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化学是一门比较枯燥的科目,作为化学教师如何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化学课堂上动起来,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体验,提出以下方法与大家共同探讨。
1.创设问题情景法
心理学家皮亚杰的研究表明:当感性输入的信息与人的现有认知结构之间具有中等程度的不符合时,人的兴趣最大,因此,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问题情景能有效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课堂教学创设一种既紧张活跃,又和谐生动的理想气氛。
在教学中,教师应多联系生活实际,如在讲分子的基本性质时,可以先举许多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八月桂花开,为什么在树下还能闻到香味?湿衣服在阳光下和通风处为何容易干?问题一提出,学生一下就兴奋起来。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启动了学生的思维。创设问题情景是一种心理机制,它对大脑皮层具有很强烈的持续刺激作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活跃思维,丰富想象、加深记忆。
2.实验法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实验是化学学习研究的重要方法,也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重要基础。在化学教学中,化学实验最具吸引力和说服力,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恰当运用一些有趣的实验,既能向学生直观形象地传授知识,又能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例如在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时,在课前教师先在讲台上摆设好各种金属有铜片、铁丝、铝片、锌片,上课时告诉学生将要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通过金属与酸、盐溶液反应的性质实验现象,让学生总结金属的化学性质及金属活动性强弱顺序。教师再总结并板书金属的化学性质及金属活动顺序表。既形象又直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
教师用实验法调动学生积极性时,要注意把握好分寸,不能使课堂气氛过于活跃而偏离主题。这就要求教师有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驾驭课堂的能力。
3.信任激励法
有些学生产生心理自卑,对学习没有信心时,教师相信学生存在智能优势,只要这种优势得到发挥,每个学生都能学得好。只要方法得当,就没有跟不上的学生。在每位学生身上,教师都要看到他们的长处,找出他们行为中的闪光点,哪怕是细微的优点。化学元素符号、化学式写错了,教师先表扬他不怕错的精神,再对他说:“下次还请你,老师相信你能行。”在“下次”之前,教师为他创造成功的条件,那么,相信他的“下次”总会有进步的。对于学习基础差的学生,要经常关注他,提问他一些力所能及的问题。经常肯定他鼓励他。
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的实践告诉人们,学生能否持之以恒地学习,与教师的信任程度有密切的关系。当学生站起来不能流利的回答问题的时候,教师投去一个期待的目光,说一句信任的话语,帮助他成功一次,那么,他在课堂上发言的水平会更高,学习能力会更强。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多给学生送去一个信任,在每位学生的心底种下一颗自信的种子,促使他们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4.帮助鼓励法
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缺乏勇气,找不到良策时,教师既要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又要帮助他们找到克服困难的途径,创设克服困难的条件,掌握学习方法,逾越学习障碍,完成学习任务,增加他们在课堂上的获得量。比如在学习酸的化学性质时,学生感到知识多难以理解,我总结了5条,让学生熟练背过,再通过讲解典型例题,学生做针对性巩固练习,就能使学生掌握。化学知识需要记忆的很多,学生有遗忘现象是正常的,教师要经常提问,才能巩固。我教的学生中有位同学化学方程式不会写,我发现根本原因是化学式不会写,归根结底是元素符号和原子团符号及其化合价记得不熟。于是我先让他把基本的化学元素符号和原子团符号及化合价记熟,又教会他写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的步骤和方法。又一次听写化学方程式我发现他已经基本会写了,化学学习成绩有了比较大的进步。事实证明,学生在课堂上出现迷惑状况、遇到困难、思维阻塞是正常现象,教师在学生出现这些现象时,不及时地予以帮助,那学生的困难就会越来越大,欠的“债”就会越来越多,形成恶性循环,课堂教学效率只可能是每况愈下。教师要及时发现问题并找出解决办法。
5.竞争法
实践表明,大多数人在竞争氛围下的参与积极性远远高出平时。因而,利用学生好动、好胜的心理特征,可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一题多变”的设计问题比赛,“一题多解”的解答问题的比赛,背元素符号的接力比赛,默写化学方程式比赛等等,使本来枯燥单调的化学内容在学生间相互竞争所产生的热烈、高昂的情绪氛围中被掌握。
学生掌握一定程度化学知识以后,就会不满足于课本上的知识,希望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来扩大自己的视野、拓宽知识、发展特长、增长才干。因此,教师应组织各种课外活动,创造一个自由、民主、生动活泼的学(下转第122页)(上接第113页)习竞争环境。
