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互动学习方式在教学中越来越重要,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课堂提问在教学中也就更为重要了。课堂提问是教师经常采用的一种教学方式,是启发式教学的主要手段,也是谈话法的关键所在。教师课堂提问的根本目的在于检查学生对前面所学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为学生继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提问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好的提问能引导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积极思维,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相反,如果生搬硬套,搞形式主义的提问,不仅不能起到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智力的作用,还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怎样才能让提出的问题更准确,收效更高呢?下面,我就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教师提问要以学生为主
教学是教和学组成的双边活动,其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而学生则既是教育的客体,又是主体。学生的主体作用具体表现为积极地动口、动手、动脑。动脑是核心,就是学生集中注意力,积极主动学习,在辩论中思考,在思考中辩论,最终发现真理。课堂上能引起学生主动、认真思考的问题,一定是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这既是教师创造性劳动的表现,又是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的结果。没有教师的课堂提问,就没有学生的思考和答疑;没有教师的启发和诱导,就没有学生的积极探究。“教是为了不教”,课堂教学提问有利于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实现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统一。但在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的提问没有以学生为主,在教学中的提问似乎虚设,因为教师在教学中没有等学生思考、没有来得及回答,教师就已经喋喋不休的讲解,或许就用投影仪把答案显示出来,表面上看是提问了,但实际上没有提问的质量,也没有提问的效果,依然是教师为主体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学中,问题既然提出来了,就应该让学生充分的思考、充分的讨论,不要担心时间不够,学生充分的思考、充分的讨论、充分的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才是较好的教学效果,才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
二、提问要有亲切感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要处于最佳的精神状态,学习效率才高。因此,教师必须与学生打成一片,师生间要无隔阂,问与答最好是以谈话的形式进行,不要老是教师问,学生答,教师就高高在上,像审判犯人一般。同时,教师提问时,语言要有亲和力,表情要面带笑容,动作要规范。不要板起脸,用手指指着学生高声说:“你,回答这个问题。”教师既要注意提问方式,又要引导学生向教师提出问题, 要鼓励学生围绕课本提出问题“考”教师。这样,教师既可以掌握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程度,又可以培养学生的胆识和求学的意识,锻炼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
三、教师提问要有针对性
教师的课堂提问是根据教学内容,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而进行的。教师提问不仅要问在点子上,关键处要问得明白准确,而且要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也就是说教师提问要有针对性。针对性的提问,对教师要求很高,教师必须钻研教材,明确教材要求,弄清重难点,要紧紧围绕教材的要求、教学目标苦心研究,精心设计问题。这样的提问,就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教师在上郁达夫先生的《故都的秋》这篇散文时,教师可以请学生找出文章的“文眼”?并请学生找出文章中哪些句子表现了“清”、“静”、“奇”?这些景物描写的句子中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又如:教师在上归有光先生的《项脊轩记》时,祖母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教师若提出:祖母的这番话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教师有针对性地提出这些问题,既能使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又能让学生鉴赏文章语言美,把握作者情感,理解文章主题。
四、提问切忌形式化
很多教师很喜欢问那些形式上是问题,而实际上不是问题的问题。如:一些教师在讲课过程中,经常都只是问学生“是不是呀?”、“对不对呀?”“有没有?”一类问题,学生根本不用思考也根本不去思考就回答:“是!”、“对!”这样是毫无意义的。看起来,课堂的气氛很活跃,而实际上是没有任何作用的。例如:教师上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时,教师提问学生:“荷塘月色美不美?”学生异口同声的回答:“美”,有一次,我在听一位教师讲课时,这位教师就老问“是不是”,一位学生在课桌下自己玩自己的手机,而他是回答“是”字最大声的学生。可以想象,这样“有气氛”的教学活动,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吗?即使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但这种提问方式本身容易误导学生不做思考,所以思维程度要求很低,难以发现学生真实水平。
