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对省级游泳运动员不同训练周期中的心率、红细胞相关参数、血尿素氮、肌酸激酶等生理生化指标的周期性监控,探讨训练过程中相关指标的内在变化规律以及生理生化监控在训练实践中的有效性。
【关键词】生理生化监控;游泳; 训练;有效性
The Application of 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Monitoring in Swimming Training
HE Yue-hua
(Henan Provincial Administration Center of SwimmingZhengzhou Henan450000)
【Abstract】This thesis, through a periodical monitoring of the 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indexes like heart rate, relevant parameters of blood red cell, blood urea nitrogen, and creatine kinase, etc. of swimming athletes of provincial teams in different training cycles, explores into the intrinsic law of change of the above indexes in the training process and the effectiveness of 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monitoring in practical training.
【Keywords】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monitoring; swimming; training; effectiveness
本研究通过对游泳运动员不同训练周期的生理生化监控,包括心率(HR)、红细胞相关参数、血尿素氮(BUN)、血清肌酸激酶(CK)等,探讨运动员机能状态与训练负荷的相互关系,评价常用训练手段与方法的有效性与合理性,为生理生化监控在运动实践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参考,为游泳项目的科学化训练提供思路和帮助。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选择省队游泳运动员12人,8男4女,年龄16-21岁,专业训练4-8年,其中运动健将8名,一级运动员4名。时间从2009年2月至2009年8月,共约30周。
(二)训练方案与测试指标
训练方案:训练为周期性常规训练,(两个赛季)每个赛季包括准备期、大负荷训练期、赛前训练期。具体训练计划结合训练目标而制定。
测试指标:心率测试分为晨脉和运动后心率。早晨起床前1min安静心率为晨脉,运动后心率则是运动后即刻和恢复期10秒钟心率,用于观察运动员对训练负荷的反应及恢复情况,由教练员和运动员共同完成。红细胞相关参数、血尿素氮(BUN)、血清CK等指标则是每2周周一晨起抽取空腹静脉血,在相关仪器上测定。
二、研究结果
(一)周期性训练负荷的监控
在整个训练期,分别选取准备期、大负荷训练期、赛前训练期三个时间段,对运动员安静心率(HR)、血红蛋白(Hb)、红细胞数(RBC)、红细胞压积(HCT)、血尿素氮(BUN)、血清CK等指标进行测试,结果见表1。

表1显示,与调整期和赛前训练期相比,大负荷训练期的Hb和血尿素氮有显著性差异(P<0?郾05),Hb较调整期降低1-2个单位,而血尿素氮却上升3-4个单位,充分说明两者之间存在着负相关,血清肌酸激酶在大负荷训练期和赛前训练期相比虽有较大幅度的升高,但无显著性差异(P>0?郾05)。这些升高变化均与训练负荷的影响有着直接关系。调整期和赛前训练期其它各指标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郾05)。
(二)训练负荷监控
以一堂训练课为例,训练方式为3(3×100米)自由泳,3min包干,5-8min间歇;3(6×50m)主项,1min3s包干,5-8min间歇,其目的提高运动员的无氧酵解能力。监控指标为HR、Hb、血尿素氮(BUN)、血乳酸(BLA)。检测结果见表2。

表2显示,运动员在训练后血红蛋白无显著性改变(P>0?郾05),但HR、BUN两指标均表现出明显的升高(P<0?郾05),BLA升高则更为显著(P<0?郾01)。HR和BLA的显著升高,表明该训练手段强度较大,可以有效刺激机体的糖酵解能力;而BUN的升高则说明该堂训练课的运动负荷较大,升高虽有显著性差异但幅度值并不是过高,表明机体对训练负荷仍能适应。不过,与比赛时相比,训练后BUN、BLA升高的幅度还不是太高,虽然达到了这堂训练课的目的,但训练课的训练强度和整体的训练水平仍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
(三)训练后机体恢复监控的个案分析
游泳训练后恢复的监控包括训练后机体自身恢复的监控与训练后不同恢复方式的监控。在整个训练周期中,作者系统的监测了三名运动员(FQ、ZHF、WJH)的血红蛋白、血尿素氮等指标具体结果如表3所示。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三名运动员的Hb水平在不同训练期有一定的波动,但变化幅度不大。BUN的改变与Hb的变化有相似之处,亦是在不同训练期有波动,在变化幅度不大的同时更没有较高值出现,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不同训练期的训练负荷上可能没有太大的差异。
