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我总觉得,古人很会造字,“蚕”字拆开便是“天虫”,意喻上天赐予人类的神虫。蚕,无疑是从高高云端悄悄降临到人间的最纯洁的精灵、最美丽的天使。有了它,才有了精美的丝绸,装扮了精美的中国。
在古人眼中,古老的太阳是从一棵巨大的桑树上升起的。桑树是蚕的故乡,由此有了种桑树的地———桑田,有了农桑、桑农、沧桑、沧海桑田等,桑梓又成为人的故乡。连接中西方经济文化的長达七千公里的丝绸古道,其实是从一条小小的蚕的脚下起步的。世界从一根根晶莹的蚕丝上听到了古老而神秘的中国弹出的美妙之音,从一匹匹柔美的丝绸上触摸到了中华的强盛与文明。
在遥远的古代,谁也不会想到,这些小小的极不起眼的蚕,竟吐出了一条長長的、闻名世界的丝绸之路。
五千年的锦绣历史,也是蚕及像蚕一样的人悄悄织出的……
2
蚕的一生相当短暂。在这极短的一生里,它要经过四次休眠(不吃不动)、四次蜕皮,才由小变大、由黑变白,身体逐渐透明,最后停止进食,开始吐出丝液,这种晶莹液体遇空气便凝结为丝。
蚕仿佛是一架吐丝的机器。它吐丝的时候,头忽高忽低、不停地左右摇摆,不停地移动着身子,将丝绕成一个个排列整齐的8字形丝圈。它几天几夜不吃不喝不睡,每隔几秒钟就要摇摆一次头,总共要不停地摇摆6万多次头,织出6万多个8字形丝圈,直到筋疲力竭地把絲全部吐出吐尽为止……
令人惊奇的是,一条小小的蚕竟能吐出1000多米長的丝,最長达3公里,且一只蚕茧全由一根丝织成,丝束的拉力竟相当于同截面的铁丝。如果把1.4万条蚕吐出的丝连接起来,可沿着赤道绕地球一圈,仿佛给地球系上了一条细细的、闪光的银丝带。
我无论如何也想不明白,一条弱小的蚕,怎么会有那么大的毅力?是什么支撑着它,是什么魔力在吸引着它,促使它完成如此庞大的工程?
3
唐代诗人李商隐曾写下“春蚕到死丝方尽”这一名句,感动着千百年来千千万万的人。其实,蚕吐尽丝之后并没有死去。
蚕吐丝本来是为了给自己建造一间安全的“房子”,这或许是它祖祖辈辈传下来的,否则生命将无法延续。它静静地躺在这温暖、洁白如玉的“房子”中,怀揣着十分美好的希望与梦想,等待着化蛹变蛾、破茧而出,去寻找自己甜蜜的爱情,做一次幸福的母亲或父亲。正如一首古诗所写:“春蚕不应老,昼夜常怀丝。何惜微躯尽,缠绵自有时。”
虽然这时蚕因大量吐丝虚弱到了极点,身躯大为缩小,腹内已空无一物,口也退化不能进食,可为了心中的美好愿望,它默默忍受了这极其难以忍受的一切。等找到爱情(尽管这爱情非常短暂)、孩子孕育(尽管它连孩子長什么模样也看不到),它才在幸福的微笑中悄悄死去,完成了伟大的生命周期……
然而,让很多人想不到的是,人们为了得到上好的丝,竟残忍地剥夺了绝大多数蚕这么一点点寻找爱情、做幸福母亲或父亲的权利,不等蚕破茧而出去实现自己美好却如此短暂、可怜、小小的梦想,便把它们活生生地放进盛满滚烫水的大锅里———烫死、煮死,然后剥皮抽丝。
这些可爱又可怜的蚕宝宝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耗尽一生心血精心编织的美丽宫殿,顷刻间竟变成了毁灭自己的地狱;自己历经千辛万苦吐出的凝满心中全部晶莹、纯洁爱的情丝,竟没能给自己编织出甜蜜的爱情、亲情与幸福,反而成了缠死自己的枷锁。
小小的蚕,到底犯了什么不可饶恕的弥天大罪,为什么非要让它们遭受如此酷刑呢?
