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学艺术涵盖教师的教育思想、知识水平、人格魅力、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等多方面的内容,每一个教师都应具备一定的教学艺术,这是课堂教学尤其是语文课堂得以实施的必要储备。只有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艺术,才能展现出更为精彩的语文课堂教学。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艺术;教学策略
教学艺术是教师自身素质与课堂表现的结合体,是实现课堂教学尤其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乃至高效的必要条件。教学艺术涵盖教师的教育思想、知识水平、人格魅力、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内容。
每一个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都应具备一定的教学艺术,这是课堂教学得以实施的必要储备。那么,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应该如何发挥教师的教学艺术呢?
一、导,要启迪心灵
课堂导入要讲究艺术。俗话说:“万事开头难。”无论做什么事情,如果能够开一个好头,那就相当于成功了一半。可以说,成功的导入具有启迪心灵、激发兴趣、引发探究、营建氛围等多种效应。一堂好课,首先就好在恰当的导入方面。如果学生在上课伊始就没有进入情境,那么后面的一切努力往往终将徒劳。所以教师在备课环节就要精心设计导语,在导语的形式及内容上都要做好充分准备,以达到预期的良好效果。
如,在教学《蜘蛛》时,我通过让学生猜谜语来导入新课,以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对本篇说明文的学习兴趣。我给出的谜语是:“南阳诸葛亮,稳坐中军帐,排起八卦阵,单捉飞来将。”然后,我启发学生认真思考:同学们,是什么动物要摆出八卦阵呢?那就請你想一想,猜出一種小动物吧!学生在认真思考后,很快就猜中了谜底,同时对于蜘蛛是“怎样摆出八卦阵的?”又是“如何捉到飞来将的?”等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且急于想知道问题的答案。
可以说,这样饶有兴趣的导入恰到好处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了学生的求知欲,实现了预设目标,教学效果非常好。
二、读,要深入内心
读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般的,精彩的语文课堂总少不了精彩的朗读。俗话说得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朗读能力提高的关键在于教师的培养,教师在课堂上的示范朗读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归根结底,教师要以出色的朗读影响并感染学生,因而课堂上教师的读更加凸显其重要性。
一般说来,教师的示范朗读一定要做到:
(1)吐字归音,声调清晰。
(2)情真意切,抑扬顿挫。
(3)津津有味,引人入胜。
教师的朗读,从示范性而言,其效果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艺术和朗读能力,正所谓“名师出高徒”,若要教出冠军的学生,首先教师要具有冠军的水平,否则就是吹牛皮;从教育性而言,在很大程度上会改变学生的朗读,教育的潜移默化作用是不能够忽视的。所以这种“楷模作用”与“引领作用”不可小觑。
实质上,通过聆听教师的朗读,学生会在不同程度上对文本内容加以感悟,为后续的探究学习奠定基础。如,在学习《秋天的怀念》时,教师在朗读过程中做到了字字入钧、句句有力、声声含情、处处感人。这样便把课文情境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把握,这非常有利于课堂探究的顺利进行;同时还会对学生的写作能力起到推进的作用。谁都不能否认,读与写是一对双胞胎,是孪生姐妹,互相起到促进作用。
三、讲,要开启智慧
讲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是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决不能因为强调多练就忽视了必要的讲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给恰当、深入而透彻的讲授以重要的位置。它会开启学生的智慧,引发学生心灵的震撼,对这一点需要有足够的认识。
首先,教师在讲的过程中,要力求做到:铿锵激昂、表情丰富、肢体协调、吸引力强。而平铺直叙、没有激情、不分主次的讲无疑会浪费学生的时间与精力,势必造成课堂教学的低效,显然是不可取的。
其次,教师的讲要做到:一少、一多。所谓的“一少”,即学生通过自读或者合作学习就能学会的知识,要少讲,有的甚至不讲。所谓的“一多”,是指课文的重点部分必须多讲,而不能简单化,更不可一表而过。如,在教学《诉衷情》时,就要侧重于讲授体现陆游报效国家、收复失地的满腔热忱的思想内涵这一部分,所以在讲授的时候,可以在向纵深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同时,对课文加以横向分析、领会,即涉及陆游的其他爱国名篇,比如《示儿》《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书愤》等,通过对这些名篇的“再感悟”,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从而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
总之,只有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艺术,才能展现出更为精彩的课堂教学。而发挥教学艺术要注重三个字:导,能体现出教师高超的教学艺术;读,则体现出教师出色的教学艺术;讲,便体现出教师精湛的教学艺术。
编辑 李琴芳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艺术;教学策略
教学艺术是教师自身素质与课堂表现的结合体,是实现课堂教学尤其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乃至高效的必要条件。教学艺术涵盖教师的教育思想、知识水平、人格魅力、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内容。
每一个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都应具备一定的教学艺术,这是课堂教学得以实施的必要储备。那么,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应该如何发挥教师的教学艺术呢?
