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踝关节骨折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的效果研析

来源 :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rkey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主要是为了研析踝关节患者手术治疗的效果。通过选取2010年5月-2014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踝关节患者77例,77例患者中有23例是旋后内收型,24例旋后外旋型,22例旋前外旋型,8例旋前背屈型,77例患者都采用手术治疗的方法,在内踝运用螺钉或者张力带钢丝进行固定,对于外踝骨折患者运用环形钢板固定,手术后要进行相应的功能恢复锻炼。在患者出院之后进行为期9-30个月的随访,优良率达到90.2%。最终可以得出结论:对于踝关节骨折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时的踝关节复位以及固定手法、手术后的锻炼都至关重要。
  关键词:踝关节骨折;治疗;疗效分析
  我院自2010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77例踝关节患者,通过及时准确的手术治疗均得到了较为满意的疗效,下面笔者总结了一些治疗方面的经验供同行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选取了2010年5月-2014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踝关节骨折患者77例,有52例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患者年龄在18-67岁之间,患者平均年龄是37.7岁,骨折原因如下:32例患者是由于跌倒扭伤导致的,22例患者是由于交通事故引起的,10例患者是由于体育运动造成的骨折,7例坠落致伤,6例压砸致伤。另外对骨折患者进行影像学拍片检查后得出,51例患者出现闭合性骨折,26例患者出现开放性骨折。通过LaugeHansen骨折分类得出:23例患者属于旋后内收型,24例患者属于旋后外旋型,22例患者属于旋前外旋型,8例患者属于旋前背屈型。有12例患者出现距骨骨折,19例患者出现合并有下胫腓关节分离症状。受伤患者自受伤到手术的时间平均是4d。
  1.2手术时间
  对于26例开放性骨折患者,首先清理创口,待患处伤口情况稳定后行关节内固定术。对于51例闭合性骨折中9例未出现组织肿胀的患者,经完善检查后,于4~6h内行急诊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其余42例患者因出现软组织肿胀或其他原因先给予冷敷、消炎、消肿对症治疗,并在石膏固定基础上辅以跟骨骨牵引制动及复位,待炎症肿胀消退后于7~10d内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
  1.3手术方法
  手术中采用持续性硬膜外麻醉或全麻等麻醉方式。手术切口选择多选用内、外踝前、后缘弧形切口。对移位的内踝骨折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对于外踝骨折,多选用环形钢板进行固定;对于伴有有腓骨干的骨折,先进行骨折移位整复,用窄重建钢板固定。在外踝骨折手术中注意恢复10~15°的外翻角。对于双踝骨折,按照先外、后内踝的先后顺序进行固定。对于三踝骨折按照先外踝,再内踝,最后后踝的顺序进行固定,伴有胫腓联合韧带损伤分离的应用螺钉进行固定。治疗的关键是解剖复位,修复损伤的韧带,恢复踝穴的完整性,早期锻炼防止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
  1.4术后处理
  手术下肢应用石膏进行中立位固定并抬高患肢,固定时间为14~30d,同时进行抗感染治疗大约4~6d。嘱患者术后第2天进行主动伸脚趾和屈膝活动。术后30d后下床进行不负重的活动,60d后可适当负重行走,直至解除胫腓联合的螺钉并行X线复查骨折线。
  2结果
  经过对77例患者出院后均进行的平均为期15个月的随访,X线复查显示骨折愈合时间多在90~120d,平均为103d;患者手术伤口均为Ⅰ期缝合且Ⅰ期愈合,未发生感染、骨不连、骨折畸形愈合等并发症。疗效的评估采用Baird和Jackson评分标准,总的优良率达到了93.50%。
  3讨论
  踝关节在人体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功能,此处骨折将会造成腓骨缩短、畸形,或者距骨倾斜或移位,影响人的活动。治疗踝关节骨折的关键,不仅要恢复踝部踝穴的完整性,而且应正确而及时的处理踝关节周围损伤的韧带,尽量减少因关节不稳定造成的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3]。该组统计中对于7例外踝骨折用克氏针张力带钢丝固定,对于16例外踝骨折,用环形钢板进行固定,对于7例伴有有腓骨干的骨折,先进行骨折移位整复,用窄重建钢板固定,在外踝骨折手术中注意恢复10~15°的外翻角;对30例内踝骨折用两枚空心螺钉固定;对于17例双踝骨折和三踝骨折按照先外踝,再内踝,最后后踝的顺序进行固定,对其中11例伴有胫腓联合韧带损伤分离的应用螺钉进行固定。
  在该组统计中,有5例患者外踝复位不佳,导致了关节炎症的出现。此时早期进行解剖复位,处理腓骨远端骨折,同时处理好腓骨与外踝轴线有10~15°的夹角的问题,对踝关节功能的恢复和预防炎症是至关重要。对少数踝关节骨折伴发胫腓下联合分离的的情况,当重视胫腓下联合分离的治疗,因其往往会影响到踝关节的稳定性,负重时尤为明显。
  国际医学上认为内、外踝固定后的胫腓联合仍然不稳定就必须进行胫腓下联合固定,且对固定胫腓下联合时踝关节的具体位置持有不同的见解,笔者经过该组实验证实了若踝关节处于的跖屈角度增加1°,会使踝关节丧失背伸角度,最多丧失11°,所以在踝关节骨折手术上固定下胫腓联合韧带时,踝关节应是完全背伸的姿势。对该次统计中的6例胫腓韧带的损伤患在术中进行了及时的修复。
  对于患者手术后的锻炼一定不能过度。另外还有一些相关研究表明,在骨折修复早期患者需要进行没有保护的负重锻炼,这样可以让腿部更早的运动,石膏固定与这种早期锻炼相比,二者在住院时间、疼痛程度、功能评分方面都没有太大的差别。早期活动可以获得较早的功能恢复,但6个月后与早期制动组比较两者无明显差别,且伤口并发症高于后者,因此主张早期活动要按患者情况适量进行。该研究主张根据患者骨折的粉碎程度的情况判断开始早期功能锻炼的时间,确保在骨折稳定的条件下进行锻炼,帮助其回恢复关节的功能,但要依据早下地、晚负重的原则。
  综上所述,踝关节发生骨折的患者必须及时就医,正确判断出骨折的类型,选择好手术的时机,以及合适的固定方法,进行科学、高质量的复位,同时在手术完成后因时制宜的功能锻炼,只有这样才能帮助患者尽快恢复病痛踝关节。
  参考文献:
  [1]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实用骨科学[M].3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792-796.
