图能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具体,帮助学生从复杂多变的地理现象中抓住本质,揭示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关系。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举例介绍板图在高中地理课堂中突破教学难点的应用。
关键词: 地理;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 G0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236-1879(2017)13-0058-02
一、化难为易,突破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正午太阳高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然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是地球运动部分的重点和难点,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更不用说灵活应用了。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正午太阳高度的變化,我们可以利用图1来具体说明:
1.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
从图1可以很直观的看出:当太阳直射赤道(0°)时,赤道上的各地正午太阳高度为90°,距离赤道越近的纬线正午太阳高度越大(∠2>∠1)。同理,当太阳直射点位于23°26′N和23°26′S时可以得出同样的结论。
通过分析可以知道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是: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2.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导致了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做周期性的运动,进而导致同一地点的正午太阳高度在一年中做周期性的变化。观察图1可以发现,离直射点越近的纬线,正午太阳高度越大。
夏至日时,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到最北端即23°26′N,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距离直射点最近,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而南半球各地此时离直射点最远,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值。
同理可得,冬至日时,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值。
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有太阳直射现象,所以当太阳直射该地时,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
二、讲绘同步,突破锋面气旋
锋面气旋是影响我国东部地区常见的天气系统。锋面气旋是由锋面和地面低气压组成的复杂系统,学生对其发生、发展变化过程不甚理解,当做到锋面气旋的一些题目时,学生大多不知如何做。为让学生更好的理解锋面气旋形成发展机制,以北半球为例,利用示意图进行讲解。
1.画出低压系统和槽线
先在黑板上画出一个北半球的低气压系统,从低压区中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称为低压槽,槽中各条等压线弯曲最大处的连线称为槽线(图2中AB和CD)。
2.画出风向,确定锋面类型。
锋面一般形成于地面气旋的低压槽中。画出低压槽AB和CD附近的风向。先过①點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北半球向右偏转45°角左右,画出实线箭头表示风向(见图3)。
根据北半球纬度越高气温越低,可以判断出①点附近气温比②点附近气温低。进一步观察可以发现,低压槽AB附近气流运动情况是冷空气主动向暖空气移动,所以可以判定AB槽线处形成冷锋,根据移动方向可以画出冷锋符号(见图3)。同理,可以推导出CD槽线处形成暖锋,并画出暖锋符号。
3.确定雨区范围。
冷锋降水在锋后,暖锋降水在锋前,都降在冷气团一侧。三角形和半圆的凸向即时锋面移动的方向,观察图3可以发现①是冷锋锋后,②是冷锋锋前,③是暖锋锋后,④是暖锋锋前,进而可以画出雨区范围。
总之,地理教学离不开地图的支持,几乎所有地理教学内容都需要借助于图像方能表述完整。地理板图因其使用方便,运用广泛,是地理教学的重要工具。在地理教学中能巧用地理板图来突破地理重难点,不仅可以让学生深刻理解、记忆、灵活运用地理知识,还可以激发学生探究热情,同时对教师专业素养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三、化抽象为具体,突破褶皱与地表形态
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是地理教学的重难点之一,背斜和向斜的判读及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学生理解起来有较大难度。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我利用形象具体的板图来分析讲解。
观察图5可以发现,地壳运动产生的强烈碰撞和水平挤压,可以使沉积岩发生弯曲,形成褶皱,它有两种基本形态。一般来说,岩层中间向上隆起的叫背斜,中间向下凹陷的叫向斜。
从图5可以很直观的看出,岩层1到6越来越新,背斜中间岩层()和两翼岩层()相比,中间老两翼新;同理可以得出,向斜岩层中间新两翼老。
从图5中我们还可以发现,在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挤压力作用下,背斜一般形成山地,向斜一般形成谷地。而我们到野外考察的时候往往发现背斜却形成了谷地,向斜形成了山地(见图6)。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通过对背斜顶部和向斜槽部受力分析(见图5)背可以发现: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岩石易破碎,容易被侵蚀形成谷地;向斜槽部受到挤压力作用,岩石坚硬,不易被侵蚀,反而形成谷地,这就是“地形倒置”现象。
地理板图是教师教学过程中在黑板上边讲边绘画成的简略地图或示意图,这些地图或示意图是地理现象与地理事物分布特点的反映。
总之,地理教学离不开地图的支持。在地理教学中能巧用地理板图来突破地理重难点,不仅可以让学生深刻理解、记忆、灵活运用地理知识,还可以激发学生探究热情,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同时对教师专业素养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参考文献
