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教师刘恩和

来源 :影响力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tzhj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刘恩和,生于1949年,土家族,贵州沿河县人,中共党员,现任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后坪乡茨坝小学校长。一直扎根在最边远、最贫困的乡村,以校为家,爱生如子,曾翻山越岭将17吨建材从8公里以外的镇上背到学校,被人们誉为“背来的学校”。艰苦朴素、省吃俭用,把积蓄的钱用于资助学校及贫困学生,曾资助的学生近500名,而自己的子女不得不靠贷款上学。刘恩和曾先后受到省、地、县表彰,1998年荣获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希望工程园丁奖”,同年被教育部授予“全国优秀教师”称号。
  编前:茨坝村是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最边远的贫困山区,至今不通公路,村里距通公路的石界村往返一趟要4个多小时。山里唯一的一所小学就新建在村边的山坡上,人们都说这是一所背来的学校,校长名叫刘恩和。
  刘恩和:当初在修学校的过程中,由于学校的钱少,师傅不愿干,我就主动承担帮他干一些粗活重活,后来缺料子,我把家中准备为女儿做嫁妆的木料,都拿去为学校老师们做床和办公桌了,在这种情况下,我都能做,人们就把我取了个“木匠老师”。
  解说:70年代毕业于贵州思南师范学校的刘恩和,先后在后坪乡小学和石界村小学任教。44岁那年调到家乡茨坝村小学任校长。当时的茨坝小学,教室是危房,学生上课没有课桌椅,课间活动没有操场坝。这一切,让刘恩和的心沉了,从那时起,他便暗暗下决心要用自己的余生为家乡修建一所像样的学校。
  1996年为了争取资金,刘恩和瞒着妻子,把家里仅有的1300元8年定期存款提前取出来,并以自己的田产和房屋作抵押贷得3000元贷款,作为启动资金,争取到一笔8万元的世行贷款,修建新校舍。但是交通不便、工程大、资金少,找来的几个施工队都怕亏本,没有人敢来承包。刘恩和不得不四处奔走,终于用行动感动了包工头。
  刘恩和:包工头说只有抬不动的山,哪有请不动的人,你们都讲工资不要,我修这个房子工钱都不要了,亏本我也来做,我说保证把各种材料运到工地,木板这些我们自己筹备,找群众集,只要我们能干的事,你们随喊就随到,哪个环节出问题你都找我。
  解说:80多吨建筑材料堆放在距离工地有10多公里以外的石界村。当时,村里没有人相信他可以建成一所新学校,村民们在观望。刘恩和毅然背起背篓,走上了这条山路。起早贪黑,每天往返在这条山路上背建材。无声的行动感动了乡亲们志愿地加入到了义务背建材的行列。仅4个月的时间,硬把80多吨建材背到工地上,刘恩和一个人就背了17吨,这相当于背着一包50公斤的水泥走了5000多公里的山路。
  刘恩和:最重就是背生石灰,背过130斤的,那个叫王金诚的开我玩笑,用棒棒使劲装满口袋,就是130多斤了。我说只要你装得进去,我就能够背得走。背石灰,开初是生石灰,后来倒在公路上,落雨氧化以后就成稀汤汤了,背起就漏水,那个烧皮肤,生石灰水流到哪里皮肤就烧到哪里,像火,红得出血,烧了之后不能背了,我就用口袋装起来,肩膀上扛起走。就是说无论如何,只要人在一定要把它(学校)修起,只有一个念头一定要把学校修起。
  解说:四个月以后,全校师生搬进了这所背来的新学校。这里的黑板、讲台、课桌虽然还很简陋,但是在茨坝村人的眼里,学校、老师、学生这些字眼却在一天天变得沉甸甸的。为了节省学校的开支,泥水活、木匠活凡是自己能做的事情,校长和老师们就自己动手做,他们用盖6间教室都不够的钱,硬是盖了8间教室。刘恩和还常常贴上自己整月整月的工资。长年来他从来没领过一分钱的补助,没有报过一次差旅费,为的是能早日给山里的娃娃一片自己的天地。
  二十年前,刘恩和与冉隆梅结婚,从此家里几乎所有的农活,压在了妻子一个人身上。1983年第一个孩子出生的那天,一边是学生期末复习考试;一边是妻子难产,生命垂危,刘恩和左右为难。
  刘恩和:第一个孩子出生的时候是难产,几天以后我才回家,她病倒在床上。
  刘恩和的妻子:他就一句话,就是对不起。
  刘恩和:当时我就说,下一次一定要回来,不让你们失望。
  刘恩和的妻子:口头上是这样说的,我自己心里也知道,他做不到。
  刘恩和:1988年第二个孩子出生的时候,我又没有赶回到妻子的身边。
  刘恩和的妻子:知道他做不到,果然又没有做到。
  刘恩和:我自己总觉得我对他们,欠下的太多了。
  刘恩和的妻子:他说我也对不起你,也对不起孩子,干脆我把他们取个名字,都不跟我姓。
  刘恩和:女儿是生于立春的那一天,又是晴天,就叫立春霞。儿子是生于五月下旬,五月二十五,是盛夏之际,阳光比较强烈,我就把他叫做夏光辉。大的女儿,她已经成老师了。
  解说:几年以前,大女儿立春霞选择了父亲的专业,师范毕业以后被分配到镇里当小学教师。
  刘恩和的女儿:小的时候确实对我父亲特别陌生,因为在家里很少看到他。但是慢慢地长大了以后,就理解他这种对事业的追求,这种事业心了。我也选择这个职业,也可以为教育事业奉献一份微薄的力量,和其他老师共同把这些小弟弟小妹妹教好。
  刘恩和:我也还在想。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这些山里娃也能够有那种城市孩子读书的环境。
  编后:这些年,刘恩和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作为党员他舍小家、顾大家,作为一名教师他殚精竭虑,一心为了山区孩子。10几年如一日,他对教育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得到党和人民的肯定。他先后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优秀教师”,并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02年被推选为党的十六大代表。
