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顺应教育改革方向,强化学生课前预习,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创设发现有效课堂,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诱因和内在潜能,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课前预习 调动 内在潜能 发现有效课堂
“不好的教师是传授真理,好的教师是叫学生去发现真理”。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教授、引导,只有通过学生主动发现、学习、思考,把教学变成学生自觉发现知识进而构建生成和运用知识的过程,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强化预习教学环节,旨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最大限度地调动积极诱因和内在潜能,是一种有效教学手段。
传统的课堂教学也提倡课前预习,课前预习是教师希望学生养成的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但通常情况下,并没有作为学习任务必须完成,只是提倡而已,因而只有少数学生坚持课前预习。著名教育学家皮亚杰指出:“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把所要学习的东西化为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所以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要让预习成为授课过程中的一个环节,让学生树立课前必须预习,通过预习解决一些简单问题,随着预习能力的提高,不但要发现问题,更要积极思考,利用所学知识,抓住关键疑难,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在这样一个将预习作为教学环节的教学模式中,由于学生在预习自学过程中,独立解决了一些问题,使教师可以在课堂中有较充足的时间解决重点、疑难问题,使得教学过程更加有效,学生在预习活动中不断体验到成功的愉悦感和自豪感,进而将其转化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乃至发展成为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对学生将来的学习直至终身学习是非常有益的。
一、布置预习作业,强化课前预习,鼓励学生自己分析解决问题
教师重视课前预习,就是要使预习成为学习开始的一个起点,教师要引导督促学生形成:“自己能解决的问题不依赖老师,课前能解决的问题,不留到课上”的预习观念。教师备课起始点就是设计好预习作业,课堂教学围绕预习作业展开。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吃透教材,备透学生,预习作业要有知识梯度,由简单到复杂,体现知识形成的过程,对学生预习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疑问在预习作业中作为重点思考题,引起学生的高度注意,使预习内容与新授课重点、难点、疑点有机结合,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家庭预习时间不能过长,预习作业要精练,否则学生不易坚持。
对于新授课而言,学生的课前作业,应当包括对已学知识的练习、巩固和新授课的预习作业,学生完成了前一课的练习后,接下来就是新授课的预习作业,学生在完成预习作业时要注意四个环节:研读、思考、温故知新、练习。研读:通过认真研读,积极了解教科书的内容和结构,以达到理解课程的含义和知识要求。若一时理解不了的部分,可作出标注。思考:针对预习作业,积极动脑,运用科学的逻辑思维方法,对研读中发现的问题,联系以前的知识,边读边想尽量弄通弄懂,初步形成和掌握知识概要,以便解决预习作业。温故知新:新知识是建立在旧知识基础上的,预习过程中,旧知识不仅要重现,还要成为链接新知识的坚实基础,预习时发现的已遗忘的有关知识,一定要在预习中再次翻阅、回顾,搞清楚,不要成为理解新知识的障碍。练习:在以上三个环节的基础上,认真完成布置的预习作业。
学生想提高完成预习作业的效率,势必要认真落实这四个环节,这四个环节也是我们通常自学的方法。
二、实施以提问、练习和讨论预习作业为主线的课堂教学模式
1、提问和讨论预习作业
课堂教学围绕预习作业展开,教师通过口头或学生板演两种提问方式,对预习作业中的基础问题、基础练习进行检查,并借机提问对相关概念、原理、基础知识的理解,习题答案的依据是什么,在检查过程中适时纠正错误,为难点、疑点的解决做好基础铺垫,这个环节的目的是要使绝大多数学生都能掌握好基础知识,教师可以适时增加练习题目,巩固基础知识。然后根据预习作业对难点、疑点开展有层次的讨论,启发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得出结论。
提问和讨论是教学中有效、不可分离的两个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提问、讨论、点拨相互联系,适时发生。用边提问边讨论边思考,边提问边讨论边点拨的形式替代传统的输灌式教学,充分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2、教师精讲
通过预习作业的反馈,为了排除学生在前续过程中认识上出现的谬误,肯定学生在预习讨论中形成的模糊但正确的认识,教师的精讲点拨,可以达到矫正、建构、强化的目的。本环节是教学的核心,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来弥补学生在探知新知识的过程中认知的缺陷,使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达到确信的状态。教师讲授的内容要精,讲授的语言要精。如果授课中安排有演示实验,教师要充分利用好演示实验,突出实验教学在精讲中作用。教师精讲的作用在点拨、纠错、肯定、归纳,梳理知识间的联系,以点带线,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全面了解知识脉络、解决重、难、疑点,全面完成课程要求。讲解时教师要把握质疑时机,尽量启发学生齐答。
3、.形成性综合练习
根据教学中反馈的信息,运用练习的手段,本环节的教学内容,用以考核学生对本节课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的掌握程度,并幫助学生理清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综合解题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思维、解题能力得到进一步拓展,同时也用于检验教学效果,发现教学中的不足,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进程,并通过课外作业的形式得到弥补,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有效。形成性练习,要体现全面性、层次性、针对性,这就需要教师深入钻研、揣摩,课下精心准备课程,预见性地精心设计。
结语:强化课前预习,创设发现有效课堂,以预习激发学生的能动性,以提问强调自觉性,以讨论强调积极性,并以提问引发讨论,以讨论解决问题的课前预习和课上提问、讨论、教师点拨、讲授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能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恰当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适应当前教育改革形势,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是培养学生自学、思维能力和理性精神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课前预习 调动 内在潜能 发现有效课堂
