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促进了小学数学教学水平的有效提升,主要体现在学生数学成绩的提升方面。新课程标准要求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学生能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每个学生在数学方面的发展,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数学应用能力。目前小学数学教学中“两极分化”现象仍然存在,不利于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发展,为此教师应根据素质教育与数学课程标准要求,采取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使学生都能够在最近发展区域获得不断进步,消除“两级分化”现象,不断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果。
一、小学数学“两极分化”现象的原因
(一)教材原因
人教版新教材内容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以及身心发展规律,新教材内容主要从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出发,加强了数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联系,例如“位置”教学时,教学场景是教室、“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是以学生学校生活内容为背景。与之前的教材相比,新教材更注重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能力、创新精神以及推理能力等等,而且新教材中减少了死记硬背的数学内容,增加了训练学生数学思维的内容。
学生通过实践体验获得的数学知识,这样更有利于锻炼学生的思维灵活性。例如在学习二年级“长度单位”时,教材引入了古代人用“拃”丈量的数学故事背景,引入故事后,学生能够加强对“长度单位”的进一步思考,引出本课内容。研读新教材中还发现其中基础知识练习内容减少了许多,知识点编排方面跳跃性更大,例如六年级分数乘法时,由分数乘法直接跳到简便计算;分数乘法应用题,则删除了连乘连除应用题训练。因此这对于基础知识能力较差的学生,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学生很难适应,直接造成两极分化现象。
(二)学生原因
由于学生的生活背景等方面的不同,造成学生的个体智力存在一定的差异。智力主要包括思维力、记忆力、逻辑力以及想象力等等,这对于学生掌握知识以及数学能力具有重要影响。数学学科学习对思维力和逻辑力具有较高的要求,有的学生数学思维力、逻辑力较强,能够熟练掌握数学知识以及技能,在学习数学学习时就比较轻松,越学越好,对数学学习充满兴趣,积极、主动地投入数学教学活动中,数学成绩逐渐提升。反之数学思维力以及逻辑力存在一定困难的学生,则在学习数学学习上,对部分数学知识理解得不够充分,不能及时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不能跟上教师的步伐,这样久而久之,学生失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甚至出现厌恶数学的情况。小学数学“两级分化”现象由此产生了。
(三)教师原因
教师的教学水平对小学数学教学具有直接的影响。部分教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学过程中采用的仍然是传统的教学理念,经常实施题海战术,导致小学数学教学枯燥、乏味,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不高,而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如果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不高,则会影响小学数学学习效率以及效果。与此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数学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身上,而数学学习成绩较差、在课堂上不经常回答问题的学生经常被忽略,这样就造成学生“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
二、解决小学数学“两极分化”现象的措施
(一)加強小学数学教材分析
教材作为教师课堂的依据,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具有重要影响。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想要教好学生,要求教师善于运用教材,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数学教学内容进行调整、补充以及延伸,加强对数学教材的二度开发,这样才能真正地使教材适用于不同的学生,使数学教材实现“唯我所用”,实现数学学习的个性化,保证数学学习的有效性。因此,为了避免出现小学数学“两极分化”的现象,教师应基于教材内容,引导知识能力不同的学生,为其分配相应的数学任务,使学生能够获得相应的发展。例如在学习“统计”时,教材中的内容是让学生“统计学校花坛里每种颜色花的数量”,在整个过程中,需要学生收集数据、记录数据、动手实践以及讨论交流等等。教师可以为学生进行分组,由几名数学学困生和几名数学优秀生组成一组,由优秀生带动学困生进行合作学习,同时还应选择一名组长,组长应为组员分配的相应的任务,为了保证组长分配的任务适宜,教师可以适当参与,使每个组员承担的任务符合自己的能力,这样能够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而且学生都可以获得相应的发展,减少学生之间的学习差距。又如人教版教材内容中还有一些精心设计的问题:“还可以怎样分”“你是怎样想的”“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等等,这些问题设计的都比较开放,没有固定的标准答案,学生可以随意提出自己的想法,无论是优秀生还是学困生,都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对于学困生,教师还应有意识地鼓励学生,培养学生们的问题意识,尊重学生的求异思维。
(二)采用分层教学方法
