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小学生写作教学中,通过老师的指导,要让中年级学生学会构段乃至成篇的习作技巧而且能够有创造性地去表达。为此,我们提倡在中年级习作教学中多创设活动情景,让学生在“玩”中学习写作,为学生习作提供丰富的素材,为学生的习作拓宽思路,让学生在习作过程中体验快乐。教师要注意保持他们的习作兴趣,让孩子学会在习作过程中说真话,抒真情,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语文水平。
关键词: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玩”中导评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6)05-0011-03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指出,小学第二学段(中年级)的习作教学肩负着让学生学会写好段,并逐步成篇的重任。那么应该怎样通过老师的指导,让中年级学生学会构段乃至成篇的习作技巧而且能够有创造性地去表达自己呢?这就要求教师在中年级习作教学中多创设活动情景,让学生在“玩”中学习写作。教师要注意保持他们的习作兴趣,让学生学会在习作过程中说真话,抒真情,提升表达能力和语文水平。笔者以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做起,让学生快乐体验,轻松习作。
一、“玩一玩”,为学生习作提供丰富的素材
在教学中,我们常常看到很多学生怕写作文,即使是“硬着头皮”写出来的作文也是空话、套话,有的甚至废话写了一大堆,最后一句才切入主题。纵观语文教材,我们发现其中有很多可以挖掘的素材,只要运用得当,我们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写作”就不再是难题。
爱玩是儿童的天性,假如能使习作变得好玩,何愁小学生不喜欢习作,何愁习作水平不能提高呢?那么怎样才能让习作变得好玩呢?写熟悉的事物,从记忆的细节处回味感动,让习作变得好玩。小学生的生活经历大致一样,在家里得到亲人的呵护,在学校得到老师的教诲,在社区与邻里友好相处,……看到的自然景致,城里的大致一样,高楼,马路;乡下的也大体一致,看路旁花草,听蛙鸣蝉叫。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中年级学生正处在观察关键期。所以从“玩”入手,在平时的生活中观察“玩”的细节,抒发“玩”的感受。“玩”的种类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玩”游戏,“玩”种植花草、观察小动物;“玩”文学,演一演课本剧、童话剧;演一演生活中的场景……可以由老师带领学生玩,可以学生引领同伴玩,可以家长带领孩子玩,也可以是孩子们自己玩……“玩”只是一种手段,一个引子,如何落实到“写”才是重点。
针对中年级学生的特点,我们把学生的“玩”具体化。可以根据传统节日开展活动“玩”。比如中秋节“博饼”,端午节包粽子;结合德育实践开展“大小乐”的“玩”。家长进课堂,带着孩子玩折纸、学捏泥人;组织学生游戏、表演等,带着孩子开展“老鹰捉小鸡”“砸野鸭”“贴膏药”;带领学生到校外体验活动的“玩”,爬山、摘草莓、春游、野炊……玩的形式多种多样,玩的内容丰富多彩,为习作提供丰富的素材。
二、“导一导”。为学生的习作拓宽思路
有了丰富的习作素材,如何组织素材,如何构段并逐步成篇是中年级习作教学的重点。有的教师反对习作指导,提倡让学生自由习作,然后再讲评。他们认为教师的指导会束缚学生的思路,造成学生习作千人一面。这样的“放胆作文”可能有一定可行性。
新课标指出:“写作指导应贴近学生实际,从学生的需求出发,从学生的生活出发,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言发展规律。写作课程的设计,写作教学的过程,都要从不同年龄段学生实际出发,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培养学生写作能力,关注写作过程的愉快,让他‘愿意一高兴一能够一容易’进行书面表达。”
所以,在习作过程中教师的导是必要的,只要“导”得合理,不仅不会束缚学生的思路,反而会让学生的视野开阔,思维活跃起来。我们要力求将教师的“导”具体化。
(一)“玩”前“引”
指导学生自己策划“玩”的内容(自由推荐“玩什么”,说明推荐理由。为了把自己的“玩”推荐出去,学生动了很多心思,努力把自己的“玩”法说清楚,说得生动有趣)。“玩”的方式即怎么“玩”,需要准备什么材料,邀请谁来参加等。让学生在写简单的“策划”过程中,习得技巧。
