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文学传统,探求文学批评新标准

来源 :青年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YQ8657398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利维斯是20世纪英国文学批评史上最著名的文学批评家之一,其创作于1948年的《伟大的传统》对英国小说进行了甄别以重新确立文学经典,本文围绕“伟大传统”的指向,反思当下中国如何立足于文学传统,进行文学批评标准和文学经典的甄别。
  关键词:“伟大传统”;文化研究;文学批评
  纵观大众文化研究的先河,马修·阿诺德最先将其引入社会批评与学术研究的视野,利维斯继承了他的文学观,认为真正的文化只能被少数人掌握,并对英国发达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和大众文化持有严肃的批判态度,他指出文化被商业利益所劫持,为了迎合享乐主义人群获取商业利润而趋向媚俗化,由此背景下创作出的文学体现的兴趣关怀五彩缤纷,使人们丧失否定性批判思维和审美的超越性,模糊人们对文学经典的甄别。因此利维斯在1948年出版了《伟大的传统》对英国小说进行文学批评,以培养大众的经典意识,提升普通读者的兴趣关怀。书中以文本细读的角度来大量展示5位小说大家经典作品的文学细节,从中分析出他们能在各种文化冲击下昂首前进的深刻原因,并生发出对文学批评标准的确立及文学经典的甄别的启示。
  在书中简·奥斯丁、乔治·艾略特、亨利·詹姆斯、约瑟夫·康拉德、狄更斯被利维斯奉为“伟大传统”中的经典作家,他们自身存在着普遍鲜明的特征:一是有高雅的趣味,意趣不狭隘;二是具有敏感性,对外部环境——维多利亚时代异常敏感,他们率先感受到了当下所处的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所带来的精神文化层面的压迫,并且对社会结构有深入的洞察;同时对生活抱有敏锐的感受力和严肃的兴味关怀。一个怀着对生活高尚炽热的心,作家的自我在道德问题上不会抑郁冷漠或滞缓麻木,他们对生活无不充满激情,因此感觉向外而受,对生活的回应由里生发;三是普遍具有广博的知识修养,同时善于从内心深处进行反思性的思考和分析,并在所选择的关怀对象的处理上有完整的把握;四是富于独创性,在文学创作上他们之间是传统的传承和创造的关系而不是模仿。利维斯指出,具有“人性意识”与“道德关怀”的小说家方可进入“伟大传统”的队伍中。这里的“道德”不是对外物进行简单的褒贬评判,而是考察生活中道德的复杂性。因此,在面对一部文学作品时,他首先关注的是作品主题是否对生活表现出强烈的兴味关怀,以及艺术形式与道德关怀之间的关系问题。以乔治·艾略特的道德问题的艺术处理为例,詹姆斯这样评价艾略特小说中的道德呈现“小说,在她看来,主要还不是从其形式中获取重大意义的生活画面,而是一个道德化的寓言,是一种努力示范喻人的哲学的最新发明。”利维斯高度评价了《费利克斯·霍尔特》中描写特兰萨姆夫人的部分,她从人性心理上洞察人物的不幸根源,运用一种类似心理记录法的方式表现人物内心冲动,将言语和行为举止潜藏于成型的思想和明白意志下,在深刻的道德想象中构想人物的处境,她的想象具有深刻的心理真实性,并在刻画人物中不断去扩展这种想象,以达到人物内在的饱和。同时她在道德关怀上,没有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去批判,取而代之的是人性、道德的平庸本是如此的率直,将同情的意味赋予读者,而艾略特的展现为的是强调人性的尊严。由此看来艾略特处理兴味关怀上展现的艺术完整性是无法超越的。总体来说,在文学批评方法视角上,利维斯立足大量文学细节,对文本有深刻的理解和细腻的感受,才有文学经典的被重估。这启示我们在面对越来越多重视理论观念、远离具体作品分析的文学批评时,我们应打破理论的制约,运用文本细读的文学批评方法,在对文本的细致解读中挖掘新的可能性,以促进理论的新阐发。在今天,五位小说大家的伟大之处能为人所知,利维斯对文学传统的坚守功不可没。