蚕不会说话,要是它会开口,也许它说出的话地球听了也会颤抖……
4
台湾散文作家林清玄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出家人不穿丝制品,因为一双丝鞋,可能要牺牲一千条蚕的性命。”
想想看,当人们穿着绫罗绸缎感到十分温馨时,其实那是千万条蚕在用自己温暖的身体温暖着你;当人们身披精美丝绸备觉绚丽无比时,其实那是千万条蚕在用自己美丽的生命美化着你。丝绸之所以如珍珠一般亮丽,那是因为千万颗蚕的晶莹的心在闪光呵!
为了人们拥有美丽的服饰,蚕牺牲的是自己的生命。蚕用自己那微小、瘦弱的身躯,拥抱着赤裸、古老的中国,悄悄暖热了五千年冰冷的历史……
抚摸着这柔软、漂亮的丝绸,我仿佛触摸到了蚕的脉搏、蚕的心跳,我仿佛听到了亿万条蚕生命的绝唱以及它们在痛苦中发出的微弱呻吟。它们已经疼了整整五千年啊!
5
我忽然想到了几个假如:
假如蚕不吐丝不作茧,不是可以平平安安地度过一生,不是不会遭遇被烫被煮被剥皮抽筋抽丝的命运吗?可是,它们明明知道自己先辈们的磨难,为什么世世代代还要吐丝呢?
假如蚕不吐丝,它还是蚕吗?
假如人与蚕交换一下位置,蚕是人、人变成蚕,蚕的故事还会是这样吗?然而,有多少人这辈子或下辈子愿意当蚕呢?
6
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蚕吃的是叶,吐出的是丝。那精美、闪亮的蚕丝为何如此雪白?只因它心中没有一丝一毫杂质,是它耗尽自己一生热血凝聚的,是它生命与全部爱的结晶啊!
蚕的一生仅仅40多天,极其短暂的生命,却写下了一千米甚至数千米長晶莹、绚丽、辉煌的诗行。它得到了什么呢?它似乎什么也没有得到,又似乎得到了许多———那穿在古老而又年轻的中国身上長达五千年的雍容、华贵、漂亮的丝绸,不正是它小小生命的延续?
我们每个人的一生与蚕相比生命長了太多太多,可又能“吐”出多少“丝”呢?!
(编辑 慕容吟)
我总觉得,古人很会造字,“蚕”字拆开便是“天虫”,意喻上天赐予人类的神虫。蚕,无疑是从高高云端悄悄降临到人间的最纯洁的精灵、最美丽的天使。有了它,才有了精美的丝绸,装扮了精美的中国。
在古人眼中,古老的太阳是从一棵巨大的桑树上升起的。桑树是蚕的故乡,由此有了种桑树的地———桑田,有了农桑、桑农、沧桑、沧海桑田等,桑梓又成为人的故乡。连接中西方经济文化的長达七千公里的丝绸古道,其实是从一条小小的蚕的脚下起步的。世界从一根根晶莹的蚕丝上听到了古老而神秘的中国弹出的美妙之音,从一匹匹柔美的丝绸上触摸到了中华的强盛与文明。
在遥远的古代,谁也不会想到,这些小小的极不起眼的蚕,竟吐出了一条長長的、闻名世界的丝绸之路。
五千年的锦绣历史,也是蚕及像蚕一样的人悄悄织出的……
2
蚕的一生相当短暂。在这极短的一生里,它要经过四次休眠(不吃不动)、四次蜕皮,才由小变大、由黑变白,身体逐渐透明,最后停止进食,开始吐出丝液,这种晶莹液体遇空气便凝结为丝。
蚕仿佛是一架吐丝的机器。它吐丝的时候,头忽高忽低、不停地左右摇摆,不停地移动着身子,将丝绕成一个个排列整齐的8字形丝圈。它几天几夜不吃不喝不睡,每隔几秒钟就要摇摆一次头,总共要不停地摇摆6万多次头,织出6万多个8字形丝圈,直到筋疲力竭地把絲全部吐出吐尽为止……
令人惊奇的是,一条小小的蚕竟能吐出1000多米長的丝,最長达3公里,且一只蚕茧全由一根丝织成,丝束的拉力竟相当于同截面的铁丝。如果把1.4万条蚕吐出的丝连接起来,可沿着赤道绕地球一圈,仿佛给地球系上了一条细细的、闪光的银丝带。
我无论如何也想不明白,一条弱小的蚕,怎么会有那么大的毅力?是什么支撑着它,是什么魔力在吸引着它,促使它完成如此庞大的工程?
