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拉克伦特堡》是英裔爱尔兰小说家玛丽亚·埃奇沃斯的代表作。本文将从“民族”、“阶级”、“性别”作为属下的三个维度,借用斯皮瓦克后殖民批评理论体系中的“属下”理论解析在英国对爱尔兰进行殖民统治的历史背景下,作为属下阶层的爱尔兰人被主流社会排斥,被不断边缘化。而被殖民属下从内部,以边缘的身份向殖民者发出挑战,对霸权文化进行消解。
关键词:玛丽亚·埃奇沃斯;《拉克伦特堡》;属下理论
玛丽亚·埃奇沃斯的成名作《拉克伦特堡》被誉为爱尔兰文学史上最伟大及最具影响力的作品之一。作为一名英裔爱尔兰作家,她的生活经历以及双重的文化身份使她的作品增添了独特文化的内涵。在小说中,玛丽亚·埃奇沃斯以一种趋向中性的立场,真切关注社会现实和属下阶层,真实再现属下生活,属下话语的写作态度。
一、本土爱尔兰人——民族化属下
《拉克伦特堡》发表于1800年,正值爱尔兰与英国联盟的前夕,1798年爱尔兰大暴动后两年。一方面,在英国的殖民统治下,爱尔兰人作为民族化的属下,他们的政治权利,宗教信仰,文化甚至是语言等等最基本的权利都被打压与剥夺。在主流文化的压制下,爱尔兰的属下阶层不断接受着殖民者的文化入侵。所以在小说的前言部分,作者就用担忧的语气写到“国家以及个人逐渐失去他们的身份,这一代人对他们祖先身份被嘲弄地扔掉感到不是伤心而是开心。”另一方面,爱尔兰人民也为维护自己的民族的独立性而进行顽强的反抗,小说中尤其是对爱尔兰的本土语言盖尔语和爱尔兰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小说的最后“编辑”附加了一个术语表,意在向英语读者解释文中爱尔兰仆人萨迪所使用的爱尔兰方言。而萨迪的方言俗语就是代表爱尔兰人的真实语言。显然这里的“编辑”就是大不列颠霸权文化的代表,试图通过术语编正的形式使语言“规范化”,但是这一术语本身从另一方面反映了以爱尔兰仆人萨迪为代表的属下阶层对主流文化的有策略性的抵抗。
二、爱尔兰底层人民——阶级化属下
在英裔爱尔兰人贵族阶级的压制下,爱尔兰的底层阶级通过不断提升社会地位为自己谋求更多的权益。一方面,拉克伦特堡的四任地主都是英裔爱尔兰贵族阶级,他们就是英国殖民统治在爱尔兰的执行者。第二任地主莫特就是代表之一,对爱尔兰底层“不但逼着所有的佃户不差日子交租,还把他们榨了又榨,挤了又挤,又用出投标、典押种种手段”另一方面,底层阶级不断觉醒的自我意识最终爆发,奋起反抗。萨迪的儿子杰森就是崛起的新一代爱尔兰底层阶级。他不满足于长期被压制的状态,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律师并为拉克伦特堡的最后一位地主康迪打理他的财务以及地产,并在康迪将家产亏空的时候买下了拉克伦特堡并成为拉克伦特堡的新主人。斯皮瓦克很明确的指出:“殖民霸权的延伸需要培养一个受教育的本土精英,但却无法保证统治工具的娴熟能让其完全同化。”杰森毫无疑问是拉克伦特堡中一个“受过教育的本土精英”。他在各个方面都比他的主人康迪更为能干。而且他将向统治者学会的统治技术用在统治者的身上,通过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和阶级地位,为自己争取更多的发声权利。
三、爱尔兰女性——性别化属下
在父权文化的压制下女性被不断边缘化,她们通过守护自己的财产与父权抗衡,并最终重获自由。在著名的《属下能说话吗?》一文中,斯皮瓦克提出了极具争议性的属下是否能说话的问题。在斯皮瓦克看来“(女性)属下不是不能说话,她们可以说话,但她们的声音在主导的政治再现体系中被压抑了,听不到了”。这就意味着在某种程度上,女性作为一个整体的沉默、失語、被压制,女性作为历史主体的缺席。然而在《拉克伦特堡中》,我们可以看到玛丽亚·埃奇沃斯笔下的女性属下颠覆性的力量和女性主体性建立的可能性和必然性。在小说中主要涉及三位女性,都受到了来自父权制统治的各种压迫。第三任地主季特的妻子杰西卡就是因为不肯出让自己的钻石项链而被丈夫关押了七年。甚至位于最底层的萨迪,对拉克伦特堡的女主人在字里行间里也透露出了满满的不屑与轻蔑。小说里男性都是为了钱才结婚,妇女没有财产保障,她们就拼命赚钱或保护自己的财产以换取独立与自由。拉克伦特堡的女主人们都没有为她们的丈夫留下子嗣,作者通过这种方式为女性发声:女人不再是男人的生产工具。同时也是与男性世界决裂的宣言,这三位女性最终都离开了拉克伦特堡,过上了自己的生活。
