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针对早产儿的生理及消化功能特点,寻找合适的喂养技术,是提高早产儿存活率及发育过程和预后最大优化的关键之一,由于临床采用不同的喂养技术以满足早产儿的营养需求。本文就早产儿喂养技术的护理作一综述,为临床上早产儿的喂养提供理论导向与数据支持。
【关键词】 早产儿;喂养技术;护理
早产儿是指胎龄小于37周,体重小于2500g,身长不足47cm出生的新生儿,据统计我国的早产儿的死亡率为12.7%-20.8%[1]。早产儿营养需要量高,但消化吸收功能不成熟,容易发生胃肠道功能障碍,许多患儿甚至不能耐受经口喂食,针对早产儿的生理及消化功能特点,寻找合适的喂养技术,是提高早产儿存活率及发育过程和预后最大优化的关键之一。由于临床采用不同的喂养技术以满足早产儿的营养需求,本文就早产儿喂养技术的护理作一综述。
1 早产儿喂养的影响因素
1.1 内部因素 妊娠25-30周的早产儿肠蠕动的幅度较低,无规则节律;妊娠35周才会形成能推进食物的复合波群,并且这种波群是随胎龄的增加而增加的[2]。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低,胃肠功能成熟程度愈低,喂养不耐受几率越高[3]。
1.2 外部因素
1.2.1 围生期 围生期发生的胎儿宫内窘迫,产时缺氧、高热、低体温等情况,可造成早产儿消化系统缺氧、代谢紊乱和肠蠕动改变。黄鹂等[4]通过多年的研究发现,65.2%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病例发生在出生2周内,与围产期因素有着密切联系。
1.2.2 喂养时间 过早肠内营养往往易发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胃食道返流等,喂养不当造成呼吸暂停等情况,导致人们恐惧过早喂养[5]。过晚喂养不利于胃肠功能的成熟。临床实践证明,肠蠕动开始和胎粪排出是开始喂养的指征[6]。
1.2.3 喂养方式 早产儿常因吸吮和吞咽不协调不能经口喂养,而管饲剥夺了早产儿的味觉和知觉,降低了吸吮、吞咽和呼吸协调发育的可能性[7],也可造成喂养不耐受。过幽门喂养解决了早产儿胃排空差、返流、误吸等问题[8]。但是McGuire等[9]报道,过幽门喂养可引起十二指肠穿孔或狭窄、腹泻、营养素吸收障碍等。
2 早产儿喂养技术的具体方法
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早产儿极易发生喂养不耐受的情况,目前临床主要的喂养技术包括以下几种:
2.1 母乳喂养法 对吸吮力较弱而吞咽动作协调的早产儿使用简易喂养法[10],使其逐渐过渡到母乳喂养。此方法经济方便,并可避免各种胃管喂养的弊端。
2.2 肠道喂养法 适用于胎龄﹥34周或由于疾病和治疗因素不能直接喂养者。放置胃管时,应根据早产儿鼻腔的大小和咽部反射情况选择经口(鼻)置管。具体方法有以下几种:
2.2.1 经鼻胃管喂养间断鼻胃管喂养和间断鼻十二指肠喂养 芦惠等[11]比较了鼻十二指肠喂养组与鼻胃管喂养组认为鼻十二指肠喂养优于鼻胃管喂养。但鼻十二指肠喂养由于旁开了胃的消化作用,减少了脂肪的吸收和胃肠激素的分泌,因此不推荐常规应用[12]。
2.2.2 持续胃管喂养 持续胃管喂养方式适用于1500g以下,反应能力差,无吞咽、吸吮,有胃返流的新生儿。胃管间断喂养是最好的喂养方法[13]。可在间歇期锻炼早产儿的吸吮能力,并可根据残奶量了解胃肠消化、吸收能力,故目前倾向于间歇胃管喂养。
2.3 静脉喂养法 早产儿生后的能量消耗高于足月儿,所需热量较高,单纯胃肠喂养不能满足其生长发育之需要。静脉营养又称胃肠外营养,可分为全胃肠外营养(TPN)和部分胃肠外营养,该两种方法对于不能经口喂养持续3d以上的早产儿均适用。输入途径静脉营养分中心静脉营养和周围静脉营养。
参考文献
[1] 徐莉,李晶.早产儿护理方法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2009,4(4):194.
[2] 玛莎.为什么早产儿会喂养不耐受[J/OL].http://www.pu-huachina.com/daifumd/bbs/thread 55241.0.html,2007:02-25.
[3] 刘芳.早产儿喂养不耐受56例临床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4,17(7):765-766.
[4] 黄鹂,李昭娣,路中江.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原因探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1998,19(2):23.
[5] 高妹花,马改翠,刘翠霞,等.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早期微量滴服喂养[J].河北医学,2008,36(5):59.
[6] 李杏桃,俞义平.早产低体重儿喂养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妇幼保健分册,1994,5(4):145.
[7] 王鉴,陈晓霞,金皎,等.非营养性吸吮对早产儿发育的影响[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7,22(9):680.
[8] 余章斌,韩树萍,郭锡熔,等.早产儿营养支持的研究进展[J].国际儿科学杂志,2007,34(4):255.
[9] McGuire W,Mc Ewam P.Systematic review of transpyloric versus gastrictube feeding for preterm infants[J].Arch Dis Child Fetal Neonatal Ed,2004,89(3):245-248.
[10] 韦琴,张坤珍.早产儿发育支持护理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护士进修杂志,2012,7(13):1210-1211.
[11] 芦惠,薛辛东.早产儿间断鼻十二指肠喂养和间断鼻胃管喂养的对照研究[J].中华儿科杂志,2002,40(4):206-209.
