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生物学教学有很多核心素养方面,这是一个长期的连续培训过程。它要求师生们共同努力,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需要摒弃过时的教学模式,并根据核心素养的内容发展学生的生物学思维,增强他们探索学科的能力,并能够承担学习的社会责任,监督自己完成生物学学习任务,以及认真掌握生物学知识为高中生物学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生物;课堂教学
在现代教育中,无论是学生的精神素养还是学科素养都是一个连续变化的过程,而初中教育是学生从儿童走向青年的重要阶段,也是培养其素养的关键阶段。因此,教师在教育学生的时候,注重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十分有必要的,也是符合现代教育理念的。在初中教育中,教师不仅需要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也要反映反映出初中教师教书育人的职责,而这一职责中就包括提高学生的精神素养。
1开展课堂小组合作学习
生物课堂是否具有探究性,是生物的核心素养之一。在生物的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探究性课程,课程的学习内容需要初中生对数据、现象等进行采集、整理、分析,最终形成一个学习成果,这关系到培养初中生探究能力的素养高低,而进行小组合作可以让探究环节能够群策群力。初中生在小组合作的模式下完成学习,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探究的效率和分析深度,更好地完成课堂的学习任务。
例如,教师在带领初中生进行“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这一实验时,可以采用开展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初中生完成课堂探究环节。针对这个实验,首先,教师要带领初中生先探究出种子萌发的条件需要哪些?比如光、湿度、温度、土壤等,再将实验的对象分为多个对照组和实验组。
在这之后,教师可以让小组进行分工,将实验任务进行分摊,增加实验过程的效率。小组成员有的可以实验在种子、湿度、温度、光等其他条件相同,土壤不同的情况下去测验土壤对于种子萌芽的影响;有的可以实验在种子、湿度、温度、土壤等其他条件相同,光照不同的情况下去测验土壤对于种子萌芽的影响。教师给小组分配了不同的对照组和实验组,然后同时进行实验,最后将结果在班级里统一进行分析与讨论。既保证了实验的完整性,又可以让每个成员参与其中,培养他们的探究思维与素养,正所谓一举两得。
2抓住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设计
在现代初中教育中,学生学习按教师教学设计完成,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应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水平制定教学目标,在教学活动中接近教学目标,使教育有计划,使教学有目标。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质量。为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在设定教学目标时要全面考虑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计划,深化核心素养的教育内容,帮助学生提高思想水平和知识水平。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不应坚持教材的内容,而应以多种方式融入生活和实践,使学生能够掌握理论知识,提高自己的性格和能力。
3联系生活渗透生命观念
初中正是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这个时期的学生渴望自我,想要摆脱对父母的依赖,做独立的人。而且,初中生的心理承受力很低,往往在一点挫折的影响下就会产生轻生的念头,有的甚至付出了行动。生命只有一次,在生物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联系生活实际,向学生渗透珍惜生命、生命可贵的思想,培养学生正确的生命观。
例如,在学习《人的生殖》这节课时,笔者运用图片带领学生学习人的生殖过程:精子和卵细胞在输卵管形成受精卵,通过细胞分裂形成胚泡,胚泡植入子宫内膜产生怀孕,胚胎在子宫中发育形成胎儿,然后分娩出生。在这个过程中,笔者还为学生播放了女性生产的纪录片,使学生感受生产的痛苦,从而激起学生对父母的感恩之情。除此之外,笔者还组织学生谈一谈生活中父母为自己所做的感动的事,有的学生说“父母省吃俭用,但总是给我最好的。”有的学生说“小时候,有一次与母亲走散,找到我时,母亲泪流满面。”这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感受与父母相处的幸福,尊重父母带给自己的生命。
4环保教育理念的渗透
教师在生物知识讲解和渗透的阶段,不仅仅需要达到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目的,更是需要让学生能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个人的素质,这也是核心素养培养中最为主要的目标。其中,爱护环境,绿化我们的祖国就是非常重要的一项素质,所以在课程讲解的阶段,教师更是需要发挥出生物课堂所具有的优势和特色,以知识的传授为主,潜移默化地让学生养成爱护环境的思想意识。
5课堂教学中做好知识拓展,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
初中生物科学知识富含丰富的知识信息,不仅包括生命的真谛,物种起源和生态环境,还包括遗传基因等知识。大多数教师都会在教学中,都会注重对生命和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渗透,却忽略了对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中社会责任感也是教学的重点,需要教师从课堂内容和课外知识中,引导学生转变思考问题角度,激发对他人的感知,从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例如,我们在学习《传染病和免疫》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从传染病知识展开课外拓展,可以选择一些近年来有关传染病的案例,比如说艾滋病是世界性的传染性疾病,每年感染传染病者和死亡率都在增加,将这种传染病的危害以及产生原因和传染途径向学生公示,并引导学生积极学习国家疾病防控防护教育知识,一方面要远离艾滋病患者,注意保护好自己,珍惜自己生命的同时,也不要鄙视和唾弃患者;另一方面也要将艾滋病的危害的传播方式告知家人和朋友,带动身边人一起做好防护措施。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有效控制艾滋病的传播,控制好艾滋病传播对国家和民族同胞有什么好处,从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完成核心素养的全面培养,促使学生综合能力和水平提升。
结束语:
初中生物学核心成绩教学仍存在一些问题,但正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作为初中生物教师,要认真学习生物核心素养的内涵,通过创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学习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形成生命概念、理性思考、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只有这样,才能加快实现初中生物学教学目标,促进學生生物素养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莉芳.议核心素养下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策略[J].华夏教师,2018(33):50.
