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高中新课改实验的深入开展,物理课堂教学悄然发生着变化,新理念、新教法、新教材、新评价迎面扑来,让老师们应接不暇。在新与旧、现代与传统的激烈碰撞中,引发了我们许多思考,对于传统的物理教学是本着推倒重来还是继承发展,这是进入课改实验的物理教师首先应正确把握的,否则,物理新课程实验就很可能会出现偏差,物理教育的培养目标也将难以实现。本文结合自己物理新课程实施以来的学习与实践,谈几点思考。
一、继承和发展是实施物理新课程实验的主旨
课改初期,许多老师都片面地认为本次新课程实验是一次革命,是对传统物理教学的一次变革,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有些教师对新课程教学感到束手无策,不知道课该如何上,在强调知识与技能的演练时便担心走向“片面”,当用讲授法教学时便担心变成“填鸭式”,当对学生严格要求时便担心成为“专制”,至使有些课堂形式高于内容,学生的知识、能力和情感并没能得以有效的提升。其实,造成以上种种现象的原因是老师们没有正确认识这次课改,课程专家早就指出:本次课改是对传统教育的一次继承和发展。比如物理传统教育中诸如“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讲授与演示实验相结合”“验证性实验”“理解基础上对知识的记忆”“低成本实验”等都是需要继承和进一步发展的,而需要加强培养的则是学生自主探究、动手实验能力、创新的意识等,因此,物理教师对于传统物理教育的优势和弱势都应正确认识,并在物理教学中努力做到扬长避短。
二、本着继承和发展,处理好物理教学中的几种关系
1、讲授与探究的关系
高中物理教学由于知识容量大,加上高考应试的压力,老师们的教学常基于“讲授为主实验为辅”的教学方式,满足于将概念规律、实验方法、解题思路讲深讲透,而对于学生基于原有知识经验基础上对新知识、新实验、新问题的探索和意义建构却不重视,造成学生学习被动、探究和创新的能力较弱,因此,在新课程教学中,教师应正确处理好讲授和探究的关系,并将二者灵活有机地加以运用。比如对于一些常识或学生不可能进行探究学习的质点、参照系、路程、位移等概念则应大胆地继续延用讲授法,而对牛顿力学三定律等则可以将它们做为探究教学的素材,并灵活地运用实验探究方法让学生经历知识探索的过程,从而掌握学习方法,培养能力,感受探索的乐趣。
2、形式与内容的关系
形式为内容服务,形式用好了,有时会极大提高内容学习的有效性。对于这样的一个有思维量的开放性问题:“你认为哪些因素会影响到物体下落的快慢?”如果教师若只是用自问自答的方式,显然对发展学生的能力和提高探索问题的乐趣是不利的,但如果老师换一种形式,让学生快速动脑,同桌同学相互讨论一下,然后派代表发言,那效果就大不一样,当然,形式为内容服务,但决不能为了形式而用形式。比如有些教师为了改变教学方式,片面地追求组织形式的新颖和活跃,热衷于开放性的问题,极力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发挥想象力,进行漫无边际的“迁移”和“延伸”,认为这就是新课程的“标志”,造成课堂表面上的热热闹闹,而课后学生却没有太多的收获,三维目标不能落实。某位教师在讲授万有引力定律时提出问题“苹果落地”与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有什么关系?学生纷纷发言,许多学生赞扬牛顿对自然科学的探索精神,也有同学认为牛顿看到“苹果落地”就忽然想到万有引力是错误的……,同学们的想法很多,辩论也很激烈,但试想这种形式的教学,对学生的能力和情感又有多大的提升?所以,教师在新课程教学中一定不能片面追求形式和表面,而应正确处理好形式和内容的关系,应着眼于学生思维的有效性,着眼于学生的物理知识、能力和情感的有效提升。
3、“传感器”与“可乐瓶”的关系
高中物理新课既强调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又强调低成本的实验。物理教学中既要有“传感器”这种先进的教学设备,也要有类似“可乐瓶”似的低成本实验器材。例如用可乐瓶可以做很多有趣的高中物理实验,如演示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中的完全失重现象、反冲运动、水流星、静电除尘、音叉共鸣、水“火箭”等。在一次全国青年物理教学大赛上,来自新疆的一位参赛老师讲超失重的这一节时,在一个矿泉水瓶中两侧各挖两个小孔,在瓶中注入红墨水,这时水就从两小孔中流出,他请两位同学面对面站着,让瓶子从两位同学中间上空自由落下,然后请两位同学展示一下是否衣服被水淋湿,最后请同学们回答为什么衣服没有被淋湿,学生在一片笑声中增长了知识,这种低成本的实验,既直观又形象,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有条件的学校,教师要充分用好传感器让它更好为实验教学服务,没有条件的学校则可以尽可能地挖掘现有实验器材,并积极研制低成本实验,想方设法做好实验,切实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4、“多媒体”与“粉笔”的关系
