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利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对排球发球心理定向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发现内因主要包括运动员的技术水平和个性心理特征,外因主要包括场外干扰因素、场内赛势。
关键词: 发球心理定向 主要影响因素 关系
关于体育比赛心理定向的概念最早出现在中国体育报1996年7月10日第一版,它是指比赛开始之前和比赛过程中心理准备状态和注意的指向性[1]。有些学者根据体育比赛心理定向的概念引申出发球心理定向的概念,即:发球心理定向是指运动员在发球时的心理准备状态和注意的指向性[2]。也有学者是这样定义的:发球心理定向指发球动作开始前心理活动的指向性。因此,发球心理定向应该指的是发球这一动作开始之前、行使动作过程中的心理准备状态和注意的指向性。运动员发球的心理定向不是发球实际达到的行为方向和行为目标,而是运动员内心追求的发球取向。但其对发球的质量和效果起着导向和制约作用。本文重点论述发球心理定向的主要影响因素,希望有益于排球的教学和训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文以河南省部分高校排球专选班学生为研究对象,男生540人、女生260人。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本文查阅大量与本研究有关的国内外文献资料。
1.2.2问卷调查
按照问卷设计原则,对所设的问题通过特尔裴法进行筛选。信度和效度检验分别为0.84和0.76。共发放问卷800份,回收694份,其中男生398份,女生280份,无效问卷16份,有效回收率为96.75%。
1.2.3数据统计
对回收有效问卷进行信度分析,运用百分比统计对数据进行分类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排球发球心理定向影响因素
2.1.1 排球运动员发球技术水平
排球运动员发球心理定向首先取决于该运动员的发球技术和技能水平的高低,如发球技术的熟练程度和动作的准确度。发球动作技能的自动化程度越高,运动员的心理因素对发球效能影响力越小。因为当动作技能达到自动化时,意识对动作的支配作用降低到最低的限度,基本上能随心所欲,想发什么样的球一般就能发出什么样的球。据统计,86.5%的学生发球技术水平合格,基本可以发出理想的球;13.5%的学生在技术上欠缺。发球水平越高的运动员,其心理定向对实际发球的监控和指向作用越强。也就是说,运动员内心追求的发球方向和发球目标与实际发球达到的发球方向和发球目标一致性较强。因此,运动员发球水平越高,其心理定向对发球效果影响越大。
2.1.2 临场赛势
排球临场赛势是运动员产生发球动机方向和强度的诱因。积极的诱因对行为产生促进作用,消极的诱因对行为产生阻碍作用。诱因是产生心理倾向的重要根源之一。
据调查可知,关键局比分相当的情况下发球失误率最小,反而比分领先和落后的情况下发球失误率最大;结束局比分落后的情况下发球失误率最小,而比分领先和相当的情况下发球失误率最大;一般局比分领先时发球失误率最小,而比分相当和落后情况下发球失误率最大。造成上述发球失误率的原因是什么?笔者认为主要原因是运动员发球心理定向受到临场赛势的影响。关键局比分相当的情况下发球失误率最小,由此可见恰在此时运动员达到最佳适度紧张状态,这也印证了《体育心理学》中记载的:只有適度紧张才能使动作协调有力,精力充沛,斗志旺盛,发挥正常,身心处于最佳状态。一般局落后情况下发球失误率最大,这是过于放松与过度紧张的后果。做一个比喻,运动员进行一场比赛的心理状态变化过程,就如环形皮筋拉伸弹力的变化。可见,临场赛势因素对发球目标心理定向起着促进或阻碍的作用。
2.1.3 个性心理因素
