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笔墨写心展示“园里笙簧”创作意趣

来源 :文艺生活·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q24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庐江一鹤,原名陆江,字一鹤,法号净波,1956年出生,北京人。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美术系,进修于中央工艺美院书籍装帧系,国家一级美术师,北京市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市书法家协会会员、《雅风艺品》杂志顾问、中国南海禅寺书画院首席美术顾问。
  我对京华著名国画家庐江一鹤(原名陆江)先生花鸟作品,尤其是一系列小品有一种偏执般的喜好。
  我注意到:一直以来,在庐江一鹤先生的创作中,他坚守重写意的审美趋势,不同时段的画作皆因自身创作意趣的呈现而闪现出丰富多彩的画风和意境。一鹤先生的作品虽然执念对传统的承继,但显然只是对前人审美风格的延续,所以他的整体创作,恰到好处地展现出自身的创作意趣,作品迥异于众多“临摹”传统画作。这无疑也是一鹤先生创作的最大亮点。
  当下花鸟画的创作几乎是大面积的倾覆于对古人的“临摹”,包括在创作意趣上的临摹。于是乎一路看去在意趣上每一幅画都大同小异,作品所展现的审美风格别无二致,丝毫没有展现自己的创作意趣。这当然是当下花鸟画坛最大的流弊所在。
  以文人画为主流的传统花鸟画,一直培植于传统文化深厚的土壤中。庐江一鹤先生注重追逐中国传统花鸟画中的高雅品味,他的作品在笔法、构图等方面,依然追随前人的道路,凸显独到、自我的创作意趣。庐江一鹤先生作为一个能将格致与传统绘画艺术当作一种信仰并坚定践行的画家,在传承方式上尽力摒弃笔墨本身按部就班、循序渐进的创作方法,将深厚的人文意蕴根植于传统文化土壤。在他的内心世界和创作情绪上,有一种对“匠气”的排斥,在绘画中追寻以笔墨抒写心意,散淡、畅达的生命(生活)状态的呈现。我在他2019年创作的一帧扇面作品中,读到了“漫扫落叶且作庭前锦绣,莫惊啼鸟聊为园里笙簧”的题跋联句,忽然感觉到了他“园里笙簧”新人文主義(主体)的勃然产生。当然,“园里笙簧”新人文主义之于对庐江一鹤先生现在的提出,这个命题是否过早、过大不好说,但我认为这恰好是他身在当下,对作品(创作)意境上跳出对古人的临摹、重视创作意趣的本初意愿的高度表达。在一鹤先生创作的另一帧《章鱼》小品中,小小幅面,题有“八臂真身自天成,龙宫常客无令名。胸中有墨不轻吐,粗头乱服隐其行”诗句,闪现其清逸、泛真的人文画家的思想品相,也使人们看到中国花鸟画找到突破口,重现前人的空灵高渺,让当下“临摹”下转而僵化的创作时风得到改善已经成为可能。
  一鹤先生“园里笙簧”的系列作品,脱巢于“千篇一美”的去作画,在展现出古人所追寻的那些意境中创新思维意识,掸去更深层次上的“画匠”的工作,转而强调个性的抒发,以思想变化治于笔墨多端。在庐江一鹤先生的“园里笙簧”系列作品中,可以看出画家充分尊重自己的感受,强调自我的个性与创作意趣,摆脱各种对创作意趣的束缚,以笔墨“写心”的人文机杼。事实上,画家因为各自创作习惯的不同,对于自身感受的尊重有不同的方式。一鹤先生尤其注重对创作对象在瞬间美的表达,他作为主攻传统花鸟画创作的画家,惯于用“成竹在胸”的默写方式。通过对创作对象的不断观摩,使其入心入脑,其作品最终呈现的决非某一时一刻之“竹”,但却是心中对众多物象不断参悟领会后的意向,达成对自己创作意趣的再现。
  无疑,继续传统价值的表达是当下花鸟画创作的一个重要的命题。当前,对于花鸟画的创作与提振,理论界有人认为:“重新重视创作意趣,重视自我的感受和个性的抒发,无疑是中国花鸟画在未来发展的关键点之一。”这个观点恰恰与庐江一鹤先生的创作及其表现不谋而合。事实上,在当下这样一个价值观更为多元的时代,画家受时代审美趋势的影响相对更少,而以抒发个人性灵为主要目的的花鸟画已经成为并产生更多的创作流派和审美趋势。在此状态下,庐江一鹤先生以卓绝的才情、不懈的创造,更加尊重自己的创作意趣,借用花鸟画在千年发展历程中的创作技巧和经验,在创作的过程中,更加注重自身的创作意趣和笔墨写心的表达,最终走出前人的世界,在人生意境与画面意趣中开拓出一番令人惊羡的新领地。
  我知道,一鹤先生在努力!