由于学生之间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应遵循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分层教学方法,为不同的学生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学习要求,促进所有学生都能够获得相应的进步。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智力、能力水平以及学习兴趣等,将水平相近的学生分为一组,对不同组的学生区别对待,这是消除学生两极分化的一个有效途径。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分层教学、分类指导”的教学模式,教师应面向全体学生,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学生分成不同学习目标的三组,不同组别的学生,教师为其设置不同的学习目标及考核标准,并对其进行相应的教学和辅导。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做到因材施教,对学生进行阶段性考查以及分类考核,对学生的实施发展性评价,从而促进所有学生的不断提高。例如在学习“圆的面积”时,对于学习轻松的一组,教师要求学生掌握圆的面积计算公式以及运用圆的计算公式正确计算圆的面积、掌握圆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以及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圆的无限平均分割,“弧长”无限接近“线段”的理解以及将圆转化为长方形时,长方形的长是圆的周长的一半的理解;学习中等的一组要求学生掌握圆的面积计算公式以及运用圆的计算公式正确计算圆的面积、掌握圆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学习困难的一组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圆的面积公式,能够正确地计算圆的面积。除了课堂教学分层教学,还应设置分层作业,学习较好的一组学生教师可以为其布置一些拓展性的数学题;学习中等的小组学生教师可以为其布置稍微较难的一些练习题;学习困难的小组学生则可以为其布置一些基本练习题。通过分层教学的实施,学生能够不断进步,学习更有成就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三)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为了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水平,还应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首先教师应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教师应与学生保持良好的关系,教师应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与了解,除了关心学生的学习,还要关心身心发展方面,应保证学生学习与身心健康共同发展。同时教师也应注重对学生的鼓励,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特别是一些学困生,特别需要他人的鼓励与肯定提高自信心。
三、结语
总之,“两极分化”现象的出现对小学数学教学的发展产生了诸多不利影响。为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应对“两极分化”现象出现的原因进行深入的分析,并提出有效的针对性教学措施。教师应采用分层教学方式,注重对学困生的辅导,鼓励学困生不断进步,缩小学困生与优秀生的差距,逐渐消除“两极分化”现象,促进所有学生获得相应的发展,不断提高小学数学成绩,促进小学数学教学水平的提升。
(责任编辑 林 娟)
一、小学数学“两极分化”现象的原因
(一)教材原因
人教版新教材内容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以及身心发展规律,新教材内容主要从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出发,加强了数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联系,例如“位置”教学时,教学场景是教室、“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是以学生学校生活内容为背景。与之前的教材相比,新教材更注重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能力、创新精神以及推理能力等等,而且新教材中减少了死记硬背的数学内容,增加了训练学生数学思维的内容。
学生通过实践体验获得的数学知识,这样更有利于锻炼学生的思维灵活性。例如在学习二年级“长度单位”时,教材引入了古代人用“拃”丈量的数学故事背景,引入故事后,学生能够加强对“长度单位”的进一步思考,引出本课内容。研读新教材中还发现其中基础知识练习内容减少了许多,知识点编排方面跳跃性更大,例如六年级分数乘法时,由分数乘法直接跳到简便计算;分数乘法应用题,则删除了连乘连除应用题训练。因此这对于基础知识能力较差的学生,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学生很难适应,直接造成两极分化现象。
(二)学生原因
由于学生的生活背景等方面的不同,造成学生的个体智力存在一定的差异。智力主要包括思维力、记忆力、逻辑力以及想象力等等,这对于学生掌握知识以及数学能力具有重要影响。数学学科学习对思维力和逻辑力具有较高的要求,有的学生数学思维力、逻辑力较强,能够熟练掌握数学知识以及技能,在学习数学学习时就比较轻松,越学越好,对数学学习充满兴趣,积极、主动地投入数学教学活动中,数学成绩逐渐提升。反之数学思维力以及逻辑力存在一定困难的学生,则在学习数学学习上,对部分数学知识理解得不够充分,不能及时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不能跟上教师的步伐,这样久而久之,学生失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甚至出现厌恶数学的情况。小学数学“两级分化”现象由此产生了。
(三)教师原因