一、导,要启迪心灵
课堂导入要讲究艺术。俗话说:“万事开头难。”无论做什么事情,如果能够开一个好头,那就相当于成功了一半。可以说,成功的导入具有启迪心灵、激发兴趣、引发探究、营建氛围等多种效应。一堂好课,首先就好在恰当的导入方面。如果学生在上课伊始就没有进入情境,那么后面的一切努力往往终将徒劳。所以教师在备课环节就要精心设计导语,在导语的形式及内容上都要做好充分准备,以达到预期的良好效果。
如,在教学《蜘蛛》时,我通过让学生猜谜语来导入新课,以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对本篇说明文的学习兴趣。我给出的谜语是:“南阳诸葛亮,稳坐中军帐,排起八卦阵,单捉飞来将。”然后,我启发学生认真思考:同学们,是什么动物要摆出八卦阵呢?那就請你想一想,猜出一種小动物吧!学生在认真思考后,很快就猜中了谜底,同时对于蜘蛛是“怎样摆出八卦阵的?”又是“如何捉到飞来将的?”等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且急于想知道问题的答案。
可以说,这样饶有兴趣的导入恰到好处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了学生的求知欲,实现了预设目标,教学效果非常好。
二、读,要深入内心
读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般的,精彩的语文课堂总少不了精彩的朗读。俗话说得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朗读能力提高的关键在于教师的培养,教师在课堂上的示范朗读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归根结底,教师要以出色的朗读影响并感染学生,因而课堂上教师的读更加凸显其重要性。
一般说来,教师的示范朗读一定要做到:
(1)吐字归音,声调清晰。
(2)情真意切,抑扬顿挫。
(3)津津有味,引人入胜。
教师的朗读,从示范性而言,其效果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艺术和朗读能力,正所谓“名师出高徒”,若要教出冠军的学生,首先教师要具有冠军的水平,否则就是吹牛皮;从教育性而言,在很大程度上会改变学生的朗读,教育的潜移默化作用是不能够忽视的。所以这种“楷模作用”与“引领作用”不可小觑。
实质上,通过聆听教师的朗读,学生会在不同程度上对文本内容加以感悟,为后续的探究学习奠定基础。如,在学习《秋天的怀念》时,教师在朗读过程中做到了字字入钧、句句有力、声声含情、处处感人。这样便把课文情境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把握,这非常有利于课堂探究的顺利进行;同时还会对学生的写作能力起到推进的作用。谁都不能否认,读与写是一对双胞胎,是孪生姐妹,互相起到促进作用。
三、讲,要开启智慧
讲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是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决不能因为强调多练就忽视了必要的讲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给恰当、深入而透彻的讲授以重要的位置。它会开启学生的智慧,引发学生心灵的震撼,对这一点需要有足够的认识。
首先,教师在讲的过程中,要力求做到:铿锵激昂、表情丰富、肢体协调、吸引力强。而平铺直叙、没有激情、不分主次的讲无疑会浪费学生的时间与精力,势必造成课堂教学的低效,显然是不可取的。
其次,教师的讲要做到:一少、一多。所谓的“一少”,即学生通过自读或者合作学习就能学会的知识,要少讲,有的甚至不讲。所谓的“一多”,是指课文的重点部分必须多讲,而不能简单化,更不可一表而过。如,在教学《诉衷情》时,就要侧重于讲授体现陆游报效国家、收复失地的满腔热忱的思想内涵这一部分,所以在讲授的时候,可以在向纵深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同时,对课文加以横向分析、领会,即涉及陆游的其他爱国名篇,比如《示儿》《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书愤》等,通过对这些名篇的“再感悟”,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从而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
总之,只有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艺术,才能展现出更为精彩的课堂教学。而发挥教学艺术要注重三个字:导,能体现出教师高超的教学艺术;读,则体现出教师出色的教学艺术;讲,便体现出教师精湛的教学艺术。
编辑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