6.体验成功法
每个人都需要被赏识。作为课堂主体的学生更不例外。他们常常把教师的赏识看成是对自己的评价,当他们得到赏识时,就觉得自己有进步,能学好,有发展前途,以为自己在教师心目中是好学生,因而产生自身增值感,增强学习的内部动力。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瓦拉赫,在被多数教师判为“不可造就之才”以后,另一位教师从他的“笨拙”之中找到了他的办事认真谨慎的性格特征并予以赞赏,让瓦拉赫学化学,终于使他成了“前程远大的高才生”,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这就是“瓦拉赫效应”,它启示我们教师要在学生的课堂行为表现中多发现可以肯定的东西,对学生的答案或方法,正确的加以赞赏,这是“锦上添花”;错误的也可以从思维方式、答题方式或态度上加以肯定,这是“雪中送炭”。至于答错的内容,教师可以用多种手段让其自己认识并纠正,只要纠正对了就要赞赏,让他看到自己的成绩,以利再学。学生答题正确了,教师可用“很好”、“居然和我的看法一样”、“你的答案比我的更好”等语言予以赞赏。
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使青少年好学的欲望。情感教学心理研究表明,学习成功是导致学习兴趣的重要原因,学习的某些成功或某次成功导致学生最初的学习兴趣的萌发,并在兴趣的推动下,取得更进一步的学习成功,从而增强学习的兴趣,形成了“成功——兴趣——更大的成功——更浓的兴趣”的良性循环。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贯彻“因人而异,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在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上,不应以完美无缺的解答作为评价学习成功的唯一标准,而应对学生思路解答中的某一步骤乃至某一个数据、一个化学符号的正确性都加以分析评价,充分肯定学生学习过程中所取得的点滴进步和成绩。因此,教师要创造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机会,使他们建立起学习化学的信心和兴趣。
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有赖于化学教师的精心培养和细心呵护。只要教师每节化学课都能精心创设一些引人入胜的教学情景,挖掘出一些化学趣味因素,从而使化学课堂妙趣横生,就能改善学习化学繁难枯燥的特点,使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感受到乐趣。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我们认为教学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师要在激励、唤醒、鼓舞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转化为学生学习化学的意志。
1.创设问题情景法
心理学家皮亚杰的研究表明:当感性输入的信息与人的现有认知结构之间具有中等程度的不符合时,人的兴趣最大,因此,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问题情景能有效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课堂教学创设一种既紧张活跃,又和谐生动的理想气氛。
在教学中,教师应多联系生活实际,如在讲分子的基本性质时,可以先举许多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八月桂花开,为什么在树下还能闻到香味?湿衣服在阳光下和通风处为何容易干?问题一提出,学生一下就兴奋起来。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启动了学生的思维。创设问题情景是一种心理机制,它对大脑皮层具有很强烈的持续刺激作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活跃思维,丰富想象、加深记忆。
2.实验法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实验是化学学习研究的重要方法,也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重要基础。在化学教学中,化学实验最具吸引力和说服力,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恰当运用一些有趣的实验,既能向学生直观形象地传授知识,又能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例如在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时,在课前教师先在讲台上摆设好各种金属有铜片、铁丝、铝片、锌片,上课时告诉学生将要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通过金属与酸、盐溶液反应的性质实验现象,让学生总结金属的化学性质及金属活动性强弱顺序。教师再总结并板书金属的化学性质及金属活动顺序表。既形象又直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
教师用实验法调动学生积极性时,要注意把握好分寸,不能使课堂气氛过于活跃而偏离主题。这就要求教师有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驾驭课堂的能力。
3.信任激励法
有些学生产生心理自卑,对学习没有信心时,教师相信学生存在智能优势,只要这种优势得到发挥,每个学生都能学得好。只要方法得当,就没有跟不上的学生。在每位学生身上,教师都要看到他们的长处,找出他们行为中的闪光点,哪怕是细微的优点。化学元素符号、化学式写错了,教师先表扬他不怕错的精神,再对他说:“下次还请你,老师相信你能行。”在“下次”之前,教师为他创造成功的条件,那么,相信他的“下次”总会有进步的。对于学习基础差的学生,要经常关注他,提问他一些力所能及的问题。经常肯定他鼓励他。