排球运动员个性心理因素对发球心理定向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日本著名运动心理学家小林晃夫等人积10年之研究,提出运动员10种性格类型。从对参加某些大型排球比赛的运动员性格测验平均曲线看(含奥运会的运动员),内稳型占绝对优势。有趣的是,代表队中内稳型比例越大其名次越靠前。据调查问卷分析得出,排球专业的学生,63.4%属于内稳型,他们通常在比赛失利时仍然保持大将风度,依然处在最佳的激活状态,即“流畅状态”。不稳定型如运动员的运动焦虑。运动焦虑是运动员在比赛中,对当前或预计到对自尊心有潜在威胁的情境具有的担忧倾向,在心理上体现出不安、紧张、恐惧的情绪状态。运动焦虑高的运动员往往降低发球目标来缓解内心的焦虑水平。个性心理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遗传因素,但具有可教育性。运动员的个性可通过后天的教育培养,使之具有排球运动员所需的运动个性。
2.1.4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对运动员的心理定向也起到了一定的影响作用,如:主场观众的故意讥笑、起哄、迷惑视线,或者亲人在场、女友观看等因素。还有室外,风速、日照、地面的平整等因素也会影响运动员的心理定向。如顺风时运动员的大力发球就会有所收敛,因为在顺风情况下大力发球,球易出界,所以发球心理定向于球的力量就受到了影响。比赛期间应该合理有效地对环境因素进行控制,使运动员心理定向向着合理的方向发展。
2.2各因素之间的相互联系与影响
发球心理定向的各影响因素的关系是相互联系与影响的。环境因素对于技术不熟练或技能水平偏低者的发球心理定向影响就比较大,而对于高水平运动员就另当别论了。据调查,个性心理特征属于内稳型的,发球心理定向受临场赛事、环境影响的几率为13.2%,而不稳定型运动员的几率是38.4%。
3 结论
3.1在其他因素相同的情况下,运动员发球技术水平越高,其心理定向对发球效果影响越大。
3.2临场赛势对发球目标心理定向起着促进或阻碍作用。
3.3排球运动员的个性心理因素对发球心理定向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3.4环境因素对运动员的心理定向也起一定的影响作用。
参考文献:
[1]杨宗义等.体育心理学[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2]谢国栋.谈排球发球的心理定向对发球效能的影响[J].心理科学,2000,(4).
[3]许瑞勋.对排球运动员发球心理状态的探讨[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3,(156).
关键词: 发球心理定向 主要影响因素 关系
关于体育比赛心理定向的概念最早出现在中国体育报1996年7月10日第一版,它是指比赛开始之前和比赛过程中心理准备状态和注意的指向性[1]。有些学者根据体育比赛心理定向的概念引申出发球心理定向的概念,即:发球心理定向是指运动员在发球时的心理准备状态和注意的指向性[2]。也有学者是这样定义的:发球心理定向指发球动作开始前心理活动的指向性。因此,发球心理定向应该指的是发球这一动作开始之前、行使动作过程中的心理准备状态和注意的指向性。运动员发球的心理定向不是发球实际达到的行为方向和行为目标,而是运动员内心追求的发球取向。但其对发球的质量和效果起着导向和制约作用。本文重点论述发球心理定向的主要影响因素,希望有益于排球的教学和训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文以河南省部分高校排球专选班学生为研究对象,男生540人、女生260人。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本文查阅大量与本研究有关的国内外文献资料。
1.2.2问卷调查
按照问卷设计原则,对所设的问题通过特尔裴法进行筛选。信度和效度检验分别为0.84和0.76。共发放问卷800份,回收694份,其中男生398份,女生280份,无效问卷16份,有效回收率为96.75%。
1.2.3数据统计
对回收有效问卷进行信度分析,运用百分比统计对数据进行分类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排球发球心理定向影响因素
2.1.1 排球运动员发球技术水平
