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时下,年轻父母最为操心的,是自家孩子的“入园难”。然而,在未来的上海,却有另一种“入院难”,更值得引起重视。
最近各媒体都报道了一位基层干部先进典型——闵行区社会福利院院长陈方。陈方在闵行福利院工作21年,待老人如亲人,而且不断开拓创新,闵行福利院成为上海第一家可以用医保卡的养老机构,院里还建起了抢救室。闵行福利院的多项工作做到了全国领先,有一个数字很能说明问题——在外面等待入院的老人多达1400名!
这样的情况并非独此一家,在杨浦区社会福利院外排队的老人,也有600多名。有人戏言,别看现在最热门的是中小学名校,也有“入园难”一说,可是随着老龄化程度的进一步加深,今后将会出现另一种“入院难”——老人入养老院难。今后办得好的养老院,才是最难进的地方,光有钱还进不去,可能得“拼爹”,哦不,“拼儿”才行。
最近,本市杨浦区平凉街道18街坊地块完成了土地出让。这一地块在内环里面,紧邻东外滩。这里原本是棚户区,前几年政府费了很大力气完成了征收,破旧的老房全部拆平,原地即将矗立起崭新的楼盘。根据规划,这一地块为纯住宅用地,不建商业设施,不过里面要建一座面积不小的幼儿园。
住宅用地考虑到幼儿园,不错,房地产开发必须考虑公建配套。在公建配套用地中,有一项配套设施,也应当提到议事日程上来,这就是养老院。因为,如今市区养老床位的紧缺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
如何缓解老人“入院难”?今年5月,杨雄市长做客“市长热线”时指出,市政府对各个区下了“硬指标”,一定要按照区里的人口配比来增加养老床位,完不成要挨罚。
在这种情况下,市区住宅用地里究竟是建幼儿园还是建养老院?便值得探讨一番了。对于今天的上海来说,出生的婴儿数每年基本稳定,幼儿园能够满足适龄儿童的入园需求,所谓的“入园难”,主要是家长在选择时有困难,为争抢知名幼儿园的名额而绞尽脑汁。然而养老院就不同了。现在每年60岁以上的老人以20多万人的速度在增加,而且随着人均寿命的延长,高龄老人越来越多,独生子女的父母渐渐老去,养老床位的矛盾更为凸显。养老床位的增速远远跟不上老人数量的增加。
有人说,郊区建了不少养老院,那里空气好,收费还低;虽然路远,但现在私家车普及了,开车去也很方便啊!的确,为了鼓励市民去郊区养老,市政府还出台了补贴措施,但还是响应者寥寥。那么,老人为什么不愿入住郊区养老院?
人们可能忽视了一个现象:现在八九十岁的高龄老人的照顾者,多为他们的子女,而这些子女往往也都是六七十岁的老人了。如果老父老母住在市区的养老院,家里烧了好吃的给他们送点过去,很方便,而要他们开着车去郊区探望,则不大可能。这就是市区、郊区养老床位冷热不均的一大原因。
能不能把养老院也作为和幼儿园、学校、医院一样重要的公建配套设施,在新建住宅地块中予以硬性规定?如果再不重视这个问题,将来就可能面临“无处养老”的困境。
最近各媒体都报道了一位基层干部先进典型——闵行区社会福利院院长陈方。陈方在闵行福利院工作21年,待老人如亲人,而且不断开拓创新,闵行福利院成为上海第一家可以用医保卡的养老机构,院里还建起了抢救室。闵行福利院的多项工作做到了全国领先,有一个数字很能说明问题——在外面等待入院的老人多达1400名!
这样的情况并非独此一家,在杨浦区社会福利院外排队的老人,也有600多名。有人戏言,别看现在最热门的是中小学名校,也有“入园难”一说,可是随着老龄化程度的进一步加深,今后将会出现另一种“入院难”——老人入养老院难。今后办得好的养老院,才是最难进的地方,光有钱还进不去,可能得“拼爹”,哦不,“拼儿”才行。
最近,本市杨浦区平凉街道18街坊地块完成了土地出让。这一地块在内环里面,紧邻东外滩。这里原本是棚户区,前几年政府费了很大力气完成了征收,破旧的老房全部拆平,原地即将矗立起崭新的楼盘。根据规划,这一地块为纯住宅用地,不建商业设施,不过里面要建一座面积不小的幼儿园。
住宅用地考虑到幼儿园,不错,房地产开发必须考虑公建配套。在公建配套用地中,有一项配套设施,也应当提到议事日程上来,这就是养老院。因为,如今市区养老床位的紧缺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
如何缓解老人“入院难”?今年5月,杨雄市长做客“市长热线”时指出,市政府对各个区下了“硬指标”,一定要按照区里的人口配比来增加养老床位,完不成要挨罚。
在这种情况下,市区住宅用地里究竟是建幼儿园还是建养老院?便值得探讨一番了。对于今天的上海来说,出生的婴儿数每年基本稳定,幼儿园能够满足适龄儿童的入园需求,所谓的“入园难”,主要是家长在选择时有困难,为争抢知名幼儿园的名额而绞尽脑汁。然而养老院就不同了。现在每年60岁以上的老人以20多万人的速度在增加,而且随着人均寿命的延长,高龄老人越来越多,独生子女的父母渐渐老去,养老床位的矛盾更为凸显。养老床位的增速远远跟不上老人数量的增加。
有人说,郊区建了不少养老院,那里空气好,收费还低;虽然路远,但现在私家车普及了,开车去也很方便啊!的确,为了鼓励市民去郊区养老,市政府还出台了补贴措施,但还是响应者寥寥。那么,老人为什么不愿入住郊区养老院?
人们可能忽视了一个现象:现在八九十岁的高龄老人的照顾者,多为他们的子女,而这些子女往往也都是六七十岁的老人了。如果老父老母住在市区的养老院,家里烧了好吃的给他们送点过去,很方便,而要他们开着车去郊区探望,则不大可能。这就是市区、郊区养老床位冷热不均的一大原因。
能不能把养老院也作为和幼儿园、学校、医院一样重要的公建配套设施,在新建住宅地块中予以硬性规定?如果再不重视这个问题,将来就可能面临“无处养老”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