教师的教学水平对小学数学教学具有直接的影响。部分教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学过程中采用的仍然是传统的教学理念,经常实施题海战术,导致小学数学教学枯燥、乏味,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不高,而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如果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不高,则会影响小学数学学习效率以及效果。与此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数学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身上,而数学学习成绩较差、在课堂上不经常回答问题的学生经常被忽略,这样就造成学生“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
二、解决小学数学“两极分化”现象的措施
(一)加強小学数学教材分析
教材作为教师课堂的依据,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具有重要影响。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想要教好学生,要求教师善于运用教材,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数学教学内容进行调整、补充以及延伸,加强对数学教材的二度开发,这样才能真正地使教材适用于不同的学生,使数学教材实现“唯我所用”,实现数学学习的个性化,保证数学学习的有效性。因此,为了避免出现小学数学“两极分化”的现象,教师应基于教材内容,引导知识能力不同的学生,为其分配相应的数学任务,使学生能够获得相应的发展。例如在学习“统计”时,教材中的内容是让学生“统计学校花坛里每种颜色花的数量”,在整个过程中,需要学生收集数据、记录数据、动手实践以及讨论交流等等。教师可以为学生进行分组,由几名数学学困生和几名数学优秀生组成一组,由优秀生带动学困生进行合作学习,同时还应选择一名组长,组长应为组员分配的相应的任务,为了保证组长分配的任务适宜,教师可以适当参与,使每个组员承担的任务符合自己的能力,这样能够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而且学生都可以获得相应的发展,减少学生之间的学习差距。又如人教版教材内容中还有一些精心设计的问题:“还可以怎样分”“你是怎样想的”“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等等,这些问题设计的都比较开放,没有固定的标准答案,学生可以随意提出自己的想法,无论是优秀生还是学困生,都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对于学困生,教师还应有意识地鼓励学生,培养学生们的问题意识,尊重学生的求异思维。
(二)采用分层教学方法
由于学生之间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应遵循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分层教学方法,为不同的学生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学习要求,促进所有学生都能够获得相应的进步。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智力、能力水平以及学习兴趣等,将水平相近的学生分为一组,对不同组的学生区别对待,这是消除学生两极分化的一个有效途径。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分层教学、分类指导”的教学模式,教师应面向全体学生,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学生分成不同学习目标的三组,不同组别的学生,教师为其设置不同的学习目标及考核标准,并对其进行相应的教学和辅导。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做到因材施教,对学生进行阶段性考查以及分类考核,对学生的实施发展性评价,从而促进所有学生的不断提高。例如在学习“圆的面积”时,对于学习轻松的一组,教师要求学生掌握圆的面积计算公式以及运用圆的计算公式正确计算圆的面积、掌握圆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以及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圆的无限平均分割,“弧长”无限接近“线段”的理解以及将圆转化为长方形时,长方形的长是圆的周长的一半的理解;学习中等的一组要求学生掌握圆的面积计算公式以及运用圆的计算公式正确计算圆的面积、掌握圆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学习困难的一组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圆的面积公式,能够正确地计算圆的面积。除了课堂教学分层教学,还应设置分层作业,学习较好的一组学生教师可以为其布置一些拓展性的数学题;学习中等的小组学生教师可以为其布置稍微较难的一些练习题;学习困难的小组学生则可以为其布置一些基本练习题。通过分层教学的实施,学生能够不断进步,学习更有成就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三)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为了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水平,还应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首先教师应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教师应与学生保持良好的关系,教师应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与了解,除了关心学生的学习,还要关心身心发展方面,应保证学生学习与身心健康共同发展。同时教师也应注重对学生的鼓励,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特别是一些学困生,特别需要他人的鼓励与肯定提高自信心。
三、结语
总之,“两极分化”现象的出现对小学数学教学的发展产生了诸多不利影响。为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应对“两极分化”现象出现的原因进行深入的分析,并提出有效的针对性教学措施。教师应采用分层教学方式,注重对学困生的辅导,鼓励学困生不断进步,缩小学困生与优秀生的差距,逐渐消除“两极分化”现象,促进所有学生获得相应的发展,不断提高小学数学成绩,促进小学数学教学水平的提升。
(责任编辑 林 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