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铁路项目建设的环境保护工作始终贯穿于项目的整个过程,而其中施工阶段对环境的影响尤其是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最大,属于铁路项目建设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为了可以避免在施工阶段,对周边环境造成声污染、水污染、生态污染、空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设计单位必须提出有效的保护策略,施工企业按此实施。因此,本文通过实例对铁路项目建设施工阶段的环境影响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良好的保护策略。
【关键词】铁路项目;施工阶段;环境影响;保护策略
一、铁路项目建设施工阶段的环境影响
(一)水污染
铁路项目建设施工阶段,由于人为活动频繁,导致水污染严重,其主要来源于施工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从而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其中施工废水就是在施工现场,开展砂石冲洗、混凝土拌合、车辆维修冲刷等作业时,所产生的大量废水,在施工废水中,存在大量污染物,会直接形成水体污染。而生活污水中虽然并没有有毒物质,但是也会散发出恶臭的味道,并且富含营养物质,在排放后,会产生大量的细菌和病毒,从而对周围环境造成直接影响。
(二)大气污染
铁路项目建设施工阶段会直接污染空气环境,主要体现在施工过程中扬尘、车辆尾气、运输储存水泥和粉煤灰等时产生的大气污染。其中扬尘的环境影响最大,会产生大量的NO、CO、SO2和粉尘等。
(三)噪声污染
在施工阶段,产生的噪声主要来自于施工机械设备和运输车辆作业,其中最为严重的是载重汽车的噪声污染。在施工现场,施工机械设备作业时,都会产生噪声,其音频较高、声压低,并且危害巨大,会直接影响居民的日常生活,造成持续性的干扰,甚至严重情况下,还会导致居民的听力严重受损,大大降低居民生活环境质量。
(四)生态环境破坏
在施工阶段,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主要体现四个方面,其一,路基开挖导致土层被扰乱,使得植物赖以生存的土壤条件被破坏。其二,施工过程中缺乏对水土保持的重视,导致发生多处地表裸露,河道不通。其三,地下通道和桥梁的修建,会直接影响各种物种的延续。其四,施工线路会直接破坏自然景观的空间连续性。
(五)固体废弃物污染
在施工阶段,会产生大量失去利用价值的固体废弃物,即在施工现场清理的建筑垃圾;路基土石方施工过程中,挖出来的弃土;既有线路提速改造时,所产生的弃渣等等。这些固体废弃物会占用大量的土地,从而严重污染土壤、水体和大气。
二、铁路项目建设施工阶段的环境保护策略
(一)工程概况
某铁路位于广东省珠三角地区,正线长约100km,线路经过多处重要生态敏感区和地表水源保护区。铁路建设很有可能会造成水土流失、噪声污染、水源及大气污染、植被破坏等问题。所以,项目建设单位建立了完善的环境保护小组,采取多元化措施,有效防治污染,并对环境保护工作的进展和效果进行监督、检查。将环境保护作为目标,以此大大降低铁路项目建设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
(二)铁路项目建设施工阶段的环境保护策略
1.优化设计方案,贯彻落实环境保护工作。
按照既定规定,贯彻落实振动和噪声防治措施,对于不能够满足功能要求的30m内声环境敏感建筑物,应该及时采取搬迁或功能置换等措施。铁路项目还应该优选施工场地,尽量远离重要环境保护目标。在进行噪声较大的机械设置时,应该尽量远离居民区、学校和医院等对声环境有较高要求的环境敏感点,并在施工区域设置围墙,从而大大降低施工噪声。与此同时,合理安排施工时间,严格控制噪声源,夜间停止高噪声施工等,以此有效降低噪声污染,避免由于施工对人们日常生活造成影响。在铁路外轨中心线的两侧30m以内,可以合理采取声屏障、隔声窗、拆迁安置、功能置换等策略,保证噪声控制在相应标准限值范围内。铁路项目建设企业委托地方政府拆迁全线30m红线范围以内声环境敏感点的居民,并修建拆迁安置点,实施声屏障。在铁路项目建设施工阶段,严格控制与管理强振动施工机械,而其中爆破或者打桩等强振动施工,应该远离环境敏感点,同时避免在夜间施工。并且,强化对振动和地面沉降的实时监控,一旦发现问题,必须及时采取应对措施。为了有效防治沿线敏感建筑物的振动超标,应该及时拆迁安置,或者实施功能置换,项目环评对该类振动敏感点提出了相应减振措施要求,其中大多数敏感点远离线路,少数敏感点周边线路辐射方式调整为隧道,使其不再受强振动施工影响,而其余的敏感点的居民房屋完成了全部拆迁工作,最大限度降低铁路振动影响。
