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哲学一直以其玄妙、思辨的学科特点在学生心目中有着神奇的魅力。但在实际教学中,很多学生往往把它看作“世界观 方法论 联系材料”三段论式的解题模式,从而失去了其自身应有的引导学生智慧启迪心灵的教育功能。下面,我尝试结合教学高中必修四《哲学生活》的感受,谈谈生命化教学视野下的学生智慧培养。
一、哲学学科教学中的智慧因素分析
智慧是人们在正确、快速地处理事情时所表现出的一种高超的能力。教材中“以光充满黑暗的小屋”比“以草填满小屋”聪明的事例,形象地表现了哲学应有的启智生慧的教育功能。那么,在哲学学科教学中有哪些智慧因素可供利用呢?
一是教材文本智慧因素。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科学性、革命性和实践性等基本特征。其内容以唯物主义与辩证法、自然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有机结合所具有的科学性,是教材文本成为智慧结晶的载体,这也是激发学生智慧的基础因素。
二是教师的教学智慧因素。教学智慧是教师在遵循教学规律的基础上,巧妙处理各种教学因素所体现出的高超教学能力。教学智慧的本身既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又是对学生科学思考与学习的范式。教师的教学智慧是制约学生智慧培养的—个关键因素。
三是学生的学习智慧因素。学习智慧是学生自觉遵循学习规律,充分调动自身学习能力所形成的科学的学习方法。从教学维度看,学生的学习智慧既有其天然秉性中的自发性,更需要教师的引导培养乃至逐步走向自觉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是决定学生学习智慧生成水平的根本因素。
四是教学互动中生成智慧因素。智慧常常不是预设的,而是具有强烈的情境性。在教学中,师生的思想互动会生成智慧因素,这会让教师或学生“豁然开朗”。
二、智育思维与生命智慧
实际教学中,许多政治教师常常视哲学教学为学生的思维训练学科,关注更多的是智育思维训练功能,如把辩证法等同为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待问题的思维方法。但在此基础上,我们还需要在新课程科学理念的指导下,关注学科知识、学科方法和技能,以及学生的态度、情感、价值观,让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充满师生的生命智慧与成长因素,尤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智慧。
生命智慧与智育思维不是截然割裂的,智慧的核心是科学思维方式,但科学思维方式并不等同于智慧本身。与智育思维相比,生命智慧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认知的主体性。与智育思维相比较,智慧作为生命体的产物,首要的标志是它的主体性,即“我思故我在”。智育思维强调要规范、理性,具有某种模式、程序特征,在生活中表现为一些常规方式。智育思维训练注重思维方法的统一性和思维过程的规范性,这为生命智慧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素质基础。智慧突出主体感受,表达主体具有个性化的思想情感,具有独特性。一般来说,男生偏重抽象思维,女生偏重感性思维。对于同样的问题,有的学生擅长归纳概括,有的学生擅长演绎阐释,有的学生思维严谨,有的学生思路开阔等。正如课本填充小屋的例子,有的人注重“小屋空无一物”,有的人抓住“小屋充满黑暗”的特点。
二是活动的情感性。单纯的思维可以是无情感的,但智慧的认识与情感是交融在一起的,即认知过程伴随着喜怒哀乐的情感。智慧不仅仅需要个人有较高的“智商”,更需要较高的“情商”。对问题探究充满好奇与浓厚的兴趣,以及求知欲得到满足后所产生的愉悦,都是智慧活动情感性的表现。正因为情感因素的作用,才进一步增加了智慧活动的个人色彩。
三是指向的深刻性。对于问题的解决,智育思维注重有效、高效,而生命智慧则注重个人生命的感悟,它具有指向的深刻性,解决问题之策略的独特性。正如课本例“用光明驱走黑暗,让小屋充满光明”不仅仅是解决填充小屋的问题,还展现出喜爱光明的情感,以及人生如屋、知识如炬的人生感悟。
三、激发学生生命智慧的教学策略
智慧源于生活实践,源于人对生活的感悟。在哲学课堂教学中,充分调动课堂教学要素中的智慧因素,努力培养学生细腻的生活实践感受能力,是激发学生生命智慧教学策略的着眼点和落脚点。
一是活化文本教材智慧因素。哲学课本本身就是良好的智慧载体,如“飞矢不动”、“白马非马”等充满思辨的观点与事例,以及充满唯物辩证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都既是前人智慧的典范,又是开启领悟智慧之门的钥匙。
二是展现教师教学智慧因素。教师是激发学生学习智慧的主导者,他们充满智慧的教学活动,如激趣导人、情境探究、点评除冗等,以及组织富有情趣的活动和睿智的语言表达,都是培养学生智慧的教学因素。这种教学智慧因素具有很好的引导、示范和激发共鸣的教育作用。
三是调动学生学习智慧因素。学生的生活实践是智慧产生的根源,他们对学习内容的追问与思考是学习智慧形成的关键。在学习哲学过程中,哲学知识是提升认知能力的理论支持;归纳、演绎和运用变通等学科能力是形成创造性思维方式的能力支撑;对哲学科学的热爱和正确的价值观,是形成学生学习智慧的根本。
四是创造互动过程生成智慧因素。教育的实质是“沟通”。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与文本互动、与教师互动、与同学之间的互动和自我内心互动等,多种互动方式也是生成智慧的重要因素。
总之,在哲学教学过程中,要把学习哲学的过程变成学生感受世界享受智慧的体验过程,变成对自身生命及他人生命的反省与尊重,真正实现学生对世界和人生的追问与思考。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第三中学
(责任编辑 罗登廉)
一、哲学学科教学中的智慧因素分析
智慧是人们在正确、快速地处理事情时所表现出的一种高超的能力。教材中“以光充满黑暗的小屋”比“以草填满小屋”聪明的事例,形象地表现了哲学应有的启智生慧的教育功能。那么,在哲学学科教学中有哪些智慧因素可供利用呢?
