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做出一个重大政治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正确认识、深刻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科学内涵和重要依据,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内涵:依据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
1.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概念界定
首先要正确认识和准确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这个概念。这里的“时代”与历史学、考古学所指的范畴不同。历史学以经济、政治、文化等状况来划分社会发展的时代。考古学家把早期的人类社会划分为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从发展经济学的角度,根据中国经济发展规律、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相互关系规律、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社会发展规律的经济学范畴做出的判断。古人讲:“辩方位而正则”。历史方位是指客观事物在历史进程中的前进方向和所处的位置。改革开放以来党带领全国人民不断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过40年的发展,使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国防、外交等显示国家综合发展实力的各项指标进入世界前列,使党和国家在国内国际的形象和地位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特别是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生了历史性的变革,取得了辉煌的成果。十九大报告做出一个重大政治判断: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不是一个简单的时空判断,而是根据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发生重大变化而做出的综合判断和战略考量,是新的时代坐标,新的发展定位。
1.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科学内涵
十九大报告用“五个是”高度概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科学内涵。“五个是”分别从新时代的历史交汇期、战略目标安排、人民发展目标、中华民族发展和人类社会发展五个维度说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进程中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新时代,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向更高层次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奋斗的新时代,是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向共同富裕迈进的新时代,是中华民族同心同德向伟大复兴中国梦奋斗的新时代,是不断提升中国国际地位进而为人类社会发展作出新贡献的新时代。
1.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重大意义
十九大报告用“三个意味着”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重大意义进行了深刻阐述。“三个意味着”分别从中华民族发展史、科学社会主义史和人类社会发展史三个角度高度概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政治意义和世界意义。
(1)对中华民族发展而言,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实现了从站起来到改革开放以来富起来的伟大飞跃之后,迎来了向实现强起来的新的飞跃。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69年发展的历史轨迹。但是要注意不能把富和强截然分割开来,虽然中国人民比过去富多了,但是发展还不平衡、不充分,要向实现共同富裕迈进,“富强”是今后奋斗的一个目标,即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2)对科学社会主义发展而言,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苏联解体、东欧巨变,社会主义国家发展遇到重大挫折,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进入低潮。在这个大背景下中国共产党系统梳理和研究社会主义500年的思想源头和演变过程,对中国近代以来世界多种主义制度尝试失败的教训进行总结,对中国社会主义道路69年、改革开放40年的经验教训进行总结,得出“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的结论,决定“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中国发展的伟大成果有力回应了西方某些人的“不战而胜”“历史终结论”等谬论,有力证明了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的生机和活力。
(3)对人类社会发展而言,和平与发展永远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主题。二战后世界上许多国家摆脱了殖民统治渴望加快发展,但是不知道该选择什么样的道路,有的国家盲目效仿西方出現了内忧外患问题,有的还在艰难的探索,有的感到茫然……而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为那些既想加快发展又想保持独立性的国家提供了可供选择的方案。当代中国既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同时也是经济总量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中国的发展既深刻影响世界同时也被世界影响着。中国坚持改革开放基本国策,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放眼于世界,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全球治理观,发挥负责任大国的作用,努力为人类社会发展贡献智慧、提供方案,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具有更加广泛的世界意义。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重要依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具有充分的实践依据、理论依据和客观依据,是有理有据的科学定位。
2.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实践依据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科学把握国内外发展大势,带领全国人民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成就。经济发展、改革创新、民主法治、思想文化、人民生活、生态文明、军队建设、港澳台工作、大国外交和从严治党等各方面、多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和深刻变革。用两句话概括就是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比如全面从严治党,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相结合,管党治党实现了从“宽松软”到“严紧硬”的深刻转变。从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到“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就是抓住了反腐倡廉的“牛鼻子”。坚持反腐败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定不移“打虎”“拍蝇”“猎狐”。反腐力度在中共历史上前所未有,在世界各国也极为罕见。反腐败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并巩固发展。再比如大国外交。中国提出和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得到了世界各国和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和认同。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共同参与,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与中国签署合作协议。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共鸣,成为中国人民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人民美好梦想互融互通的纽带和桥梁。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布局,极大提高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感召力和塑造力,使中国成为世界上有地位、有份量的发展中大国。 2.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理论依据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伟大的实践成果是重大理论创新的基础来源,重大理论创新则是推动实践发展的指导思想。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这三大规律的认识,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十九大报告用“8个明确”和“14个坚持”概括了这一思想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方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其主要创立者是习近平同志。在领导全党全国推进党和国家事业的实践中,习近平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理论家的深刻洞察力、敏锐判断力和战略定力,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开创性意义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立发挥了决定性作用、作出了决定性贡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党治国理政新境界、管党治党新境界,具有鲜明的继承性、创新性、时代性。党的十九大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写进党章,是一个重大理论贡献,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理论依据。
