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德育课是一门引导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觉悟,培养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的课程。上好中职校学生的德育课,要正视现状,采取应对措施,还课堂与学生,在日常德育教学课程中渗透好德育引导,提升青少年学生素质。
【关键词】中职校 德育课 教育 渗透
一、中职学校学生的特点
中职学校的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中很大一部分人是九年制义务教育中的失利者,是一群在初中毕业后被分流出的特殊群体。在他们身上,往往存在着鲜明的特点:
1、自卑心理:因为各种来自于社会、家长等群体对中职学校的不正确认识,导致现在的学生往往认为进入中职校就是成绩不好,脑袋不灵光的,感觉比其他人低人一等,导致学生不自信,产生自卑心理。
2、厌学情绪:进入中职学校读书的学生,大多数都是文化基础薄弱,学习能力不强,缺乏学习自律性的人。在加上社会和家庭对职校生的不认可,他们对未来缺乏理想,对学习缺乏动力,自暴自弃,心理上厌倦学习,态度上抗拒学习,行为上逃避学习。
3、是非观念模糊:中职校学校普遍都在16、17岁,正是容易受各种思潮影响的年纪,尤其是受“黄色网页”、“暴露文学”、“暴力影视”、“网络游戏”等因素影响,逐渐形成了是非不分、好坏不分、善恶不分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现状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导渠道,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课,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但由于目前中职学校学生的特点,在实际教学中也存在着不少问题。
1、由于德育课程对政治知识、政治理论要求较多,其自身具备的抽象性特点与中职学生的学习基础存在差距,学生感兴趣的较少,往往老师在台上讲课,学生在台下“自娱自乐”,长久情况下,加重了学生“厌学”的心态。
2、多数情况下,教师仍采用灌输式的教育,为了考试而教学,照本宣科,以板书、知识重点为主,进行填鸭式教育,上课缺乏互动,联系实际不够,学生难以理解抽象的德育理论。
3、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够,自暴自弃的心理,加重他们对上课的抵触情绪。
三、改进中职德育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
1、树立良好形象,建设和谐师生关系:德育是一门课程,但它向学生传授的知识不仅只来自于书本,还来自于教师,教师形象关系到学生对老师的认可程度。古人说“传道授业解惑也”,现在我们也说“为人师表”,教师个性、人格的表现及言行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心灵,影响着学生的内心世界,对学生人格的形成有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一名优秀的教师,首先要树立起自身的良好形象,才能让学生自觉自愿和积极主动去听从,而不是教师靠说教或靠手中的“权利”发号施令。
2、触动学生心灵,引起学生共鸣:社会在快速变迁,信息时代的来临,让人们能更快、更准确的掌握各类资讯,但传统的德育教材内容空洞、抽象,而且和社会发展进步不协调,具有一定的滞后性。所以,要上好德育课,就要把握时代的脉搏,跳出教材局限,多利用社会新闻热点,联系学生身边的故事,将教材和生活联系在一起,将“抽象”内容和“形象”内容贯通起来,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体会怎么学习、怎么做人、怎么做事,在内容上吸引学生,在心灵上触动学生,引起学生共鸣。
3、带动课堂气氛,挑起学生兴趣:传统的德育教学,往往老师是传声筒,学生是听众,老师“带张嘴”,学生“带支笔”,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往往导致学生思想不集中,尤其中职学生的特点,造成学生上课纪律差、睡觉等问题的加剧。德育教师要引导好学生,从“让他学”过渡到他“想要学”、“想要听”,就要在课堂气氛上下功夫,唤醒学生的学习兴趣,挑起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欲望,改变老师唱独角戏的情况,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生摆回到主体地位。
4、学以致用,建立学习自信心:德育教学的目的就是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但传统的用考试分数来鉴定学生能力掌握程度的方式,影响到了中职生的学习热情,所以德育课在考核方式上也应该进行调整,跳出考试、成绩的圈子。德育要“学以致用”,可通过日常行为规范的考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方面的评定,作为衡量一名学生德育标准的依据,这比用考题、概念更能发挥德育学科育人的功能。
5、渗透大德育概念,潜移默化引导学生:德育课注重理论教育,但也注重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显然不是存“理论”学习、概念理解所能形成的。所以德育课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渗透大德育的概念,用教师的人格魅力,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用社会热点、新闻故事等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例,让学生参与探讨,了解学生的想法,以达到纠正不正确的思想,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觉悟的目的,通过日积月累的潜移默化,逐步让学生认识自我,正视自我,进而反思自我,改变自我,变自卑为自信,厌学为好学,能正确判断是非,提高自身素质。
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和日积月累的过程,德育教育的作用更是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德育教师要认清自己的责任,根据学生实际,采取对应措施,还课堂于学生,在德育教学课程中渗透德育引导,让书本与社会相融合,做好学生的思想领路人。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印发《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的意见》的通知,教职成[2001]2号