[1] 李桂琼;;注重教学反思,促进有效的地理教学[A];现代地理科学与贵州社会经济[C];2009年
关键词: 地理;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 G0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236-1879(2017)13-0058-02
一、化难为易,突破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正午太阳高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然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是地球运动部分的重点和难点,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更不用说灵活应用了。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正午太阳高度的變化,我们可以利用图1来具体说明:
1.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
从图1可以很直观的看出:当太阳直射赤道(0°)时,赤道上的各地正午太阳高度为90°,距离赤道越近的纬线正午太阳高度越大(∠2>∠1)。同理,当太阳直射点位于23°26′N和23°26′S时可以得出同样的结论。
通过分析可以知道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是: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2.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导致了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做周期性的运动,进而导致同一地点的正午太阳高度在一年中做周期性的变化。观察图1可以发现,离直射点越近的纬线,正午太阳高度越大。
夏至日时,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到最北端即23°26′N,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距离直射点最近,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而南半球各地此时离直射点最远,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值。
同理可得,冬至日时,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值。
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有太阳直射现象,所以当太阳直射该地时,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
二、讲绘同步,突破锋面气旋
锋面气旋是影响我国东部地区常见的天气系统。锋面气旋是由锋面和地面低气压组成的复杂系统,学生对其发生、发展变化过程不甚理解,当做到锋面气旋的一些题目时,学生大多不知如何做。为让学生更好的理解锋面气旋形成发展机制,以北半球为例,利用示意图进行讲解。
1.画出低压系统和槽线
先在黑板上画出一个北半球的低气压系统,从低压区中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称为低压槽,槽中各条等压线弯曲最大处的连线称为槽线(图2中AB和CD)。
2.画出风向,确定锋面类型。
锋面一般形成于地面气旋的低压槽中。画出低压槽AB和CD附近的风向。先过①點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北半球向右偏转45°角左右,画出实线箭头表示风向(见图3)。
根据北半球纬度越高气温越低,可以判断出①点附近气温比②点附近气温低。进一步观察可以发现,低压槽AB附近气流运动情况是冷空气主动向暖空气移动,所以可以判定AB槽线处形成冷锋,根据移动方向可以画出冷锋符号(见图3)。同理,可以推导出CD槽线处形成暖锋,并画出暖锋符号。
3.确定雨区范围。
冷锋降水在锋后,暖锋降水在锋前,都降在冷气团一侧。三角形和半圆的凸向即时锋面移动的方向,观察图3可以发现①是冷锋锋后,②是冷锋锋前,③是暖锋锋后,④是暖锋锋前,进而可以画出雨区范围。
总之,地理教学离不开地图的支持,几乎所有地理教学内容都需要借助于图像方能表述完整。地理板图因其使用方便,运用广泛,是地理教学的重要工具。在地理教学中能巧用地理板图来突破地理重难点,不仅可以让学生深刻理解、记忆、灵活运用地理知识,还可以激发学生探究热情,同时对教师专业素养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三、化抽象为具体,突破褶皱与地表形态
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是地理教学的重难点之一,背斜和向斜的判读及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学生理解起来有较大难度。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我利用形象具体的板图来分析讲解。
观察图5可以发现,地壳运动产生的强烈碰撞和水平挤压,可以使沉积岩发生弯曲,形成褶皱,它有两种基本形态。一般来说,岩层中间向上隆起的叫背斜,中间向下凹陷的叫向斜。
从图5可以很直观的看出,岩层1到6越来越新,背斜中间岩层()和两翼岩层()相比,中间老两翼新;同理可以得出,向斜岩层中间新两翼老。
从图5中我们还可以发现,在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挤压力作用下,背斜一般形成山地,向斜一般形成谷地。而我们到野外考察的时候往往发现背斜却形成了谷地,向斜形成了山地(见图6)。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通过对背斜顶部和向斜槽部受力分析(见图5)背可以发现: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岩石易破碎,容易被侵蚀形成谷地;向斜槽部受到挤压力作用,岩石坚硬,不易被侵蚀,反而形成谷地,这就是“地形倒置”现象。
地理板图是教师教学过程中在黑板上边讲边绘画成的简略地图或示意图,这些地图或示意图是地理现象与地理事物分布特点的反映。
总之,地理教学离不开地图的支持。在地理教学中能巧用地理板图来突破地理重难点,不仅可以让学生深刻理解、记忆、灵活运用地理知识,还可以激发学生探究热情,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同时对教师专业素养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参考文献
[1] 李桂琼;;注重教学反思,促进有效的地理教学[A];现代地理科学与贵州社会经济[C];200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