(四)部分游泳运动员比赛成绩
表4显示了部分运动员经过系统的不同训练周期的训练后其专项成绩的变化,各项成绩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表明在生理生化监控下的训练效果还是较为明显的。

三、讨论与分析
(一)心率监控在游泳训练中的应用
本文对12名游泳运动员安静心率、运动后即刻心率进行了追踪监控?郾结果表明,调整期、大负荷训练期、赛前训练三个时间周期内,安静心率无显著性变化(P>0?郾05)。但在一堂训练课的负荷监控中,与训练前相比,训练后心率有显著性变化(P<0?郾05)。说明在训练过程中,心率的监控有利于教练员及时把握运动员对训练负荷的适应性,也能反映出运动员不同训练周期的竞技状态。在现代训练理念中,心率还被用来监控运动员的恢复情况,也就是晨脉的检测。
(二)红细胞相关参数在游泳训练中的应用
Hb是常用的红细胞参数,Hb含量高,其结合的氧气量多,有利于满足耐力运动中对氧的需求;但Hb过高时,红细胞变形能力下降,血液粘稠度上升,血流速度减慢,加重心血管系统的负担,反而不利于运动能力的提高。Hb水平具有一定的个体差异性,因此在进行监控时应采用个体的纵向比较。本文对三名运动员进行长期系统监控,计算出运动员个体Hb平均水平和变化范围,然后以运动员Hb均值±1个标准差为临界范围对运动员机能状态进行监控。本文中一堂训练课前后,Hb水平出现显著性差异(P<0?郾05),而在周期性训练中,Hb水平没有出现显著性变化。这也是Hb常常用来监控训练负荷和机体恢复状况的原因。
RBC、WBC和HCT等也属于红细胞相关参数的重要指标,也是我们监测时常常需要关注的。在周期性监控中,这些指标并没有显著性变化(P>0?郾05)。
(三)血乳酸监控在游泳训练中的应用
血乳酸是目前在游泳训练中应用最多的训练负荷强度的评价指标。通过测定训练后血乳酸的变化,能够很好的区分有氧训练和无氧训练,并且血乳酸的升高与训练负荷的增加呈正相关关系。在一堂训练课的负荷监控中,血乳酸更能真实地反映训练的负荷强度。通过数据分析,运动后与运动前相比,血乳酸有非常显著性变化(P<0?郾01)。在实际训练中,我们往往通过训练后即刻心率和血乳酸相结合考虑训练负荷对运动员机体的综合影响。
(四)BUN和血清CK监控在游泳训练中的应用
BUN是人体蛋白质和氨基酸分解代谢的产物,存在于血液,是了解训练中蛋白质和氨基酸分解代谢同合成代谢相互关系的生化指标。在正常生理状态下,尿素的生成和排泄处于平衡状态,BUN水平保持相对稳定。BUN与负荷量及身体机能有关,运动后BUN增大,表示负荷量大。在训练实践中观察发现,游泳运动员在训练课后,BUN上升到7?郾5-8mmol/L,第二天恢复值为4-7mmol/L,前面的值比较高,后面的值已处于基本恢复。
血清CK主要肌肉中的CK通过细胞膜进入血液中产生的,存在于人体骨骼肌、心肌和脑中,其中骨骼肌中最为丰富。运动强度和负荷量对血清CK水平都有影响,但在持续时间较短、强度又不大的运动后,血清CK水平变化不大。只有在进行大负荷训练后血清CK水平才会有显著增加。通过实践游泳运动员平时训练时血清CK达到300-400U/L时表明达到了较高的标准,血清CK值500U/L以上便有可能产生过度训练。因此我们在训练中要把握好训练的节奏,控制好运动员负荷,避免过度训练可产生的不良后果。实践证明,过度训练与持续高强度训练相关,另外,在掌握血清CK值这项指标时,还应注意不同年龄、性别、水平的运动员的个体差异性,包括运动性损伤等因素的影响。
四、结论
(1)血清CK、BUN和血乳酸可有效监控训练负荷,应根据训练目和内容定期监测,以积极有效的指导训练。
(2)生理生化监控可提高训练方法与手段的合理性与有效性,及时掌握运动员机能状态及恢复情况,有助于训练计划的有效实施。
(3)在不同训练周期或不同目的,生理生化监控的侧重点应有所不同。同时,还要坚持监控的系统性和个体化。(责任编辑:陈 祎)
【关键词】生理生化监控;游泳; 训练;有效性
The Application of 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Monitoring in Swimming Training
HE Yue-hua
(Henan Provincial Administration Center of SwimmingZhengzhou Henan450000)
【Abstract】This thesis, through a periodical monitoring of the 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indexes like heart rate, relevant parameters of blood red cell, blood urea nitrogen, and creatine kinase, etc. of swimming athletes of provincial teams in different training cycles, explores into the intrinsic law of change of the above indexes in the training process and the effectiveness of 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monitoring in practical training.
