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体育教学中的意外伤害事故时有发生。体育课中伤害事故的发生不仅影响到正常教学的进程安排,而且往往会影响到教师和学生的体育心理状况。本文作者结合体育课的准备阶段、基本阶段和结束阶段,分析、探讨了辅助练习与避免伤害事故发生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辅助练习体育课伤害事故
体育课中学生的意外伤害事故防不胜防的。教师在伤害事故发生后往往特别被动:体育课上一旦发生伤害事故,不仅影响正常的教学进程,还要面对家长的“兴师问罪”,更要受到学校领导的批评指责。所以,研究辅助练习在体育课中对伤害事故的减少和预防的作用,既有理论价值,又有现实意义。
1.在准备活动建立预防意识
通常,体育课准备活动的运动量由小到大,负荷强度中等,从身体的上方到下方进行关节和韧带的活动,并有意识地进行小肌肉群和对抗肌的练习,准备活动的时间应随着气候的冷暖而适当调节。
1.1一般性辅助练习
准备部分主要是学生热身活动的阶段,它能使学生处于抑制状态的中枢神经系统得以充分舒展,以减少运动损伤,所以每堂课前的热身运动必不可少。准备活动的辅助练习,可以根据授课内容和学生情况,尽量少安排跑步,多采用游戏和徒手操的形式。教师还可以开动脑筋,创编行之有效、学生乐于接受的徒手操来达到热身的目的。教师在选编徒手操时必须做到:
1.1.1动作简约
动作复杂、造型多样的练习效果反而不好,只要简单易学,达到活动相关部位的目的就可以了。
1.1.2节奏明快
明快的节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气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活泼好动的性格淋漓尽致地释放出来。比如街舞、搏击操等,学生一看就会兴趣昂然地进行练习。
1.1.3时间适宜
练习的时间不要机械地固定下来,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增加或减少活动时间(不少于5分钟),以达到热身的目的为宜。
1.2针对性的辅助练习
针对性的辅助练习,即将准备部分的练习和基本教材结合起来,将基本教材的部分练习和分解练习充实到准备部分中来。这样既充实了准备部分的内容,又使准备部分与基本部分之间的衔接更紧密,对潜在的事故加以预防。教师在组织针对性辅助练习时应关注以下几点:
1.2.1内容的针对
根据该节课的教学内容来采用相近的辅助练习,达到热身和预防的目的。比如进行三级跳远教学之前,可以采用单、双脚跳的游戏或徒手操的练习形式。
1.2.2器材的针对
利用本节课教学所使用的器材来做热身运动,有利于预防伤害事故的发生。比如在篮球教学中,辅助练习中可以以篮球为器材进行相关游戏和练习。
1.2.3心理的准备
在准备部分,教师应让学生在心理上做好练习的准备,这样可以降低损伤的危险。事实证明,消极的应激与损伤发生率成正比。因此,良好的心理准备可以提高学生的反映速度,降低伤害事故的发生。
2.教学基本过程中的辅助练习
学生在体育课中进行基本内容学习时,极易出现伤害事故。因此,必须在这一环节增强、增多辅助练习,力争减少伤害事故的发生。
2.1对身体素质的辅助练习
良好的身体素质可以降低伤害事故的危险性,即使发生了损伤,也可以降低损伤的严重性,而且有助于预防再损伤,因此,在教学中应加大身体素质练习的力度。
2.1.1力量素质练习
力量素质是人体其它素质的基础,当然也是有效预防运动损伤最重要的基础。因为力量素质好,必然对身体的控制能力强,关节的稳定性好,在运动过程中疲劳出现得晚,因而可以减少损伤的发生。
2.1.2平衡能力练习
平衡能力是预防运动损伤的重要素质。在体育课中要重视平衡能力的练习,特别是对本体感受能力和关节稳定性的训练。比如篮球的三步上篮教学,可以先学起跳投篮、落地,提高本体感觉对动作的精确控制,再逐渐过渡到三步上篮的完整动作。
2.1.3柔韧性练习
柔韧性是指关节运动幅度的大小。良好的柔韧性可增加运动时关节的活动幅度,对动作的随意支配能力更加精确,既能提高运动效率,又能降低运动损伤,特别是肌肉拉伤。
2.2帮助与保护的辅助练习
在体育教学中,帮助与保护是一种教学手段,也是有效防止伤害事故的一种手段。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重视帮助与保护的教学。
2.2.1自我保护练习
自我保护是指学生能在不可预测的情景下,自觉或不自觉地采用所学技能来保护自己,达到预防伤害事故的目的。比如在对抗性较激烈的项目(如足球、篮球)中,因身体接触而摔跤的情况经常发生。如果掌握了前、后倒接后滚翻、侧倒接侧滚翻等衔接技术,就能有效预防突如其来的伤害,并有利于教学进程顺利进行。
2.2.2帮助练习