在铁路项目建设施工现场,应该尝试租借已有的房屋,远离沿线重要敏感水体。而施工废水需要经过沉淀,在达到相应污水排放标准后,才能够进行达标排放。而生活污水宜首选排入城市管网中,并经过化粪池或人工湿地进行处理达标后排放,或者做农田灌溉回用。本铁路项目沿线新设置的17座车站,其生活污水和施工废水都需要及时纳入市政污水管网,并按项目环评提出的车站污水处理方案做进一步的优化。其中部分站点采用SBR污水处理工艺,根据受纳水体功能达标排放至附近的农灌沟,其余的车站则主要是经过化粪池处理,再排进污水管网,从而大大降低了施工階段的水污染,减少了施工阶段的环境影响。
2.加强建设环境管理体系,确保环境保护工作得以落实。
铁路项目建设施工单位还需要加强对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视,遵循环境保护生存、依照环境保护发展,实现经济利益与环境保护双赢,实现交通运输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良好理念,构建完善的环境管理机构。并且,还应该切实根据相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条例,制定相关管理方法和管理条例,以此强化铁路项目建设施工阶段的环境保护管理。其中铁路项目各参建施工单位的项目部还应该积极成立环境保护小组,构建安全环保部门,并配置专职人员落实负责本标段的环境保护工作,及时收集和整理相关资料。通过制定环境管理组织体系和管理文件,加强建设环境管理体系,以此保障环境保护工作得以贯彻落实。 3.加强施工阶段环境污染控制,做好过程性的环境保护工作。
由于铁路项目工程的施工周期较长,规模比较大,所以项目建设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在施工阶段最为明显,施工单位在落实环境保护措施的基础上,还应该加强对项目建设过程中的环境污染控制。为了做好施工阶段的环境污染控制工作,施工单位应严格落实环评及其批复文件中关于大气、废水、噪声和固体废弃物等污染的治理措施,环境监理单位应该对其进行全过程监督管理,确保施工阶段的环境污染控制达到相关标准。
4.制定敏感目标保护,提高保护标准,满足生态文明建设要求。
充分考虑生态环境保护,根据线路周围主要环境敏感目标,制定专项保护方案,提高保护标准和水平,降低铁路项目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实现可持续发展。本铁路沿线需要穿越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文物保护单位等四类特殊的敏感目标,并且还会经过地表水饮用水源保护区。在风景名胜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在隧道施工时,采用新型的爆破施工工艺,降低对山体和生态的影响,采用环保式的洞口,并对其做加固防护和绿化处理。在森林公园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用彩条布遮盖储料场内比较松散,并且容易飞扬的材料,禁止用松木包装的机械设备进入公园内部,严禁捕杀野生动物,并组织施工人员对相关保护法进行学习,加大宣传力度。在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将保护区的线路进行了变更,环评阶段的240m路基调整为桥梁,在施工之前,制定专项保护方案,下发相关施工管理规章制度,确保施工阶段的环境保护工作得以落实到位。在遗址文物的保护工作中,严格按照相关工序,委托相关专家进行调查和勘探,并据此制定施工阶段的文物保护方案。在水源保护区的环境保护工作中,进行桥梁设计优化,减少水中桥墩的数量,加强施工阶段的管理,禁止在水源保护区内设置施工营地,并采取临时工程措施,以此大大降低铁路工程对饮用水源的影响。
5.加强重点部位的环保防护措施。
在项目起点区域,水系分布密集,众多水体属Ⅱ~Ⅲ类水体,水环境较为敏感,跨越水体桥墩的水文地质条件十分复杂,采用大型沉井基础施工技术。一旦将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泥浆排进水体,势必会带来巨大的生态破坏,所以,在施工過程中,在各钻孔桩钢护筒内,必须合理安装泥浆泵,将泥浆提升到大桥的两端陆地临时泥浆干化场,在此进行泥浆处理,泥浆干化之后,会被运输到既定的弃渣场,以此保证泥浆不会排放到水体内。
三、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铁路项目在国民经济综合运输体系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但是铁路项目建设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也愈发严重,尤其是项目施工阶段。因此,施工企业必须全面采取措施,加强铁路项目建设施工管理,鼓励施工人员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采取多元化的、有效的保护策略,大大降低铁路项目建设施工阶段对环境的影响,从而实现社会经济和生态环保的双赢。
参考文献
[1]王昊.铁路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监管方法研究[D].石家庄铁道大学,2014.