现代化教学媒体的使用,大大提高了物理教学的效率,一些教学中无法进行正常实验演示的实验或可见度小的实验都可以通过媒体进行放大投影或模拟演示,它为解决物理教学中的难点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但一些老师没有正确认识多媒体的作用,而是片面地以多媒体来代替教师的粉笔板书和板画,例如:某物理教师公开课上,教师整堂课没有书写一个字,看起来似乎告别了粉笔时代,多媒体画面一个接一个,坐在后面听课专家连连摇头,迷惑不解。后来专家点评时提出疑义,这么快的教学,教师都反应不过来的问题,学生能轻松理解吗?其实,物理教学除了要传授知识外,更重要的是要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这些诸如作图、解题的规范、以及物理解题的建模过程,它常需要教师引着学生通过板书和板画来共同实现,因此,物理教师要正确认识多媒体和粉笔的关系,并将它们有机地应用于教学中。
5、纸笔测试与成长记录
纸笔测试以其高效、客观的特点仍是学生学习水平测试的主要方式,但学生在动手实践、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合作的精神和生存能力等方面的评价却是纸笔所难以检测的。“一考定终身”的说法间接反映出传统评价的片面性,本次课程改革倡导评价方式的多样化,旨在全面考查和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在物理教学实践中,我认为成长记录应成为教师促进学生发展的一种手段。教学中,我尝试应用了如下的评价方式对学生进行成长性的评价:首先我尽量地改变原来上课时不常鼓励学生的做法,通过各种机会表扬和鼓励学生,给学生以正向的积极的激励,其次,我采用课堂表现记录、提问记录、作业记录、考试记录的方法,来记录学生的成长情况,并在适当的时候与学生进行纸笔或口头的交流,让学生感到教师的关心,感到自己的进步和不足,从而增强学习的信心和动力;另外,我还通过竞赛辅导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研究物理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和勇气。
总之,在这场物理课程改革中,物理教师要深刻领会课改的目标和意义,深入研究物理课标和教材,本着对物理课程、物理教学和自身教学进行继承和发展的态度,以清醒的头脑冷静分析,大胆保留优势、改进不足,既做到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切实使物理教学体现新课程的目标和理念,切实提高学生的物理科学素养。
一、继承和发展是实施物理新课程实验的主旨
课改初期,许多老师都片面地认为本次新课程实验是一次革命,是对传统物理教学的一次变革,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有些教师对新课程教学感到束手无策,不知道课该如何上,在强调知识与技能的演练时便担心走向“片面”,当用讲授法教学时便担心变成“填鸭式”,当对学生严格要求时便担心成为“专制”,至使有些课堂形式高于内容,学生的知识、能力和情感并没能得以有效的提升。其实,造成以上种种现象的原因是老师们没有正确认识这次课改,课程专家早就指出:本次课改是对传统教育的一次继承和发展。比如物理传统教育中诸如“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讲授与演示实验相结合”“验证性实验”“理解基础上对知识的记忆”“低成本实验”等都是需要继承和进一步发展的,而需要加强培养的则是学生自主探究、动手实验能力、创新的意识等,因此,物理教师对于传统物理教育的优势和弱势都应正确认识,并在物理教学中努力做到扬长避短。
二、本着继承和发展,处理好物理教学中的几种关系
1、讲授与探究的关系
高中物理教学由于知识容量大,加上高考应试的压力,老师们的教学常基于“讲授为主实验为辅”的教学方式,满足于将概念规律、实验方法、解题思路讲深讲透,而对于学生基于原有知识经验基础上对新知识、新实验、新问题的探索和意义建构却不重视,造成学生学习被动、探究和创新的能力较弱,因此,在新课程教学中,教师应正确处理好讲授和探究的关系,并将二者灵活有机地加以运用。比如对于一些常识或学生不可能进行探究学习的质点、参照系、路程、位移等概念则应大胆地继续延用讲授法,而对牛顿力学三定律等则可以将它们做为探究教学的素材,并灵活地运用实验探究方法让学生经历知识探索的过程,从而掌握学习方法,培养能力,感受探索的乐趣。
2、形式与内容的关系