[2]李运书.初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研究[J].科教导刊(下旬),2018(06):138-139.
四川省安岳县横庙九年制学校 四川省资阳市 642350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生物;课堂教学
在现代教育中,无论是学生的精神素养还是学科素养都是一个连续变化的过程,而初中教育是学生从儿童走向青年的重要阶段,也是培养其素养的关键阶段。因此,教师在教育学生的时候,注重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十分有必要的,也是符合现代教育理念的。在初中教育中,教师不仅需要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也要反映反映出初中教师教书育人的职责,而这一职责中就包括提高学生的精神素养。
1开展课堂小组合作学习
生物课堂是否具有探究性,是生物的核心素养之一。在生物的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探究性课程,课程的学习内容需要初中生对数据、现象等进行采集、整理、分析,最终形成一个学习成果,这关系到培养初中生探究能力的素养高低,而进行小组合作可以让探究环节能够群策群力。初中生在小组合作的模式下完成学习,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探究的效率和分析深度,更好地完成课堂的学习任务。
例如,教师在带领初中生进行“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这一实验时,可以采用开展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初中生完成课堂探究环节。针对这个实验,首先,教师要带领初中生先探究出种子萌发的条件需要哪些?比如光、湿度、温度、土壤等,再将实验的对象分为多个对照组和实验组。
在这之后,教师可以让小组进行分工,将实验任务进行分摊,增加实验过程的效率。小组成员有的可以实验在种子、湿度、温度、光等其他条件相同,土壤不同的情况下去测验土壤对于种子萌芽的影响;有的可以实验在种子、湿度、温度、土壤等其他条件相同,光照不同的情况下去测验土壤对于种子萌芽的影响。教师给小组分配了不同的对照组和实验组,然后同时进行实验,最后将结果在班级里统一进行分析与讨论。既保证了实验的完整性,又可以让每个成员参与其中,培养他们的探究思维与素养,正所谓一举两得。
2抓住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设计
在现代初中教育中,学生学习按教师教学设计完成,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应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水平制定教学目标,在教学活动中接近教学目标,使教育有计划,使教学有目标。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质量。为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在设定教学目标时要全面考虑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计划,深化核心素养的教育内容,帮助学生提高思想水平和知识水平。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不应坚持教材的内容,而应以多种方式融入生活和实践,使学生能够掌握理论知识,提高自己的性格和能力。
3联系生活渗透生命观念
初中正是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这个时期的学生渴望自我,想要摆脱对父母的依赖,做独立的人。而且,初中生的心理承受力很低,往往在一点挫折的影响下就会产生轻生的念头,有的甚至付出了行动。生命只有一次,在生物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联系生活实际,向学生渗透珍惜生命、生命可贵的思想,培养学生正确的生命观。
例如,在学习《人的生殖》这节课时,笔者运用图片带领学生学习人的生殖过程:精子和卵细胞在输卵管形成受精卵,通过细胞分裂形成胚泡,胚泡植入子宫内膜产生怀孕,胚胎在子宫中发育形成胎儿,然后分娩出生。在这个过程中,笔者还为学生播放了女性生产的纪录片,使学生感受生产的痛苦,从而激起学生对父母的感恩之情。除此之外,笔者还组织学生谈一谈生活中父母为自己所做的感动的事,有的学生说“父母省吃俭用,但总是给我最好的。”有的学生说“小时候,有一次与母亲走散,找到我时,母亲泪流满面。”这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感受与父母相处的幸福,尊重父母带给自己的生命。
4环保教育理念的渗透
教师在生物知识讲解和渗透的阶段,不仅仅需要达到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目的,更是需要让学生能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个人的素质,这也是核心素养培养中最为主要的目标。其中,爱护环境,绿化我们的祖国就是非常重要的一项素质,所以在课程讲解的阶段,教师更是需要发挥出生物课堂所具有的优势和特色,以知识的传授为主,潜移默化地让学生养成爱护环境的思想意识。
5课堂教学中做好知识拓展,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
初中生物科学知识富含丰富的知识信息,不仅包括生命的真谛,物种起源和生态环境,还包括遗传基因等知识。大多数教师都会在教学中,都会注重对生命和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渗透,却忽略了对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中社会责任感也是教学的重点,需要教师从课堂内容和课外知识中,引导学生转变思考问题角度,激发对他人的感知,从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例如,我们在学习《传染病和免疫》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从传染病知识展开课外拓展,可以选择一些近年来有关传染病的案例,比如说艾滋病是世界性的传染性疾病,每年感染传染病者和死亡率都在增加,将这种传染病的危害以及产生原因和传染途径向学生公示,并引导学生积极学习国家疾病防控防护教育知识,一方面要远离艾滋病患者,注意保护好自己,珍惜自己生命的同时,也不要鄙视和唾弃患者;另一方面也要将艾滋病的危害的传播方式告知家人和朋友,带动身边人一起做好防护措施。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有效控制艾滋病的传播,控制好艾滋病传播对国家和民族同胞有什么好处,从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完成核心素养的全面培养,促使学生综合能力和水平提升。
结束语:
初中生物学核心成绩教学仍存在一些问题,但正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作为初中生物教师,要认真学习生物核心素养的内涵,通过创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学习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形成生命概念、理性思考、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只有这样,才能加快实现初中生物学教学目标,促进學生生物素养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莉芳.议核心素养下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策略[J].华夏教师,2018(33):50.
[2]李运书.初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研究[J].科教导刊(下旬),2018(06):138-139.
四川省安岳县横庙九年制学校 四川省资阳市 642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