[12] Newell SJ.Enteral feeding of the micropremie[J].Clin Perinatol,2000,27(1):221.
[13] 王琨.早产儿喂养的相关问题[J].临床军医杂志,2003,31(2):101-103.
【关键词】 早产儿;喂养技术;护理
早产儿是指胎龄小于37周,体重小于2500g,身长不足47cm出生的新生儿,据统计我国的早产儿的死亡率为12.7%-20.8%[1]。早产儿营养需要量高,但消化吸收功能不成熟,容易发生胃肠道功能障碍,许多患儿甚至不能耐受经口喂食,针对早产儿的生理及消化功能特点,寻找合适的喂养技术,是提高早产儿存活率及发育过程和预后最大优化的关键之一。由于临床采用不同的喂养技术以满足早产儿的营养需求,本文就早产儿喂养技术的护理作一综述。
1 早产儿喂养的影响因素
1.1 内部因素 妊娠25-30周的早产儿肠蠕动的幅度较低,无规则节律;妊娠35周才会形成能推进食物的复合波群,并且这种波群是随胎龄的增加而增加的[2]。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低,胃肠功能成熟程度愈低,喂养不耐受几率越高[3]。
1.2 外部因素
1.2.1 围生期 围生期发生的胎儿宫内窘迫,产时缺氧、高热、低体温等情况,可造成早产儿消化系统缺氧、代谢紊乱和肠蠕动改变。黄鹂等[4]通过多年的研究发现,65.2%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病例发生在出生2周内,与围产期因素有着密切联系。
1.2.2 喂养时间 过早肠内营养往往易发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胃食道返流等,喂养不当造成呼吸暂停等情况,导致人们恐惧过早喂养[5]。过晚喂养不利于胃肠功能的成熟。临床实践证明,肠蠕动开始和胎粪排出是开始喂养的指征[6]。
1.2.3 喂养方式 早产儿常因吸吮和吞咽不协调不能经口喂养,而管饲剥夺了早产儿的味觉和知觉,降低了吸吮、吞咽和呼吸协调发育的可能性[7],也可造成喂养不耐受。过幽门喂养解决了早产儿胃排空差、返流、误吸等问题[8]。但是McGuire等[9]报道,过幽门喂养可引起十二指肠穿孔或狭窄、腹泻、营养素吸收障碍等。
2 早产儿喂养技术的具体方法
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早产儿极易发生喂养不耐受的情况,目前临床主要的喂养技术包括以下几种:
2.1 母乳喂养法 对吸吮力较弱而吞咽动作协调的早产儿使用简易喂养法[10],使其逐渐过渡到母乳喂养。此方法经济方便,并可避免各种胃管喂养的弊端。
2.2 肠道喂养法 适用于胎龄﹥34周或由于疾病和治疗因素不能直接喂养者。放置胃管时,应根据早产儿鼻腔的大小和咽部反射情况选择经口(鼻)置管。具体方法有以下几种:
2.2.1 经鼻胃管喂养间断鼻胃管喂养和间断鼻十二指肠喂养 芦惠等[11]比较了鼻十二指肠喂养组与鼻胃管喂养组认为鼻十二指肠喂养优于鼻胃管喂养。但鼻十二指肠喂养由于旁开了胃的消化作用,减少了脂肪的吸收和胃肠激素的分泌,因此不推荐常规应用[12]。
2.2.2 持续胃管喂养 持续胃管喂养方式适用于1500g以下,反应能力差,无吞咽、吸吮,有胃返流的新生儿。胃管间断喂养是最好的喂养方法[13]。可在间歇期锻炼早产儿的吸吮能力,并可根据残奶量了解胃肠消化、吸收能力,故目前倾向于间歇胃管喂养。
2.3 静脉喂养法 早产儿生后的能量消耗高于足月儿,所需热量较高,单纯胃肠喂养不能满足其生长发育之需要。静脉营养又称胃肠外营养,可分为全胃肠外营养(TPN)和部分胃肠外营养,该两种方法对于不能经口喂养持续3d以上的早产儿均适用。输入途径静脉营养分中心静脉营养和周围静脉营养。
参考文献
[1] 徐莉,李晶.早产儿护理方法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2009,4(4):194.
[2] 玛莎.为什么早产儿会喂养不耐受[J/OL].http://www.pu-huachina.com/daifumd/bbs/thread 55241.0.html,2007:02-25.
[3] 刘芳.早产儿喂养不耐受56例临床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4,17(7):765-766.
[4] 黄鹂,李昭娣,路中江.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原因探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1998,19(2):23.
[5] 高妹花,马改翠,刘翠霞,等.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早期微量滴服喂养[J].河北医学,2008,36(5):59.
[6] 李杏桃,俞义平.早产低体重儿喂养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妇幼保健分册,1994,5(4):145.
[7] 王鉴,陈晓霞,金皎,等.非营养性吸吮对早产儿发育的影响[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7,22(9):680.
[8] 余章斌,韩树萍,郭锡熔,等.早产儿营养支持的研究进展[J].国际儿科学杂志,2007,34(4):255.
[9] McGuire W,Mc Ewam P.Systematic review of transpyloric versus gastrictube feeding for preterm infants[J].Arch Dis Child Fetal Neonatal Ed,2004,89(3):245-248.
[10] 韦琴,张坤珍.早产儿发育支持护理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护士进修杂志,2012,7(13):1210-1211.
[11] 芦惠,薛辛东.早产儿间断鼻十二指肠喂养和间断鼻胃管喂养的对照研究[J].中华儿科杂志,2002,40(4):206-209.
[12] Newell SJ.Enteral feeding of the micropremie[J].Clin Perinatol,2000,27(1):221.
[13] 王琨.早产儿喂养的相关问题[J].临床军医杂志,2003,31(2):1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