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坚持饮茶降低心脑血管病风险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顾东风院士团队在近期出版的《欧洲预防心脏病学杂志》上发表的一篇研究论文显示,经常饮茶能够降低心脑血管事件及全因死亡发生风险,尤其对于长期坚持饮茶习惯的人群、男性饮茶者、饮用绿茶者,健康获益更为显著。
研究团队对研究对象的跟踪最长达17年,结果发现,与无饮茶习惯者相比,经常饮茶者心脑血管病发病和死亡、全因死亡风险分别下降约20%、22%及15%。换句话说,对于50岁的人群,经常饮茶者发生心脑血管病的时间推迟1.41年,寿命延长1.26年。对14081名研究对象时隔8.2年的两次饮茶习惯调查发现,与从不饮茶者相比,坚持饮茶者心脑血管病发病和死亡、全因死亡风险分别降低更加显著,降低比例达39%、56%和29%。
在心脑血管疾病亚型中,研究发现饮茶习惯对卒中和冠心病的发病及卒中死亡均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对饮茶类型的分析表明,习惯饮用绿茶人群的心脑血管病发病和死亡、全因死亡风险显著下降。并未发现经常饮用红茶有明显的保护作用。此外,该研究还发现饮茶的保护作用在男性中更为显著,可能由于男性饮茶比例高,且心血管病发病率显著高于女性,使得在男性中更容易观察到饮茶的健康效应。
研究人员认为,饮茶有益于健康的机制可能与其中富含的茶多酚有关。茶多酚是茶叶中的主要生物活性物质,具有抗炎、抗氧化、改善血压、改善血脂等作用。各类茶叶中,绿茶的茶多酚含量最高;在发酵过程中,茶多酚会被氧化,失去活性,导致红茶中茶多酚含量减低。另外,茶多酚在体内代谢较快,不能长期储存,因此需要长期保持饮茶习惯以从中获益。
非高危人群肺癌发生率并不低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胸外科陈海泉教授临床科研团队近期在线发表在美国胸外科协会官方杂志《心胸外科杂志》上的一篇研究论文提示,不吸烟女性也是肺癌高危人群,需要引起公众的关注。
女性不吸烟者,通常定义为肺癌的“安全人群”。但研究人员对2012年至2018年来自中国不同地区的6家医院共8392名医院员工的低剂量螺旋CT肺癌筛查研究表明,不吸烟女性肺癌发生率同样高。本次研究在8392名医院员工样本中检出179名员工患有肺癌(经病理检查确认),占总样本量的2,1%。在179名患者中,98.9%为肺腺癌,其中147人为女性,占82.1%,而男性仅为32人;值得关注的是,有167人为非吸烟者,占93.3%。陈海泉说,之所以选择医院员工的数据,是由于来自医院的数据更为精确。本次研究在非吸烟者和吸烟者的检出率之间,没有发现显著的统计学差异,研究者推测这一结果是由于纳入样本中的女性较多。
陈海泉强调,早在2013-2014年,该院在对上海闵行地区居民进行低剂量螺旋CT肺癌筛查的研究发现,不吸烟女性已是中国肺癌高危人群。但遗憾的是,由于这一发现违背了长期以来公众对吸烟与肺癌关系的认知,当时并未能引起广泛关注。
陈海泉指出,临床证实,虽然不吸烟女性肺癌发病率较高,但肺癌疗效远优于“老烟枪”,提示吸烟导致的肺癌和非吸烟因素引发的肺癌可能有相当大的区别,在临床治疗上需要分别对待。同时提示在中国开展低剂量螺旋CT肺癌筛查的必要性。
该成果对重新定义和筛查新的肺癌高危人群,以及如何诊断和干预等有着新的启示。目前,该团队正与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合作,就这一全新研究结论进行病因学联合攻关。
(卫文/供稿)
女性过早停经可能是心血管疾病的征兆
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的一项新的研究显示,50岁前就进入更年期的女性,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较高。
过去已经有研究认为,过早停经与发生致命性心血管疾病之间存在关联,但其中关联的机制还不清楚。研究人员对来自全球的15份研究报告,包括30多万名女性的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40岁以下就进入更年期的女性在60岁之前发生心脏病、心绞痛或中风的风险是50到51岁之间停经女性的两倍;而在40至44岁停经的女性中,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了40%。50到51岁是一般女性进入更年期的年龄。