【Keywords】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monitoring; swimming; training; effectiveness
本研究通过对游泳运动员不同训练周期的生理生化监控,包括心率(HR)、红细胞相关参数、血尿素氮(BUN)、血清肌酸激酶(CK)等,探讨运动员机能状态与训练负荷的相互关系,评价常用训练手段与方法的有效性与合理性,为生理生化监控在运动实践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参考,为游泳项目的科学化训练提供思路和帮助。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选择省队游泳运动员12人,8男4女,年龄16-21岁,专业训练4-8年,其中运动健将8名,一级运动员4名。时间从2009年2月至2009年8月,共约30周。
(二)训练方案与测试指标
训练方案:训练为周期性常规训练,(两个赛季)每个赛季包括准备期、大负荷训练期、赛前训练期。具体训练计划结合训练目标而制定。
测试指标:心率测试分为晨脉和运动后心率。早晨起床前1min安静心率为晨脉,运动后心率则是运动后即刻和恢复期10秒钟心率,用于观察运动员对训练负荷的反应及恢复情况,由教练员和运动员共同完成。红细胞相关参数、血尿素氮(BUN)、血清CK等指标则是每2周周一晨起抽取空腹静脉血,在相关仪器上测定。
二、研究结果
(一)周期性训练负荷的监控
在整个训练期,分别选取准备期、大负荷训练期、赛前训练期三个时间段,对运动员安静心率(HR)、血红蛋白(Hb)、红细胞数(RBC)、红细胞压积(HCT)、血尿素氮(BUN)、血清CK等指标进行测试,结果见表1。

表1显示,与调整期和赛前训练期相比,大负荷训练期的Hb和血尿素氮有显著性差异(P<0?郾05),Hb较调整期降低1-2个单位,而血尿素氮却上升3-4个单位,充分说明两者之间存在着负相关,血清肌酸激酶在大负荷训练期和赛前训练期相比虽有较大幅度的升高,但无显著性差异(P>0?郾05)。这些升高变化均与训练负荷的影响有着直接关系。调整期和赛前训练期其它各指标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郾05)。
(二)训练负荷监控
以一堂训练课为例,训练方式为3(3×100米)自由泳,3min包干,5-8min间歇;3(6×50m)主项,1min3s包干,5-8min间歇,其目的提高运动员的无氧酵解能力。监控指标为HR、Hb、血尿素氮(BUN)、血乳酸(BLA)。检测结果见表2。

表2显示,运动员在训练后血红蛋白无显著性改变(P>0?郾05),但HR、BUN两指标均表现出明显的升高(P<0?郾05),BLA升高则更为显著(P<0?郾01)。HR和BLA的显著升高,表明该训练手段强度较大,可以有效刺激机体的糖酵解能力;而BUN的升高则说明该堂训练课的运动负荷较大,升高虽有显著性差异但幅度值并不是过高,表明机体对训练负荷仍能适应。不过,与比赛时相比,训练后BUN、BLA升高的幅度还不是太高,虽然达到了这堂训练课的目的,但训练课的训练强度和整体的训练水平仍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
(三)训练后机体恢复监控的个案分析
游泳训练后恢复的监控包括训练后机体自身恢复的监控与训练后不同恢复方式的监控。在整个训练周期中,作者系统的监测了三名运动员(FQ、ZHF、WJH)的血红蛋白、血尿素氮等指标具体结果如表3所示。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三名运动员的Hb水平在不同训练期有一定的波动,但变化幅度不大。BUN的改变与Hb的变化有相似之处,亦是在不同训练期有波动,在变化幅度不大的同时更没有较高值出现,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不同训练期的训练负荷上可能没有太大的差异。