课堂提问互动学习方式在教学中越来越重要,课堂提问要有质量,要做到课堂教学的最佳效果,教师必须钻研教材,明确教材要求,弄清重难点,要紧紧围绕教材的要求、教学目标苦心研究,精心设计问题。同时,还要了解学生,“知彼知己”,提问才有实用价值,才能起到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智力的作用。
(作者单位:561400贵州省晴隆县宁交小学)
一、教师提问要以学生为主
教学是教和学组成的双边活动,其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而学生则既是教育的客体,又是主体。学生的主体作用具体表现为积极地动口、动手、动脑。动脑是核心,就是学生集中注意力,积极主动学习,在辩论中思考,在思考中辩论,最终发现真理。课堂上能引起学生主动、认真思考的问题,一定是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这既是教师创造性劳动的表现,又是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的结果。没有教师的课堂提问,就没有学生的思考和答疑;没有教师的启发和诱导,就没有学生的积极探究。“教是为了不教”,课堂教学提问有利于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实现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统一。但在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的提问没有以学生为主,在教学中的提问似乎虚设,因为教师在教学中没有等学生思考、没有来得及回答,教师就已经喋喋不休的讲解,或许就用投影仪把答案显示出来,表面上看是提问了,但实际上没有提问的质量,也没有提问的效果,依然是教师为主体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学中,问题既然提出来了,就应该让学生充分的思考、充分的讨论,不要担心时间不够,学生充分的思考、充分的讨论、充分的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才是较好的教学效果,才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
二、提问要有亲切感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要处于最佳的精神状态,学习效率才高。因此,教师必须与学生打成一片,师生间要无隔阂,问与答最好是以谈话的形式进行,不要老是教师问,学生答,教师就高高在上,像审判犯人一般。同时,教师提问时,语言要有亲和力,表情要面带笑容,动作要规范。不要板起脸,用手指指着学生高声说:“你,回答这个问题。”教师既要注意提问方式,又要引导学生向教师提出问题, 要鼓励学生围绕课本提出问题“考”教师。这样,教师既可以掌握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程度,又可以培养学生的胆识和求学的意识,锻炼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
三、教师提问要有针对性
教师的课堂提问是根据教学内容,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而进行的。教师提问不仅要问在点子上,关键处要问得明白准确,而且要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也就是说教师提问要有针对性。针对性的提问,对教师要求很高,教师必须钻研教材,明确教材要求,弄清重难点,要紧紧围绕教材的要求、教学目标苦心研究,精心设计问题。这样的提问,就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教师在上郁达夫先生的《故都的秋》这篇散文时,教师可以请学生找出文章的“文眼”?并请学生找出文章中哪些句子表现了“清”、“静”、“奇”?这些景物描写的句子中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又如:教师在上归有光先生的《项脊轩记》时,祖母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教师若提出:祖母的这番话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教师有针对性地提出这些问题,既能使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又能让学生鉴赏文章语言美,把握作者情感,理解文章主题。
四、提问切忌形式化
很多教师很喜欢问那些形式上是问题,而实际上不是问题的问题。如:一些教师在讲课过程中,经常都只是问学生“是不是呀?”、“对不对呀?”“有没有?”一类问题,学生根本不用思考也根本不去思考就回答:“是!”、“对!”这样是毫无意义的。看起来,课堂的气氛很活跃,而实际上是没有任何作用的。例如:教师上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时,教师提问学生:“荷塘月色美不美?”学生异口同声的回答:“美”,有一次,我在听一位教师讲课时,这位教师就老问“是不是”,一位学生在课桌下自己玩自己的手机,而他是回答“是”字最大声的学生。可以想象,这样“有气氛”的教学活动,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吗?即使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但这种提问方式本身容易误导学生不做思考,所以思维程度要求很低,难以发现学生真实水平。
课堂提问互动学习方式在教学中越来越重要,课堂提问要有质量,要做到课堂教学的最佳效果,教师必须钻研教材,明确教材要求,弄清重难点,要紧紧围绕教材的要求、教学目标苦心研究,精心设计问题。同时,还要了解学生,“知彼知己”,提问才有实用价值,才能起到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智力的作用。
(作者单位:561400贵州省晴隆县宁交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