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环节。在化学教学中,如何发挥化学实验的教育功能,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是值得我们化学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问题。针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几个实际问题,从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三方面入手进行优化。
[关键词]化学实验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优化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110099
对于刚刚升入初中三年级的学生,其思维大多还处于形象思维阶段,教材中的实验多数是验证性实验,探索性不强,教师如果按“老一套”去讲实验、画实验,为了完成实验而实验,是满足不了新形势下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要求的。教师应当注重对化学实验教学模式的研究和优化,选好实验、用好实验、做好实验,充分发挥实验的教育功能,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对此,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优化初中化学实验教学。
一、优化初中化学实验的教学目标
化学实验教学目标设计是整个化学实验教学的第一步,设计恰当与否决定着实验教学的成效。目标设计要力求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多重目标,最大限度地发挥化学实验的教育功能。
例如,笔者在讲解第十单元课题2“酸与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时,按照实验10-8的要求,设计学生分组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来分析溶液酸碱性的变化,从而得出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
笔者发现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只是验证性实验的执行者,实验只能帮助学生了解化学知识,培养操作技能,但是忽视了实验在锻炼学生思维能力方面的教学目标。
为了有效地发挥实验的这个教育功能,笔者进行如下尝试:先提出课题(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再出示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溶液,然后提问:它们分别呈什么颜色?它们分别是什么类别物质的溶液?学生回答后,再提问:它们之间是否能够反应?引发学生思考。此时,教师取样后将两种溶液混合。学生观察到无明显现象。笔者顺势提出问题:这一现象是否说明它们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学生不能确定。笔者就此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这几个提问环节的设计,引发了学生的思考,激发了他们对实验探究的兴趣,很好地优化了这次实验教学的目标。
二、优化初中化学实验的教学过程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变化各异的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解决实验问题。教师则可以通过探究实验、小组合作实验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因此,化学实验过程的优化则显得尤为重要。
例如,笔者在讲解第八单元课题1“金属材料”中金属共同的物理性质时,向学生展示一些金属制品的实物(如细铜丝、薄铜片)和教材中的插图后,提问:金属有哪些共同的物理性质?学生表情茫然,不知所措。
这个教学设计忽略了实验在教学中的功能,实验过程的设计过于简单,在教学中没有充分让学生理解,也没有充分挖掘化学实验在情感活动和思维活动方面的双重价值,造成学生的不解。为了让学生理解透“金属共同的物理性质”,笔者设计了相关的化学实验:以铜、铁为例,来对金属的物理性质进行探讨。
活动与探究(学生分组进行):1.观察它们的颜色和光泽。2.感觉一下体积相同的金属块的质量大小,由此判断它们的密度大小。3.试试不同的金属片是否容易被弯曲、折断,并感觉它们的硬度是否相同。4.用电池和小灯泡等试试它们能否导电,并比较灯泡的亮度是否相同。5.用手拿着金属片的一端,在酒精灯火焰上方烘烤它的另一端(注意时间不要长,防止烫伤),试试它能不能传热。
化学实验过程充满了趣味性,可以让学生充分领略化学学科的特殊魅力。有时,只要教师注重化学实验过程,一个小实验也会引起学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也能将实验的教育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
三、优化初中化学实验的教学方法
化学实验的教学方法有演示实验、学生动手实验、分组实验以及生活小实验等,可以加深学生对化学现象的认识。而实验教学方法的使用和选择至关重要。
例如,笔者在讲解第十单元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中的“非金属氧化物与碱反应”时,直接让学生回忆检验二氧化碳的反应并写出化学方程式。又让学生推测: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三氧化硫等是否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这个设计是让学生学会对比学习,培养迁移知识的能力,但没有很好运用实验教学方法,发挥实验教学的作用,因此,笔者进行了以下教学优化。
笔者演示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同时故意让学生代表闻一闻产生的二氧化硫的气味。并让学生思考吸收二氧化硫除了用水外还能利用哪些试剂。学生思考后回答:澄清石灰水。教师继续实验,向集气瓶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振荡后再按要求让学生闻气味。
通过实验现象师生共同得出结论:非金属氧化物能与碱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水。
