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纵观新课程标准,不难发现,都要求孩子们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要会创新。每个学生的言语和行为都会或多或少地表现出创造思维的火花,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多向学生提问;尊重学生的提问;让学生多动手和正确评价学生。教师不仅要抓住课堂上的时间,更要抓住课余的时间,多与学生交流,积极创建开发学生创造思维的平台。
【关键词】创造思维 培养 积累 创建
新课程改革进行得如火如荼,纵观新课程标准,不难发现,都要求孩子们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要会创新。如《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不同的数学,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作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实践应用等主体活动去亲近数学、体验数学、‘再创造’数学和应用数学,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每个学生的言语和行为都会或多或少地表现出创造思维的火花,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
1.多向学生提问
多向学生提問,目的是让学生的思维经常处于积极的状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不依照常规,寻求变异、自由发散,从多方面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的思维方法。我们可以一物多形、一物多用、一事多因、一题多法等方面提出问题,让学生扩散思维。一物多行扩散是让学生想象同一形状的物体有哪些。如:平时生活中圆形的物体有哪些?学生马上会回答:“吃饭的碗,喝水的杯子。”一物多用扩散是想象同一物体有哪些用途,如报纸有什么用途,手帕有什么用途,让学生尽可能说出不同的答案。一事多因扩散是让学生想象引起一件事情的原因。比如:都已经下一节课了,还没有见李华来上学,老师可以问问:“李华是因为什么没来上学呢?”可以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去设想。一题多法的扩散是让学生想象遇到某一问题时可能运用的方法,如字写错了,怎么办呢?上学时间快到了,可热水还很烫,不能吃药,怎样让热水很快冷下来呢?
2.尊重学生的提问
只要我们细心观察,不难发现,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问题也越来越多,有的学生还爱打破沙锅问到底,但是,也有许多学生越来越不喜欢提问题,觉得多余,其实,这与平时的学习生活是密不可分的。
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我们挫伤了学生提问的积极性,没有及时、准确、妥当的对学生的一些提问作出回答。如上课时学生提出一个与课堂无关的问题,或学生提的问题教师一时不能回答,没有妥善处理好等。
学生爱提问,说明他思维活跃,探究愿望强烈。曾有人这样发问:“你要培养一个没出息的人吗?”提问者接着自动解释:“那是很容易的,只要您让孩子对周围的一切不感兴趣,不提出任何问题。”这一问一答,幽默生动地说明孩子爱不爱提问,教师如何对待孩子的提问,直接关系到孩子的发展。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正确地对待学生的提问,也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的一个重要环节。
学生提出的问题无所不包,五花八门,特别是课余时间提的问题,教师当然不可能一一解答,但对学生的提问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这一点很重要。对简单的问题,可以先反问一句:“你想想看,是为什么呢?”在学生展开充分想象的基础上,再做解答。有些较复杂的问题,可以和学生一起探讨,查资料或向别人请教。有些一时讲不清的问题,可以坦然地告诉学生:“这个问题等你长大一些你就能理解了。”
3.让学生多动手
低年级学生的一双小手经常处于动态之中,这一点低年级的教师可能深有体会。有的学生爱折纸,一本崭新的作业本几小时就变成了漫天纸飞机或遍地纸船;有的学生爱画画,课本、作业本上到处涂抹;有的学生爱对玩具动手术,这里拆拆,那里掰掰;有的学生喜爱收集在大人看来是废品的东西,如小棍、小盒子、树叶、可乐瓶等;有的学生则喜欢拿个物体这边敲敲,那边打打。学生的这些行为表明他们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学生在做做、玩玩的过程中,思维一直处于活跃的状态,积极动脑筋想办法,这是有利于创造思维发展的。而且,动手做的过程,也是检验孩子的创造思维是否合理的过程,能促使学生的创造思维更贴近和符合实际。
平时教师不妨为学生准备几个纸箱,里面存放学生收集来的废旧物品,并为学生提供小锤子、细线、浆糊等之类的动手材料,鼓励学生用废旧物品做东西。特别是小学开设了一门《劳动技术》课程,好多教师觉得没什么可上的,都只是让学生自己看看,并没有真正上起来。事实上,这是最大的失误,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得不到培养,创造思维也就得不到发展。孩子在动手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教师要耐心帮助学生解决他们经过努力不能解决的困难。假如学生总是被困难困扰,他们可能会终止动手的过程,思维的惰性也就会慢慢滋生。
4.正确评价学生
新课程改革下出现的新评价制度,如学生成长记录袋等,可以从多方面来评价学生的学习,特别是注重学生知识习得的过程,而不仅仅是关注学习的结果,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学生爱动自有他的理由,在批评之前,不妨先问问、听听,再做决定。在肯定学生爱动脑筋的同时再指出他无知幼稚的一面,并加以正确的引导,这对保护孩子的探索精神是很有益的。
总之,孩子天生就有一颗好奇的心,孩子天生就好动脑动手,只要我们尊重孩子好问好动的天性,适当加以引导和鼓励,就会使孩子的思维大开,想出许许多多好主意,创造出一个有一个惊奇。教师不仅要抓住课堂上的时间,更要抓住课余的时间,多与学生交流,积极创建开发学生创造思维的平台。
【关键词】创造思维 培养 积累 创建
新课程改革进行得如火如荼,纵观新课程标准,不难发现,都要求孩子们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要会创新。如《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不同的数学,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作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实践应用等主体活动去亲近数学、体验数学、‘再创造’数学和应用数学,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每个学生的言语和行为都会或多或少地表现出创造思维的火花,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
1.多向学生提问
多向学生提問,目的是让学生的思维经常处于积极的状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不依照常规,寻求变异、自由发散,从多方面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的思维方法。我们可以一物多形、一物多用、一事多因、一题多法等方面提出问题,让学生扩散思维。一物多行扩散是让学生想象同一形状的物体有哪些。如:平时生活中圆形的物体有哪些?学生马上会回答:“吃饭的碗,喝水的杯子。”一物多用扩散是想象同一物体有哪些用途,如报纸有什么用途,手帕有什么用途,让学生尽可能说出不同的答案。一事多因扩散是让学生想象引起一件事情的原因。比如:都已经下一节课了,还没有见李华来上学,老师可以问问:“李华是因为什么没来上学呢?”可以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去设想。一题多法的扩散是让学生想象遇到某一问题时可能运用的方法,如字写错了,怎么办呢?上学时间快到了,可热水还很烫,不能吃药,怎样让热水很快冷下来呢?