[2]王宏涛.人文教育在中职班级管理中的实践[J],河南农业,2007(18)
[3]徐光临.关于思想道德教育教学问题的思考[J].教育探索,2006
【关键词】中职校 德育课 教育 渗透
一、中职学校学生的特点
中职学校的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中很大一部分人是九年制义务教育中的失利者,是一群在初中毕业后被分流出的特殊群体。在他们身上,往往存在着鲜明的特点:
1、自卑心理:因为各种来自于社会、家长等群体对中职学校的不正确认识,导致现在的学生往往认为进入中职校就是成绩不好,脑袋不灵光的,感觉比其他人低人一等,导致学生不自信,产生自卑心理。
2、厌学情绪:进入中职学校读书的学生,大多数都是文化基础薄弱,学习能力不强,缺乏学习自律性的人。在加上社会和家庭对职校生的不认可,他们对未来缺乏理想,对学习缺乏动力,自暴自弃,心理上厌倦学习,态度上抗拒学习,行为上逃避学习。
3、是非观念模糊:中职校学校普遍都在16、17岁,正是容易受各种思潮影响的年纪,尤其是受“黄色网页”、“暴露文学”、“暴力影视”、“网络游戏”等因素影响,逐渐形成了是非不分、好坏不分、善恶不分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现状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导渠道,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课,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但由于目前中职学校学生的特点,在实际教学中也存在着不少问题。
1、由于德育课程对政治知识、政治理论要求较多,其自身具备的抽象性特点与中职学生的学习基础存在差距,学生感兴趣的较少,往往老师在台上讲课,学生在台下“自娱自乐”,长久情况下,加重了学生“厌学”的心态。
2、多数情况下,教师仍采用灌输式的教育,为了考试而教学,照本宣科,以板书、知识重点为主,进行填鸭式教育,上课缺乏互动,联系实际不够,学生难以理解抽象的德育理论。
3、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够,自暴自弃的心理,加重他们对上课的抵触情绪。
三、改进中职德育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
1、树立良好形象,建设和谐师生关系:德育是一门课程,但它向学生传授的知识不仅只来自于书本,还来自于教师,教师形象关系到学生对老师的认可程度。古人说“传道授业解惑也”,现在我们也说“为人师表”,教师个性、人格的表现及言行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心灵,影响着学生的内心世界,对学生人格的形成有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一名优秀的教师,首先要树立起自身的良好形象,才能让学生自觉自愿和积极主动去听从,而不是教师靠说教或靠手中的“权利”发号施令。
2、触动学生心灵,引起学生共鸣:社会在快速变迁,信息时代的来临,让人们能更快、更准确的掌握各类资讯,但传统的德育教材内容空洞、抽象,而且和社会发展进步不协调,具有一定的滞后性。所以,要上好德育课,就要把握时代的脉搏,跳出教材局限,多利用社会新闻热点,联系学生身边的故事,将教材和生活联系在一起,将“抽象”内容和“形象”内容贯通起来,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体会怎么学习、怎么做人、怎么做事,在内容上吸引学生,在心灵上触动学生,引起学生共鸣。
3、带动课堂气氛,挑起学生兴趣:传统的德育教学,往往老师是传声筒,学生是听众,老师“带张嘴”,学生“带支笔”,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往往导致学生思想不集中,尤其中职学生的特点,造成学生上课纪律差、睡觉等问题的加剧。德育教师要引导好学生,从“让他学”过渡到他“想要学”、“想要听”,就要在课堂气氛上下功夫,唤醒学生的学习兴趣,挑起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欲望,改变老师唱独角戏的情况,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生摆回到主体地位。
4、学以致用,建立学习自信心:德育教学的目的就是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但传统的用考试分数来鉴定学生能力掌握程度的方式,影响到了中职生的学习热情,所以德育课在考核方式上也应该进行调整,跳出考试、成绩的圈子。德育要“学以致用”,可通过日常行为规范的考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方面的评定,作为衡量一名学生德育标准的依据,这比用考题、概念更能发挥德育学科育人的功能。
5、渗透大德育概念,潜移默化引导学生:德育课注重理论教育,但也注重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显然不是存“理论”学习、概念理解所能形成的。所以德育课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渗透大德育的概念,用教师的人格魅力,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用社会热点、新闻故事等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例,让学生参与探讨,了解学生的想法,以达到纠正不正确的思想,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觉悟的目的,通过日积月累的潜移默化,逐步让学生认识自我,正视自我,进而反思自我,改变自我,变自卑为自信,厌学为好学,能正确判断是非,提高自身素质。
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和日积月累的过程,德育教育的作用更是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德育教师要认清自己的责任,根据学生实际,采取对应措施,还课堂于学生,在德育教学课程中渗透德育引导,让书本与社会相融合,做好学生的思想领路人。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印发《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的意见》的通知,教职成[2001]2号
[2]王宏涛.人文教育在中职班级管理中的实践[J],河南农业,2007(18)
[3]徐光临.关于思想道德教育教学问题的思考[J].教育探索,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