形式为内容服务,形式用好了,有时会极大提高内容学习的有效性。对于这样的一个有思维量的开放性问题:“你认为哪些因素会影响到物体下落的快慢?”如果教师若只是用自问自答的方式,显然对发展学生的能力和提高探索问题的乐趣是不利的,但如果老师换一种形式,让学生快速动脑,同桌同学相互讨论一下,然后派代表发言,那效果就大不一样,当然,形式为内容服务,但决不能为了形式而用形式。比如有些教师为了改变教学方式,片面地追求组织形式的新颖和活跃,热衷于开放性的问题,极力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发挥想象力,进行漫无边际的“迁移”和“延伸”,认为这就是新课程的“标志”,造成课堂表面上的热热闹闹,而课后学生却没有太多的收获,三维目标不能落实。某位教师在讲授万有引力定律时提出问题“苹果落地”与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有什么关系?学生纷纷发言,许多学生赞扬牛顿对自然科学的探索精神,也有同学认为牛顿看到“苹果落地”就忽然想到万有引力是错误的……,同学们的想法很多,辩论也很激烈,但试想这种形式的教学,对学生的能力和情感又有多大的提升?所以,教师在新课程教学中一定不能片面追求形式和表面,而应正确处理好形式和内容的关系,应着眼于学生思维的有效性,着眼于学生的物理知识、能力和情感的有效提升。
3、“传感器”与“可乐瓶”的关系
高中物理新课既强调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又强调低成本的实验。物理教学中既要有“传感器”这种先进的教学设备,也要有类似“可乐瓶”似的低成本实验器材。例如用可乐瓶可以做很多有趣的高中物理实验,如演示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中的完全失重现象、反冲运动、水流星、静电除尘、音叉共鸣、水“火箭”等。在一次全国青年物理教学大赛上,来自新疆的一位参赛老师讲超失重的这一节时,在一个矿泉水瓶中两侧各挖两个小孔,在瓶中注入红墨水,这时水就从两小孔中流出,他请两位同学面对面站着,让瓶子从两位同学中间上空自由落下,然后请两位同学展示一下是否衣服被水淋湿,最后请同学们回答为什么衣服没有被淋湿,学生在一片笑声中增长了知识,这种低成本的实验,既直观又形象,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有条件的学校,教师要充分用好传感器让它更好为实验教学服务,没有条件的学校则可以尽可能地挖掘现有实验器材,并积极研制低成本实验,想方设法做好实验,切实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4、“多媒体”与“粉笔”的关系
现代化教学媒体的使用,大大提高了物理教学的效率,一些教学中无法进行正常实验演示的实验或可见度小的实验都可以通过媒体进行放大投影或模拟演示,它为解决物理教学中的难点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但一些老师没有正确认识多媒体的作用,而是片面地以多媒体来代替教师的粉笔板书和板画,例如:某物理教师公开课上,教师整堂课没有书写一个字,看起来似乎告别了粉笔时代,多媒体画面一个接一个,坐在后面听课专家连连摇头,迷惑不解。后来专家点评时提出疑义,这么快的教学,教师都反应不过来的问题,学生能轻松理解吗?其实,物理教学除了要传授知识外,更重要的是要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这些诸如作图、解题的规范、以及物理解题的建模过程,它常需要教师引着学生通过板书和板画来共同实现,因此,物理教师要正确认识多媒体和粉笔的关系,并将它们有机地应用于教学中。
5、纸笔测试与成长记录
纸笔测试以其高效、客观的特点仍是学生学习水平测试的主要方式,但学生在动手实践、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合作的精神和生存能力等方面的评价却是纸笔所难以检测的。“一考定终身”的说法间接反映出传统评价的片面性,本次课程改革倡导评价方式的多样化,旨在全面考查和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在物理教学实践中,我认为成长记录应成为教师促进学生发展的一种手段。教学中,我尝试应用了如下的评价方式对学生进行成长性的评价:首先我尽量地改变原来上课时不常鼓励学生的做法,通过各种机会表扬和鼓励学生,给学生以正向的积极的激励,其次,我采用课堂表现记录、提问记录、作业记录、考试记录的方法,来记录学生的成长情况,并在适当的时候与学生进行纸笔或口头的交流,让学生感到教师的关心,感到自己的进步和不足,从而增强学习的信心和动力;另外,我还通过竞赛辅导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研究物理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和勇气。
总之,在这场物理课程改革中,物理教师要深刻领会课改的目标和意义,深入研究物理课标和教材,本着对物理课程、物理教学和自身教学进行继承和发展的态度,以清醒的头脑冷静分析,大胆保留优势、改进不足,既做到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切实使物理教学体现新课程的目标和理念,切实提高学生的物理科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