此外,吸烟、超重或肥胖及教育程度较低,可能都会加深过早停经与女性心血管疾病风险之间的关系。
研究人员指出,该项研究结果会对临床和公共卫生产生重要影响,而辨识出较早停经的女性,能够提供一个机会让医生与女性可以共同追踪及管理心血管疾病风险,进而改善女性停经后的心血管健康。
(曹淑芬/编译)
每天真的需要走一万步吗
许多人使用计步器力争每天能走一万步,但哈佛大学医学院的科研人员最新一项研究却表明,真的不用走那么多步。这项研究发表在近期出版的《美国医学会内科学杂志》上。
人们不清楚每天走一万步的标准是谁制订的。研究人员怀疑是来自上世纪60年代一家日本公司生产的计步器。这台计步器的名称叫“Mapokei”,其直译就是一万步。为了更好地了解运动对寿命的影响,研究人员对1.7万名年龄为72岁及以上的老年女性进行了为期4年的跟踪研究。所有受试者都携带一台可记录步数和速度的设备。由于步数的金标准尚不清楚,研究人员按每天走2700步、4400步、5900步、7500步和8500步,以及极少走路等,将研究对象分组。研究期间有500名受试者去世。研究发现,与极少走路组相比,5900步组受试者的死亡风险下降了46%;8500步组的下降了58%。但研究人员发现,7500步组与8500步组的收益几乎相同。另外还发现运动强度也没有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也就是说,你可以走得快,也可能走得慢。 研究人员称,不用特别在乎每天走多少步,只要每天坚持有氧运动,就可以提高人们的心肺功能,改善血压、血糖和处理胆固醇的能力。同时,每天坚持运动也能提高思维和记忆的能力。
(杨光平/编译)
运动可以使癌症患者延长生命
美国纽约罗斯威尔帕克癌症中心的科研人员在新近出版的《癌症起因与控制杂志》上发表了一项研究报告显示,癌症患者在诊断前后坚持有规律的运动,能显著提高其生存率。
研究人员对5800名早期至晚期的癌症患者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在癌症确诊前后每周运动3~4次的受试者,其死亡风险比不运动的要低49%。即使在癌症确诊后才开始运动的人,其存活率也与确诊癌症后不运动的受试者相比,死亡风险降低了25%~28%。研究人员称,每周运动3~4次,每次30分钟以上的受试者,其死亡风险比不运动的要低得多。
研究发现,运动与降低癌症死亡风险最密切的8种癌症分别是乳腺癌、结肠糖、前列腺糖、卵巢癌、膀胱癌、子宫内膜糖、食道癌和皮肤癌。研究人员建议,癌症患者应当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适度的运动,以提高其术后生存率。
(杨光平/编译)
中年肥胖是导致痴呆症的主要原因
英国牛津大学纳菲尔德分校最近发表在《神经病学》在线期刊上的一项研究报告称,中年肥胖与15年或更多年后的痴呆癥有关联。肥胖是脑血管疾病的一个公认的危险因素,而脑血管疾病会导致老年痴呆。
这项研究的对象是1935年至1950年间出生在英国的近113.7万名女性。她们的平均年龄为56岁,在研究开始时没有痴呆症。研究人员记录了这些女性的身高、体重、饮食和锻炼情况,并对她们进行了平均18年的跟踪调查,。自研究开始15年后,陆续有18695名妇女被诊断患有痴呆症。研究人员根据年龄、受教育程度、吸烟情况和其他因素进行了调整。他们发现,从长期来看,研究开始时肥胖的女性患痴呆症的风险比BMI正常的女性高21%。
身体质量指数(BMI)是根据一个人的身高和体重来衡量其体型大小的指标。在这项研究中,BMI在20到25之间被认为是正常体重,BMI在30或更高被认为是肥胖。那些每周运动少于一次的女性被认为是不积极的。那些经常锻炼的人被认为是活跃的。女性的日常饮食被用来计算她们的卡路里摄入量。
不过,不良饮食和缺乏运动却不是增加患痴呆症风险的主要因素。已经有其他研究显示,人们在被诊断出患有痴呆症之前,往往会变得不爱运动,并且体重下降长达10年。因此,痴呆症、缺乏运动和低热量摄入之间的短期联系很可能是该疾病最早症状出现之前的结果。
研究人员指出,该项研究的局限性在于它只针对女性,所以结果可能与男性不同。
(曹淑芬/编译)