  写于2020年元月
  (作者系文艺评论家、株洲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
其他文献
内容提要  本文单就《芥子园画传》本体内容的文字论述谈论阅读体会。着重于依据原著书名的意义并结合李渔的序和何镛、巢勋的序跋文字内容,考察原出版人及其后继者把此书列为与以往历史上记传类画史名著典籍相类似著作推出的学术追求;剖析李渔的序(1679年)所体现其本人对山水画的热爱以及对山水画之卧游养生功能的期待。笔者认为之后演化出的《芥子园画谱》书名,有违于原创者的初衷,是以降格该书原本的学术性诉求为代价
期刊
摘要:“衣食住行”,“衣”字当先。作为人类历史进化的产物,服装摆在第一的位置上,“地球村”的统一性,导致各种族之间的服装有着许多共同点以及相通之处。但是,由于文化、地理位置等多因素的差异,服饰形态也因此呈现多样性。中国与西方的服饰文化圈在发展根源上是有所不同的,本文就中西方的哲学、美学和价值观等方面对服装三要素差异作简要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中国服饰 西方服饰 文化差异  (一)不同哲学思想体现
期刊
摘要:本文重点调查了湖南4所高师院校美术师范生的学科能力是否适应基础教育美术学科核心素养教学的状况,并认为无论是从师范生的个体发展与就业需求,亦或是高师美教专业的办学宗旨、国家对师范专业的办学规范与人才培养要求来说,都显现出师范生学科能力这种“适应”的必要性;同时此调查也为探索构建培养合格中小学美术师资的师范教育体系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美术师范生 学科能力 美术学科核心素养教学 适应
期刊
摘要:新型冠状病毒是目前人类现阶段所遇到的最大挑战,在没有特效治疗药物的状态下医用防护服对医护人员进行有效的自我防护、对患者进行有效的隔离与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阻止疫情蔓延的重要环节。现阶段医用防护服的设计始终围绕材料、功能、防护能力为核心导向,基于情感精神层面的深化研究尚未涉及,本文将情感化设计带入到医用防护服的研究中,从服装结构、色彩、图案等设计元素,探讨患者认可的情感化设计因素,从而
期刊
陈秀莪,女,原籍浙江省奉化市人,1928年生于上海,系广州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广东省水彩画研究会理事。1948年于上海美专学习;1949年考入考入杭州中央美院华东分院(现中国美术学院)学习;1953年毕业于北京中央美术学院绘画系。作品入展或获奖数十次,其中《彭湃》《归》入选全国第六届美展并获优秀作品奖;《小羊羔》入选全国水彩水粉画大展;《花》获1989杭州中国水彩画展“佳作奖”;《玉
期刊
卿笑天油畫作品选
期刊
清末民国之后,上海、杭州、北京为印坛重镇,辐射全国,或传承古典,或张扬个性,形成风格多元、交相辉映的格局。回眸1949年至今近70年的山西篆刻历程,山西篆刻的发展生态与创作进程与全国篆刻的发展态势基本一致,但又呈现出自身的地域性特征。  一、山西篆刻发展的历史因素  “民国时期,山西出现过一批书法大家,但因与外界交流过少,使他们在全国几乎没有影响。”①这种局面一直延续到新中国成立才得以改观。建国后
期刊
王志坚,1958年10月出生,湖南湘乡市人。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理事、湖南省美术家协会理事、湖南省美协工笔画艺委会主任、湖南省工笔画学会常务副会长,湖南省花鸟画家协会副主席、齐白石纪念馆原馆长、湘潭市文联副主席、湘潭市美术家协会主席。作品多次获文化部、中国美协、湖南省美协等权威机构的金奖和银奖,在全国颇具影响,被誉为全国书画百杰。作品多次发表于《人民日报》《美术》《国
期刊
摘要:微信作为当下流行的社交软件之一,已越来越广泛地被运用到移动教学的设计当中。基于互联网而存在的社交媒介可以实现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为用户提供了更多学习的渠道和资源,依托微信平台,用户可以在不同的时间、空间、地域将有共同学习需求的用户链接起来去分享和获取学习资源。用户还可以在微信群里互动和交流发表自己的观点。但是通过微信群进行移动教学也有它的不足之处,需要去解决和提升的地方。  关键词:
期刊
赵胜琛,1972年出生于湖南益阳。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民革中央画院理事、黄兴书画院副院长、长沙市美术家协会主席团委员。1994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多次参加国内外各级各类展览并获奖。《长沙晚报》、湖南卫视国际频道《世界看湖南》等对其艺术成就曾做专题报道。著有《当代画家技法表现丛书——赵胜琛工笔人物》。  一  赵胜琛的人物画取材广泛,但在笔者看来,最能代表其成就的,当属以当代都市青年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