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存在诸多隐忧,已经到了不得不解决的地步了,本文试图从政府、企业、学校三个不同的角度就解除职业院校师资队伍隐忧的对策进行探讨,希望能够抛砖引玉,引起更多业内人士的关注和探讨。
【关键词】职业院校;师资;隐忧;对策
如今,国内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如火如荼,一批具有一定实力的职业院校开始脱颖而出,招生年年攀升,就业形势十分看好,我们隐约呼吸到了职业技术教育早春的气息。面对如此良好的势头,大多数职业院校忙着调动一切资源吸纳生源,很少有坐下来静静地思考学校发展深层次的问题。本文就职业院校在师资队伍建设中的一些问题做一个探讨,以期能引起大家的关注。
一、职业院校师资队伍的深层问题
1、教师队伍学历层次普遍偏低,教学能力的提高缺乏后劲。目前职业院校一般要求理论教师必须具备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实习指导教师必须具备大学专科以上学历。按说这是相对较低的标准,然而即便如此,大多数职业院校仍然短时期内无法做到。
2、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难以适应现代生产技术的要求。不合理主要表现在四方面:一是年龄结构不合理,有断层的隐忧。二是知识结构不合理,存在专业知识滞后的隐忧;三是专业结构不合理,存在难以适应市场的隐忧。我们强调按市场规律办学,要根据市场需求设置专业,但由于师资队伍在专业分布方面的缺陷,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四是职称结构不合理,高职称的教师往往集中在理论教学或偏重某一专業,市场紧俏、生源充足的新兴专业教师职称普遍偏低。
3、教师队伍的更新缺乏活力,不利于学校的长远发展。人才流动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需求,吐故纳新是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可这一点恰恰是不少职业院校的死穴。究其原因,一是职业院校长期发展滞后,对高学历人才缺乏吸引力,学校人穷气短,常常面对高学历师资望洋兴叹,甚至原有的高学历教师受各种因素影响也纷纷“孔雀东南飞”,另谋高枝;二是过去不少人认识上存在极大偏差,认为技工学校的学生基础差,懂一点皮毛的都可以上讲台,使得不少“南郭先生”充斥其中,吐故存在极大阻力。
4、教师队伍“双师型”建设进展缓慢,不能凸现技工教育的优势。技工类学生之所以走俏,主要因为他们都是应用型人才,动手能力强。这就从客观上要求技校师资必须既懂理论,又会实际操作技能。我们可以说,“双师型”是职业院校师资的主要特色之一,也是技工教育的优势所在。
二、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对策
要从根本上解除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存在的隐忧,建设好一支与现代生产技术发展需求相适应的技工教育师资队伍,需要政府、企业和学校本身共同努力。
1、政府的高度重视是职业院校蓬勃发展的前提条件。我认为,当前职业院校就师资队伍建设这一角度对政府的企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重视技工教育,重视提高职业院校教师的地位。近年来,特别是“入世”以后,中、高级技术工人频频告急,成为千金难求的稀缺人力资源。
2)加大对技工教育的投资力度,并以法规的形式予以保障。与普通中、高等教育相比较,多年来我们对技工教育的政府投入实在太少;与多年来技工教育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相比较,政府的投入也太少。
3)与时俱进,改革、规范并切实落实各项政策和制度。比如:改革职称评审制度,根据“双师型”教师的特点,制定专门职称标准,真正做到不拘一格选人才;在加大力度办好几所培养技工教育师资的职业高师以外,整合现有师资培训基地,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等等。
2、企业对职业院校师资队伍的建设乃至全面发展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这是因为:其一,企业和技工教育有着天然的联系。职业院校教师服务的对象——学生,将来既为企业服务,又必须接受企业的检验,我们说老师教得好不好,传授的技艺到不到家,企业是试金石;其二,企业是职业院校教师演示和更新技术的好场所。联合办学的内容之一,就是有针对性地选派青年教师到企业集团对口学习,同时聘请企业高学历的技术人才来校施教;其三,企业有可能为职业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提供资金支持。有远见的企业,特别是劳动力密集型企业一定会认识到,投入少量资金,选择一家有一定实力的职业院校设立技术工人培训基地,对其长远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3、解除职业院校师资队伍隐忧、建设高质量师资队伍的关键在学校本身。我们至少可以先从以下几方面开始努力:
1)突出教师的中心地位,形成“学习型”校园的良好氛围。长期以来,由于技校游离于教育系统之外,尊重教师、服务教师的理念没有完全深入人心,加上不少技校从工厂演变而来,师资基础比较薄弱,教师的中心地位一直不被认同。这种状况的结果是使那些水平较高的教师缺乏上进心而得过且过,那些水平一般或水平较低的教师也没有进取心。
2)重视现有师资队伍的再培养,为现职专任教师提高学历层次积极创造条件。具体做法有三:一是建立教师奖励基金,鼓励有潜能的中青年教师成才;二是对暂不具备学历或技术职称要求的教师,学校应为其提供边教边学、自学成才的机会,并安排有经验的指导教师予以辅导,限期达标;三是实行末位淘汰制,在一定时期内,每学期淘汰一名不称职的教师,发放生活费,让其自费培训,逼其成才。通过上述措施的实施,逐步做到:三尺讲台,能者居之。
总之,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不能寄希望一蹴而就,但必须紧紧抓住目前技工教育良好的发展机遇,将师资队伍建设摆在战略高度,未雨绸缪,狠抓落实,我们就有可能用几年时间走出这一制约技工教育发展的瓶颈,使学校真正走上健康、持续、快速发展的轨道。