2.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客观依据
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重大判断意味着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了重大转化,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客观依据。社会主要矛盾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党的八大明确指出:“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问的矛盾”。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科学分析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对党的八大的提法进一步提炼,提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产之问的矛盾”。这个提法符合当时中国的实际情况。如今,社会主要矛盾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发生了重大变化。
(1)从社会生产方面看,中国已经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小康,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社会生产力和人民生活水平都发生了重大变化。5年来,中国经济年均增长速度超过7%,在世界主要国家中名列前茅,国内生产总值从54万亿元增长到80万亿元,年均增长7.2%,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高铁、网购、支付宝和共享单车被称作世界新的四大发明。人民生活水平迈上了新台阶。2016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8000美元,已经达到中等偏上收入国家水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大幅提高。居民受教育程度、居民平均预期寿命和社会保障水平等等都有显著改善。所有这些表明再用“落后的社会生产”描述已经不符合中国的实际情况。
(2)从社会需求方面看,人民群众的需要发生了多样性、多层次的变化,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再用“物质文化需要”表述也不符合人民的现实需要,而用“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来概括能全面准确表达人民群众的客观要求。值得注意的是当前发展还不平衡不充分,还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需要。因此,十九大对社会主要矛盾发生重大转化的重要论断,反映了中国发展的实际情况,揭示了发展的症结所在,指明了解决当代中国发展问题的根本着力点。今后发展的重点是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要从追求数量增长向追求质量和效益方向转变。下大力气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使发展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不断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3结束语
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还要把握好“变”与“不变”的关系。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这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内涵:依据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
1.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概念界定
首先要正确认识和准确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这个概念。这里的“时代”与历史学、考古学所指的范畴不同。历史学以经济、政治、文化等状况来划分社会发展的时代。考古学家把早期的人类社会划分为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从发展经济学的角度,根据中国经济发展规律、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相互关系规律、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社会发展规律的经济学范畴做出的判断。古人讲:“辩方位而正则”。历史方位是指客观事物在历史进程中的前进方向和所处的位置。改革开放以来党带领全国人民不断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过40年的发展,使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国防、外交等显示国家综合发展实力的各项指标进入世界前列,使党和国家在国内国际的形象和地位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特别是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生了历史性的变革,取得了辉煌的成果。十九大报告做出一个重大政治判断: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不是一个简单的时空判断,而是根据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发生重大变化而做出的综合判断和战略考量,是新的时代坐标,新的发展定位。
1.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科学内涵
十九大报告用“五个是”高度概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科学内涵。“五个是”分别从新时代的历史交汇期、战略目标安排、人民发展目标、中华民族发展和人类社会发展五个维度说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进程中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新时代,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向更高层次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奋斗的新时代,是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向共同富裕迈进的新时代,是中华民族同心同德向伟大复兴中国梦奋斗的新时代,是不断提升中国国际地位进而为人类社会发展作出新贡献的新时代。
1.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重大意义
十九大报告用“三个意味着”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重大意义进行了深刻阐述。“三个意味着”分别从中华民族发展史、科学社会主义史和人类社会发展史三个角度高度概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政治意义和世界意义。
(1)对中华民族发展而言,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实现了从站起来到改革开放以来富起来的伟大飞跃之后,迎来了向实现强起来的新的飞跃。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69年发展的历史轨迹。但是要注意不能把富和强截然分割开来,虽然中国人民比过去富多了,但是发展还不平衡、不充分,要向实现共同富裕迈进,“富强”是今后奋斗的一个目标,即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2)对科学社会主义发展而言,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苏联解体、东欧巨变,社会主义国家发展遇到重大挫折,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进入低潮。在这个大背景下中国共产党系统梳理和研究社会主义500年的思想源头和演变过程,对中国近代以来世界多种主义制度尝试失败的教训进行总结,对中国社会主义道路69年、改革开放40年的经验教训进行总结,得出“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的结论,决定“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中国发展的伟大成果有力回应了西方某些人的“不战而胜”“历史终结论”等谬论,有力证明了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的生机和活力。