(二)“玩”中“导”
教师要在学生玩中进行习作指导,可以让学生在玩前提示观察的对象和内容,玩到一个阶段,让学生停下来写一写,指导学生观察人物的动作、表情、语言等等,让学生边玩边将内容具体化。比如在“摸奖”一课的教学过程中,先请一学生上台体验,台下其余学生观察体验者的动作、表情,猜想人物的心理活动。学生观察后,有的写到:“看他眉头紧锁,一定是摸到什么可怕的东西,我真替他捏一把汗。后来又看他脸上露出开心的笑容,我心里的石头也落下来。”
(三)“玩”后“理”
有时候可以让学生活动完以后才进行习作,所以导在玩之后,也是很重要的。指导学生理清“玩”的顺序,通过照片、录相等帮助学生回忆,将“玩”的内容具体化等。如“捏橡皮泥”,这一活动学生在幼儿园就开始玩,但这些有趣的作品是如何捏成的却说不清。可以引导学生回忆几个步骤,如制作前的准备,制作过程中的动作、表情、心理感受,制作完成后的心理感受等等,对于基础差的学生适当提供一些描写动作、表情、心理活动的词句,便于学生把事情经过、心理活动写清楚。对于优秀的学生只需提供大体思路,写的内容完全由他们自主发挥。
学生边玩边学,边玩边写,在“玩”的过程中享受着习作的乐趣。
三、“评一评”,让学生在习作过程中体验快乐
加强写作过程的评价是促进学生写作的有效措施,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写作态度,如认真观察、注重搜集真实的材料;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的写作方法,如通过观察、调查、访问、阅读等多种途径和方法搜集材料;有利于培养学生写作的基本能力,如构思立意、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等写作的基本环节。因此,重视过程性评价,把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是十分重要的。在习作讲评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关注习作过程中是否认真观察,是否写具体。 (一)写作评价不仅仅是对写作结果的评价,还应该重视对写作过程的评价
通过对比,让学生感受其文是否在习作的过程中注意认真观察,是否运用了科学的写作方法。在对比中,学生不仅体验到习作过程的乐趣,也形成了正确的写作态度和科学的写作方法。文章的好坏不仅在于遣词造句,更在于是否真实,是否抒发真情实感。
(二)重视对写作过程的评价,对作文修改的评价
新课标指出:“作文修改是学习写作的重要环节。修改评价不仅关注学生对作文内容与文学表达的修改,还应关注学生修改的态度、过程和方法。如修改是否认真、细心,是否关注到文章的内容、构思与文字运用等诸方面。”在指导学生评价习作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声音重现”“视频再现”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再通过表演设身处地感受,让学生真正感受修改习作的乐趣。
(三)自己修改和互相修改的过程也是自我评价、互相评价的过程
网络和信息技术为互相评价提供了更多的便利条件,自我修改和互相修改、互相评改,是非常有意义的合作学习,有利于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学生的修改不单单是修改错别字,修改病句,把话写具体等遣词造句的修改,更是一个“再创作”的过程。因此在修改的时候,要鼓励学生对原文进行再创作。学生备有专门的修改本,我们称它为二次“创作本”,学生可以一段一段改,把原句改掉,换成更为贴切的表述;也可以把原文改掉,重新写,选择自己觉得合适的写作点进行创作。
(四)展示学生的作品,让学生在互相欣赏的过程中评价
展示是很好的评价方式,通过展示让学生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又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因此,鼓励学生把自己的作品变成个人专辑,和学生一起编辑班级报刊,鼓励学生把自己的习作传到文明小博客中去,鼓励学生参加各级习作比赛,鼓励学生把文章投向报刊。看着学生的作品不断获奖,不断发表,学生高兴,老师也高兴。