2.尊重学生的提问
只要我们细心观察,不难发现,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问题也越来越多,有的学生还爱打破沙锅问到底,但是,也有许多学生越来越不喜欢提问题,觉得多余,其实,这与平时的学习生活是密不可分的。
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我们挫伤了学生提问的积极性,没有及时、准确、妥当的对学生的一些提问作出回答。如上课时学生提出一个与课堂无关的问题,或学生提的问题教师一时不能回答,没有妥善处理好等。
学生爱提问,说明他思维活跃,探究愿望强烈。曾有人这样发问:“你要培养一个没出息的人吗?”提问者接着自动解释:“那是很容易的,只要您让孩子对周围的一切不感兴趣,不提出任何问题。”这一问一答,幽默生动地说明孩子爱不爱提问,教师如何对待孩子的提问,直接关系到孩子的发展。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正确地对待学生的提问,也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的一个重要环节。
学生提出的问题无所不包,五花八门,特别是课余时间提的问题,教师当然不可能一一解答,但对学生的提问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这一点很重要。对简单的问题,可以先反问一句:“你想想看,是为什么呢?”在学生展开充分想象的基础上,再做解答。有些较复杂的问题,可以和学生一起探讨,查资料或向别人请教。有些一时讲不清的问题,可以坦然地告诉学生:“这个问题等你长大一些你就能理解了。”
3.让学生多动手
低年级学生的一双小手经常处于动态之中,这一点低年级的教师可能深有体会。有的学生爱折纸,一本崭新的作业本几小时就变成了漫天纸飞机或遍地纸船;有的学生爱画画,课本、作业本上到处涂抹;有的学生爱对玩具动手术,这里拆拆,那里掰掰;有的学生喜爱收集在大人看来是废品的东西,如小棍、小盒子、树叶、可乐瓶等;有的学生则喜欢拿个物体这边敲敲,那边打打。学生的这些行为表明他们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学生在做做、玩玩的过程中,思维一直处于活跃的状态,积极动脑筋想办法,这是有利于创造思维发展的。而且,动手做的过程,也是检验孩子的创造思维是否合理的过程,能促使学生的创造思维更贴近和符合实际。
平时教师不妨为学生准备几个纸箱,里面存放学生收集来的废旧物品,并为学生提供小锤子、细线、浆糊等之类的动手材料,鼓励学生用废旧物品做东西。特别是小学开设了一门《劳动技术》课程,好多教师觉得没什么可上的,都只是让学生自己看看,并没有真正上起来。事实上,这是最大的失误,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得不到培养,创造思维也就得不到发展。孩子在动手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教师要耐心帮助学生解决他们经过努力不能解决的困难。假如学生总是被困难困扰,他们可能会终止动手的过程,思维的惰性也就会慢慢滋生。
4.正确评价学生
新课程改革下出现的新评价制度,如学生成长记录袋等,可以从多方面来评价学生的学习,特别是注重学生知识习得的过程,而不仅仅是关注学习的结果,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学生爱动自有他的理由,在批评之前,不妨先问问、听听,再做决定。在肯定学生爱动脑筋的同时再指出他无知幼稚的一面,并加以正确的引导,这对保护孩子的探索精神是很有益的。
总之,孩子天生就有一颗好奇的心,孩子天生就好动脑动手,只要我们尊重孩子好问好动的天性,适当加以引导和鼓励,就会使孩子的思维大开,想出许许多多好主意,创造出一个有一个惊奇。教师不仅要抓住课堂上的时间,更要抓住课余的时间,多与学生交流,积极创建开发学生创造思维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