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取生活谷粒,播种作文田园

来源 :知识窗·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3171455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全国作文题目的特点
  综观2012年全国各地的高考作文题目,其内容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1.贴近社会现实,关注人性美好
  如安徽省的高考作文题目《不用时请将梯子横放》,北京市的《火车巡逻员的故事》,重庆市的《拯救深陷冷库的工人》,全国新课程标准及陕西、海南省的高考作文题目《修船工的故事》。
  2.立足时代发展,重视精神塑造
  如浙江省的高考作文题目《坐在路边鼓掌的人》,辽宁省的高考作文题目《人要隐于音乐背后》,福建省的高考作文题目《运动中的赛跑和人生中的赛跑》。
  这些高考题目都在传达着一个信号,高考的作文开始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了解生活,正在努力把学生从以往的时评类写作中解放出来,让年青的学子从云端来到凡间,学会静静地体会生活、感悟生活,关注平凡人、平凡事中所蕴含的人生价值。
  然而,笔者研究学生的写作现状,发现情况不容乐观。立意雷同、千篇一律、套话空话的作文占据了主要地位,那些能引起阅卷老师阅读激情的、带有感动点的作文少之又少,学生的作文犹如一个个木偶,有着人的形状,却少了人的情感。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学生的生活单一、阅读面窄,获取材料的途径大体相同,因此想写出让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实在是“无米下锅”。另外,受传统作文训练的影响,学生写作文时喜欢板起面孔说教,以为言辞宏达而严厉便能把道理讲清楚。殊不知,这正是适得其反,冷冰冰的说教是没有感情的,激烈的用词反而会使情感变得苍白。
  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在近几年的作文教学中,开始尝试引导学生写“主题随笔”,让学生观察生活、感受生活、品味生活,从生活这片广阔的天地中拾取谷粒,播种作文的田园。
  二、具体做法
  (一)每周布置一个主题,让全班学生围绕这个主题书写随笔,主题紧密联系生活,让学生有较大的想象和联想的空间,题目可以自由发挥,但又不是无序而随意的写作。如今已经陆续写完的主题有“四季”“颜色”“温度”“形状”“味道”“声音”“情绪”“玩具与游戏”“天气”等。
  (二)周记由教师先浏览,粗略地批阅,做到心中有数之后,再分小组集体批阅。然后由学生推选出自己欣赏的随笔,在班内交流,全班学生都认可的好文章,教师可以打印出来,在班内传阅。
  (三)每当写完四期随笔,教师可以组织班级集体交流和讨论,选出四篇最优秀的作文,给“小作者”颁发一定的奖励,如一本书、一朵小红花,甚至一颗棒棒糖。
  三、影响与成果
  1.学生开始自觉地观察生活,捕捉生活细节,打开思维,进行大胆联想和想象
  如在写“颜色”主题时,曹怡然同学《老孙的粉红年代》中写了母女之间为了一件粉红色的卫衣,进行了持久的冷战,最后她终于懂得那粉红色里,是母亲对女儿最温柔的爱。文章行文流畅,生活小事信手拈来,既围绕“颜色”这一主题,又写出了生活气息,让人读后能够产生情感共鸣;李悦在《黑白配》中把爸爸妈妈写成了最简单又最经典的黑白配,在生活琐事中演绎着最简单的爱。在“味道”随笔中,陈静茹的《那些年,我们一起吃过的雪糕》、徐东野的《奶奶的小米粥》、李婉琳的《茶香》都是在挖掘与整理生活经验后,写出了自己独特的感受,引起读者的共鸣。在“形状”主题中,李若楠在《奶奶的戒指》中写道:“银色的质地上雕着一尾游鱼,已经被磨损得模糊不清,旮旯里还有些油腻腻的洗不掉的污垢。我从来不敢请求她摘下戒指,但是我猜想那戒指下的一段皮肤一定是洁白光滑的,代表了一个女人曾经的美丽。我一直认为一个女子是需要有属于自己的戒指的,一枚小小的圆环,便套住了少女纷繁柔软的情愫,套住了一个女子仅此一次的绚烂花期。”这篇作文娓娓道来,用细节打动人,感情真挚而细腻。此外,刘菁的《石榴树下》、付浩的《椭圆的爱》、赵琛的《方正天地》,同样在主题范围内延展开来,挖掘、整理了自己的记忆,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己的生活,用发散的思维展示了自己的思想。
