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总是用情感目标作为达成认知目标的手段,教师要充分利用自身和教材所蕴含的情感因素,熏陶学生的心灵,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自信心,养成良好的情感品质,使其内心得到一次升华。利用能影响学习效果的情感因素,培养学生兴趣,增强学习原动力以及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实现教学中师生共同参与并和谐发展,达到提高学生英语综合素质和提高教师教学质量的目的。而所谓的英语教学就是教师在教学中以人为本,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有意识地激发和调动学生有利于英语学习的积极情感因素,培养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机、自信心、主动性和目的性,提高英语教学效果,从而实现教学中的师生共同参与并和谐发展,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和个性的发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师生分享着彼此的想法、经验和知识,交流着彼此的情感和体验,以求得共同发展。可以说,在当前的英语教学中正发生着情境革命,即重视创设切合学生实际、有真实语言情境、人际关系温馨、合作互动的教学情境。作为一个外语教师,我们应该更新教育的观念,明白健康的情感在学生学习中所起的作用。积极的情感教育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开发学生智力,达到教学相长,帮助学生建立健康的心理、稳定的情绪,良好的道德品德的标准。
(一)情感与语言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语言是人类交流的主要纽带,而人的各种情感往往通过语言直接表露出来。积极的情感有利于人与人的沟通,消极的情感阻碍人与人的交流。英语作为一门外语,作为沟通的一座桥梁,如果学生胆怯,羞于表达,那么他就不能灵活地使用它,如果学生喜欢这门语言,乐意开口说,与别人交流,那么就会大大提高语言的使用率。这样既锻炼了口语的表达能力,又加深了与别人的情感。
(二)情感教育是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课标》指出,一个学生的优秀不仅是智商好,情商更重要。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学好英语的信心,不懂得在小组活动中与他人合作,不能在交流中理解他人的情感,不愿意接受异国文化,不能体会学习的乐趣,那么这个教育过程就是失败的,不符合新时代的要求。因此,关注学生的情感教育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三)情感教育决定语言学习的效果
积极向上的情感如自信、愉快可以提高学习效果,反之,消极情感如焦虑、厌恶等影响语言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实践活动,不断获取新知,开阔眼界,从而丰富精神世界的推动力之一。学生对语言有了兴趣,有了积极的情感,那么他就会主动参与,并在活动中获得成功。在情感得到满足的同时,参与活动的目标更加明确,参与的愿望更加强烈,学习的实效性更高,语言的掌握更深刻。如果学生是消极的情感,就会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游离于课堂之外,学习很被动,学习的效果就很差。这样既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又增加了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恐惧感。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呢?
一、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
“爱吾师,信其道。”教师作为知识的传递者,首先自己先有一桶水,才能给学生一杯水。一位专业素质良好的老师,他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恰如其分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保护学生的学习欲望,润物细无声地引领学生通往成功的彼岸。
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作为教师,应该多关心爱护学生,尤其注意课堂角色的转变。从教师主导到以学生为主体,这是一个质的飞跃。教师是知识的引领者,学生是学习的探索者。在课堂上,教师不能只把目光聚焦在优秀生身上,更要关注后进生,多为他们创造表现机会,多给他们鼓励的声音,多给他们一些问题的铺垫,营造一个和谐的课堂。
三、真心关怀学生,真情感化学生,建立深厚的师生感情基础
师生情是做好教学工作的基础和前提。教师应是父亲和母亲的集合体。学生病了,我们给予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照顾;学生遇到困难了,我们尽全力给予帮助;学生有心事了,我们柔声细语耐心帮其解开心结;学生之间闹矛盾了,我们不厌其烦地进行劝解。我们是千钧一发之际的倾力救助;我们是雪中的炭火燃烧自己温暖别人;我们是大海尽头的生命灯火;我们是学生人生旅途中的诤友;我们是学生脆弱灵魂的不屈脊梁……一句话,我们承载的永远是学生的梦想和希望。
四、依据实际,设计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活动
课堂设计要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参与体验,享受成功的喜悦,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发挥空间。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分为五个层次,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的最高要求。在教学中,不是让学生答不出,而应该让学生跳一跳就能够得着,多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找到自信。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微妙的,只有成为心灵上的朋友,学生的自主意识才能被唤醒。
五、积极保护学生的质疑能力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不断发现问题,说明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是思维活跃的体现,老师应鼓励学生多问,让学生由听众变为演员,由被动接收到主动探索,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探究心理。
六、评价体系趋向积极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是单一的,而应该是多元化的。成功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能让其保持持久参与的积极性,而适当的失败能让学生了解其成因,及时调整学习方法,在挫折中寻找成功的机会,并期望在下一次参与中获得成功。
总之,情感教育是英语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一个优秀的学生不仅要有活跃的思维,更要有健全的情感观,那么我们将来的社会才会是一个和谐、充满爱的世界!