合理的帮助不仅有利于学生尽快掌握所学技术,更有利于增强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有利于防止伤害事故的发生。比如在体操的教学中,教师应教会学生如何站位,如何掌握用力顺序,这样被保护者、保护者都将安全地完成教学任务。
2.2.3心理素质练习
在教学过程中,随着练习时间的延长、强度的增加,可导致机体及精神疲劳的出现,致使学生注意力的集中程度下降。注意力的集中程度下降可导致反映时间的延长,神经肌肉间的协调丧失,使损伤的危险增加。因此,教师应培养学生的注意力,比如用语言提示、鼓励、练习手段的多样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示学生做好心理准备,不畏艰苦,提高注意力,减少伤害事故。
3.教学结束部分的辅助练习
在教学结束前,教师可让学生在优美动听、积极向上的音乐中与教师一起用舞蹈、游戏、韵律操来放松结束全课,使学生从生理和心理达到放松,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
3.1伸展性辅助练习
在练习结束后,肌肉仍处于紧张状态,适当地拉长肌肉有利于放松,有利于心肌系统恢复到正常水平。伸展性辅助练习,应在放松运动前做,避免肌肉的拉伤。
3.2实施积极性的辅助练习
高强度的练习项目可采用积极放松手段,可以进行慢跑;或在垫子上躺下,双腿上举、抖动;或两人一组,相互轻踩轻揉肩部大小肌肉,使肌肉放松而富有弹性。
3.3心理上的辅助练习
在练习过程中,学生心理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念动训练,来达到心理的愉悦、轻松。
4.结论
综上所述,体育教学本身就存在着一定的危险性,所以伤害事故在所难免,但是通过积极的预防还是可以把伤害降
到最低点的,那么就应该做到以下几点:①思想重视;②教学要符合教学常规;③加强宣传教育;④加强课堂组织管理。如果一旦出现伤害事故,就一定要认清伤害的类别和责任的范围,同时对受伤学生组织积极的补救措施,把伤害降低到最小。
参考文献:
[1]张晓波.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防范与处理[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3,(06).
[2]肖国良.试析体育教学中伤害事故的责任界定[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1,3.
[3]韩振勇.校园伤害事故对中小学体育课的负面影响[J].中国学校体育,2002,3.
[4]何斌.中小学体育教学伤害事故发生原因的调查及预防的思考[J].体育世界(学术版),2006,(09).
关键词: 辅助练习体育课伤害事故
体育课中学生的意外伤害事故防不胜防的。教师在伤害事故发生后往往特别被动:体育课上一旦发生伤害事故,不仅影响正常的教学进程,还要面对家长的“兴师问罪”,更要受到学校领导的批评指责。所以,研究辅助练习在体育课中对伤害事故的减少和预防的作用,既有理论价值,又有现实意义。
1.在准备活动建立预防意识
通常,体育课准备活动的运动量由小到大,负荷强度中等,从身体的上方到下方进行关节和韧带的活动,并有意识地进行小肌肉群和对抗肌的练习,准备活动的时间应随着气候的冷暖而适当调节。
1.1一般性辅助练习
准备部分主要是学生热身活动的阶段,它能使学生处于抑制状态的中枢神经系统得以充分舒展,以减少运动损伤,所以每堂课前的热身运动必不可少。准备活动的辅助练习,可以根据授课内容和学生情况,尽量少安排跑步,多采用游戏和徒手操的形式。教师还可以开动脑筋,创编行之有效、学生乐于接受的徒手操来达到热身的目的。教师在选编徒手操时必须做到:
1.1.1动作简约
动作复杂、造型多样的练习效果反而不好,只要简单易学,达到活动相关部位的目的就可以了。
1.1.2节奏明快
明快的节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气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活泼好动的性格淋漓尽致地释放出来。比如街舞、搏击操等,学生一看就会兴趣昂然地进行练习。
1.1.3时间适宜
练习的时间不要机械地固定下来,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增加或减少活动时间(不少于5分钟),以达到热身的目的为宜。
1.2针对性的辅助练习
针对性的辅助练习,即将准备部分的练习和基本教材结合起来,将基本教材的部分练习和分解练习充实到准备部分中来。这样既充实了准备部分的内容,又使准备部分与基本部分之间的衔接更紧密,对潜在的事故加以预防。教师在组织针对性辅助练习时应关注以下几点:
1.2.1内容的针对
根据该节课的教学内容来采用相近的辅助练习,达到热身和预防的目的。比如进行三级跳远教学之前,可以采用单、双脚跳的游戏或徒手操的练习形式。
1.2.2器材的针对