  [2]梁军,于建华,郑德志.踝关节的手术治疗[J].中华骨科杂志,2009,22(10):604-608.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讨两种不同固定方法在头皮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1-2岁头皮静脉输液的患儿206例,以随机的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在头皮针穿刺后:对照组采取常规方式固定—输液贴的长边线与头皮针垂直;实验组采取改良方式固定——输液贴的长边线与人体矢状线垂直。观察两组患儿顺利完成输液,液体外渗,针头滑脱,家长满意度等情况。结果: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选择责任心强、技术操作熟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他汀类药品具有的非降脂作用。方法:对我院2013年7月-2014年7月医学相关文献进行查询,针对他汀类药品具有的非降脂作用进行分析与统计。结果:他汀类药品除能够有效降脂之外,还能够有效发挥抗病毒作用、抗肿瘤作用、抗炎作用、对患者肾脏进行保护以及降低血压等系列作用。结论:当今,于医学界针对他汀类药品的应用需要进一步研究,有效将其药物作用进行拓宽,最终能够有效开拓他汀类药品的发展前景。
期刊
摘要:血液流变学是对血流量的变化,从主体的不同层次、不同成分进行地研究,通过物理流变学检测血液,可以预测许多疾病,将常用指标和医学意义如下,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血液流变学;常压指标;医学意义  【Abstract】BloodRheologyisadisciplinewhichstudiesdifferentlevelsofbloodflowandchangesofitscomposition,
期刊
摘要:为维护血站供血科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确保临床用血的正常发放和采集的血液准确入库,最大限度地降低信息系统故障给供血科工作所造成的影响,必须建立和实施针对管理信息系统瘫痪等意外的应急预案和恢复程序,[1]以保证临床血液发放和血液正常入库。  关键词:信息系统; 瘫痪; 应急预案  1供血科信息系统应急预案启动条件  1.1机房主服务器发生不可抗拒因素,不可预知的突发故障,导致供血科信息系统停  
期刊
摘要:在临床中,婴儿静脉采血对婴儿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意义,而对婴儿采血技巧的分析,是为了提升护理人员对婴儿采血的掌握能力。文中主要分析了婴儿静脉采血的技巧,分为三种方法进行详细分析,并且对采血后的护理工作也做出了探讨。其目的是为了保证能够快速、安全的对婴儿静脉采血,减少婴儿痛苦,提高采血成功率。  关键词:婴儿;静脉采血;穿刺  婴儿静脉采血是我院治疗和护理中的一个基本操作,也是护士的一项基本
期刊
摘要:目的:采用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对小儿复杂急性阑尾炎实施治疗,对比两种手术方式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8月~2014年6月收治的38例小儿复杂急性阑尾炎患儿,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和对照组(采用开腹手术治疗),每组各19例患儿,对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平均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对骨科手术患者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 针对我院从2013年4月到2014年6月收治的40例骨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人。其中观察组在术中采取静脉输液注射右美托咪定,对照组以相同操作输液注射0.9%氯化钠溶液,比较两组患者在术后麻醉药物停用后的躁动情况,记录数据并采取统计学分析。结果 在麻醉苏醒期EA躁动发生率和术后1小时疼痛评
期刊
摘要:跌倒和坠床是住院患者常见的不安全事件,增加了患者痛苦,为医院医疗护理活动的开展带来阻碍,本文就住院患者发生跌倒/坠床的危险因素展开分析并阐述相关护理防范措施。  关键词:住院患者;跌倒;坠床;护理措施  住院患者跌倒/坠床是医院工作中常见的护理安全事件。不仅导致患者受伤,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还会影响护患关系,降低患者对医务人员的信任和满意程度[1]。  一、住院患者跌倒/坠床的危险因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我国二级医院药房开展药学服务的现状和影响因素,探讨影响药学服务深入开展的紧迫性,为促进国内各医疗药房药学服务的深入提供参考。方法:通过研究相关资料和对医院药房药学服务工作者进行问卷调查以及座谈会,联系国内各医院药房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我院药房开展药学服务的现状,主要分析影响药房药学服务质量的主要因素,并探讨科学有效的解决对策。结果:调查研究发现医院药房药学服务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不完
期刊
糖化血红蛋白在血糖控制检测评估方面具有重要应用价值。许多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如果将糖化血红蛋白水平降低至8%以下,糖尿病的并发症将大大降低。如果糖化血红蛋白大于9%,说明患者持续高血糖,会发生糖尿病性肾病、动脉硬化、白内障等并发症,并有可能出现酮症酸中毒等急性合并症[1]。泰兴市十里甸卫生院选取辖区内2014年3月在我院体检人员共491例,观察其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变化,并探讨其相关影响因素,现报道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