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焊接工艺、焊缝冶金质量和焊缝组织分析了LNG储罐用9Ni钢焊缝良好低温韧性形成的原因。
关键词:9Ni钢;低温韧性;焊缝组织分析
LNG储罐用9Ni钢应用于-196度的低温环境,该环境对焊缝韧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通过控制焊接工艺和焊缝化学成分来影响组织形态,从而达到较高的韧性储备。
(1)焊接工艺
盡量使用小线能量进行施焊。小线能量焊接过程,温度波动幅度减小,高温停留时间变短,形成的焊缝晶粒较小,韧性增高。
采用多层多道焊接韧性会提高。焊接线能量的降低,晶粒不会粗大,加之,各焊道间的热影响造成再结晶细化晶粒的效果。
(2)焊缝杂质元素
杂质及形态和合金元素对焊缝韧性都会造成影响。9Ni钢的杂质元素主要包括事H,O,S和P。H造成氢脆,O与其他元素形成非金属夹杂物,S和P在结晶过程中于晶界偏析形成低熔点共晶物质。以上的情形都会造成焊缝韧性的下降。
通过加入CaF2和K3AlF6与H(H2,OH和H2O)反应生成HF气体。工业碳酸钙高温生成的CO2能够降低氢分压,从而降低氢在金属的溶解。同时CO2能够与H2反应生成CO和水蒸汽也可降低氢的溶解。
天然硅灰石与工业碳酸钙分解生成的CaO与FeS生成不溶于金属的CaS。锰粉与FeS生成的MnS同样不溶于金属。这两种方式都可以起到脱硫的效果。
焊接过程中,P向熔渣排放的条件为:一,让P氧化形成P2O5;二,与熔渣成分形成牢固的化合物。最易与P结合的碱性氧化物为CaO。
焊接时,存在着MgO,MnO,FeO等多种氧化物,将P氧化为P2O5,与天然硅灰石与工业碳酸钙分解生成的CaO反应,生成稳定的复合物(3CaO· P2O5或4CaO· P2O5)达到脱磷等效果。
焊接时氧等来源比较丰富,如母材或焊丝的铁锈、焊剂成分中的氧化物、焊接材料的水分和空气中的氧气等。因此,焊接过程容易引起焊缝的增氧。氧化物以非金属夹杂物SiO2,FeO,Al2O3和MnO等形式残留于焊缝,使焊缝脆化,不但会降低金属的塑性还会造成韧性下降。
当焊缝金属中Mn/Si比值为3~6[1],形成的脱氧产物半径最大,容易被焊渣吸收,减少了焊缝金属含氧量。焊缝金属Si主要来自于焊丝,当焊丝选定后,只能通过调整焊剂Mn含量的方式调整Mn/Si比值。
(3)主要合金元素对焊缝的作用
镍是无限扩大奥氏体元素,使Ac3降低,细化晶粒,当Ni含量较高无韧脆转变,甚至在室温都是单相奥氏体组织。此时,焊缝组织具有良好的低温韧性。铬与氧结合为致密的氧化膜,可以大幅度提升合金的抗氧化性。钼的加入不但可增强抗腐蚀性,提高合金塑性,还显著降低热裂纹敏感性。过量的硅元素能与其他物质反应生成低熔点共晶产物,使合金脆化,降低韧性。锰与硅通过脱硫脱氧,降低低熔点产物的数量,还可以向焊缝过渡锰元素,实现固溶强化的效果。
(4)焊缝组织分析
合金元素的种类和数量决定了焊缝的组织。合金元素可分为:奥氏体元素和铁素体元素。本课题主要涉及到的铁素体元素有Cr,Mo,Si和Nb。涉及到的奥氏体元素有Ni,C和Mn。
舍夫勒组织图为手弧焊经验归纳得出化学元素与组织关系。图中纵坐标为镍当量Nieq,横坐标为铬当量Creq,计算式如下:
Nieq=Ni+30C+0.5Mn
Creq=Cr+Mo+1.5Si+0.5Nb
将表1中第一组的熔敷金属化学成分代入:
Nieq=Ni+30C+0.5Mn=63.3+30×0.021+0.5×1.12=64.49
Creq=Cr+Mo+1.5Si+0.5Nb=21.97+9.15+1.5×0.22+0.5×3.23=33.065
根据计算所得结果结合舍夫勒组织图图分析,可知熔敷金属组织应为奥氏体。然而实验结果为大量奥氏体和极少量δ铁素体。两者存在一定的差异。原因在于舍夫勒组织图仅考虑了化学成分对组织的影响,却未考虑到实际焊接条件及合金元素存在形态的影响。正因为如此,舍夫勒组织图在使用时允许4%左右的误差。因此,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基本一致。
参考文献:
[1]苏仲鸣.焊剂的性能与使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1989.