(一)情感与语言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语言是人类交流的主要纽带,而人的各种情感往往通过语言直接表露出来。积极的情感有利于人与人的沟通,消极的情感阻碍人与人的交流。英语作为一门外语,作为沟通的一座桥梁,如果学生胆怯,羞于表达,那么他就不能灵活地使用它,如果学生喜欢这门语言,乐意开口说,与别人交流,那么就会大大提高语言的使用率。这样既锻炼了口语的表达能力,又加深了与别人的情感。
(二)情感教育是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课标》指出,一个学生的优秀不仅是智商好,情商更重要。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学好英语的信心,不懂得在小组活动中与他人合作,不能在交流中理解他人的情感,不愿意接受异国文化,不能体会学习的乐趣,那么这个教育过程就是失败的,不符合新时代的要求。因此,关注学生的情感教育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三)情感教育决定语言学习的效果
积极向上的情感如自信、愉快可以提高学习效果,反之,消极情感如焦虑、厌恶等影响语言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实践活动,不断获取新知,开阔眼界,从而丰富精神世界的推动力之一。学生对语言有了兴趣,有了积极的情感,那么他就会主动参与,并在活动中获得成功。在情感得到满足的同时,参与活动的目标更加明确,参与的愿望更加强烈,学习的实效性更高,语言的掌握更深刻。如果学生是消极的情感,就会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游离于课堂之外,学习很被动,学习的效果就很差。这样既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又增加了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恐惧感。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呢?
一、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
“爱吾师,信其道。”教师作为知识的传递者,首先自己先有一桶水,才能给学生一杯水。一位专业素质良好的老师,他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恰如其分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保护学生的学习欲望,润物细无声地引领学生通往成功的彼岸。
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作为教师,应该多关心爱护学生,尤其注意课堂角色的转变。从教师主导到以学生为主体,这是一个质的飞跃。教师是知识的引领者,学生是学习的探索者。在课堂上,教师不能只把目光聚焦在优秀生身上,更要关注后进生,多为他们创造表现机会,多给他们鼓励的声音,多给他们一些问题的铺垫,营造一个和谐的课堂。
三、真心关怀学生,真情感化学生,建立深厚的师生感情基础
师生情是做好教学工作的基础和前提。教师应是父亲和母亲的集合体。学生病了,我们给予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照顾;学生遇到困难了,我们尽全力给予帮助;学生有心事了,我们柔声细语耐心帮其解开心结;学生之间闹矛盾了,我们不厌其烦地进行劝解。我们是千钧一发之际的倾力救助;我们是雪中的炭火燃烧自己温暖别人;我们是大海尽头的生命灯火;我们是学生人生旅途中的诤友;我们是学生脆弱灵魂的不屈脊梁……一句话,我们承载的永远是学生的梦想和希望。
四、依据实际,设计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活动
课堂设计要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参与体验,享受成功的喜悦,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发挥空间。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分为五个层次,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的最高要求。在教学中,不是让学生答不出,而应该让学生跳一跳就能够得着,多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找到自信。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微妙的,只有成为心灵上的朋友,学生的自主意识才能被唤醒。
五、积极保护学生的质疑能力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不断发现问题,说明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是思维活跃的体现,老师应鼓励学生多问,让学生由听众变为演员,由被动接收到主动探索,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探究心理。
六、评价体系趋向积极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是单一的,而应该是多元化的。成功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能让其保持持久参与的积极性,而适当的失败能让学生了解其成因,及时调整学习方法,在挫折中寻找成功的机会,并期望在下一次参与中获得成功。
总之,情感教育是英语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一个优秀的学生不仅要有活跃的思维,更要有健全的情感观,那么我们将来的社会才会是一个和谐、充满爱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