  那么从文化研究角度反思当下中国的文学传统,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人们同样被大众文化所影响,被文化工业生产出的同质化、无差別意识的文化产品也在消解着人们的自主性和对文化的甄别意识。中国的文学传统在“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文化涌入中,逐渐走向信仰危机和价值失落。所以我们在进行文学批评时要首先用美学眼光去过滤文化研究中大众文化的媚俗成分,重新审视文学传统;其次用文化研究的开阔视域来推进文学传统的重估和文学批评标准的更新确立。
  文学批评标准的确立应基于本国的文学传统。每一个国家和民族都有文学传统,中国的文学传统从古至今更是源远流长,但随着文化全球化浪潮和文学世界性的期待,中国现代知识分子曾长期屈从于某些西方观念,盲目推崇西方理论,而远离了自身的传统。但艺术创造终究扎根于自身的传统和当下中国经验,况且中国的文学批评“背靠着意识形态的强大的绝对真理”。习近平总书记曾在2016年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发表过重要讲话,提出了4点希望作为广大文艺工作者创作的指引,作家应做到胸中有大义、心里有人民、肩头有责任、笔下有乾坤,也就是肩负着民族与文学传统的重任,去关照社会各阶层人民及深不可测的人性,从而写出的作品与现实碰撞就有震撼人心的力量。在五四时期鲁迅敏锐的看到了国民劣根性,用文学创作来实现改造国民性、重造社会与国家的理想。当代作家的创作更应在民族性、人民性、时代性、创新性和理想性的多重维度来开拓文学的深广度。中国视野的文学批评的“伟大传统”就是要从源远流长的文学传统中汲取养分。但传统绝不只是对前人经典的一味追随,把其塑造的经典当作成功的经验去技巧性的模仿。它是一种历史意识,不局限于横向认知,要放眼于纵向的文学世界性的大范围中,整体感知过去文学传统中应摒弃的成分和过去之于现在依然有价值的部分,并知道自己所处的历史地位和当代价值,在这种对传统的清醒判断中启发自己的文学创作。回归本国的文学传统也不是以对抗西方文化为目的,而是在继承传统上创新,追求现代性。我们知道,莫言的文学创作立足于深厚的中国经验和乡土情怀这样的文学传统中,他吸收了马尔克斯和福克纳等人的精华,通过独创性写作让读者看到了中国农民的形象、苦难和追求,弘扬了人的理想。因此才有了对当下文学的伟大贡献。一个好的作家会在创作时立足于传统,从许多优秀经典文学作品中汲取养分并从中拓展自己的文学创作空间,这样的成功创作,也是在对原有文学经典的序列进行不断的调整。
  文学经典集中承载了人的价值,抵近了人的精神本质,发出的是时代的声音,只有立足于本土的文学传统之上反本开新,文学批评标准与文学经典的确立才更有方向可循。
  参考文献:
  [1]F.R.利维斯[英].伟大的传统[M].袁伟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
  [2]托斯·艾略特[英].艾略特文学论文集[M].李赋宁译.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4.
