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文本,展现创作原生态——试论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

来源 :教学月刊(中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wo25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怕写作文,觉得三点一线式的生活枯燥得无素材可写;教师怕教作文,不知这作文怎样教才能见成效,这便是广大师生在作文方面的困惑。于是乎,李白、杜甫、屈原、庄子频频出现在作文里,乍看文采飞扬,细看却空洞无物,都是些投机取巧的万能材料而已。学生却对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人、事视若无睹,对自己独特的生活经历弃之若芥,殊不知这些恰恰是最能写出个性、写出真情的写作素材。而教师呢,一边是定题目、改文章、朗读优秀范文,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一边是按部就班地讲解课文。
其他文献
外语教学的任务是培养能够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进行跨文化交际的人才,其根本目的是实现用外语进行交际。目前,我们已开始意识到外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重要性。现在围绕外语教学和文
目前的初中社会课教学中,存在着“课上热热闹闹,课后迷迷茫茫”的怪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有:“三唯”教学涛声依旧,复习迎考至上,未留给学生主动探究的时间和空间,缺乏培养学生参与意识的有效策略;长期以来对学生实行“相对评价”——又称“常模评价”,评价缺乏激励性。  为克服上述教学弊端,笔者对如何提高初中学生的参与意识作了以下一些初步的探索。    一、在实践中更新教学理念    1. 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
口语表达是人们通过口语来表达思想、传递信息的过程。语言是人脑的一种特有功能,在口语表达中,要科学用脑。语言和思维密不可分,成功的口语表达在训练思维的同时,还能培养人们自
何为好课?其标准可谓见仁见智、众说纷纭。结合自身的教、听、评课和理论学习经验,笔者认为,评价一堂课既要从教师的教,又要从学生的学,还要考虑到所教学科特点等方面来综合考虑。
“英语课程标准”把情感态度作为内容之一,强调对学生的理解与尊重,强调学生的品质培养,强调教学应成为师生共同参与并和谐发展的过程。情感态度指兴趣、动机、自信、意志和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