【关键词】职业院校;师资;隐忧;对策
如今,国内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如火如荼,一批具有一定实力的职业院校开始脱颖而出,招生年年攀升,就业形势十分看好,我们隐约呼吸到了职业技术教育早春的气息。面对如此良好的势头,大多数职业院校忙着调动一切资源吸纳生源,很少有坐下来静静地思考学校发展深层次的问题。本文就职业院校在师资队伍建设中的一些问题做一个探讨,以期能引起大家的关注。
一、职业院校师资队伍的深层问题
1、教师队伍学历层次普遍偏低,教学能力的提高缺乏后劲。目前职业院校一般要求理论教师必须具备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实习指导教师必须具备大学专科以上学历。按说这是相对较低的标准,然而即便如此,大多数职业院校仍然短时期内无法做到。
2、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难以适应现代生产技术的要求。不合理主要表现在四方面:一是年龄结构不合理,有断层的隐忧。二是知识结构不合理,存在专业知识滞后的隐忧;三是专业结构不合理,存在难以适应市场的隐忧。我们强调按市场规律办学,要根据市场需求设置专业,但由于师资队伍在专业分布方面的缺陷,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四是职称结构不合理,高职称的教师往往集中在理论教学或偏重某一专業,市场紧俏、生源充足的新兴专业教师职称普遍偏低。
3、教师队伍的更新缺乏活力,不利于学校的长远发展。人才流动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需求,吐故纳新是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可这一点恰恰是不少职业院校的死穴。究其原因,一是职业院校长期发展滞后,对高学历人才缺乏吸引力,学校人穷气短,常常面对高学历师资望洋兴叹,甚至原有的高学历教师受各种因素影响也纷纷“孔雀东南飞”,另谋高枝;二是过去不少人认识上存在极大偏差,认为技工学校的学生基础差,懂一点皮毛的都可以上讲台,使得不少“南郭先生”充斥其中,吐故存在极大阻力。
4、教师队伍“双师型”建设进展缓慢,不能凸现技工教育的优势。技工类学生之所以走俏,主要因为他们都是应用型人才,动手能力强。这就从客观上要求技校师资必须既懂理论,又会实际操作技能。我们可以说,“双师型”是职业院校师资的主要特色之一,也是技工教育的优势所在。
二、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对策
要从根本上解除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存在的隐忧,建设好一支与现代生产技术发展需求相适应的技工教育师资队伍,需要政府、企业和学校本身共同努力。
1、政府的高度重视是职业院校蓬勃发展的前提条件。我认为,当前职业院校就师资队伍建设这一角度对政府的企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重视技工教育,重视提高职业院校教师的地位。近年来,特别是“入世”以后,中、高级技术工人频频告急,成为千金难求的稀缺人力资源。
2)加大对技工教育的投资力度,并以法规的形式予以保障。与普通中、高等教育相比较,多年来我们对技工教育的政府投入实在太少;与多年来技工教育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相比较,政府的投入也太少。
3)与时俱进,改革、规范并切实落实各项政策和制度。比如:改革职称评审制度,根据“双师型”教师的特点,制定专门职称标准,真正做到不拘一格选人才;在加大力度办好几所培养技工教育师资的职业高师以外,整合现有师资培训基地,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等等。
2、企业对职业院校师资队伍的建设乃至全面发展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这是因为:其一,企业和技工教育有着天然的联系。职业院校教师服务的对象——学生,将来既为企业服务,又必须接受企业的检验,我们说老师教得好不好,传授的技艺到不到家,企业是试金石;其二,企业是职业院校教师演示和更新技术的好场所。联合办学的内容之一,就是有针对性地选派青年教师到企业集团对口学习,同时聘请企业高学历的技术人才来校施教;其三,企业有可能为职业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提供资金支持。有远见的企业,特别是劳动力密集型企业一定会认识到,投入少量资金,选择一家有一定实力的职业院校设立技术工人培训基地,对其长远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3、解除职业院校师资队伍隐忧、建设高质量师资队伍的关键在学校本身。我们至少可以先从以下几方面开始努力:
1)突出教师的中心地位,形成“学习型”校园的良好氛围。长期以来,由于技校游离于教育系统之外,尊重教师、服务教师的理念没有完全深入人心,加上不少技校从工厂演变而来,师资基础比较薄弱,教师的中心地位一直不被认同。这种状况的结果是使那些水平较高的教师缺乏上进心而得过且过,那些水平一般或水平较低的教师也没有进取心。
2)重视现有师资队伍的再培养,为现职专任教师提高学历层次积极创造条件。具体做法有三:一是建立教师奖励基金,鼓励有潜能的中青年教师成才;二是对暂不具备学历或技术职称要求的教师,学校应为其提供边教边学、自学成才的机会,并安排有经验的指导教师予以辅导,限期达标;三是实行末位淘汰制,在一定时期内,每学期淘汰一名不称职的教师,发放生活费,让其自费培训,逼其成才。通过上述措施的实施,逐步做到:三尺讲台,能者居之。
总之,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不能寄希望一蹴而就,但必须紧紧抓住目前技工教育良好的发展机遇,将师资队伍建设摆在战略高度,未雨绸缪,狠抓落实,我们就有可能用几年时间走出这一制约技工教育发展的瓶颈,使学校真正走上健康、持续、快速发展的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