其他文献
1.《栈道节点景观设计》:池炜蓉,女,出生于1993年11月,汉族,四川巴中人,四川轻化工大学美术学院艺术设计专业2017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作品名:《栈道节点景观设计》(效果图)  2.《欢乐周末》:池玉林,女,出生于1994年10月,汉族,四川巴中人,四川轻化工大学美术学院艺术设计专业2017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设计,作品名:《歡乐周末》  3.《人物全身写生》:
期刊
摘要:莫扎特,欧洲历史上最杰出的的作曲家之一。莫扎特从小就显现出极高的音乐天分,在他短暂的 35 年生涯中写了 600 多部音乐作品,几乎涉及所有音乐体裁,为世人留下了极其宝贵而丰富的瑰宝。歌剧是莫扎特音乐创作中最重要的体裁, 其中《费加罗的婚礼》是莫扎特最杰出的三部歌剧中的一部喜歌剧,它是莫扎特歌剧中的颠峰之作,也是中国乐迷最为熟悉的一部。本文所述的也是《费加罗的婚礼》里凯鲁比诺角色所唱的咏叹调
期刊
摘要:互联网、大数据和算法的相互作用推动了人工智能相关技术的飞速发展,作为人工智能的典型实体,人工智能机器人具备了深度学习、自主思维并执行决策的能力。鉴于法学界对于智能机器人是否具有法律地位的见解莫衷一是,且对人工智能机器人法律地位的界定直接关乎其侵权之责任归属。文拟结合相关文献、国内外行业资讯对人工智能机器人法律地位进行探讨,以确定和解构其侵权责任,进而引导和规制人工智能的深向度发展。  关键词
期刊
摘要:阐述了“大数据”时代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的关键作用,提出对计算机处理技术进行完善并加强,以此全面提升运算效率与质量,同时在数据化信息处理方面实现智能化以及网络化。具体介绍了大数据的具体含义,同时分析了计算机处理技术自身具备的信息多样化、规模化以及效率化等基本特征,同时针对大数据时代计算机处理技术的具体应用进行深入分析,比如信息安全、存储、传输以及加工等各种技术。此外,针对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提出
期刊
摘要:《牡丹亭》作为我国古典戏剧的扛鼎之作,书写了闺阁少女冲破封建束缚,终成眷属的浪漫佳话。戏剧作品刻画出的女性形象具有鲜明的性格特征,有独立的思想和坚韧的灵魂。笔者试图探析杜丽娘女性意识觉醒的过程,以此为普世意义的女性精神提供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牡丹亭;女性意识;戏剧  一.规训、支配、固化——压抑的闺阁文化  在中国封建早期,女性通常作为男性的附庸价值符号而存在。在儒家传统思想的主导下,女
期刊
摘要:文化是社会进步的力量,是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部分,良好的社区文化有利于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加强居民的联系,丰富居民的精神生活,提升居民的社区参与率,从而促进社区的发展。  关键词:城市社区 文化发展 建构  引言:  社区是居民最重要的生活区域,是满足居民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的活动场所,社区文化作为满足居民精神生活的主要方式,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社区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功能,为居
期刊
作者简介:  党雨雨,女,出生于1992年10月,汉族,四川轻化工大学美术学院美术专业2018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画创作与研究,作品名:《游》  李悦,女,出生于1994年3月,汉族,四川轻化工大学美术学院美术专业2017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画创作与研究,作品名:《临摹人体》  楊萧,男,出生于1990年4月,汉族,贵州紫云人,贵州大学美术学院美术专业2018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
期刊
摘要:在互联网时代下,东野圭吾的小说极具商业价值,形成了“东野”热的现象。东野小说的独特性不仅仅在于缜密的推理,而是在其悬疑色彩背后的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对人性深刻的挖掘。本文通过对东野圭吾《白夜行》、《幻夜》和《嫌疑人X 的献身》三部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的分析,来探寻隐藏在女性背后的社会性问题以及给予我们的启示,来彰显小说独特的魅力。  关键词:东野圭吾;人性之恶;社会现实;女性歧视  引言  在商业
期刊
摘要:在中国古代文化史上,文化巨人灿若星辰,北宋中期的苏轼是其中独特的一位,他不仅集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于一身,而且作为一个性格开朗、多才多艺的人,他的人生呈现为丰富、优美、高妙的艺术样貌。他的一生相当一部分时间都遭遇着政治贬谪的痛苦,然而可贵的是这些苦难不但没有让他的人生灰暗下去,反而深化了他对人生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使得他的人生在困顿中有快乐,在平凡中有诗意,并结晶为诸多艺术成就。他的作品
期刊
摘要:绘画界有幻想现实主义画派,如代表人物豪斯纳;文学界有魔幻现实主义流派,如代表人物加西亚·马尔克斯,及其作品《百年孤独》。而戏剧界也有一种幻想现实主义,那就是由俄罗斯著名戏剧家瓦赫坦戈夫开创的一种戏剧流派。瓦赫坦戈夫早年曾悉心学习研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后来提出幻想现实主义,强调“演员的体验应该通过戏剧的手法传达给观众,戏剧表达需要创造形式,需要幻想,所以我们把这称为‘幻想现实主义’”,并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