在英国的殖民统治下,爱尔兰的民族独立性遭到了破坏,爱尔兰的底层阶级也在地主阶级的不断压榨中失声,爱尔兰的女性更是在父权社会中受到不公正的歧视并不断的被边缘化。面对主流文化的侵袭,属下须保持其自我意识的独立性,维护其自己发声的权利;主流文化也须给予属下足够的发声空间并倾听他们的声音。
关键词:玛丽亚·埃奇沃斯;《拉克伦特堡》;属下理论
玛丽亚·埃奇沃斯的成名作《拉克伦特堡》被誉为爱尔兰文学史上最伟大及最具影响力的作品之一。作为一名英裔爱尔兰作家,她的生活经历以及双重的文化身份使她的作品增添了独特文化的内涵。在小说中,玛丽亚·埃奇沃斯以一种趋向中性的立场,真切关注社会现实和属下阶层,真实再现属下生活,属下话语的写作态度。
一、本土爱尔兰人——民族化属下
《拉克伦特堡》发表于1800年,正值爱尔兰与英国联盟的前夕,1798年爱尔兰大暴动后两年。一方面,在英国的殖民统治下,爱尔兰人作为民族化的属下,他们的政治权利,宗教信仰,文化甚至是语言等等最基本的权利都被打压与剥夺。在主流文化的压制下,爱尔兰的属下阶层不断接受着殖民者的文化入侵。所以在小说的前言部分,作者就用担忧的语气写到“国家以及个人逐渐失去他们的身份,这一代人对他们祖先身份被嘲弄地扔掉感到不是伤心而是开心。”另一方面,爱尔兰人民也为维护自己的民族的独立性而进行顽强的反抗,小说中尤其是对爱尔兰的本土语言盖尔语和爱尔兰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小说的最后“编辑”附加了一个术语表,意在向英语读者解释文中爱尔兰仆人萨迪所使用的爱尔兰方言。而萨迪的方言俗语就是代表爱尔兰人的真实语言。显然这里的“编辑”就是大不列颠霸权文化的代表,试图通过术语编正的形式使语言“规范化”,但是这一术语本身从另一方面反映了以爱尔兰仆人萨迪为代表的属下阶层对主流文化的有策略性的抵抗。
二、爱尔兰底层人民——阶级化属下
在英裔爱尔兰人贵族阶级的压制下,爱尔兰的底层阶级通过不断提升社会地位为自己谋求更多的权益。一方面,拉克伦特堡的四任地主都是英裔爱尔兰贵族阶级,他们就是英国殖民统治在爱尔兰的执行者。第二任地主莫特就是代表之一,对爱尔兰底层“不但逼着所有的佃户不差日子交租,还把他们榨了又榨,挤了又挤,又用出投标、典押种种手段”另一方面,底层阶级不断觉醒的自我意识最终爆发,奋起反抗。萨迪的儿子杰森就是崛起的新一代爱尔兰底层阶级。他不满足于长期被压制的状态,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律师并为拉克伦特堡的最后一位地主康迪打理他的财务以及地产,并在康迪将家产亏空的时候买下了拉克伦特堡并成为拉克伦特堡的新主人。斯皮瓦克很明确的指出:“殖民霸权的延伸需要培养一个受教育的本土精英,但却无法保证统治工具的娴熟能让其完全同化。”杰森毫无疑问是拉克伦特堡中一个“受过教育的本土精英”。他在各个方面都比他的主人康迪更为能干。而且他将向统治者学会的统治技术用在统治者的身上,通过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和阶级地位,为自己争取更多的发声权利。
三、爱尔兰女性——性别化属下
在父权文化的压制下女性被不断边缘化,她们通过守护自己的财产与父权抗衡,并最终重获自由。在著名的《属下能说话吗?》一文中,斯皮瓦克提出了极具争议性的属下是否能说话的问题。在斯皮瓦克看来“(女性)属下不是不能说话,她们可以说话,但她们的声音在主导的政治再现体系中被压抑了,听不到了”。这就意味着在某种程度上,女性作为一个整体的沉默、失語、被压制,女性作为历史主体的缺席。然而在《拉克伦特堡中》,我们可以看到玛丽亚·埃奇沃斯笔下的女性属下颠覆性的力量和女性主体性建立的可能性和必然性。在小说中主要涉及三位女性,都受到了来自父权制统治的各种压迫。第三任地主季特的妻子杰西卡就是因为不肯出让自己的钻石项链而被丈夫关押了七年。甚至位于最底层的萨迪,对拉克伦特堡的女主人在字里行间里也透露出了满满的不屑与轻蔑。小说里男性都是为了钱才结婚,妇女没有财产保障,她们就拼命赚钱或保护自己的财产以换取独立与自由。拉克伦特堡的女主人们都没有为她们的丈夫留下子嗣,作者通过这种方式为女性发声:女人不再是男人的生产工具。同时也是与男性世界决裂的宣言,这三位女性最终都离开了拉克伦特堡,过上了自己的生活。
在英国的殖民统治下,爱尔兰的民族独立性遭到了破坏,爱尔兰的底层阶级也在地主阶级的不断压榨中失声,爱尔兰的女性更是在父权社会中受到不公正的歧视并不断的被边缘化。面对主流文化的侵袭,属下须保持其自我意识的独立性,维护其自己发声的权利;主流文化也须给予属下足够的发声空间并倾听他们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