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情境”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中学理科园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mashabi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情境是启智的“杠杆”,是引发和加速学生思维的催化剂,是学生发展、提高的必要前提。
  一、创设形式多样的导学情境
  导学,就是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手段,它是课堂教学必需的一个环节,也是教师必备的一种教学技能;它是学生主体地位的依托,教师主导作用的体现。有效的导学能为学生提供适宜的学习情境,因此我在教学中做了如下的导学探索和实践。
  1、比喻导学 即用学生熟知的、且与新知识有某些相似特征的事例,对应说明新知识的疑难之处,配合正确讲解,达到教学目的。例如,在《光的反射》中,讲到“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而不是“入射角等于反射角”这一知识点时,我打个比方,提问学生,“小东,你的相貌跟你父亲像,可否说你父亲的相貌与你像?”大家恍然大悟。讲到“压缩体积,气体液化”时,由于实验难做,用“就书讲书”的方法更难说明问题。于是又用比喻,先用酒精在黑板上写下“液化”两字,不久字迹消失,问:“这两字哪去了?”“蒸发变成气体了。”“若把这些气体叫回来重新集中,重变成液体,不就相当于压缩体积了吗?”恰当的比喻,化解了教学难点。
  2、“险”情导学 让学生“绷紧心灵之弦”,再发出“原来如此!”的感叹,所传授的知识点就能深深地刻在学生的头脑中。如:出示一个钉满大头针的钉床,再把一个塑料袋(上面画笑脸)装上水放在钉床上,学生估计塑料袋非破不可,却没想到塑料袋非但没被刺破,还溢满笑容,学生大为惊讶。再把另一个装上水的塑料袋(画上哭脸)放在只有几个大头针的钉床上,此时哭脸显现,“泪水”汹涌而出。就此引出、印证了公式P=F/S。
  又如在讲授“机械能守恒定律”时,在天花板上悬挂一个铁球,把铁球拉到教师鼻子近旁,然后释放铁球,让它摆动,当铁球摆回来朝教师打来时,学生发出惊叫声,为教师捏了一把汗。但教师稳坐泰山,安然无恙,学生哑然,惊问何故?不急于告诉他们答案,而让他们自行思索探索,得出结论,学生还能忘记这个定律吗?
  3、“美”景导学 教学不仅在于传授教材,还在于启发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教学情景中获得美的享受,产生情感的共鸣,全身心投入学习,达到教与学的水乳交融。在讲“着火点”时,一条非常漂亮的绣花手绢浸水后,撑开在铁圈上,倒点酒精,点燃后,只见蓝色的火焰在雪白的手绢上翻腾,“多美的景象啊!”“可怜的手绢!”学生在赞赏之余又不免惋惜。可当火焰消失后,手绢安然无恙,多么神奇!科学奥妙在科学美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4、语音导学 把一些难懂、难区别的知识点编成顺口溜制成语音教学篇,如:在讲“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时,把它归纳成四个步骤:一认、二量、三读、四记。即认“零刻度、量程、最小刻度、单位”;量“玻璃泡要全浸入液中,不碰容器的底和壁,放入稍等候,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玻璃泡仍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表面相平”,“记录温度值,标明单位。”编成:“我叫温度计,我铁面无私,一身正气(靠感觉不准确);工作时脚泡要全浸在液体里,不坐底也不碰壁(量);我的液柱面慢慢升起,要等候请别急着回去,我的液泡仍在液体里,直到你的视线与我的液柱面相平齐(读);别忘记,我是物理量,是个有单位和数值的整体(记)”。配合甜美的音乐播放,以感觉器官直接面对物理事物、现象、物理科学思维的可感知的具体形态,学生形成了集中的审美注意,产生一种生理、心理、精神上的愉悦感。
  5、故事导学 故事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把趣味物理小故事适时得体地穿插在章节或段落中,使学生处于积极思维的状态。如在“平面镜的运用”中,我讲了一段故事:公元前215—212年间,罗马人大举入侵希腊,派出一支船队,满载精兵,准备攻打阿基米德的家乡——叙拉古城,阿基米德求见国王,献出破敌妙计——动员全乡的妇女和守城的人在海岸边列队,每人各执一面平面镜,集中太阳光向罗马战船反射,不一会儿,船队燃起熊熊大火,船毁人亡。阿基米德运用了平面镜把光反射的原理,不费一兵一卒打败了敌人,拯救了家乡。由故事再引入到“平面镜改变光的方向的运用”的教学中,更激发学生求知、探索、创新的主动性。
