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城市理念的生态城市建设探析

来源 :美与时代·城市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xjiea8756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当前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发展中所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也收到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基于生态文明理念来进行生态城市的建设已经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生态城市是一个高效、和谐、生态的适合人类聚居的新环境,是一个物质循环良好、能量流动畅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系统。
  关键词:生态城市理念;生态城市建设;问题;对策
  十七大后我国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这是基于当前我国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环境问题和生态危机,通过对以往发展模式中的弊端进行反思后作出的理性的选择。不合理的城市建设使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人们也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危机。良好的生态环境的规划设计、生态住区、生态建筑以及生态城市逐步成为未来城市发展规划建设的主题。当前我国处于城镇化建设快速推进的阶段,顺应时代潮流,建设生态城市是我国城市发展的不二选择。
  一、建设生态城市面临的主要问题分析
  自上世纪80年代,我国就开始了对生态城市建设的探索,进入90年代后,一些地方的生态城市建设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规模,但是在建设和使用的过程中依旧存在很多问题。
  (一)经济基础薄弱,产业结构不合理
  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经济获得了很大的发展,产业结构也逐渐得到优化。但是,产业结构中的矛盾依然十分严峻。对于农村来说,经济基础薄弱,没有在根本上解决生产率低下的现状,人均耕地少,剩余劳动力十分多;工业所占的比例相当大,但是内部结构组成结构依然十分不合理,各种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占到了很大的比例;第三产业的发展相对缓慢,从整个结构上来看依旧属于粗放型增长的经济模式。
  (二)城市地域空间的恶化
  在以往进行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往往过于重视非开放空间的营造和布局,而忽略了对开放空间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当前很多城市中,开放空间逐年减少,其具备的生态效益也逐步弱化,导致当前很多城市的生态质量下降,严重制约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三)城市发展中存在诸多矛盾
  当前城市发展中存在着诸多的矛盾,严重制约了城市的生态建设。比如,城市数量的急剧扩增与城市建设发展规律之间的矛盾,城市人口的迅速增长与人口素质、就业、医疗等资源发展不平衡的矛盾、城市不断扩张与城市生态资源承载力有限之间的矛盾等。
  (四)伪生态现象突出
  在进行生态城市建设的过程中,由于自身经济能力的束缚,很多城市往往只注重市区的生态环境建设,积极营造清洁卫生的环境,大量进行生态绿地建设,多数只停留在城市内部外观层次上的生态建设。而对于城市以外的乡村,基本上没有做过生态环境的规划建设,这样不利于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推进,也就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生态城市。
  二、我国生态城市建设的基本对策分析
  (一)建立生态环境绩效考核机制,提高环保意识
  在对干部进行考核时要摒弃以往只对经济绩效进行考核的模式,这种模式会使得干部在其任期内片面追求经济发展而忽略了对环境的保护。在考核制度方面进行改进,将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纳入到考核的体系之内,倡导绿色GDP。同时,要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生态意识,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提高城市生态系统的运行质量。
  (二)编制城乡综合生态区,做好城乡生态规划
  在生态城市建设中要必须依据生态学原理来进行规划设计。要把生态建设中的每一个单项规划进行必要的汇总和综合,这样便于在生态层面上去考虑土地利用规划、区域规划或者是景观规划等更高一级的规划。同时,还要考虑每个单项规划之间的交叉联系,在生态学的角度对每个规划提出具体的意见和建议。做好生态城市规划不能离开城乡综合生态区划的进行,依据城市生态系统中的相互关系与发展特点来划分成不同的地理单元,统筹推进生态城市建设。
  (三)推进生态社区和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