“不好的教师是传授真理,好的教师是叫学生去发现真理”。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教授、引导,只有通过学生主动发现、学习、思考,把教学变成学生自觉发现知识进而构建生成和运用知识的过程,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强化预习教学环节,旨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最大限度地调动积极诱因和内在潜能,是一种有效教学手段。
传统的课堂教学也提倡课前预习,课前预习是教师希望学生养成的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但通常情况下,并没有作为学习任务必须完成,只是提倡而已,因而只有少数学生坚持课前预习。著名教育学家皮亚杰指出:“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把所要学习的东西化为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所以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要让预习成为授课过程中的一个环节,让学生树立课前必须预习,通过预习解决一些简单问题,随着预习能力的提高,不但要发现问题,更要积极思考,利用所学知识,抓住关键疑难,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在这样一个将预习作为教学环节的教学模式中,由于学生在预习自学过程中,独立解决了一些问题,使教师可以在课堂中有较充足的时间解决重点、疑难问题,使得教学过程更加有效,学生在预习活动中不断体验到成功的愉悦感和自豪感,进而将其转化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乃至发展成为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对学生将来的学习直至终身学习是非常有益的。
一、布置预习作业,强化课前预习,鼓励学生自己分析解决问题
教师重视课前预习,就是要使预习成为学习开始的一个起点,教师要引导督促学生形成:“自己能解决的问题不依赖老师,课前能解决的问题,不留到课上”的预习观念。教师备课起始点就是设计好预习作业,课堂教学围绕预习作业展开。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吃透教材,备透学生,预习作业要有知识梯度,由简单到复杂,体现知识形成的过程,对学生预习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疑问在预习作业中作为重点思考题,引起学生的高度注意,使预习内容与新授课重点、难点、疑点有机结合,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家庭预习时间不能过长,预习作业要精练,否则学生不易坚持。
对于新授课而言,学生的课前作业,应当包括对已学知识的练习、巩固和新授课的预习作业,学生完成了前一课的练习后,接下来就是新授课的预习作业,学生在完成预习作业时要注意四个环节:研读、思考、温故知新、练习。研读:通过认真研读,积极了解教科书的内容和结构,以达到理解课程的含义和知识要求。若一时理解不了的部分,可作出标注。思考:针对预习作业,积极动脑,运用科学的逻辑思维方法,对研读中发现的问题,联系以前的知识,边读边想尽量弄通弄懂,初步形成和掌握知识概要,以便解决预习作业。温故知新:新知识是建立在旧知识基础上的,预习过程中,旧知识不仅要重现,还要成为链接新知识的坚实基础,预习时发现的已遗忘的有关知识,一定要在预习中再次翻阅、回顾,搞清楚,不要成为理解新知识的障碍。练习:在以上三个环节的基础上,认真完成布置的预习作业。
学生想提高完成预习作业的效率,势必要认真落实这四个环节,这四个环节也是我们通常自学的方法。
二、实施以提问、练习和讨论预习作业为主线的课堂教学模式
1、提问和讨论预习作业
课堂教学围绕预习作业展开,教师通过口头或学生板演两种提问方式,对预习作业中的基础问题、基础练习进行检查,并借机提问对相关概念、原理、基础知识的理解,习题答案的依据是什么,在检查过程中适时纠正错误,为难点、疑点的解决做好基础铺垫,这个环节的目的是要使绝大多数学生都能掌握好基础知识,教师可以适时增加练习题目,巩固基础知识。然后根据预习作业对难点、疑点开展有层次的讨论,启发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得出结论。
提问和讨论是教学中有效、不可分离的两个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提问、讨论、点拨相互联系,适时发生。用边提问边讨论边思考,边提问边讨论边点拨的形式替代传统的输灌式教学,充分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2、教师精讲
通过预习作业的反馈,为了排除学生在前续过程中认识上出现的谬误,肯定学生在预习讨论中形成的模糊但正确的认识,教师的精讲点拨,可以达到矫正、建构、强化的目的。本环节是教学的核心,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来弥补学生在探知新知识的过程中认知的缺陷,使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达到确信的状态。教师讲授的内容要精,讲授的语言要精。如果授课中安排有演示实验,教师要充分利用好演示实验,突出实验教学在精讲中作用。教师精讲的作用在点拨、纠错、肯定、归纳,梳理知识间的联系,以点带线,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全面了解知识脉络、解决重、难、疑点,全面完成课程要求。讲解时教师要把握质疑时机,尽量启发学生齐答。
3、.形成性综合练习
根据教学中反馈的信息,运用练习的手段,本环节的教学内容,用以考核学生对本节课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的掌握程度,并幫助学生理清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综合解题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思维、解题能力得到进一步拓展,同时也用于检验教学效果,发现教学中的不足,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进程,并通过课外作业的形式得到弥补,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有效。形成性练习,要体现全面性、层次性、针对性,这就需要教师深入钻研、揣摩,课下精心准备课程,预见性地精心设计。
结语:强化课前预习,创设发现有效课堂,以预习激发学生的能动性,以提问强调自觉性,以讨论强调积极性,并以提问引发讨论,以讨论解决问题的课前预习和课上提问、讨论、教师点拨、讲授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能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恰当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适应当前教育改革形势,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是培养学生自学、思维能力和理性精神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