[2]徐丹.铁路项目建设施工阶段的环境影响与保护策略[J].南方农机,2015(4).
【关键词】铁路项目;施工阶段;环境影响;保护策略
一、铁路项目建设施工阶段的环境影响
(一)水污染
铁路项目建设施工阶段,由于人为活动频繁,导致水污染严重,其主要来源于施工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从而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其中施工废水就是在施工现场,开展砂石冲洗、混凝土拌合、车辆维修冲刷等作业时,所产生的大量废水,在施工废水中,存在大量污染物,会直接形成水体污染。而生活污水中虽然并没有有毒物质,但是也会散发出恶臭的味道,并且富含营养物质,在排放后,会产生大量的细菌和病毒,从而对周围环境造成直接影响。
(二)大气污染
铁路项目建设施工阶段会直接污染空气环境,主要体现在施工过程中扬尘、车辆尾气、运输储存水泥和粉煤灰等时产生的大气污染。其中扬尘的环境影响最大,会产生大量的NO、CO、SO2和粉尘等。
(三)噪声污染
在施工阶段,产生的噪声主要来自于施工机械设备和运输车辆作业,其中最为严重的是载重汽车的噪声污染。在施工现场,施工机械设备作业时,都会产生噪声,其音频较高、声压低,并且危害巨大,会直接影响居民的日常生活,造成持续性的干扰,甚至严重情况下,还会导致居民的听力严重受损,大大降低居民生活环境质量。
(四)生态环境破坏
在施工阶段,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主要体现四个方面,其一,路基开挖导致土层被扰乱,使得植物赖以生存的土壤条件被破坏。其二,施工过程中缺乏对水土保持的重视,导致发生多处地表裸露,河道不通。其三,地下通道和桥梁的修建,会直接影响各种物种的延续。其四,施工线路会直接破坏自然景观的空间连续性。
(五)固体废弃物污染
在施工阶段,会产生大量失去利用价值的固体废弃物,即在施工现场清理的建筑垃圾;路基土石方施工过程中,挖出来的弃土;既有线路提速改造时,所产生的弃渣等等。这些固体废弃物会占用大量的土地,从而严重污染土壤、水体和大气。
二、铁路项目建设施工阶段的环境保护策略
(一)工程概况
某铁路位于广东省珠三角地区,正线长约100km,线路经过多处重要生态敏感区和地表水源保护区。铁路建设很有可能会造成水土流失、噪声污染、水源及大气污染、植被破坏等问题。所以,项目建设单位建立了完善的环境保护小组,采取多元化措施,有效防治污染,并对环境保护工作的进展和效果进行监督、检查。将环境保护作为目标,以此大大降低铁路项目建设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
(二)铁路项目建设施工阶段的环境保护策略
1.优化设计方案,贯彻落实环境保护工作。
按照既定规定,贯彻落实振动和噪声防治措施,对于不能够满足功能要求的30m内声环境敏感建筑物,应该及时采取搬迁或功能置换等措施。铁路项目还应该优选施工场地,尽量远离重要环境保护目标。在进行噪声较大的机械设置时,应该尽量远离居民区、学校和医院等对声环境有较高要求的环境敏感点,并在施工区域设置围墙,从而大大降低施工噪声。与此同时,合理安排施工时间,严格控制噪声源,夜间停止高噪声施工等,以此有效降低噪声污染,避免由于施工对人们日常生活造成影响。在铁路外轨中心线的两侧30m以内,可以合理采取声屏障、隔声窗、拆迁安置、功能置换等策略,保证噪声控制在相应标准限值范围内。铁路项目建设企业委托地方政府拆迁全线30m红线范围以内声环境敏感点的居民,并修建拆迁安置点,实施声屏障。在铁路项目建设施工阶段,严格控制与管理强振动施工机械,而其中爆破或者打桩等强振动施工,应该远离环境敏感点,同时避免在夜间施工。并且,强化对振动和地面沉降的实时监控,一旦发现问题,必须及时采取应对措施。为了有效防治沿线敏感建筑物的振动超标,应该及时拆迁安置,或者实施功能置换,项目环评对该类振动敏感点提出了相应减振措施要求,其中大多数敏感点远离线路,少数敏感点周边线路辐射方式调整为隧道,使其不再受强振动施工影响,而其余的敏感点的居民房屋完成了全部拆迁工作,最大限度降低铁路振动影响。
在铁路项目建设施工现场,应该尝试租借已有的房屋,远离沿线重要敏感水体。而施工废水需要经过沉淀,在达到相应污水排放标准后,才能够进行达标排放。而生活污水宜首选排入城市管网中,并经过化粪池或人工湿地进行处理达标后排放,或者做农田灌溉回用。本铁路项目沿线新设置的17座车站,其生活污水和施工废水都需要及时纳入市政污水管网,并按项目环评提出的车站污水处理方案做进一步的优化。其中部分站点采用SBR污水处理工艺,根据受纳水体功能达标排放至附近的农灌沟,其余的车站则主要是经过化粪池处理,再排进污水管网,从而大大降低了施工階段的水污染,减少了施工阶段的环境影响。
2.加强建设环境管理体系,确保环境保护工作得以落实。
