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这是新课程阅读教学经常引用的一句名言。这则名言提醒我们,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凸显学生个性化的阅读与感悟。在学生面前,任何一篇文质兼美的课文就像一片金黄的油菜花,而他们则是采花酿蜜的小蜜蜂。小蜜蜂们总是凭着兴趣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花朵,酿出最甜、最美的蜂蜜。在课堂上,学生思维应当是流动跳跃的,答案可以是丰富多彩的。
【案例一】
在《船长》(苏教版国标本11册)一课的教学中有一个环节,我是这样设计的:
(原文)船长问道:“还能坚持多少分钟?”
“20分钟。”
“够了。”船长说,“让每个人都到小艇上去。奥克勒大副,你的手枪在吗?”
“在,船长。”
“哪个男人敢走在女人前面,你就开枪打死他!”
师:“够了”是指什么够了?
生:哈尔威船长是说救援时间足够了。
师:如果你是哈尔威船长,这句“够了”你会怎么说?
生:(用镇定的语气读)船长此时不能慌,说话时一定要镇定,只有这样,才能让乘客们吃一颗定心丸。而且,船长对于救出所有乘客也很有信心。
生:(用威严的语气读)我觉得船长的这句话不仅仅是对奥克勒大副说的,更是对惊惶失措、乱作一团的乘客说的,因此船长说话的语调一定要威严,才能压住嘈杂的人群。船长真是一个有大将风度的人,临危不乱!
生:(用更加威严的语气读)从后文我们知道,船长此时已经抱定必死的决心,他现在唯一的任务就是救出全船乘客,因此他不惜任何代价。从“够了”这个词语,我们能读出船长坚定的决心。
一个简单的词语,学生能有这么多独到的见解,我真为这群学生开放的思维而欣喜。
【案例二】
《孔子游春》(苏教版12册)一文就要学完了,学生都沉浸在浓浓的春意中,起劲地读着、说着。我也不禁为这节课能取得这样好的效果而满意,要知道,为了准备这节校内研究课,我已经废寝忘食好几个晚上了。谁知,就在离下课还有两三分钟的时候, 一个怯怯的小手举了起来:“老师,孔子说水是真君子,可是我不觉得,因为水也有残暴的一面。”
这个学生的说话很连贯,而且是一举手就说,刚一说完就坐下,显然是憋了很久,刚一坐下时还长嘘了一口气。我是又好气又好笑,偏偏在这个时候横生枝节。我原本想把这个问题推到下节课,可是一石激起千层浪,班级里已是小手林立。显然,学生已经被这个问题勾起了兴趣,精心准备的结束语只好暂时放在一边,听听学生怎么说。
生:水并不都像孔子说的是真君子,前面我们学过一篇课文《大江保卫战》,那样的水就像一条暴龙,疯狂地撕咬着江堤,哪里有君子的风度?
生: 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一直饱受水患,洪发一旦暴发,老百姓的家园被毁,流离失所,良田变成一片沼泽,水哪里还有一点点的德行?哪里有君子的风度?
生:人类的生存离不开水。水本来应该是很柔顺的、亲切的,但是你看,现在城市中到处是污水横行,很多清清的河水,如今已经变成了死水。无锡市的太湖水域出现的蓝藻,给当地人民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方便。因此,昔日孔子眼中的有情有义的水,如今已经变得无情无义了。
听着学生的这一番精彩的言论,我眼前不由一亮,这一段由学生生成的教学环节不正是本节课的亮点之一吗?学生通过“质疑”,仅用了不到5分钟的时间,便对课文有了一个再思考、再认识的过程,从而把思维提升到了一个新维度。最后,我作了如下总结:同学们,今天,我们发表了这些言论,并不是要否定孔子,相反,我们还要从孔子那里汲取精神的养分。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要不断地与时俱进,只有敢于质疑,敢于向大师挑战的人,才会在你的人生道路上取得更大的成就!
【案例三】
《山谷中的谜底》一课学完后,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假如有一天你面对无比强大的挑战,你会怎么做呢?呼啦,下面的手举起了一大片。有的说: “弯曲不是倒下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地发展。” 有的说:“对于外界的压力,可以通过正面抗争去战胜它,但有时也需要像雪松那样先弯曲一下,作适当的让步,以求反弹的机会。”有的说:“弯曲是斗争的策略,是为了不做无谓的牺牲而积蓄力量,寻找机会,谋取最后的胜利。”都是照搬书上的,没有一点自己的思考。看来,学生的灵感是需要启发的,个性化的感悟是需要教师引导的。
“同学们知道苏武牧羊的故事吗?我们来看看苏武面对强大的压力时是做何选择的。”当讲到苏武在荒无人烟的荒原上牧养十九年,却始终不屈于匈奴王的淫威时,我看到了学生们眼中坚毅的目光。“同学们,在抗日战场上,面对凶残的日本军队,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舍生取义。同学们,这些抗日英雄傻吗?他们为什么不先弯曲一下呢?”这时我又将老问题抛出:假如有一天,你面对无比强大的挑战,你会怎么做呢?