实践证明:在中年级习作教学中多创设活动情景,让学生在“玩”中学习写作,对保持学生的习作兴趣,让学生学会在习作过程中说真话,抒发真情实感,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语文水平都是行之有效的措施。希望我们语文老师能够站在儿童的立场上开展习作教学,细心呵护童心,让孩子们展开童心的翅膀飞翔,飞向更广阔的天空。
[责任编辑 纪敏]
关键词: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玩”中导评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6)05-0011-03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指出,小学第二学段(中年级)的习作教学肩负着让学生学会写好段,并逐步成篇的重任。那么应该怎样通过老师的指导,让中年级学生学会构段乃至成篇的习作技巧而且能够有创造性地去表达自己呢?这就要求教师在中年级习作教学中多创设活动情景,让学生在“玩”中学习写作。教师要注意保持他们的习作兴趣,让学生学会在习作过程中说真话,抒真情,提升表达能力和语文水平。笔者以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做起,让学生快乐体验,轻松习作。
一、“玩一玩”,为学生习作提供丰富的素材
在教学中,我们常常看到很多学生怕写作文,即使是“硬着头皮”写出来的作文也是空话、套话,有的甚至废话写了一大堆,最后一句才切入主题。纵观语文教材,我们发现其中有很多可以挖掘的素材,只要运用得当,我们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写作”就不再是难题。
爱玩是儿童的天性,假如能使习作变得好玩,何愁小学生不喜欢习作,何愁习作水平不能提高呢?那么怎样才能让习作变得好玩呢?写熟悉的事物,从记忆的细节处回味感动,让习作变得好玩。小学生的生活经历大致一样,在家里得到亲人的呵护,在学校得到老师的教诲,在社区与邻里友好相处,……看到的自然景致,城里的大致一样,高楼,马路;乡下的也大体一致,看路旁花草,听蛙鸣蝉叫。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中年级学生正处在观察关键期。所以从“玩”入手,在平时的生活中观察“玩”的细节,抒发“玩”的感受。“玩”的种类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玩”游戏,“玩”种植花草、观察小动物;“玩”文学,演一演课本剧、童话剧;演一演生活中的场景……可以由老师带领学生玩,可以学生引领同伴玩,可以家长带领孩子玩,也可以是孩子们自己玩……“玩”只是一种手段,一个引子,如何落实到“写”才是重点。
针对中年级学生的特点,我们把学生的“玩”具体化。可以根据传统节日开展活动“玩”。比如中秋节“博饼”,端午节包粽子;结合德育实践开展“大小乐”的“玩”。家长进课堂,带着孩子玩折纸、学捏泥人;组织学生游戏、表演等,带着孩子开展“老鹰捉小鸡”“砸野鸭”“贴膏药”;带领学生到校外体验活动的“玩”,爬山、摘草莓、春游、野炊……玩的形式多种多样,玩的内容丰富多彩,为习作提供丰富的素材。
二、“导一导”。为学生的习作拓宽思路
有了丰富的习作素材,如何组织素材,如何构段并逐步成篇是中年级习作教学的重点。有的教师反对习作指导,提倡让学生自由习作,然后再讲评。他们认为教师的指导会束缚学生的思路,造成学生习作千人一面。这样的“放胆作文”可能有一定可行性。
新课标指出:“写作指导应贴近学生实际,从学生的需求出发,从学生的生活出发,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言发展规律。写作课程的设计,写作教学的过程,都要从不同年龄段学生实际出发,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培养学生写作能力,关注写作过程的愉快,让他‘愿意一高兴一能够一容易’进行书面表达。”
所以,在习作过程中教师的导是必要的,只要“导”得合理,不仅不会束缚学生的思路,反而会让学生的视野开阔,思维活跃起来。我们要力求将教师的“导”具体化。
(一)“玩”前“引”
指导学生自己策划“玩”的内容(自由推荐“玩什么”,说明推荐理由。为了把自己的“玩”推荐出去,学生动了很多心思,努力把自己的“玩”法说清楚,说得生动有趣)。“玩”的方式即怎么“玩”,需要准备什么材料,邀请谁来参加等。让学生在写简单的“策划”过程中,习得技巧。
(二)“玩”中“导”
教师要在学生玩中进行习作指导,可以让学生在玩前提示观察的对象和内容,玩到一个阶段,让学生停下来写一写,指导学生观察人物的动作、表情、语言等等,让学生边玩边将内容具体化。比如在“摸奖”一课的教学过程中,先请一学生上台体验,台下其余学生观察体验者的动作、表情,猜想人物的心理活动。学生观察后,有的写到:“看他眉头紧锁,一定是摸到什么可怕的东西,我真替他捏一把汗。后来又看他脸上露出开心的笑容,我心里的石头也落下来。”