一是教材文本智慧因素。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科学性、革命性和实践性等基本特征。其内容以唯物主义与辩证法、自然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有机结合所具有的科学性,是教材文本成为智慧结晶的载体,这也是激发学生智慧的基础因素。
二是教师的教学智慧因素。教学智慧是教师在遵循教学规律的基础上,巧妙处理各种教学因素所体现出的高超教学能力。教学智慧的本身既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又是对学生科学思考与学习的范式。教师的教学智慧是制约学生智慧培养的—个关键因素。
三是学生的学习智慧因素。学习智慧是学生自觉遵循学习规律,充分调动自身学习能力所形成的科学的学习方法。从教学维度看,学生的学习智慧既有其天然秉性中的自发性,更需要教师的引导培养乃至逐步走向自觉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是决定学生学习智慧生成水平的根本因素。
四是教学互动中生成智慧因素。智慧常常不是预设的,而是具有强烈的情境性。在教学中,师生的思想互动会生成智慧因素,这会让教师或学生“豁然开朗”。
二、智育思维与生命智慧
实际教学中,许多政治教师常常视哲学教学为学生的思维训练学科,关注更多的是智育思维训练功能,如把辩证法等同为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待问题的思维方法。但在此基础上,我们还需要在新课程科学理念的指导下,关注学科知识、学科方法和技能,以及学生的态度、情感、价值观,让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充满师生的生命智慧与成长因素,尤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智慧。
生命智慧与智育思维不是截然割裂的,智慧的核心是科学思维方式,但科学思维方式并不等同于智慧本身。与智育思维相比,生命智慧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认知的主体性。与智育思维相比较,智慧作为生命体的产物,首要的标志是它的主体性,即“我思故我在”。智育思维强调要规范、理性,具有某种模式、程序特征,在生活中表现为一些常规方式。智育思维训练注重思维方法的统一性和思维过程的规范性,这为生命智慧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素质基础。智慧突出主体感受,表达主体具有个性化的思想情感,具有独特性。一般来说,男生偏重抽象思维,女生偏重感性思维。对于同样的问题,有的学生擅长归纳概括,有的学生擅长演绎阐释,有的学生思维严谨,有的学生思路开阔等。正如课本填充小屋的例子,有的人注重“小屋空无一物”,有的人抓住“小屋充满黑暗”的特点。
二是活动的情感性。单纯的思维可以是无情感的,但智慧的认识与情感是交融在一起的,即认知过程伴随着喜怒哀乐的情感。智慧不仅仅需要个人有较高的“智商”,更需要较高的“情商”。对问题探究充满好奇与浓厚的兴趣,以及求知欲得到满足后所产生的愉悦,都是智慧活动情感性的表现。正因为情感因素的作用,才进一步增加了智慧活动的个人色彩。
三是指向的深刻性。对于问题的解决,智育思维注重有效、高效,而生命智慧则注重个人生命的感悟,它具有指向的深刻性,解决问题之策略的独特性。正如课本例“用光明驱走黑暗,让小屋充满光明”不仅仅是解决填充小屋的问题,还展现出喜爱光明的情感,以及人生如屋、知识如炬的人生感悟。
三、激发学生生命智慧的教学策略
智慧源于生活实践,源于人对生活的感悟。在哲学课堂教学中,充分调动课堂教学要素中的智慧因素,努力培养学生细腻的生活实践感受能力,是激发学生生命智慧教学策略的着眼点和落脚点。
一是活化文本教材智慧因素。哲学课本本身就是良好的智慧载体,如“飞矢不动”、“白马非马”等充满思辨的观点与事例,以及充满唯物辩证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都既是前人智慧的典范,又是开启领悟智慧之门的钥匙。
二是展现教师教学智慧因素。教师是激发学生学习智慧的主导者,他们充满智慧的教学活动,如激趣导人、情境探究、点评除冗等,以及组织富有情趣的活动和睿智的语言表达,都是培养学生智慧的教学因素。这种教学智慧因素具有很好的引导、示范和激发共鸣的教育作用。
三是调动学生学习智慧因素。学生的生活实践是智慧产生的根源,他们对学习内容的追问与思考是学习智慧形成的关键。在学习哲学过程中,哲学知识是提升认知能力的理论支持;归纳、演绎和运用变通等学科能力是形成创造性思维方式的能力支撑;对哲学科学的热爱和正确的价值观,是形成学生学习智慧的根本。
四是创造互动过程生成智慧因素。教育的实质是“沟通”。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与文本互动、与教师互动、与同学之间的互动和自我内心互动等,多种互动方式也是生成智慧的重要因素。
总之,在哲学教学过程中,要把学习哲学的过程变成学生感受世界享受智慧的体验过程,变成对自身生命及他人生命的反省与尊重,真正实现学生对世界和人生的追问与思考。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第三中学
(责任编辑 罗登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