排球运动员发球心理定向首先取决于该运动员的发球技术和技能水平的高低,如发球技术的熟练程度和动作的准确度。发球动作技能的自动化程度越高,运动员的心理因素对发球效能影响力越小。因为当动作技能达到自动化时,意识对动作的支配作用降低到最低的限度,基本上能随心所欲,想发什么样的球一般就能发出什么样的球。据统计,86.5%的学生发球技术水平合格,基本可以发出理想的球;13.5%的学生在技术上欠缺。发球水平越高的运动员,其心理定向对实际发球的监控和指向作用越强。也就是说,运动员内心追求的发球方向和发球目标与实际发球达到的发球方向和发球目标一致性较强。因此,运动员发球水平越高,其心理定向对发球效果影响越大。
2.1.2 临场赛势
排球临场赛势是运动员产生发球动机方向和强度的诱因。积极的诱因对行为产生促进作用,消极的诱因对行为产生阻碍作用。诱因是产生心理倾向的重要根源之一。
据调查可知,关键局比分相当的情况下发球失误率最小,反而比分领先和落后的情况下发球失误率最大;结束局比分落后的情况下发球失误率最小,而比分领先和相当的情况下发球失误率最大;一般局比分领先时发球失误率最小,而比分相当和落后情况下发球失误率最大。造成上述发球失误率的原因是什么?笔者认为主要原因是运动员发球心理定向受到临场赛势的影响。关键局比分相当的情况下发球失误率最小,由此可见恰在此时运动员达到最佳适度紧张状态,这也印证了《体育心理学》中记载的:只有適度紧张才能使动作协调有力,精力充沛,斗志旺盛,发挥正常,身心处于最佳状态。一般局落后情况下发球失误率最大,这是过于放松与过度紧张的后果。做一个比喻,运动员进行一场比赛的心理状态变化过程,就如环形皮筋拉伸弹力的变化。可见,临场赛势因素对发球目标心理定向起着促进或阻碍的作用。
2.1.3 个性心理因素
排球运动员个性心理因素对发球心理定向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日本著名运动心理学家小林晃夫等人积10年之研究,提出运动员10种性格类型。从对参加某些大型排球比赛的运动员性格测验平均曲线看(含奥运会的运动员),内稳型占绝对优势。有趣的是,代表队中内稳型比例越大其名次越靠前。据调查问卷分析得出,排球专业的学生,63.4%属于内稳型,他们通常在比赛失利时仍然保持大将风度,依然处在最佳的激活状态,即“流畅状态”。不稳定型如运动员的运动焦虑。运动焦虑是运动员在比赛中,对当前或预计到对自尊心有潜在威胁的情境具有的担忧倾向,在心理上体现出不安、紧张、恐惧的情绪状态。运动焦虑高的运动员往往降低发球目标来缓解内心的焦虑水平。个性心理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遗传因素,但具有可教育性。运动员的个性可通过后天的教育培养,使之具有排球运动员所需的运动个性。
2.1.4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对运动员的心理定向也起到了一定的影响作用,如:主场观众的故意讥笑、起哄、迷惑视线,或者亲人在场、女友观看等因素。还有室外,风速、日照、地面的平整等因素也会影响运动员的心理定向。如顺风时运动员的大力发球就会有所收敛,因为在顺风情况下大力发球,球易出界,所以发球心理定向于球的力量就受到了影响。比赛期间应该合理有效地对环境因素进行控制,使运动员心理定向向着合理的方向发展。
2.2各因素之间的相互联系与影响
发球心理定向的各影响因素的关系是相互联系与影响的。环境因素对于技术不熟练或技能水平偏低者的发球心理定向影响就比较大,而对于高水平运动员就另当别论了。据调查,个性心理特征属于内稳型的,发球心理定向受临场赛事、环境影响的几率为13.2%,而不稳定型运动员的几率是38.4%。
3 结论
3.1在其他因素相同的情况下,运动员发球技术水平越高,其心理定向对发球效果影响越大。
3.2临场赛势对发球目标心理定向起着促进或阻碍作用。
3.3排球运动员的个性心理因素对发球心理定向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3.4环境因素对运动员的心理定向也起一定的影响作用。
参考文献:
[1]杨宗义等.体育心理学[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2]谢国栋.谈排球发球的心理定向对发球效能的影响[J].心理科学,2000,(4).
[3]许瑞勋.对排球运动员发球心理状态的探讨[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3,(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