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议论文教学在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学生只有掌握了议论文的文体结构特征,才有可能写出优秀的议论文,才有可能在写作课上游刃有余。本文从三个方面浅谈教师在教学中“教”的艺术。
一.指导学生抓主要论点
鲜明的观点是议论文的灵魂。只有抓住了关键论点才能明白作者究竟要说明什么问题,才能从本质上弄清楚文章的写作目的。比如鲁迅的《拿来主义》,《拿来主义》运用的是引入式提出论点,作者一开始先从“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写起,然后顺理成章地引出“拿来主义”。一开始就紧扣题目,提出问题,表明作者观点。文章的论点非常明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通过讲解让学生弄懂整篇文章的论点。
二.指导学生学会分析论据
论据是议论文论点的重要支撑,没有论据或是论据不充分,很难说服读者去充分认可文章论点。因此,只有明确的论点是不够的,要让学生明白论据在议论文中的重要性,并要求学生学会分析。
《师说》是一篇经典的文言论文,作者从历史事实出发,提出“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从这三个方面强调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对于老师的年龄问题,作者提出“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的观点,从而明确了选择老师的原则。对于“耻学于师”的人,作者从三个方面进行对比说明,抨击了他们的错误观念,指出“士大夫之族”行为的自相矛盾;通过与“巫医乐师百工之人”进行对比,提出这是“师道不复”的真正原因这一观点。文章从多方面逐层深入分析,指出了他们在“从师”问题上的不同态度,指出从师学习的重要。为了证明“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的论断,作者选择用孔子的言行来进行说明。在古代读书人的心里,孔子是文化圣儒,具有非常崇高的地位,作者用非常简洁的言语将孔子的观点表达得很具体,因此非常具有说服力。
三.指导学生掌握论证的方法
议论文论证的方法有很多种,一般分为立论和驳论两大类型,立论是以充足的论据正面证明作者自己论点正确的论证方式,驳论是以有力的论据反驳别人错误论点的论证方式。立论和驳论一个是从正面证明其正确,而另一个是从反面证明其错误。立论和驳论的论证方法包括归纳法、例证法、演绎法、比喻法、对比法。
例如《获得教养的途径》一文,文章紧扣中心话题,多角度论证。文章分“经典的力量”、“求学之道”、“从质疑到创新”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探讨为什么要阅读经典作品;第二部分探讨读书学习的作用和从师而学的基本原则,第三部分探讨独立思考的重要性和思考的方法,研究质疑和创新的关系。文章先指出教养是对精神和心灵完善的追求,接着论述阅读的作用,认为阅读经典作品是获得教养最重要的途径。在阐述这一问题时,文章提出获得教养必须以个性或人格的追求为前提,必须追求文明,敬重知识;转而从反面论述,剖析一些年轻人轻视读书,追求享乐的现象,同时指出要提高阅读层次。在此基础上,从第六段开始,进一步阐述通过阅读经典作品获得教养的必要性,以儿童阅读的不同发展趋向为例,介绍层次不同的两类阅读,通过过程和结果的对比,形象地说明阅读能使心智成长,能使读者面前的世界变得宽广。最后,以个人的阅读体验为例,说明经典作品有持久的魅力,重复阅读,可以不断地有所感悟。
再比如文言文《劝学》,课文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提出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并加以论述。“学不可以已”强调学习的重要性,接着具体论述其重要性,即学习可以提高、改变素质,使人智慧明达、言行无过。这一部分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共用了“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等5个比喻。第二部分论证学习的重要作用,阐述学习的重要作用是学习可使人增长才干和本领,可以改变人的品性。这一部分也运用了比喻论述的方法,共用了“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等5个比喻。第三部分论述学习应持的态度,阐述学习应持的态度是:逐渐积累、坚持不懈、专一不躁。这一部分仍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共用了“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等10个比喻。
议论文是用逻辑、推理和证明,阐述作者的立场和观点的一种文体。高中语文议论文教学中,教师通过应用优秀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掌握议论文这种文体特征,对学生学好议论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孙蔷华,教师,现居江苏张家港。