  二、营造妙趣横生的实验情境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教学中,如仅仅依照课本提供的实验素材和实验方法进行实验,学生会感觉枯燥、刻板,无新鲜感。所以教师还应努力改进、创新实验,增加实验的趣味性,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在“平面镜成像”一节中,我设置“一箭双雕”小实验;用两根等高蜡烛,把其中一根放在玻璃面前,另一根置于像的位置,点燃前面一根蜡烛,可发现后一根蜡烛也同时被点亮;教师移动后一根蜡烛,发现蜡烛灭了;又移到像位置,又被点燃。一前一后,一亮一灭,普通的操作,神奇的效果,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再引入到“平面镜成像特点”。
  在“光的直线传播”教学中,如何验证光的直线传播?实验步骤如下:
  1、让一位同学拿镭射笔在倒扣的烧杯上照射(观察不到直线路径现象);2、教师展示蚊香,点燃蚊香,直到烧杯中充满蚊香烟,让一位同学再做前一位同学的实验,光束笔直可见;3、提问,在液体中可否验证光的直线传播?据前,如何可使光线路径可见?4、学生踊跃作答,有的提出滴入墨水,有的提出撒入粉笔灰,有的提出用肮脏的水等,再让学生上台各显身手验证自己的说法;气体、液体的实验后,再让学生考虑固体,由学生讨论后,再出示水果冻进行实验。
  实验情境的创设,使实验具有更丰富的色彩,使生硬的器材展现出勃勃生气,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开发丰富多彩的课外情境
  积极开展课外活动,让学生利用物理知识变魔术、进行小制作。如“平面镜”应用的空杯变花,“动滑轮”的拔河赛,“着火点”的纸锅烧水,“失重”的自制手电筒等。弥补了课堂教学的不足,拓宽视野,发展个性,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进一步学好物理大有裨益。
  学生对知识的把握、规律的领悟,形如从低处到高处,需要教师创设情境,用学生熟悉的材料进行实验制作,设台阶引入让学生把握、领悟知识,促进教学思想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
其他文献
三峡库区集镇建设速度加快,由于缺乏统一的建设规划 , 法律法规约束力有限,体制不顺、乡镇执法力量薄弱,建设中大面积开挖面裸露、弃土弃渣堆放不规范,人为水土流失严重.防治
<正>特丽是女植物人,靠导管喂食存活已15年。其夫曾答应她,万一有难,不让她以人工方式存活,因此其夫希望循合法途径拔除喂食管, 成全其意愿。然而特丽父母不同意。翁婿从1998
期刊
摘 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己成为推进新一轮课程改革和学科教学改革的突破口。本文介绍目前常用的两种教学模式:一种是讲授型模式,另一种是探索型教学模式,为中小学教师的教学实践提供一个可参考的范式,对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信息技术;数学教学;教学模式;讲授型模式;探索型模式  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是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探索如何逐步把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数学教学的过程,即在不
西部大开发必须把防治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放在首位,树立生态优先、保护优先的思想。实施退耕还林(草)政策应采取有力措施保护好现有天然次生林和草原;建议不征收退耕还林地区农
摘 要: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程理念下,我们可以从利用新技术构建学习网站创设新型教学平台、利用新数字化学习提高学习效果、引进多种信息技术提升学生素养、举办信息技术支持下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来努力创设一个符合信息社会,符合学生自主发展的新型学习环境的高效课堂。  关键词:新课程;新技术;新数字化;信息技术; 高效课堂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参与是新课程实施的核心
伴随着高中新课改实验的深入开展,物理课堂教学悄然发生着变化,新理念、新教法、新教材、新评价迎面扑来,让老师们应接不暇。在新与旧、现代与传统的激烈碰撞中,引发了我们许多思考,对于传统的物理教学是本着推倒重来还是继承发展,这是进入课改实验的物理教师首先应正确把握的,否则,物理新课程实验就很可能会出现偏差,物理教育的培养目标也将难以实现。本文结合自己物理新课程实施以来的学习与实践,谈几点思考。  一、继
人类不合理的生产经营活动使青海湖地区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有数百条小河小溪已不复存在,湖水深由20世纪初的37.5m下降到现在的25.3m,1963-1996年的33年间单位面积的鲜草产量下降了37.4%,恶化的生态环境使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