铁路项目建设施工单位还需要加强对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视,遵循环境保护生存、依照环境保护发展,实现经济利益与环境保护双赢,实现交通运输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良好理念,构建完善的环境管理机构。并且,还应该切实根据相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条例,制定相关管理方法和管理条例,以此强化铁路项目建设施工阶段的环境保护管理。其中铁路项目各参建施工单位的项目部还应该积极成立环境保护小组,构建安全环保部门,并配置专职人员落实负责本标段的环境保护工作,及时收集和整理相关资料。通过制定环境管理组织体系和管理文件,加强建设环境管理体系,以此保障环境保护工作得以贯彻落实。 3.加强施工阶段环境污染控制,做好过程性的环境保护工作。
由于铁路项目工程的施工周期较长,规模比较大,所以项目建设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在施工阶段最为明显,施工单位在落实环境保护措施的基础上,还应该加强对项目建设过程中的环境污染控制。为了做好施工阶段的环境污染控制工作,施工单位应严格落实环评及其批复文件中关于大气、废水、噪声和固体废弃物等污染的治理措施,环境监理单位应该对其进行全过程监督管理,确保施工阶段的环境污染控制达到相关标准。
4.制定敏感目标保护,提高保护标准,满足生态文明建设要求。
充分考虑生态环境保护,根据线路周围主要环境敏感目标,制定专项保护方案,提高保护标准和水平,降低铁路项目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实现可持续发展。本铁路沿线需要穿越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文物保护单位等四类特殊的敏感目标,并且还会经过地表水饮用水源保护区。在风景名胜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在隧道施工时,采用新型的爆破施工工艺,降低对山体和生态的影响,采用环保式的洞口,并对其做加固防护和绿化处理。在森林公园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用彩条布遮盖储料场内比较松散,并且容易飞扬的材料,禁止用松木包装的机械设备进入公园内部,严禁捕杀野生动物,并组织施工人员对相关保护法进行学习,加大宣传力度。在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将保护区的线路进行了变更,环评阶段的240m路基调整为桥梁,在施工之前,制定专项保护方案,下发相关施工管理规章制度,确保施工阶段的环境保护工作得以落实到位。在遗址文物的保护工作中,严格按照相关工序,委托相关专家进行调查和勘探,并据此制定施工阶段的文物保护方案。在水源保护区的环境保护工作中,进行桥梁设计优化,减少水中桥墩的数量,加强施工阶段的管理,禁止在水源保护区内设置施工营地,并采取临时工程措施,以此大大降低铁路工程对饮用水源的影响。
5.加强重点部位的环保防护措施。
在项目起点区域,水系分布密集,众多水体属Ⅱ~Ⅲ类水体,水环境较为敏感,跨越水体桥墩的水文地质条件十分复杂,采用大型沉井基础施工技术。一旦将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泥浆排进水体,势必会带来巨大的生态破坏,所以,在施工過程中,在各钻孔桩钢护筒内,必须合理安装泥浆泵,将泥浆提升到大桥的两端陆地临时泥浆干化场,在此进行泥浆处理,泥浆干化之后,会被运输到既定的弃渣场,以此保证泥浆不会排放到水体内。
三、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铁路项目在国民经济综合运输体系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但是铁路项目建设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也愈发严重,尤其是项目施工阶段。因此,施工企业必须全面采取措施,加强铁路项目建设施工管理,鼓励施工人员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采取多元化的、有效的保护策略,大大降低铁路项目建设施工阶段对环境的影响,从而实现社会经济和生态环保的双赢。
参考文献
[1]王昊.铁路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监管方法研究[D].石家庄铁道大学,2014.
[2]徐丹.铁路项目建设施工阶段的环境影响与保护策略[J].南方农机,20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