总之,化学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它的教育功能是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采用各种教学技巧和策略来优化化学实验教学,充分发挥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是我们化学教育工作者值得研究的课题。
(责任编辑罗艳)
[关键词]化学实验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优化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110099
对于刚刚升入初中三年级的学生,其思维大多还处于形象思维阶段,教材中的实验多数是验证性实验,探索性不强,教师如果按“老一套”去讲实验、画实验,为了完成实验而实验,是满足不了新形势下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要求的。教师应当注重对化学实验教学模式的研究和优化,选好实验、用好实验、做好实验,充分发挥实验的教育功能,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对此,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优化初中化学实验教学。
一、优化初中化学实验的教学目标
化学实验教学目标设计是整个化学实验教学的第一步,设计恰当与否决定着实验教学的成效。目标设计要力求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多重目标,最大限度地发挥化学实验的教育功能。
例如,笔者在讲解第十单元课题2“酸与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时,按照实验10-8的要求,设计学生分组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来分析溶液酸碱性的变化,从而得出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
笔者发现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只是验证性实验的执行者,实验只能帮助学生了解化学知识,培养操作技能,但是忽视了实验在锻炼学生思维能力方面的教学目标。
为了有效地发挥实验的这个教育功能,笔者进行如下尝试:先提出课题(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再出示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溶液,然后提问:它们分别呈什么颜色?它们分别是什么类别物质的溶液?学生回答后,再提问:它们之间是否能够反应?引发学生思考。此时,教师取样后将两种溶液混合。学生观察到无明显现象。笔者顺势提出问题:这一现象是否说明它们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学生不能确定。笔者就此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这几个提问环节的设计,引发了学生的思考,激发了他们对实验探究的兴趣,很好地优化了这次实验教学的目标。
二、优化初中化学实验的教学过程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变化各异的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解决实验问题。教师则可以通过探究实验、小组合作实验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因此,化学实验过程的优化则显得尤为重要。
例如,笔者在讲解第八单元课题1“金属材料”中金属共同的物理性质时,向学生展示一些金属制品的实物(如细铜丝、薄铜片)和教材中的插图后,提问:金属有哪些共同的物理性质?学生表情茫然,不知所措。
这个教学设计忽略了实验在教学中的功能,实验过程的设计过于简单,在教学中没有充分让学生理解,也没有充分挖掘化学实验在情感活动和思维活动方面的双重价值,造成学生的不解。为了让学生理解透“金属共同的物理性质”,笔者设计了相关的化学实验:以铜、铁为例,来对金属的物理性质进行探讨。
活动与探究(学生分组进行):1.观察它们的颜色和光泽。2.感觉一下体积相同的金属块的质量大小,由此判断它们的密度大小。3.试试不同的金属片是否容易被弯曲、折断,并感觉它们的硬度是否相同。4.用电池和小灯泡等试试它们能否导电,并比较灯泡的亮度是否相同。5.用手拿着金属片的一端,在酒精灯火焰上方烘烤它的另一端(注意时间不要长,防止烫伤),试试它能不能传热。
化学实验过程充满了趣味性,可以让学生充分领略化学学科的特殊魅力。有时,只要教师注重化学实验过程,一个小实验也会引起学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也能将实验的教育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
三、优化初中化学实验的教学方法
化学实验的教学方法有演示实验、学生动手实验、分组实验以及生活小实验等,可以加深学生对化学现象的认识。而实验教学方法的使用和选择至关重要。
例如,笔者在讲解第十单元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中的“非金属氧化物与碱反应”时,直接让学生回忆检验二氧化碳的反应并写出化学方程式。又让学生推测: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三氧化硫等是否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这个设计是让学生学会对比学习,培养迁移知识的能力,但没有很好运用实验教学方法,发挥实验教学的作用,因此,笔者进行了以下教学优化。
笔者演示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同时故意让学生代表闻一闻产生的二氧化硫的气味。并让学生思考吸收二氧化硫除了用水外还能利用哪些试剂。学生思考后回答:澄清石灰水。教师继续实验,向集气瓶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振荡后再按要求让学生闻气味。
通过实验现象师生共同得出结论:非金属氧化物能与碱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水。
总之,化学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它的教育功能是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采用各种教学技巧和策略来优化化学实验教学,充分发挥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是我们化学教育工作者值得研究的课题。
(责任编辑罗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