此时,我已经不需要学生回答什么了。我只想让学生知道,独立自主的思考问题,不人云亦云是多么重要。
阅读是一种高度个性化的行为,而个性,是一切创造活动的生命。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教师要不断为学生创设个性化自主学习的氛围,让他们去阅读,善于引导学生从自我出发,独立感受、体验、思考,让学生的个性思维在课堂上张扬起来。
(责编侯艳星)
【案例一】
在《船长》(苏教版国标本11册)一课的教学中有一个环节,我是这样设计的:
(原文)船长问道:“还能坚持多少分钟?”
“20分钟。”
“够了。”船长说,“让每个人都到小艇上去。奥克勒大副,你的手枪在吗?”
“在,船长。”
“哪个男人敢走在女人前面,你就开枪打死他!”
师:“够了”是指什么够了?
生:哈尔威船长是说救援时间足够了。
师:如果你是哈尔威船长,这句“够了”你会怎么说?
生:(用镇定的语气读)船长此时不能慌,说话时一定要镇定,只有这样,才能让乘客们吃一颗定心丸。而且,船长对于救出所有乘客也很有信心。
生:(用威严的语气读)我觉得船长的这句话不仅仅是对奥克勒大副说的,更是对惊惶失措、乱作一团的乘客说的,因此船长说话的语调一定要威严,才能压住嘈杂的人群。船长真是一个有大将风度的人,临危不乱!
生:(用更加威严的语气读)从后文我们知道,船长此时已经抱定必死的决心,他现在唯一的任务就是救出全船乘客,因此他不惜任何代价。从“够了”这个词语,我们能读出船长坚定的决心。
一个简单的词语,学生能有这么多独到的见解,我真为这群学生开放的思维而欣喜。
【案例二】
《孔子游春》(苏教版12册)一文就要学完了,学生都沉浸在浓浓的春意中,起劲地读着、说着。我也不禁为这节课能取得这样好的效果而满意,要知道,为了准备这节校内研究课,我已经废寝忘食好几个晚上了。谁知,就在离下课还有两三分钟的时候, 一个怯怯的小手举了起来:“老师,孔子说水是真君子,可是我不觉得,因为水也有残暴的一面。”
这个学生的说话很连贯,而且是一举手就说,刚一说完就坐下,显然是憋了很久,刚一坐下时还长嘘了一口气。我是又好气又好笑,偏偏在这个时候横生枝节。我原本想把这个问题推到下节课,可是一石激起千层浪,班级里已是小手林立。显然,学生已经被这个问题勾起了兴趣,精心准备的结束语只好暂时放在一边,听听学生怎么说。
生:水并不都像孔子说的是真君子,前面我们学过一篇课文《大江保卫战》,那样的水就像一条暴龙,疯狂地撕咬着江堤,哪里有君子的风度?
生: 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一直饱受水患,洪发一旦暴发,老百姓的家园被毁,流离失所,良田变成一片沼泽,水哪里还有一点点的德行?哪里有君子的风度?
生:人类的生存离不开水。水本来应该是很柔顺的、亲切的,但是你看,现在城市中到处是污水横行,很多清清的河水,如今已经变成了死水。无锡市的太湖水域出现的蓝藻,给当地人民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方便。因此,昔日孔子眼中的有情有义的水,如今已经变得无情无义了。
听着学生的这一番精彩的言论,我眼前不由一亮,这一段由学生生成的教学环节不正是本节课的亮点之一吗?学生通过“质疑”,仅用了不到5分钟的时间,便对课文有了一个再思考、再认识的过程,从而把思维提升到了一个新维度。最后,我作了如下总结:同学们,今天,我们发表了这些言论,并不是要否定孔子,相反,我们还要从孔子那里汲取精神的养分。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要不断地与时俱进,只有敢于质疑,敢于向大师挑战的人,才会在你的人生道路上取得更大的成就!
【案例三】
《山谷中的谜底》一课学完后,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假如有一天你面对无比强大的挑战,你会怎么做呢?呼啦,下面的手举起了一大片。有的说: “弯曲不是倒下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地发展。” 有的说:“对于外界的压力,可以通过正面抗争去战胜它,但有时也需要像雪松那样先弯曲一下,作适当的让步,以求反弹的机会。”有的说:“弯曲是斗争的策略,是为了不做无谓的牺牲而积蓄力量,寻找机会,谋取最后的胜利。”都是照搬书上的,没有一点自己的思考。看来,学生的灵感是需要启发的,个性化的感悟是需要教师引导的。
“同学们知道苏武牧羊的故事吗?我们来看看苏武面对强大的压力时是做何选择的。”当讲到苏武在荒无人烟的荒原上牧养十九年,却始终不屈于匈奴王的淫威时,我看到了学生们眼中坚毅的目光。“同学们,在抗日战场上,面对凶残的日本军队,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舍生取义。同学们,这些抗日英雄傻吗?他们为什么不先弯曲一下呢?”这时我又将老问题抛出:假如有一天,你面对无比强大的挑战,你会怎么做呢?
此时,我已经不需要学生回答什么了。我只想让学生知道,独立自主的思考问题,不人云亦云是多么重要。
阅读是一种高度个性化的行为,而个性,是一切创造活动的生命。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教师要不断为学生创设个性化自主学习的氛围,让他们去阅读,善于引导学生从自我出发,独立感受、体验、思考,让学生的个性思维在课堂上张扬起来。
(责编侯艳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