其他文献
段延辰,1970年从北京航空学院一毕业就入伍到了航空兵部队,18年的航空生涯,段延辰深知航空是个安全压力巨大,高风险的职业,1988年段延辰复员到贵州时,就打算不再干航空这一行了,不曾想在离开航空事业9年后,却临危受命,担任了濒临破产的贵州省航空公司的总经理。段延辰说这都是因为自己与航空有缘,也因为自己与贵州有缘。  编前:段延辰1970年从北京航空学院一毕业就入伍到了航空兵部队,18年的航空生涯
期刊
杨业勤,生于湖北,五岁时随父母来到贵州。1965年考入贵州农学院林业专业。1959年毕业后被分配到贵州铜仁地区江口县林业局工作,至今从事林业工作20余年。1978年调贵州梵净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工作,从副主任一直做到局长。在杨业勤他们的努力下,1988年,梵净山自然保护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接纳为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网的成员。1987年至2001年,进行黔金丝猴野外调查研究,编写的《黔金丝猴野外
期刊
1965年7月出生在贵州省惠水县。1985年毕业于贵定师范学校,后修新闻,大学本科。先后在三都水族自治县教育局、介赖乡政府、都江区政府工作,1988年调入《黔南报》,1996年加盟新华社贵州分社,1999年创办北京东方英才文化教育研究院,现为影响力文化传媒总裁(拥有北京中创时代国际文化发展中心、《影响力人物》杂志社、北京华人名家国际书画院、北京九州明星民族文化艺术团、世界华夏英才北京文化中心等机构
期刊
孟杰,1966年生,贵州省大方县人,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青年核物理研究中心”主任。1982年孟杰考入了西南师范大学,只用了四年时间就读完了大学本科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1992年博士后的孟杰受到国外多个科研机构的邀请,先后在德国、日本从事科研工作。1997年孟杰回到了北京大学,并创办了“青年核物理研究中心”,年仅31岁的他成为了北京大学最年轻的教授、博士生导师。  编前:1982年孟杰虽然在
期刊
卢现艺:男,1958年生,1985年从绘画转向摄影,1993年在深圳《现代摄影》杂志任摄影记者,1994年作品《生命》获首届中国艺术摄影作品展银奖。1995年开始从事商业人像摄影,1997年在北京创办雅尼艺术摄影厅。1998年获第九届全国人像摄影作品展金奖、铜奖。1999年获第三届全国人像摄影十杰称号。  编前:摄影大师安德烈·巴赞说:“摄影就是给时间涂上香料,使它免于自身的腐朽”。 今天,我们《
期刊
李尚公,1978年,考入西南政法大学,1989年,从北京大学法律系研究生毕业后,被分配到中央军委办公厅。1993年起当律师,1994年他代理山西省芮城县1000多户农民代理“假红富士果苗”的案子,为1000多户农民挣回了70多万元的赔偿,分文未取。曾获“北京市第二届十佳律师”、“人民满意的先进个人”等光荣称号。  编前:1993年,李尚公下海做了律师,做律师给李尚公最大的感受就是一个“忙”字,忙得
期刊
贵州省桥梁设计院院长、省管专家。1964年从重庆交通学院毕业分配到贵州,长期工作在工程技术第一线,从事公路、桥梁勘测设计。1987年,陈天本担任江界河大桥指挥部副总工程师兼设计室主任主持设计工作,在关键性技术方面做出了创造性的贡献。江界河大桥标志着中国的桁式桥梁建设跃居世界领先地位,被誉为“中国拱桥的精粹”、“世界珩桥建设的丰碑”,1999年获中国首届土木工程詹天佑奖。  编前:“连峰际天兮,飞鸟
期刊
廖小罕,1963年生于贵阳,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学士,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硕士,英国牛津大学地理系博士。1987在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工作,后进入英国气象局哈德莱气候研究和预测中心、美国航天航空局(NASA)戈达德空间研究所等国外科研机构。现任贵州省科学技术厅副厅长。  编前:今天,我们要给大家介绍的是牛津大学博士廖小罕,廖小罕的人生经历可以说是一场环球旅行,从家乡贵阳到北京、从北京到牛津,从牛津到纽
期刊
张庭珍,女,1946年出生在贵州省台江县,台江县老屯乡岩脚村村支书。张庭珍从1984年开始,就带领全村的姐妹们制作、经销苗族刺绣,为苗家妇女摆脱贫困找到了一个重要途径。2001年,张庭珍当选为岩脚村历史上第一位女党支部书记后,积极发展村里的经济,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1999年,张庭珍被评为“全国双学双比先进女能手”,2000年又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光荣称号。  解说:岩脚村是贵州省台江县老屯乡的
期刊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文职少将,《孙子兵法》国际研究会副会长。1962年大学毕业。从事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研究40年来,出版专著10余部,参与主持编的《中国军事通史》获国家图书提名奖,主编的《中国古代兵法精粹类编》获全国优秀图书奖,《孙子兵法辞典》获全军图书一等奖,《孙子兵法新论》获军事科学院研究生教材成果奖等。  编前: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最灿烂、最耀眼的军事著作是《孙子兵法》,它以丰富的思想文化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