(三)“玩”后“理”
有时候可以让学生活动完以后才进行习作,所以导在玩之后,也是很重要的。指导学生理清“玩”的顺序,通过照片、录相等帮助学生回忆,将“玩”的内容具体化等。如“捏橡皮泥”,这一活动学生在幼儿园就开始玩,但这些有趣的作品是如何捏成的却说不清。可以引导学生回忆几个步骤,如制作前的准备,制作过程中的动作、表情、心理感受,制作完成后的心理感受等等,对于基础差的学生适当提供一些描写动作、表情、心理活动的词句,便于学生把事情经过、心理活动写清楚。对于优秀的学生只需提供大体思路,写的内容完全由他们自主发挥。
学生边玩边学,边玩边写,在“玩”的过程中享受着习作的乐趣。
三、“评一评”,让学生在习作过程中体验快乐
加强写作过程的评价是促进学生写作的有效措施,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写作态度,如认真观察、注重搜集真实的材料;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的写作方法,如通过观察、调查、访问、阅读等多种途径和方法搜集材料;有利于培养学生写作的基本能力,如构思立意、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等写作的基本环节。因此,重视过程性评价,把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是十分重要的。在习作讲评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关注习作过程中是否认真观察,是否写具体。 (一)写作评价不仅仅是对写作结果的评价,还应该重视对写作过程的评价
通过对比,让学生感受其文是否在习作的过程中注意认真观察,是否运用了科学的写作方法。在对比中,学生不仅体验到习作过程的乐趣,也形成了正确的写作态度和科学的写作方法。文章的好坏不仅在于遣词造句,更在于是否真实,是否抒发真情实感。
(二)重视对写作过程的评价,对作文修改的评价
新课标指出:“作文修改是学习写作的重要环节。修改评价不仅关注学生对作文内容与文学表达的修改,还应关注学生修改的态度、过程和方法。如修改是否认真、细心,是否关注到文章的内容、构思与文字运用等诸方面。”在指导学生评价习作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声音重现”“视频再现”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再通过表演设身处地感受,让学生真正感受修改习作的乐趣。
(三)自己修改和互相修改的过程也是自我评价、互相评价的过程
网络和信息技术为互相评价提供了更多的便利条件,自我修改和互相修改、互相评改,是非常有意义的合作学习,有利于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学生的修改不单单是修改错别字,修改病句,把话写具体等遣词造句的修改,更是一个“再创作”的过程。因此在修改的时候,要鼓励学生对原文进行再创作。学生备有专门的修改本,我们称它为二次“创作本”,学生可以一段一段改,把原句改掉,换成更为贴切的表述;也可以把原文改掉,重新写,选择自己觉得合适的写作点进行创作。
(四)展示学生的作品,让学生在互相欣赏的过程中评价
展示是很好的评价方式,通过展示让学生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又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因此,鼓励学生把自己的作品变成个人专辑,和学生一起编辑班级报刊,鼓励学生把自己的习作传到文明小博客中去,鼓励学生参加各级习作比赛,鼓励学生把文章投向报刊。看着学生的作品不断获奖,不断发表,学生高兴,老师也高兴。
实践证明:在中年级习作教学中多创设活动情景,让学生在“玩”中学习写作,对保持学生的习作兴趣,让学生学会在习作过程中说真话,抒发真情实感,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语文水平都是行之有效的措施。希望我们语文老师能够站在儿童的立场上开展习作教学,细心呵护童心,让孩子们展开童心的翅膀飞翔,飞向更广阔的天空。
[责任编辑 纪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