  2.写考场作文的时候,自觉联系平时的练笔,立意新颖,切入点小,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以往的考场作文千人一面,讲道理时不会以小见大、具体而微,议论往往空泛无味,叙事则像流水账,语言单调,缺少情感。经过多次主题随笔的训练,学生的考场作文出现了很大的变化。如在一次以“位置”为话题的考场作文中,付璐的《做一只努力的麻雀》、朱龙翔的《不深不浅种荷花》、曹怡然的《以后,让我站在你的身前》等都取材于平时的主题练笔,写出的散文或是记叙文都有感人的细节,人物有血有肉,思考也有深度了。同样在写“未来”为话题的考场作文时,出现了十几篇很不错的文章。如高锦灿的《铁树也有花期》、张敏的《你的未来依旧花开》、高天瑶的《野百合也有春天》、刘凯乐的《长大后我就成了你》、丁丛丛的《谁偷了你的未来》、解惠的《你的未来可以如此美丽》、王梦琪的《飞向未来的纸飞机》、李若楠的《掌心里的未来》、郑静的《或许,你的未来没有花开》都分别取材于平时的主题“植物”“人物”“玩具与游戏”等。尤为可喜的是,当年的高考作文是《这世界需要你》,高锦灿在《铁路也有花期》、张敏在《你的未来依旧花开》的基础上稍作修改,联系自己生活和学习的经历,写出了声情并茂的好作文,当年的语文成绩都在130分以上。
  3.学生喜欢动笔,喜欢观察生活、与父母交流,体会到了感恩、关爱与责任
  有些词语对学生而言就是生硬的词汇,不是鲜活的生活。但在写作训练中,学生发现了父母逐渐长出的皱纹,看到了清晨清扫大街的环卫工人,读到了天空的喜怒,触到了内心的柔软……写作对他们而言,由以前的应付、拼凑渐渐转化成一种主动的交流,甚至是一种情感的宣泄与享受。他们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老照片,整理自己的布娃娃,擦亮陪伴自己的自行车。最可贵的是,他们开始整理自己的内心,发现爱,学会生活,从为了考试而硬着头皮学语文,变为乐在其中、沉浸其中地爱语文。这一点,笔者认为是最珍贵的。
  四、教学感悟
  只有能引导学生对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课堂,才是真正开放、活泼、高效的作文课堂;只有引导学生去发现爱、体会爱、付出爱,才是真正的教书育人。在语文教学的天地里,笔者将一如既往地引导学生弯下腰来,去拾取生活的谷粒,这样才能用鲜活的种子,播种好作文的田园。
  (作者单位:山东省德州市第一中学语文组)
其他文献
幼儿教育是爱的职业。教育的爱需要不断地滋养、丰盈,需要智慧的引领、激情的喷发。而阅读能使这种爱历久弥新,能使爱得以升华。    一、相似阅读,爱的疗方    曾经以为,有爱就能解决一切:有了爱,孩子就会听话;有了爱,孩子就会进步;爱让差的孩子变好,让调皮的孩子变乖……曾经,我迷信过成功的教育案例,我拿着放大镜找过孩子的优点,我不遗余力地表扬过孩子,但实践后发现:仅仅有爱是远远不够的!  记得班上有
自从2008年全世界爆发金融危机以来,我们就能不断地从电视、报纸上看到一个经济学术语——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这个听起来颇为深奥的名词正主导着目前世界各国的经济货币政策。下面,笔者就来简要阐述一下关于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一些知识。    一、什么是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诞生于2001年3月,背景是当时日本经济持续低迷,银行信贷急剧萎缩,日本面临长期通货紧缩的风险。为避免日本经济崩溃
为适应科学技术发展和时代的要求,“理论→实践验证→认识”的验证性学习方式正在向以“实践→探究→认识→反思→理论→实践”的研究性学习方式转变。相应地,对学生的培养模式也由知识型转变为素养型,即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是教学的首要任务。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学会思维、掌握并运用学科思维方法,是笔者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并总结出如下一些经验。  一、揭示思维的微观过程,提高学生元认知水平  在教学中,有时