  社区是市民生活的地方,作为城市组成的基本单元,其生态建设和人们居住环境的质量有着直接的关系。社区的建设应当强化社区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生态功能,从整体来考虑社区的生态建设,使其成为现代化的可持续发展的聚居地。同时,要加快城市的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工业生产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废渣和粉尘等对生态环境构成了重大的威胁。在城市建设中,要积极发展生态产业,从生态层面对城市的工业结构进行优化,并对各个产业进行一个科学合理的组合,使生产中产生的废料废品能够实现循环利用,减少废物的产生和排放,推进城市的生态环境建设。
  (四)遵循生态经济规律,调整产业结构
  城市产业的发展关系到了城市的整体发展定位。不同区域、不同工业化水平的城市在产业结构上将会出现明显的不同。到本世纪中叶,我国将进入全面实现现代化的新时期。实现发展目标,首先要实现工业化,同时为了也要顺应世界的潮流,赶上新技术革命。这就要求在城市建设上积极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用新技术来改造传统的产业并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五)加强城市间和区域间的经济合作
  城市是一个区域的核心,而区域则是城市发展的基础。两者密不可分,互相依存。区域与城市间不断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城市的发展可以带动整个区域的发展。因此,在进行生态城市建设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城市与区域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在整个区域的层面来进行城市的规划,实现生态建设中的协调发展。
  三、结语
  城市化建设中出现的种种生态问题使得人们对生态城市失误建设越来越重视。在进行生态建设的过程中,要进行全面协调的生态规划设计,正确处理城市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建设出更多适宜人类居住的绿色城市、花园城市。
  【参考文献】
  [1]孙建国,吴克昌.基于生态城市理论的我国生态城市建设研究[J].特区经济,2007(02):132-133
  [2]李力,宗跃光,胡道生.复合生态网络体系在生态城乡规划中的应用——以常州新北区生态规划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11(07):67-73
  [3]徐涛.生态文明下的生态城市建设刍议[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08(05):110-113
  【作者单位:河南郑州】
其他文献
人们把雕塑称为“立体的诗”。这样,运用雕塑进行审美教育,其主要途径就是透过它的立体性来了解它的诗意。如何运用这种“立体的诗”来进行审美教育呢?
利用坡面水蚀精细模拟降雨试验,对黄丘区陡坡(20°)条件下细沟流速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通过对细沟形态演变过程的观察与分析,同时结合试验中对细沟间及细沟内流速的观测,
摘要:  当代社会发展迅速,各种社会问题、环境问题凸显,一方面,建筑作为满足人们生活需要的设施需要面对并满足更为复杂多变的需求;另一方面,随着社会发展,城市的建筑量迅速增长,投资量巨大,对建筑适应性的要求日益增加。  关键词:建筑适应性;整体优化;动态适应;可持续  社会生活日新月异,人们对建筑的需求日益增多,建筑功能要求趋向于复杂、多义、多变。在这一背景下,建筑师不可能仅仅着眼于当下的功能需求进
摘要:  当前环保问题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绿色建筑作为环境保护的新方式,是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新契机,在很大程度上将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经过不断的研究与发展,政府在建筑节能上的职能更加明确,建筑节能的理念的宣传和教育也越来越深入,使我国的绿色建筑发展进入一个新的空间。  关键词:绿色建筑;设计原则;设计方法  一、前言  建筑设计主要依靠三种元素,即人、环境、资本。通过这三者
摘 要:现代学徒制是职业教育制度改革发展的必然产物,是职业院校落实坚持育人为本、职业素质为重、技术技能为核心培养原则,实现各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学生、学徒、准员工、员工”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总体思路,构建校企“双主体”育人机制;实施“工学交替”的“分段式”教学模式,是构建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基本要素。通过设计艺术类专业实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实践案例,对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的实施进行
海岸泥沙运动的床面推移质输沙率公式多采用修正的单向流泥沙输运的计算公式,难以描述近岸带往复急变非恒定流作用下冲泻区床面泥沙运动规律及其力学机理。本文在总结分析3家
华德的田园城市开启了现代城市规划的先河,开启了建设人民的城市的先河,开启了社会改革的先河。  《明日的田园城市》为我们描述了繁荣、公正、和谐的城市愿景,从土地制度、城市布局、经济构成、行政管理、市政工作、城市群的构成等方面论证了这种愿景的实现方式。  在《明日》一书中,霍华德用了三章的篇幅来讨论田园城市的社会体制问题,他勾画了一幅“行政管理——鸟瞰”图(P76)来形象阐述其改革目标,设想了三级行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