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的实践告诉人们,学生能否持之以恒地学习,与教师的信任程度有密切的关系。当学生站起来不能流利的回答问题的时候,教师投去一个期待的目光,说一句信任的话语,帮助他成功一次,那么,他在课堂上发言的水平会更高,学习能力会更强。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多给学生送去一个信任,在每位学生的心底种下一颗自信的种子,促使他们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4.帮助鼓励法
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缺乏勇气,找不到良策时,教师既要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又要帮助他们找到克服困难的途径,创设克服困难的条件,掌握学习方法,逾越学习障碍,完成学习任务,增加他们在课堂上的获得量。比如在学习酸的化学性质时,学生感到知识多难以理解,我总结了5条,让学生熟练背过,再通过讲解典型例题,学生做针对性巩固练习,就能使学生掌握。化学知识需要记忆的很多,学生有遗忘现象是正常的,教师要经常提问,才能巩固。我教的学生中有位同学化学方程式不会写,我发现根本原因是化学式不会写,归根结底是元素符号和原子团符号及其化合价记得不熟。于是我先让他把基本的化学元素符号和原子团符号及化合价记熟,又教会他写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的步骤和方法。又一次听写化学方程式我发现他已经基本会写了,化学学习成绩有了比较大的进步。事实证明,学生在课堂上出现迷惑状况、遇到困难、思维阻塞是正常现象,教师在学生出现这些现象时,不及时地予以帮助,那学生的困难就会越来越大,欠的“债”就会越来越多,形成恶性循环,课堂教学效率只可能是每况愈下。教师要及时发现问题并找出解决办法。
5.竞争法
实践表明,大多数人在竞争氛围下的参与积极性远远高出平时。因而,利用学生好动、好胜的心理特征,可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一题多变”的设计问题比赛,“一题多解”的解答问题的比赛,背元素符号的接力比赛,默写化学方程式比赛等等,使本来枯燥单调的化学内容在学生间相互竞争所产生的热烈、高昂的情绪氛围中被掌握。
学生掌握一定程度化学知识以后,就会不满足于课本上的知识,希望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来扩大自己的视野、拓宽知识、发展特长、增长才干。因此,教师应组织各种课外活动,创造一个自由、民主、生动活泼的学(下转第122页)(上接第113页)习竞争环境。
6.体验成功法
每个人都需要被赏识。作为课堂主体的学生更不例外。他们常常把教师的赏识看成是对自己的评价,当他们得到赏识时,就觉得自己有进步,能学好,有发展前途,以为自己在教师心目中是好学生,因而产生自身增值感,增强学习的内部动力。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瓦拉赫,在被多数教师判为“不可造就之才”以后,另一位教师从他的“笨拙”之中找到了他的办事认真谨慎的性格特征并予以赞赏,让瓦拉赫学化学,终于使他成了“前程远大的高才生”,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这就是“瓦拉赫效应”,它启示我们教师要在学生的课堂行为表现中多发现可以肯定的东西,对学生的答案或方法,正确的加以赞赏,这是“锦上添花”;错误的也可以从思维方式、答题方式或态度上加以肯定,这是“雪中送炭”。至于答错的内容,教师可以用多种手段让其自己认识并纠正,只要纠正对了就要赞赏,让他看到自己的成绩,以利再学。学生答题正确了,教师可用“很好”、“居然和我的看法一样”、“你的答案比我的更好”等语言予以赞赏。
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使青少年好学的欲望。情感教学心理研究表明,学习成功是导致学习兴趣的重要原因,学习的某些成功或某次成功导致学生最初的学习兴趣的萌发,并在兴趣的推动下,取得更进一步的学习成功,从而增强学习的兴趣,形成了“成功——兴趣——更大的成功——更浓的兴趣”的良性循环。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贯彻“因人而异,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在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上,不应以完美无缺的解答作为评价学习成功的唯一标准,而应对学生思路解答中的某一步骤乃至某一个数据、一个化学符号的正确性都加以分析评价,充分肯定学生学习过程中所取得的点滴进步和成绩。因此,教师要创造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机会,使他们建立起学习化学的信心和兴趣。
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有赖于化学教师的精心培养和细心呵护。只要教师每节化学课都能精心创设一些引人入胜的教学情景,挖掘出一些化学趣味因素,从而使化学课堂妙趣横生,就能改善学习化学繁难枯燥的特点,使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感受到乐趣。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我们认为教学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师要在激励、唤醒、鼓舞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转化为学生学习化学的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