(四)部分游泳运动员比赛成绩
表4显示了部分运动员经过系统的不同训练周期的训练后其专项成绩的变化,各项成绩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表明在生理生化监控下的训练效果还是较为明显的。

三、讨论与分析
(一)心率监控在游泳训练中的应用
本文对12名游泳运动员安静心率、运动后即刻心率进行了追踪监控?郾结果表明,调整期、大负荷训练期、赛前训练三个时间周期内,安静心率无显著性变化(P>0?郾05)。但在一堂训练课的负荷监控中,与训练前相比,训练后心率有显著性变化(P<0?郾05)。说明在训练过程中,心率的监控有利于教练员及时把握运动员对训练负荷的适应性,也能反映出运动员不同训练周期的竞技状态。在现代训练理念中,心率还被用来监控运动员的恢复情况,也就是晨脉的检测。
(二)红细胞相关参数在游泳训练中的应用
Hb是常用的红细胞参数,Hb含量高,其结合的氧气量多,有利于满足耐力运动中对氧的需求;但Hb过高时,红细胞变形能力下降,血液粘稠度上升,血流速度减慢,加重心血管系统的负担,反而不利于运动能力的提高。Hb水平具有一定的个体差异性,因此在进行监控时应采用个体的纵向比较。本文对三名运动员进行长期系统监控,计算出运动员个体Hb平均水平和变化范围,然后以运动员Hb均值±1个标准差为临界范围对运动员机能状态进行监控。本文中一堂训练课前后,Hb水平出现显著性差异(P<0?郾05),而在周期性训练中,Hb水平没有出现显著性变化。这也是Hb常常用来监控训练负荷和机体恢复状况的原因。
RBC、WBC和HCT等也属于红细胞相关参数的重要指标,也是我们监测时常常需要关注的。在周期性监控中,这些指标并没有显著性变化(P>0?郾05)。
(三)血乳酸监控在游泳训练中的应用
血乳酸是目前在游泳训练中应用最多的训练负荷强度的评价指标。通过测定训练后血乳酸的变化,能够很好的区分有氧训练和无氧训练,并且血乳酸的升高与训练负荷的增加呈正相关关系。在一堂训练课的负荷监控中,血乳酸更能真实地反映训练的负荷强度。通过数据分析,运动后与运动前相比,血乳酸有非常显著性变化(P<0?郾01)。在实际训练中,我们往往通过训练后即刻心率和血乳酸相结合考虑训练负荷对运动员机体的综合影响。
(四)BUN和血清CK监控在游泳训练中的应用
BUN是人体蛋白质和氨基酸分解代谢的产物,存在于血液,是了解训练中蛋白质和氨基酸分解代谢同合成代谢相互关系的生化指标。在正常生理状态下,尿素的生成和排泄处于平衡状态,BUN水平保持相对稳定。BUN与负荷量及身体机能有关,运动后BUN增大,表示负荷量大。在训练实践中观察发现,游泳运动员在训练课后,BUN上升到7?郾5-8mmol/L,第二天恢复值为4-7mmol/L,前面的值比较高,后面的值已处于基本恢复。
血清CK主要肌肉中的CK通过细胞膜进入血液中产生的,存在于人体骨骼肌、心肌和脑中,其中骨骼肌中最为丰富。运动强度和负荷量对血清CK水平都有影响,但在持续时间较短、强度又不大的运动后,血清CK水平变化不大。只有在进行大负荷训练后血清CK水平才会有显著增加。通过实践游泳运动员平时训练时血清CK达到300-400U/L时表明达到了较高的标准,血清CK值500U/L以上便有可能产生过度训练。因此我们在训练中要把握好训练的节奏,控制好运动员负荷,避免过度训练可产生的不良后果。实践证明,过度训练与持续高强度训练相关,另外,在掌握血清CK值这项指标时,还应注意不同年龄、性别、水平的运动员的个体差异性,包括运动性损伤等因素的影响。
四、结论
(1)血清CK、BUN和血乳酸可有效监控训练负荷,应根据训练目和内容定期监测,以积极有效的指导训练。
(2)生理生化监控可提高训练方法与手段的合理性与有效性,及时掌握运动员机能状态及恢复情况,有助于训练计划的有效实施。
(3)在不同训练周期或不同目的,生理生化监控的侧重点应有所不同。同时,还要坚持监控的系统性和个体化。(责任编辑:陈 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