一.指导学生抓主要论点
鲜明的观点是议论文的灵魂。只有抓住了关键论点才能明白作者究竟要说明什么问题,才能从本质上弄清楚文章的写作目的。比如鲁迅的《拿来主义》,《拿来主义》运用的是引入式提出论点,作者一开始先从“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写起,然后顺理成章地引出“拿来主义”。一开始就紧扣题目,提出问题,表明作者观点。文章的论点非常明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通过讲解让学生弄懂整篇文章的论点。
二.指导学生学会分析论据
论据是议论文论点的重要支撑,没有论据或是论据不充分,很难说服读者去充分认可文章论点。因此,只有明确的论点是不够的,要让学生明白论据在议论文中的重要性,并要求学生学会分析。
《师说》是一篇经典的文言论文,作者从历史事实出发,提出“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从这三个方面强调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对于老师的年龄问题,作者提出“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的观点,从而明确了选择老师的原则。对于“耻学于师”的人,作者从三个方面进行对比说明,抨击了他们的错误观念,指出“士大夫之族”行为的自相矛盾;通过与“巫医乐师百工之人”进行对比,提出这是“师道不复”的真正原因这一观点。文章从多方面逐层深入分析,指出了他们在“从师”问题上的不同态度,指出从师学习的重要。为了证明“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的论断,作者选择用孔子的言行来进行说明。在古代读书人的心里,孔子是文化圣儒,具有非常崇高的地位,作者用非常简洁的言语将孔子的观点表达得很具体,因此非常具有说服力。
三.指导学生掌握论证的方法
议论文论证的方法有很多种,一般分为立论和驳论两大类型,立论是以充足的论据正面证明作者自己论点正确的论证方式,驳论是以有力的论据反驳别人错误论点的论证方式。立论和驳论一个是从正面证明其正确,而另一个是从反面证明其错误。立论和驳论的论证方法包括归纳法、例证法、演绎法、比喻法、对比法。
例如《获得教养的途径》一文,文章紧扣中心话题,多角度论证。文章分“经典的力量”、“求学之道”、“从质疑到创新”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探讨为什么要阅读经典作品;第二部分探讨读书学习的作用和从师而学的基本原则,第三部分探讨独立思考的重要性和思考的方法,研究质疑和创新的关系。文章先指出教养是对精神和心灵完善的追求,接着论述阅读的作用,认为阅读经典作品是获得教养最重要的途径。在阐述这一问题时,文章提出获得教养必须以个性或人格的追求为前提,必须追求文明,敬重知识;转而从反面论述,剖析一些年轻人轻视读书,追求享乐的现象,同时指出要提高阅读层次。在此基础上,从第六段开始,进一步阐述通过阅读经典作品获得教养的必要性,以儿童阅读的不同发展趋向为例,介绍层次不同的两类阅读,通过过程和结果的对比,形象地说明阅读能使心智成长,能使读者面前的世界变得宽广。最后,以个人的阅读体验为例,说明经典作品有持久的魅力,重复阅读,可以不断地有所感悟。
再比如文言文《劝学》,课文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提出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并加以论述。“学不可以已”强调学习的重要性,接着具体论述其重要性,即学习可以提高、改变素质,使人智慧明达、言行无过。这一部分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共用了“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等5个比喻。第二部分论证学习的重要作用,阐述学习的重要作用是学习可使人增长才干和本领,可以改变人的品性。这一部分也运用了比喻论述的方法,共用了“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等5个比喻。第三部分论述学习应持的态度,阐述学习应持的态度是:逐渐积累、坚持不懈、专一不躁。这一部分仍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共用了“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等10个比喻。
议论文是用逻辑、推理和证明,阐述作者的立场和观点的一种文体。高中语文议论文教学中,教师通过应用优秀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掌握议论文这种文体特征,对学生学好议论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孙蔷华,教师,现居江苏张家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