(3)对人类社会发展而言,和平与发展永远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主题。二战后世界上许多国家摆脱了殖民统治渴望加快发展,但是不知道该选择什么样的道路,有的国家盲目效仿西方出現了内忧外患问题,有的还在艰难的探索,有的感到茫然……而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为那些既想加快发展又想保持独立性的国家提供了可供选择的方案。当代中国既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同时也是经济总量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中国的发展既深刻影响世界同时也被世界影响着。中国坚持改革开放基本国策,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放眼于世界,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全球治理观,发挥负责任大国的作用,努力为人类社会发展贡献智慧、提供方案,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具有更加广泛的世界意义。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重要依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具有充分的实践依据、理论依据和客观依据,是有理有据的科学定位。
2.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实践依据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科学把握国内外发展大势,带领全国人民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成就。经济发展、改革创新、民主法治、思想文化、人民生活、生态文明、军队建设、港澳台工作、大国外交和从严治党等各方面、多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和深刻变革。用两句话概括就是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比如全面从严治党,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相结合,管党治党实现了从“宽松软”到“严紧硬”的深刻转变。从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到“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就是抓住了反腐倡廉的“牛鼻子”。坚持反腐败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定不移“打虎”“拍蝇”“猎狐”。反腐力度在中共历史上前所未有,在世界各国也极为罕见。反腐败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并巩固发展。再比如大国外交。中国提出和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得到了世界各国和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和认同。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共同参与,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与中国签署合作协议。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共鸣,成为中国人民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人民美好梦想互融互通的纽带和桥梁。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布局,极大提高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感召力和塑造力,使中国成为世界上有地位、有份量的发展中大国。 2.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理论依据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伟大的实践成果是重大理论创新的基础来源,重大理论创新则是推动实践发展的指导思想。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这三大规律的认识,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十九大报告用“8个明确”和“14个坚持”概括了这一思想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方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其主要创立者是习近平同志。在领导全党全国推进党和国家事业的实践中,习近平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理论家的深刻洞察力、敏锐判断力和战略定力,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开创性意义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立发挥了决定性作用、作出了决定性贡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党治国理政新境界、管党治党新境界,具有鲜明的继承性、创新性、时代性。党的十九大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写进党章,是一个重大理论贡献,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理论依据。
2.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客观依据
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重大判断意味着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了重大转化,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客观依据。社会主要矛盾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党的八大明确指出:“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问的矛盾”。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科学分析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对党的八大的提法进一步提炼,提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产之问的矛盾”。这个提法符合当时中国的实际情况。如今,社会主要矛盾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发生了重大变化。
(1)从社会生产方面看,中国已经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小康,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社会生产力和人民生活水平都发生了重大变化。5年来,中国经济年均增长速度超过7%,在世界主要国家中名列前茅,国内生产总值从54万亿元增长到80万亿元,年均增长7.2%,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高铁、网购、支付宝和共享单车被称作世界新的四大发明。人民生活水平迈上了新台阶。2016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8000美元,已经达到中等偏上收入国家水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大幅提高。居民受教育程度、居民平均预期寿命和社会保障水平等等都有显著改善。所有这些表明再用“落后的社会生产”描述已经不符合中国的实际情况。
(2)从社会需求方面看,人民群众的需要发生了多样性、多层次的变化,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再用“物质文化需要”表述也不符合人民的现实需要,而用“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来概括能全面准确表达人民群众的客观要求。值得注意的是当前发展还不平衡不充分,还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需要。因此,十九大对社会主要矛盾发生重大转化的重要论断,反映了中国发展的实际情况,揭示了发展的症结所在,指明了解决当代中国发展问题的根本着力点。今后发展的重点是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要从追求数量增长向追求质量和效益方向转变。下大力气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使发展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不断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3结束语
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还要把握好“变”与“不变”的关系。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这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