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许多美好的经历往往都可遇不可求,读一本好书,结识一位知己,品尝一款美食,做了一场美梦……当然,还少不了喝一泡好茶。
因为一次采访,我认识了空山,他在高校的美术学院任教,同时也是资深的室内设计师。当我拿出采访本时,他连忙说:“不急,不急,我们先喝茶,缓一缓。”于是,一场访谈的开场白便从茶开起。
空山是爱茶之人,尤爱老茶。他四处收集不同年份的茶,却不单是为了囤茶,而是乐于分享。在唤醒口腔的第一泡荼刚结束,他就兴致勃勃地抱出一只圆身束口的粗陶茶罐,罐口以吸水性强的宣纸作塞,斑驳的釉面带着原始的砂砾,无一不透出浓重的年代感。
空山没有用茶则,直接把茶倒在白纸上,干茶的黑与纸张的白反差强烈,使得那些岁月留下的烙印更加明显。凑近嗅一嗅,淡淡的草药香幽然入鼻,就这样,我与这泡50年的老茶邂逅了。
空山与老茶也是一场缘分的偶遇。去年春节,他与一行友人前往德化,在古玩市场闲逛时无意中发现了一批盛着老茶的粗陶茶罐,让店主试泡了几款,独特的味觉让空山当下就陶醉其中。这些茶罐都带着底款,上面墨书着制茶时间和贮茶地点,最早可以追溯到乾隆5年,有些茶罐甚至被存放在寺庙多年。这些都让喜欢古玩文物,爱泡博物馆的空山大为兴奋。
历尽半个世纪沧桑的干茶较为散碎,虽然仍可观察到叶片,但缺乏鲜活和张力,如同一位长者,低沉内敛。定晴一看,细薄的白霜覆盖表面,类似黑茶中会“发金花”的茯砖茶,这应该也是干茶长时间陈化的结果吧!
二话不说,茶入盖碗,冲沸水,洗茶,首道出汤,一气呵成。因为是老茶,冲泡几乎是即进即出,省略正常的浸渍时间,但尽管如此快速,汤色仍如墨汁一样,稠不见底。热气源源不断地从茶杯中飘散而出,迫不及待地啜一口,带着明显的粽叶香,口感出乎意料地柔滑,滋味并不厚重反而鲜爽,最后在舌苔上留下几缕甘甜。叶片也苏醒过来,卷缩的干茶放松伸展开,黝黑油亮。
第二道,依旧快出水,可是当水一触碰到茶叶,叶片仿佛会涌墨,迅速将水染成深色。鲜爽的滋味不变,回甘更快,甜味更重。也许是老茶的缘故,经过50年的挥发,茶的香气和滋味也随着火味的慢慢褪散而趋于平淡,在此后的连续六道中,口感没有出现多大的变化,更多的还是单一而纯净的草本味。叶片也进一步舒展,细长软亮。拣出一撮放在手掌,捏一捏,没想到50年的老茶竟然还能如此柔软,不得不惊叹当年茶师的精工细作,以及长达50年的妥善保存。只是这款茶到底是通过哪些工序做出的,我们不得而知。
八道后的茶汤基本保持不变,如果就此结束,岂不是太憋屈这款老茶?唯有煮之,茶之精华才能完全被释放。一层白沫泛在茶汤上,仿佛雾中行舟,一杯煮出的老茶,纯粹的滋味背后承载着厚重的历史,简单却不平凡。
空山说,他喜欢老茶,不单单是因为时间长短,更重要的是民间储藏茶叶的返璞归真,回归了茶的药用本质,以及老茶罐身上记载的历史。
因为一次采访,我认识了空山,他在高校的美术学院任教,同时也是资深的室内设计师。当我拿出采访本时,他连忙说:“不急,不急,我们先喝茶,缓一缓。”于是,一场访谈的开场白便从茶开起。
空山是爱茶之人,尤爱老茶。他四处收集不同年份的茶,却不单是为了囤茶,而是乐于分享。在唤醒口腔的第一泡荼刚结束,他就兴致勃勃地抱出一只圆身束口的粗陶茶罐,罐口以吸水性强的宣纸作塞,斑驳的釉面带着原始的砂砾,无一不透出浓重的年代感。
空山没有用茶则,直接把茶倒在白纸上,干茶的黑与纸张的白反差强烈,使得那些岁月留下的烙印更加明显。凑近嗅一嗅,淡淡的草药香幽然入鼻,就这样,我与这泡50年的老茶邂逅了。
空山与老茶也是一场缘分的偶遇。去年春节,他与一行友人前往德化,在古玩市场闲逛时无意中发现了一批盛着老茶的粗陶茶罐,让店主试泡了几款,独特的味觉让空山当下就陶醉其中。这些茶罐都带着底款,上面墨书着制茶时间和贮茶地点,最早可以追溯到乾隆5年,有些茶罐甚至被存放在寺庙多年。这些都让喜欢古玩文物,爱泡博物馆的空山大为兴奋。
历尽半个世纪沧桑的干茶较为散碎,虽然仍可观察到叶片,但缺乏鲜活和张力,如同一位长者,低沉内敛。定晴一看,细薄的白霜覆盖表面,类似黑茶中会“发金花”的茯砖茶,这应该也是干茶长时间陈化的结果吧!
二话不说,茶入盖碗,冲沸水,洗茶,首道出汤,一气呵成。因为是老茶,冲泡几乎是即进即出,省略正常的浸渍时间,但尽管如此快速,汤色仍如墨汁一样,稠不见底。热气源源不断地从茶杯中飘散而出,迫不及待地啜一口,带着明显的粽叶香,口感出乎意料地柔滑,滋味并不厚重反而鲜爽,最后在舌苔上留下几缕甘甜。叶片也苏醒过来,卷缩的干茶放松伸展开,黝黑油亮。
第二道,依旧快出水,可是当水一触碰到茶叶,叶片仿佛会涌墨,迅速将水染成深色。鲜爽的滋味不变,回甘更快,甜味更重。也许是老茶的缘故,经过50年的挥发,茶的香气和滋味也随着火味的慢慢褪散而趋于平淡,在此后的连续六道中,口感没有出现多大的变化,更多的还是单一而纯净的草本味。叶片也进一步舒展,细长软亮。拣出一撮放在手掌,捏一捏,没想到50年的老茶竟然还能如此柔软,不得不惊叹当年茶师的精工细作,以及长达50年的妥善保存。只是这款茶到底是通过哪些工序做出的,我们不得而知。
八道后的茶汤基本保持不变,如果就此结束,岂不是太憋屈这款老茶?唯有煮之,茶之精华才能完全被释放。一层白沫泛在茶汤上,仿佛雾中行舟,一杯煮出的老茶,纯粹的滋味背后承载着厚重的历史,简单却不平凡。
空山说,他喜欢老茶,不单单是因为时间长短,更重要的是民间储藏茶叶的返璞归真,回归了茶的药用本质,以及老茶罐身上记载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