虽然艺术课在高中课程中所占的课时最少,但教材每一章节的内容却非常丰富。如何让高中美术课堂充满活力,让每位学生都感受到美术课堂特有的魅力,是高中美术教师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在新课程改革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尝试把“看、说、写、读”融入美术课堂,奏出了高中美术教学的精彩乐章。  一、导课谱好“看”  “看”,即让学生观看、欣赏。影视资料的播放、美术作品图片的展示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再趁势引导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教师要运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学会学习。英文歌曲有着独特而又生动的语言表现形式,符合小学生以具象思维为主体、抽象思维发展不均衡的特点,正在逐渐成为小学英语教师教学的利器。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笔者就如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有效运用英文歌曲,谈几点看法。  一、歌曲导课,激发兴趣,提高学习欲望  古语有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
视野是指眼光所及的时空范围或界限,视野有有无和大小之分。如有人视野高深宽广,有人视野低浅狭窄;有人高屋建瓴、目光前瞻,有人井底观天、目光如豆;有人视野如鹰眼,纵横天地间,有人视野如鼠目,游离分寸中。教师的视野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工作时其教育眼光所达到的时空范围。从教师个体看,教师的视野决定了其自身从事教育工作的视野;从教师整体看,教师的视野决定了其全部教育的视野。  教师视野的向度是指教师主视野的方向
议论文教学是中学写作教学的重头戏,笔者认真研究了近几年高考的作文题型,发现虽然也有一些试题是“体裁不限”,学生可以选择散文、记叙文,但就所给的论题来看,还是最适合写议论文的,而且,绝大多数考生选择的也是议论文。这是不是意味着学生的议论文写作最拿手呢?从学生完成的作文来看,作文有观点、有论据、有总结,看似一篇完整的议论文,但细品之下,笔者发现观点不清、思路不明、以叙代议、道理模糊等问题繁多,而且作文
什么是教育?爱因斯坦说:“教育就是当一个人忘记了在学校所学的一切东西之后还留下来的。”“还留下来的”指的是什么?我想,至少包括世界观和人生观、理想和信念、品格和气质、学习和思维能力、创造力和想象力……这都是一些融入了躯体、培植在心田上的抹不去的东西。我并不认为爱因斯坦是在给教育下一个教科书式的定义,然而他却一语中的地道出了教育的真谛和精粹。  单纯地进行知识的灌输,特别是把关注点引导到应试上,这绝
巴金先生说:“我们写作,只是因为我们有话要说,有感情要倾吐,我们用文字表达我们的喜怒哀乐。”但在写作过程中,只见学生或是抓耳挠腮、搜肠刮肚地“挤牙膏”,或是“书到用时方恨少”,急急忙忙翻看作文书。这种情况不得不让我们思考:为何学生对作文课如此害怕和厌烦?为何学生写作时不能“我手写我心”?笔者认为,教师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不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联想能力和想象力,是造成上述尴尬作文现象的重要原因。作文离
有人说,微笑是一首诗,微笑是一曲歌,微笑是一抹永恒的馨香;也有人说,微笑是失望者的阳光,微笑是期待者的星辰,微笑是跋涉者的绿洲。由此可见,微笑有着神奇的魅力。在教学中,教师若能恰当地、适时地运用微笑,往往能取得较理想的效果。   一、微笑是促使教学气氛融洽的助手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曾说道:“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批文以入情。”其实,岂止“缀文”“观文”如此,教学也是这样。现代心理学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