[2]陈伯蠡.焊接冶金原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1:301-308.
关键词:9Ni钢;低温韧性;焊缝组织分析
LNG储罐用9Ni钢应用于-196度的低温环境,该环境对焊缝韧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通过控制焊接工艺和焊缝化学成分来影响组织形态,从而达到较高的韧性储备。
(1)焊接工艺
盡量使用小线能量进行施焊。小线能量焊接过程,温度波动幅度减小,高温停留时间变短,形成的焊缝晶粒较小,韧性增高。
采用多层多道焊接韧性会提高。焊接线能量的降低,晶粒不会粗大,加之,各焊道间的热影响造成再结晶细化晶粒的效果。
(2)焊缝杂质元素
杂质及形态和合金元素对焊缝韧性都会造成影响。9Ni钢的杂质元素主要包括事H,O,S和P。H造成氢脆,O与其他元素形成非金属夹杂物,S和P在结晶过程中于晶界偏析形成低熔点共晶物质。以上的情形都会造成焊缝韧性的下降。
通过加入CaF2和K3AlF6与H(H2,OH和H2O)反应生成HF气体。工业碳酸钙高温生成的CO2能够降低氢分压,从而降低氢在金属的溶解。同时CO2能够与H2反应生成CO和水蒸汽也可降低氢的溶解。
天然硅灰石与工业碳酸钙分解生成的CaO与FeS生成不溶于金属的CaS。锰粉与FeS生成的MnS同样不溶于金属。这两种方式都可以起到脱硫的效果。
焊接过程中,P向熔渣排放的条件为:一,让P氧化形成P2O5;二,与熔渣成分形成牢固的化合物。最易与P结合的碱性氧化物为CaO。
焊接时,存在着MgO,MnO,FeO等多种氧化物,将P氧化为P2O5,与天然硅灰石与工业碳酸钙分解生成的CaO反应,生成稳定的复合物(3CaO· P2O5或4CaO· P2O5)达到脱磷等效果。
焊接时氧等来源比较丰富,如母材或焊丝的铁锈、焊剂成分中的氧化物、焊接材料的水分和空气中的氧气等。因此,焊接过程容易引起焊缝的增氧。氧化物以非金属夹杂物SiO2,FeO,Al2O3和MnO等形式残留于焊缝,使焊缝脆化,不但会降低金属的塑性还会造成韧性下降。
当焊缝金属中Mn/Si比值为3~6[1],形成的脱氧产物半径最大,容易被焊渣吸收,减少了焊缝金属含氧量。焊缝金属Si主要来自于焊丝,当焊丝选定后,只能通过调整焊剂Mn含量的方式调整Mn/Si比值。
(3)主要合金元素对焊缝的作用
镍是无限扩大奥氏体元素,使Ac3降低,细化晶粒,当Ni含量较高无韧脆转变,甚至在室温都是单相奥氏体组织。此时,焊缝组织具有良好的低温韧性。铬与氧结合为致密的氧化膜,可以大幅度提升合金的抗氧化性。钼的加入不但可增强抗腐蚀性,提高合金塑性,还显著降低热裂纹敏感性。过量的硅元素能与其他物质反应生成低熔点共晶产物,使合金脆化,降低韧性。锰与硅通过脱硫脱氧,降低低熔点产物的数量,还可以向焊缝过渡锰元素,实现固溶强化的效果。
(4)焊缝组织分析
合金元素的种类和数量决定了焊缝的组织。合金元素可分为:奥氏体元素和铁素体元素。本课题主要涉及到的铁素体元素有Cr,Mo,Si和Nb。涉及到的奥氏体元素有Ni,C和Mn。
舍夫勒组织图为手弧焊经验归纳得出化学元素与组织关系。图中纵坐标为镍当量Nieq,横坐标为铬当量Creq,计算式如下:
Nieq=Ni+30C+0.5Mn
Creq=Cr+Mo+1.5Si+0.5Nb
将表1中第一组的熔敷金属化学成分代入:
Nieq=Ni+30C+0.5Mn=63.3+30×0.021+0.5×1.12=64.49
Creq=Cr+Mo+1.5Si+0.5Nb=21.97+9.15+1.5×0.22+0.5×3.23=33.065
根据计算所得结果结合舍夫勒组织图图分析,可知熔敷金属组织应为奥氏体。然而实验结果为大量奥氏体和极少量δ铁素体。两者存在一定的差异。原因在于舍夫勒组织图仅考虑了化学成分对组织的影响,却未考虑到实际焊接条件及合金元素存在形态的影响。正因为如此,舍夫勒组织图在使用时允许4%左右的误差。因此,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基本一致。
参考文献:
[1]苏仲鸣.焊剂的性能与使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1989.
[2]陈伯蠡.焊接冶金原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1:301-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