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电工专业理论课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坚持将抽象知识与动手能力相结合,努力扭转授课中重理论而轻应用的倾向,注意启发学生创造性地学习知识、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本文拟从理论联系实际、注重旁征博引、增加实训内容等方面,讨论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电工理论课教学;创新;教师;学生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学生的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及其他外界因素。智力因素包括感知、想象、思维等因素,而思维能力是电工专业课的核心。心理学的最新研究表明,高智商不一定会带来成功,而人的情商,也就是非智力因素却影响人的一生。大量事实证明,许多学业成绩不佳的学生并非是智力上的原因,而是非智力因素的缺陷所致。只有帮助学生培养和配置非智力因素,养成优良品质,克服不良习惯,才能使学生的潜在素质得到最大限度地开发,进而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扎实有效地拓展。因此在电工课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创新能力,是我们应该深入研究和实施的课题。
一、理论联系实际、鼓励学生探求
电工理论课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工科各班级都必须要学习的重要专业基础理论课程之一。对其他课程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要想在电工课中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就必须从自身做起,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尤其要不断丰富实践经验,只有这样,才能在课堂教学中紧密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做到讲授课程游刃有余。我在给学生讲授电工第一堂课绪论的过程中,都要以生产和生活中的实例来说明"电"的重要性,并突出说明电工与电子在家庭生活和工厂生产过程中的具体应用,使我们的教学更加切合实际。同时,我还常用验电笔、万用表等工具在教室中直接进行电路的检验与测量,然后让学生参与讨论,通过这样的方法,大多数的学生不仅克服了对"电"的惧怕心理,而且产生出强烈的探求电工知识的好奇心。促进了学生对新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我认为,教师是否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对能否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二、注重旁征博引、激发学生潜能
事实证明,教学生会钻研、会探求是教师最根本的任务,是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础。职专学生在校主要学习内容是各专业的课程知识,怎样将创新能力要素的培养融于专业课的教学中呢?我在教授电工专业课教学过程中运用了指导学生"三会"的教学方法对此进行探索。"三会"是指一要会独立阅读专业书籍;二要会独立发现问题并分析解决问题;三要会"迁移"知识。(一)教会学生阅读书本。电工理论的概念、原理、公式和结论文字精练,但却表达在书本中长篇的叙述里。我们要能把头序纷繁的教材内容归纳为简明扼要的"纲要",以便使学生透彻理解,牢固掌握。在教学实践中我感到,教学时列出"纲要"不仅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而且学生通过"纲要"的归纳也学会了读书的方法。我认为创新就是不同信息的重新组合,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分析、归纳信息的能力也就是培养了学生的一个重要的创新要素。(二)教会学生发现问题。让学生依据教师的要求和教材所提供的材料,自己去发现问题,并且尝试分析和解决问题。首先,向学生提出需要探究的问题,进行简单的讲解,指出思考方向;然后,指导阅读教材,进行实验,展开讨论,最后加以小结。通过以上种种活动,学生逐步学会去发现问题,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教学的主旨是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因好奇而发问,往往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开始。好奇心强的人探索未知世界的内在驱动力会更大,也往往更容易获得创造发明的机遇。(三)教会学生"迁移"知识。在教学中要使学生了解到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有许多问题在课本中是找不到现成答案的。因此,学会"迁移"知识的本领对他们今后的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教授一些分析和维修电器的方法,通过对各种典型电路的熟悉,领会电路本质就可以收到举一反三的成效。例如讲电流的热效应时,我引导学生先观察身边的各种电器,如灯具、电视机、电风扇等,学生会直观地感受到这些电器通电后会发热。作为教师,我们要能因势利导,总结出电流热效应的理论,然后趁热打铁马上讲解,任何自然现象,都有对人类有利的一面同时也有对人类不利的一面,如利用电流热效应制成电饭锅和电热褥等,又如电动机在工作中发热不仅消耗电能,还会加速绝缘材料的老化,严重时甚至发生事故,所以电器都要采取防护措施,以避免电流热效应带来的伤害。再引导学生观察电器外壳的散热孔说出其应用。通过知识的"迁移",促进了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迁移"知识实际上是在创新能力中综合思维的一种表现。通过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活学活用"的能力,学会通过已有知识、技能去学会和吸收一切新知识、新技能为我所用,真正使创新能力得到拓展和发挥。
三、增加实训内容、丰富实践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营造有利于学生发展和创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尽力创造有益于学生思考创新的实训条件。要善于抓住知识的内在联系,有的放矢地布设问题情境,把学生带入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例如在讲解三相四线制和三相五线制时,我就把学生带到配电箱前,让学生观察导线颜色,结合实物讲授,学生自由讨论。我认为,教师不应照本宣科地死教,学生才不会囫囵吞枣地死学。在授课中我努力创造条件,尽可能地把学生带入实验室或实习场房,经常不断有针对性地提一些新问题,让学生在已有认知水平和动手能力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实验、概括、总结。例如在讲解低压电器及电拖线路的内容时,我先让学生通过实物认识各种低压电器,再到实验室进行电动机单向(点动和自锁)运转控制电路的配线,电路安装完毕通电试车后,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使学生很快又完成实现电动机可逆运转控制电路的配线实验。同学们在安装好的线路上互设故障,然后分别检查分析并加以排除。最后让学生自主创新地进行工作台自动往返控制电路、顺序启动控制线路等操作实验,而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只起指导作用,从而进一步加强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总之,在电工专业理论课教学中,必须要结合不同班级学生的特点,在掌握基础理论知识的前提下,创造性地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教师要特别注意突破原有的教学模式,利用自身的专业技能,正确理解教学内涵,充分利用多媒体,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对学生授之以渔,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具备良好的适应职业变化的素质。