利用本节课教学所使用的器材来做热身运动,有利于预防伤害事故的发生。比如在篮球教学中,辅助练习中可以以篮球为器材进行相关游戏和练习。
1.2.3心理的准备
在准备部分,教师应让学生在心理上做好练习的准备,这样可以降低损伤的危险。事实证明,消极的应激与损伤发生率成正比。因此,良好的心理准备可以提高学生的反映速度,降低伤害事故的发生。
2.教学基本过程中的辅助练习
学生在体育课中进行基本内容学习时,极易出现伤害事故。因此,必须在这一环节增强、增多辅助练习,力争减少伤害事故的发生。
2.1对身体素质的辅助练习
良好的身体素质可以降低伤害事故的危险性,即使发生了损伤,也可以降低损伤的严重性,而且有助于预防再损伤,因此,在教学中应加大身体素质练习的力度。
2.1.1力量素质练习
力量素质是人体其它素质的基础,当然也是有效预防运动损伤最重要的基础。因为力量素质好,必然对身体的控制能力强,关节的稳定性好,在运动过程中疲劳出现得晚,因而可以减少损伤的发生。
2.1.2平衡能力练习
平衡能力是预防运动损伤的重要素质。在体育课中要重视平衡能力的练习,特别是对本体感受能力和关节稳定性的训练。比如篮球的三步上篮教学,可以先学起跳投篮、落地,提高本体感觉对动作的精确控制,再逐渐过渡到三步上篮的完整动作。
2.1.3柔韧性练习
柔韧性是指关节运动幅度的大小。良好的柔韧性可增加运动时关节的活动幅度,对动作的随意支配能力更加精确,既能提高运动效率,又能降低运动损伤,特别是肌肉拉伤。
2.2帮助与保护的辅助练习
在体育教学中,帮助与保护是一种教学手段,也是有效防止伤害事故的一种手段。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重视帮助与保护的教学。
2.2.1自我保护练习
自我保护是指学生能在不可预测的情景下,自觉或不自觉地采用所学技能来保护自己,达到预防伤害事故的目的。比如在对抗性较激烈的项目(如足球、篮球)中,因身体接触而摔跤的情况经常发生。如果掌握了前、后倒接后滚翻、侧倒接侧滚翻等衔接技术,就能有效预防突如其来的伤害,并有利于教学进程顺利进行。
2.2.2帮助练习
合理的帮助不仅有利于学生尽快掌握所学技术,更有利于增强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有利于防止伤害事故的发生。比如在体操的教学中,教师应教会学生如何站位,如何掌握用力顺序,这样被保护者、保护者都将安全地完成教学任务。
2.2.3心理素质练习
在教学过程中,随着练习时间的延长、强度的增加,可导致机体及精神疲劳的出现,致使学生注意力的集中程度下降。注意力的集中程度下降可导致反映时间的延长,神经肌肉间的协调丧失,使损伤的危险增加。因此,教师应培养学生的注意力,比如用语言提示、鼓励、练习手段的多样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示学生做好心理准备,不畏艰苦,提高注意力,减少伤害事故。
3.教学结束部分的辅助练习
在教学结束前,教师可让学生在优美动听、积极向上的音乐中与教师一起用舞蹈、游戏、韵律操来放松结束全课,使学生从生理和心理达到放松,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
3.1伸展性辅助练习
在练习结束后,肌肉仍处于紧张状态,适当地拉长肌肉有利于放松,有利于心肌系统恢复到正常水平。伸展性辅助练习,应在放松运动前做,避免肌肉的拉伤。
3.2实施积极性的辅助练习
高强度的练习项目可采用积极放松手段,可以进行慢跑;或在垫子上躺下,双腿上举、抖动;或两人一组,相互轻踩轻揉肩部大小肌肉,使肌肉放松而富有弹性。
3.3心理上的辅助练习
在练习过程中,学生心理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念动训练,来达到心理的愉悦、轻松。
4.结论
综上所述,体育教学本身就存在着一定的危险性,所以伤害事故在所难免,但是通过积极的预防还是可以把伤害降
到最低点的,那么就应该做到以下几点:①思想重视;②教学要符合教学常规;③加强宣传教育;④加强课堂组织管理。如果一旦出现伤害事故,就一定要认清伤害的类别和责任的范围,同时对受伤学生组织积极的补救措施,把伤害降低到最小。
参考文献:
[1]张晓波.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防范与处理[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3,(06).
[2]肖国良.试析体育教学中伤害事故的责任界定[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1,3.
[3]韩振勇.校园伤害事故对中小学体育课的负面影响[J].中国学校体育,2002,3.
[4]何斌.中小学体育教学伤害事故发生原因的调查及预防的思考[J].体育世界(学术版),20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