3
唐代诗人李商隐曾写下“春蚕到死丝方尽”这一名句,感动着千百年来千千万万的人。其实,蚕吐尽丝之后并没有死去。
蚕吐丝本来是为了给自己建造一间安全的“房子”,这或许是它祖祖辈辈传下来的,否则生命将无法延续。它静静地躺在这温暖、洁白如玉的“房子”中,怀揣着十分美好的希望与梦想,等待着化蛹变蛾、破茧而出,去寻找自己甜蜜的爱情,做一次幸福的母亲或父亲。正如一首古诗所写:“春蚕不应老,昼夜常怀丝。何惜微躯尽,缠绵自有时。”
虽然这时蚕因大量吐丝虚弱到了极点,身躯大为缩小,腹内已空无一物,口也退化不能进食,可为了心中的美好愿望,它默默忍受了这极其难以忍受的一切。等找到爱情(尽管这爱情非常短暂)、孩子孕育(尽管它连孩子長什么模样也看不到),它才在幸福的微笑中悄悄死去,完成了伟大的生命周期……
然而,让很多人想不到的是,人们为了得到上好的丝,竟残忍地剥夺了绝大多数蚕这么一点点寻找爱情、做幸福母亲或父亲的权利,不等蚕破茧而出去实现自己美好却如此短暂、可怜、小小的梦想,便把它们活生生地放进盛满滚烫水的大锅里———烫死、煮死,然后剥皮抽丝。
这些可爱又可怜的蚕宝宝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耗尽一生心血精心编织的美丽宫殿,顷刻间竟变成了毁灭自己的地狱;自己历经千辛万苦吐出的凝满心中全部晶莹、纯洁爱的情丝,竟没能给自己编织出甜蜜的爱情、亲情与幸福,反而成了缠死自己的枷锁。
小小的蚕,到底犯了什么不可饶恕的弥天大罪,为什么非要让它们遭受如此酷刑呢?
蚕不会说话,要是它会开口,也许它说出的话地球听了也会颤抖……
4
台湾散文作家林清玄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出家人不穿丝制品,因为一双丝鞋,可能要牺牲一千条蚕的性命。”
想想看,当人们穿着绫罗绸缎感到十分温馨时,其实那是千万条蚕在用自己温暖的身体温暖着你;当人们身披精美丝绸备觉绚丽无比时,其实那是千万条蚕在用自己美丽的生命美化着你。丝绸之所以如珍珠一般亮丽,那是因为千万颗蚕的晶莹的心在闪光呵!
为了人们拥有美丽的服饰,蚕牺牲的是自己的生命。蚕用自己那微小、瘦弱的身躯,拥抱着赤裸、古老的中国,悄悄暖热了五千年冰冷的历史……
抚摸着这柔软、漂亮的丝绸,我仿佛触摸到了蚕的脉搏、蚕的心跳,我仿佛听到了亿万条蚕生命的绝唱以及它们在痛苦中发出的微弱呻吟。它们已经疼了整整五千年啊!
5
我忽然想到了几个假如:
假如蚕不吐丝不作茧,不是可以平平安安地度过一生,不是不会遭遇被烫被煮被剥皮抽筋抽丝的命运吗?可是,它们明明知道自己先辈们的磨难,为什么世世代代还要吐丝呢?
假如蚕不吐丝,它还是蚕吗?
假如人与蚕交换一下位置,蚕是人、人变成蚕,蚕的故事还会是这样吗?然而,有多少人这辈子或下辈子愿意当蚕呢?
6
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蚕吃的是叶,吐出的是丝。那精美、闪亮的蚕丝为何如此雪白?只因它心中没有一丝一毫杂质,是它耗尽自己一生热血凝聚的,是它生命与全部爱的结晶啊!
蚕的一生仅仅40多天,极其短暂的生命,却写下了一千米甚至数千米長晶莹、绚丽、辉煌的诗行。它得到了什么呢?它似乎什么也没有得到,又似乎得到了许多———那穿在古老而又年轻的中国身上長达五千年的雍容、华贵、漂亮的丝绸,不正是它小小生命的延续?
我们每个人的一生与蚕相比生命長了太多太多,可又能“吐”出多少“丝”呢?!
(编辑 慕容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