参考文献
[1] 邵瑞珍,《教育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关键词】电工理论课教学;创新;教师;学生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学生的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及其他外界因素。智力因素包括感知、想象、思维等因素,而思维能力是电工专业课的核心。心理学的最新研究表明,高智商不一定会带来成功,而人的情商,也就是非智力因素却影响人的一生。大量事实证明,许多学业成绩不佳的学生并非是智力上的原因,而是非智力因素的缺陷所致。只有帮助学生培养和配置非智力因素,养成优良品质,克服不良习惯,才能使学生的潜在素质得到最大限度地开发,进而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扎实有效地拓展。因此在电工课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创新能力,是我们应该深入研究和实施的课题。
一、理论联系实际、鼓励学生探求
电工理论课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工科各班级都必须要学习的重要专业基础理论课程之一。对其他课程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要想在电工课中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就必须从自身做起,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尤其要不断丰富实践经验,只有这样,才能在课堂教学中紧密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做到讲授课程游刃有余。我在给学生讲授电工第一堂课绪论的过程中,都要以生产和生活中的实例来说明"电"的重要性,并突出说明电工与电子在家庭生活和工厂生产过程中的具体应用,使我们的教学更加切合实际。同时,我还常用验电笔、万用表等工具在教室中直接进行电路的检验与测量,然后让学生参与讨论,通过这样的方法,大多数的学生不仅克服了对"电"的惧怕心理,而且产生出强烈的探求电工知识的好奇心。促进了学生对新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我认为,教师是否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对能否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二、注重旁征博引、激发学生潜能
事实证明,教学生会钻研、会探求是教师最根本的任务,是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础。职专学生在校主要学习内容是各专业的课程知识,怎样将创新能力要素的培养融于专业课的教学中呢?我在教授电工专业课教学过程中运用了指导学生"三会"的教学方法对此进行探索。"三会"是指一要会独立阅读专业书籍;二要会独立发现问题并分析解决问题;三要会"迁移"知识。(一)教会学生阅读书本。电工理论的概念、原理、公式和结论文字精练,但却表达在书本中长篇的叙述里。我们要能把头序纷繁的教材内容归纳为简明扼要的"纲要",以便使学生透彻理解,牢固掌握。在教学实践中我感到,教学时列出"纲要"不仅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而且学生通过"纲要"的归纳也学会了读书的方法。我认为创新就是不同信息的重新组合,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分析、归纳信息的能力也就是培养了学生的一个重要的创新要素。(二)教会学生发现问题。让学生依据教师的要求和教材所提供的材料,自己去发现问题,并且尝试分析和解决问题。首先,向学生提出需要探究的问题,进行简单的讲解,指出思考方向;然后,指导阅读教材,进行实验,展开讨论,最后加以小结。通过以上种种活动,学生逐步学会去发现问题,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教学的主旨是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因好奇而发问,往往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开始。好奇心强的人探索未知世界的内在驱动力会更大,也往往更容易获得创造发明的机遇。(三)教会学生"迁移"知识。在教学中要使学生了解到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有许多问题在课本中是找不到现成答案的。因此,学会"迁移"知识的本领对他们今后的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教授一些分析和维修电器的方法,通过对各种典型电路的熟悉,领会电路本质就可以收到举一反三的成效。例如讲电流的热效应时,我引导学生先观察身边的各种电器,如灯具、电视机、电风扇等,学生会直观地感受到这些电器通电后会发热。作为教师,我们要能因势利导,总结出电流热效应的理论,然后趁热打铁马上讲解,任何自然现象,都有对人类有利的一面同时也有对人类不利的一面,如利用电流热效应制成电饭锅和电热褥等,又如电动机在工作中发热不仅消耗电能,还会加速绝缘材料的老化,严重时甚至发生事故,所以电器都要采取防护措施,以避免电流热效应带来的伤害。再引导学生观察电器外壳的散热孔说出其应用。通过知识的"迁移",促进了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迁移"知识实际上是在创新能力中综合思维的一种表现。通过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活学活用"的能力,学会通过已有知识、技能去学会和吸收一切新知识、新技能为我所用,真正使创新能力得到拓展和发挥。
三、增加实训内容、丰富实践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营造有利于学生发展和创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尽力创造有益于学生思考创新的实训条件。要善于抓住知识的内在联系,有的放矢地布设问题情境,把学生带入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例如在讲解三相四线制和三相五线制时,我就把学生带到配电箱前,让学生观察导线颜色,结合实物讲授,学生自由讨论。我认为,教师不应照本宣科地死教,学生才不会囫囵吞枣地死学。在授课中我努力创造条件,尽可能地把学生带入实验室或实习场房,经常不断有针对性地提一些新问题,让学生在已有认知水平和动手能力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实验、概括、总结。例如在讲解低压电器及电拖线路的内容时,我先让学生通过实物认识各种低压电器,再到实验室进行电动机单向(点动和自锁)运转控制电路的配线,电路安装完毕通电试车后,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使学生很快又完成实现电动机可逆运转控制电路的配线实验。同学们在安装好的线路上互设故障,然后分别检查分析并加以排除。最后让学生自主创新地进行工作台自动往返控制电路、顺序启动控制线路等操作实验,而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只起指导作用,从而进一步加强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总之,在电工专业理论课教学中,必须要结合不同班级学生的特点,在掌握基础理论知识的前提下,创造性地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教师要特别注意突破原有的教学模式,利用自身的专业技能,正确理解教学内涵,充分利用多媒体,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对学生授之以渔,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具备良好的适应职业变化的素质。
参考文献
[1] 邵瑞珍,《教育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